河清景美人富,「九河下梢」天津上千名河長治河

2020-12-17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白佳麗、黃江林、雷琨

作為一名河長,高慶九這樣描述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畫面:

「那天,一家電視媒體來採訪我們的河道衛生治理情況,可鏡頭一轉,竟然有一片垃圾出現在畫面中!」高慶九再複述時,還能感受到她當時的面紅耳赤。於是,這名「河官」痛下決心,開始下硬功夫鑽研河長這門技術活。

如今,曬得黝黑的她可以循著河道一路說個不停,哪裡需重點監管,哪裡又水質良好,心裡的帳本越來越清晰。

在「九河下梢」的天津,上千名像高慶九這樣的河(湖)長,扛起了守護一汪碧水的責任,讓初心順河流匯聚。

▲月牙河(河東區二號橋街道段)一景(8月11日攝)。記者黃江林攝

河長是個技術活

今年汛期,劉大娘的雨靴再沒派上用場。

「不只是我家,住我們這個社區的,家家戶戶幾乎都備著幾雙雨靴。」家住天津市寧月花園社區的劉大娘解釋,這些年小區門口總是積水,碰到下雨天積水很快沒過腳脖子,沒有雨靴根本出不去。而今年家門口乾淨整潔的路面,讓雨靴無用武之地。

▲此前積水嚴重的寧月花園社區(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

寧月花園社區位於河東區二號橋街道,臨近月牙河。這個有將近20年歷史的社區,居住著1500多戶居民。積水的問題,困擾了居民10多年。可受制於財力等多種因素,問題遲遲無法解決。積水太過嚴重時,只能靠臨時抽排來緩解,根治無門。

問題的徹底解決,得從「河湖長制」在二號橋街道落地生根說起。街道河長高慶九在這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2018年,二號橋街道辦主任高慶九成為轄區內街道級河長,管起了河湖水面。月牙河作為轄區內重要的水面,是她日常巡河的重點對象。

「剛開始巡河的時候,只會看表面。水質好不好,河道髒不髒,違章建築有沒有,面子能看清,裡子可不明!」

沒過多久,她就發現,巡河是個技術活兒。耐火路附近的月牙河河段,河面清潔,沒有垃圾,但水質抽樣監測數據總是異常,還有異味。「水裡的問題有時並沒有那麼直觀,都說水質好不好,根子在岸上。」

高慶九下決心,追根溯源挖源頭。經過仔細查看河道周邊情況和規劃設計圖紙,她和同事發現,問題的根源在寧月花園社區。

「由於歷史原因,寧月花園建成入住之初,小區排汙管道沒有加入市排水管網。」高慶九說,此前,開發商為解決排水問題,曾在小區內建了一個蓄汙水池,每天定時用水泵把蓄水池的汙水抽到外面。後來蓄水池運轉停止,小區汙水無法排出,汙水外溢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僅影響了群眾居住環境,還順著雨水管道流到了臨近的月牙河,嚴重汙染了水質。

「過去『九龍治水』,各管一攤。」河東區河湖長制辦公室主任夏敬雄說,寧月花園社區的積水問題涉及水務、住建、排水等多個部門,都在管卻都管不好。

找到問題的高慶九和區河長辦相關領導意識到,這不僅是個環境問題,更是關係到寧月花園1500多戶居民的民生問題。

「一定要把這個問題根治!」2019年,河東區委、區政府按照「天津市關於20項重點民心工程工作部署計劃」,提出月牙河(河東段)水生態環境修復及流域綜合治理方案,重點加快月牙河流域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寧月花園社區的歷史難題迎來了解決契機。

在高慶九與區河長辦的積極協調下,充分利用「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多次聯繫區住建委、區河長辦、區排水管理所、市海河管網公司在寧月花園居委會召開協調會,現場查看,研究施工方案。河東區住建委積極籌措資金,對小區雨汙水管網進行了分流改造,並與外管網完成對接,工程新建2.8公裡雨汙水管道和各類排水設施。施工期間,為保護月牙河不繼續受到汙染,街道積極協調區排水管理所安排了工作專班,24小時對小區汙水進行抽排,吸汙車出動600餘車次。

今年夏天,天津連續遭受幾場暴雨侵襲。然而寧月花園社區的積水問題卻沒有再出現。排水管網通了,路也重新修好,熱心的居民給河長辦送來了錦旗。

▲今年寧月花園社區內積水問題已經解決(8月11日攝)。記者黃江林攝

看著寧月花園社區的路面,高慶九非常高興。

溝渠背後是民心

楊伍莊村劃歸天津市西青區張家窩鎮管轄後,張家窩鎮副鎮長、鎮級河長高慶錫巡河時,就發現了個大問題。

「2018年3月底,河裡的冰剛一融化,一股臭氣就開始在楊伍莊村周邊瀰漫。」高慶錫回憶,他在巡河時發現村東一條寬五六米、長達數百米的溝渠,排汙口藏在雜草中淌著汙水,河道兩側垃圾四散,岸上則是私搭亂建的廢品回收點。周圍的村民說,一到夏日,這裡蒼蠅滿天飛,水裡漂蛆蟲。

這般「觸目驚心」的場面,是他擔任河長以來少有見到的。可對於周邊村民來說,這幅景象已經持續多年,雖然向上級反映過,卻無人來管。

原來,楊伍莊村屬於天津市農墾集團,歸農場管理。機構改革後,村級管理一度弱化,形成了諸多混亂局面。村內環境則長期無人過問,菜市場、公廁的汙水直排入河,形成黑臭水體,經年累月就成了集汙池。

楊伍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光彩回憶,這條溝渠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挖,此後一直沒有清理過,汙染問題越積越重,最後索性給河道砌了一堵圍牆,一圍了之。

2017年12月,楊伍莊村劃歸張家窩鎮管轄,村域內的河道治理也一同被劃入張家窩鎮鎮級河長的管理範疇,事情就此迎來轉機。

「這件事情關乎著民心!」高慶錫和張家窩鎮主要領導一同下決心,要把治理這條河當作契機,讓剛剛回歸張家窩鎮的楊伍莊村民感受到幸福感和歸屬感。

說幹就幹。不僅要幹得好,還要幹得快,要趕在夏季汛期來臨前,徹底把問題解決。

2018年春,高慶錫找到村兩委和鎮裡有關部門集體商討河道修復事項。「鎮裡投入資金,工作得到了村民很大的支持,幾乎沒有遇到阻礙。一周的時間,入河排汙管道全部截斷,開始啟動清淤,1米多厚的淤泥被全部清理。」高慶錫回憶。

清淤結束後,原來怕汙染外界河流而建的閘口被打開,外界的好水與河道恢復了聯通。此外,兩岸垃圾和違章建築清理、植樹綠化也一同展開。歷時1個月時間,臭水溝徹底拋棄了往日的頹敗,換上了新顏。

▲治理一新的楊伍莊村內的溝渠(9月2日攝)。記者白佳麗攝

河道整治的一個月時間,高慶錫基本每天都到施工現場查看。「那一個月,心情一天比一天好。」到了當年的5月,已經陸續有村民來河邊散步垂釣。

「有村民說,因為這條河,都慶幸回到了張家窩。」李光彩說。

「每周兩次巡河,就當散步,穿著皮鞋,敞開呼吸。」高慶錫說,白鷺、野鴨、青蛙都回來了,記憶中小時候的河流風景又回到了眼前。

▲艾林西湖一景(9月7日攝)。記者黃江林攝

綠水流出好日子

金秋時節,天津市寧河區東棘坨鎮艾林村千畝稻花飄香。可兩年多前,「髒」和「臭」還是艾林村的代名詞。

「臭豬糞燻人!」艾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級河長方志田笑著說,早年艾林村窮,村民就在房前屋後養豬,漸漸養豬成勢,豬糞臭味瀰漫整個村莊。2017年、2018年最高峰時,全村有60多個養豬戶,佔到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養豬讓「窮艾林」掙到了錢,但卻拖了村子形象的後腿。「臭味濃、蒼蠅多,外邊做買賣的都不願意來我們村。」方志田補充道,村民夏天新裝的紗窗,到秋天,上邊就能糊上一層蒼蠅。

臭的不只是空氣,還有村裡4個大坑塘。「養豬戶都是散養,糞汙一般直接通過水衝,流到溝渠和坑塘,坑底下沉澱著一層豬糞。」

村民回憶,即便是冬天,坑塘依舊臭氣燻天。而夏天則是綠藻漂浮,分不清哪裡是地哪裡是塘。

這幾個坑塘,成了村級河長方志田的心病。要不要治?怎麼治?問題一個個,方法卻沒有。

2018年,天津市加快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步伐,提出了打贏垃圾、汙水、旱廁、道路和村容村貌、農業面源汙染治理「五個攻堅戰」,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方志田的心病找到了藥方。清退散養殖戶、建設汙水管網、開展坑塘清理……一項項的工作決策借著美麗鄉村建設的開展,得以一一落實。

從2018年開始,村民們陸陸續續放棄了養豬的行當,村裡的第一大汙染源得到了解決。

與此同時,清理坑塘、建設管網設施等工作同步推進。在天津市水務局駐村幫扶組的技術和資金的支持下,村裡實現管網建設和雨汙分流。長年累月汙染堆積的坑塘裡,100多立方米的淤泥被一車一車清走,並引入活水。坑塘一步步恢復了原來的模樣。

在艾林村西頭,10多畝的西坑現在有了一個動聽的名字——艾林西湖。景如其名,碧波蕩漾的湖水,倒映著岸邊古樸的涼亭,湖面上三五成群的鴨子正在嬉戲,不時地有村民在湖邊散步。

即便是為了環境美,退養也不能一退了之。為了解決村民再就業的問題,方志田一遍遍走訪,鼓勵村民流轉土地,利用越來越優質的水源和環境,發展起稻蟹混養。「好水種出的水稻好吃,養起來的稻田蟹也很肥美。」方志田說,土地流轉後,旱地改稻田,一畝地承包費漲了六七百元。

村民吳軍告訴記者,他此前養了3年豬,每年也就掙個七八萬塊錢,還不穩定。拆了豬圈後,聯合其他村民承包了大塊稻田,發展起稻蟹混養,收入不比以前少。「我們的螃蟹都賣到了東北。」

設施農業園區也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村裡早前就建有設施農業園,目前發展到了160多座大棚,佔地達到600多畝,覆蓋了近9成的農戶。」方志田說,種植一座大棚一年純收入能達到4萬元。

村民收穫的不只是綠水青山,還有金山銀山。方志田保守估計,2020年,艾林村集體收入能達到約45萬元,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左右。

河長制,河長治。有了健康守護人的河流容顏日漸舒展,「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河湖正在海河之畔變成現實。

成風化人|「粉條書記」:直播間裡賣粉條,教村民做「網紅」

成風化人|「犟皮匠」:把家庭作坊變文創企業,把農村老嫗變匠人

成風化人|從28歲到43歲,「尋子15年」的申軍良只願「天下無拐」

成風化人|一個人,一條腿,他用10天創造513公裡不間斷越野世界新紀錄

成風化人|初中學歷「土博士」,煉成長白山「百科全書」

成風化人|「博物獵人」

成風化人|「龐貝病學霸」十八歲出門遠行

成風化人|90後無臂主播咬筷子打字,直播賣花生養全家拒絕打賞

成風化人|杭州最美媽媽:兒子意外摔傷智力受損,她決定讓更多「長不大」的孩子不孤單

相關焦點

  • 天津的「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到底都是哪些地方
    但凡提到天津,那必提到的一句話就是「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但能說清楚這句話具體意思的人不多,至少我是沒見過,別說老百姓說不清,就連各種文獻記錄也是五花八門,相互矛盾。簡單來講這句話的前半句,是說海河是由上遊的九條河流匯聚而成,然後歸入大海,至於這九條河都有哪些,現在沒人說得清了,不過乾隆時期的《天津縣誌》中有一篇康熙皇帝的文章叫《御製九河故道說》,列出了九條古河名,為: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絜、鉤盤、鬲津,但這些河現在一條也找不著,所以也無從考證。
  • 九河下梢天津衛,去《河神》外的天津轉轉,天津老景點你知道哪些
    書中一開頭就說到:「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南門外叫海光寺,北門外是北大關;南門裡是教軍場,鼓樓炮臺造中間;三個垛子四尊炮,黃牌電車去海關。」這句詩中就出現了不少地名。首先我們來聊聊這個「九河下梢 三岔河口」。
  • 河小青帶你看天津河長制
    天津統籌引江水 引灤水 雨洪水等多種水資源>全年向重要河湖溼地生態補水10.5億立方米 九河下梢天津衛天津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水清岸綠的美景重現津沽大地 河小青帶你看天津河長制-新華網
  • 九河下梢天津衛,去《河神》之外的天津轉轉,天津老景點你知道哪些?
    書中一開頭就說到:「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南門外叫海光寺,北門外是北大關;南門裡是教軍場,鼓樓炮臺造中間;三個垛子四尊炮,黃牌電車去海關。」這句詩中就出現了不少地名。首先我們來聊聊這個「九河下稍 三岔河口」。
  • 合肥:開展問題河流河長制工作整治 壓實各級河湖長職責
    新華社合肥9月13日電(記者林翔、姜剛)「逐個梳理問題河流存在的河長制問題,督促整改銷號」「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合肥市日前發布《合肥市問題河流河長制工作整治專項調度方案》,明確提出壓實各級河湖長職責,強化河長制問題整治,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上述方案是以合肥市第1號總河長令的形式發布的。合肥市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李勁松介紹,這是合肥市自2017年5月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首度以總河長令的形式安排河長制工作。
  • 周末駕到 | 想「河」你在天津,來一場博物行
    所謂博物古話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實意思就是博古通今,無所不知現代人對「博物」的了解通常來自博物館或各種科普書籍但那些與現代生活畢竟有些距離如果你想在天津來一場博物行那麼有一條河你就要多留意了那就是天津的母親河——海河集歷史
  • 天津:環保新技術讓景觀河變清變美
    天津:環保新技術讓景觀河變清變美北極星環保網訊:城市中一些河道由於富營養化而泛起很多藍藻綠藻,不僅影響河道水質還會散發出難聞氣味,如何有效治理河道成為了一個大難題。記者日前了解到,一項國際領先的「集成生物膜反應器技術」在本市投入應用,有望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
  • 盤點「津味兒」美食:九河下梢天津衛,天津人過年上館子都愛吃啥
    在天津,大街小巷已經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街道兩旁植物樹灌已經掛上了彩燈,商戶在窗明几淨的玻璃上貼上了福字,整戶人家熱鬧出行採購年貨,一派欣欣向榮的新年氣氛。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地處於海河流域下遊,東臨渤海,物資豐富,自古也是因漕運興起,曾在鹹豐十年被闢為通商口岸,西方人在此圈設租界,國外的文化藝術也在此登陸,使得這座城市中西文化兼容合併,有了它自己獨特的人文氣息,所以在天津這地界兒,因為文化交流頻繁、物資豐富,美食可謂是數不勝數。
  • 這條河是「天津母親河」,是天津的靈魂,值得一去!
    這條河是海河,海河上一橋連一橋,金鋼橋、獅子林橋、金湯橋、進步橋、北安橋、解放橋,歐式的,中西結合的,橋橋不同;海河岸邊一景連一景,天津之眼、大悲院、古文化街,津塔、義大利風情區、世紀鐘、津灣廣場,現代的,古代的,風格迥異;水中碼頭一個連一個,大悲院碼頭、古文化街碼頭、意風區碼頭、
  • 天津九條河,螃蟹比大米便宜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這段對白可以說是經典,拋開電影不說,天津吃螃蟹真的管夠嗎?首先來看一下天津的九條河,天津有九河下梢天津衛之稱,那九河指的是那九河呢?白洋澱上承唐河、孝義河、瀦龍河、府河、瀑河、漕河、萍河、金線河、白溝引河九條河流,故有「九河下梢」之稱。《師傅》電影背景是1930年左右的中國,當時的螃蟹和大米的價格已近無從考證。但是論吃螃蟹你可比不過天津人。天津人吃螃蟹,能從農曆六月吃到過年。
  • 水清景美入畫來 ——肅北縣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紀實
    縣委書記和縣長共同擔任河湖總督導和總調度,設立縣級總河長2名,縣級河湖長4名,鄉村級河湖長90名,業主湖長6名,聘請社會監督員46名,各鄉鎮召開鎮級河長制工作推進會議33場次,構建起責任明確、體系完備的河湖長責任體系,管護範圍覆蓋全縣所有重點河流湖泊和水庫。
  • 五級河長制 治出岸綠水清
    全面推行河長制,目的是在全國範圍內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水利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共8個省市在全境推行河長制、16個省區市在部分區域實行河長制。  作為「五水共治」的制度創新和關鍵之舉,河長制較早在浙江推開,如今已走過了3個春秋。
  • 《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日刊發文章報導天津生態治理成效 ──
    天津,城與水相伴而生。天津人,也在探索城市與水之間的和諧共生。昨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一版頭條和三版整版刊發「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專欄文章,詳細報導了天津持續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的艱難歷程與顯著成效。
  • 蓮河岸邊「和」生活 河清景美幸福多
    蓮河因河中多生蓮花而名,從北向南穿過新鄭市和莊鎮,是和莊鎮的母親河。冬日的周末,陽光明媚,新落成的蓮河公園美景如畫。「這條蓮河,幾年前還是個臭水溝。」今年48歲的高世超從小在河邊生活。對於蓮河的過去記憶猶新。
  • 沿蘇州河而行·地標|在夢清園做自然教育:人與河的共舞
    「蘇州河」之名自此流傳開來。隨河流之名一同興起的,是河兩岸的建築與產業。外白渡橋、禮查飯店、百老匯大廈、上海郵政總局……十裡洋場的繁華在水汽中氤氳遠去。及至19世紀60年代起,中國最早的麵粉、紡織、化工等民族工業在這裡起步。光榮與夢想的另一面,是陽光下的陰影——從舊時的棚戶區到「臭水浜」的噩夢。
  • 解讀如何推動「河長治」?(圖)
    管護機制創新,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河長制核心是黨政首長負責制,破除體制頑疾,改變『環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的尷尬。」江西靖安縣水務局局長王仕欽認為。  河流水環境好壞,表象在水裡,根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治水靠一個部門單打獨鬥不行,必須統籌上下遊、左右岸系統治理。
  • 西港河的過去和現在…
    西港河屬於我縣斑竹壋鎮境內三條內河之一,全長24.5公裡,上起雙石橋村,下與東港泵站、松東河相連,跨鎮和、大學、太平三個片8個村,平均寬60米,庫容量168萬立方,是保障沿線5萬畝農田灌溉用水的重要河道。
  • 天津玩樂(遊玩篇)—天津周邊的五個景區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有「河海要衝」和「畿輔門戶」之稱。天津隨處可見各類獨特建築1000多棟。這幾乎成了天津的標誌之一,有「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 溼地建設讓漁村河變清了
    近年來,江川區在漁村河流域先後建設了6個生態溼地,生活在漁村河周邊2萬多人的生活生產汙水經過收集處理後,不再直排河道,而是排到溼地裡進行生態淨化之後,再排入漁村河流入星雲湖,河湖的生態系統均得到改善,河水也變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