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因搶玩具發生衝突,該不該管,怎麼管?

2020-10-16 一洣說

前些時候,帶女兒去了趟姥姥家。縣城裡家人們住得比較近,聽說我們回去了,大家都過來了。大人們忙著張羅一桌可口的飯菜,孩子們很快打成一片。

父母那輩人家裡人丁興旺,可是到了我們80後這輩人,趕上了計劃生育,每家只有一個孩子。當我們長大了,各自成家立業只能在年節時相聚。因為不常見面,我們的孩子們之間的感情也不是十分深厚。幾個孩子剛剛玩到一起的熱乎勁,很快就因為一些小爭執弄得「火藥味」十足。



女兒與表妹家的小姐姐因為搶一個玩具而互不相讓,眼看著她們倆要飆淚時,小姐姐率先向我跑過來對我說:「阿姨,那個玩具我也想要,可是她不給我。」女兒不甘示弱地說:「我還沒有玩夠那為什麼要給你,就不給。」她們你一言我一語,顯然誰也沒有要退讓。為了平息這場「戰爭」,我笑著對女兒說:「寶貝,你把玩具給姐姐玩一會唄,媽媽給你拿別的玩具更好玩。」

女兒對於我的意見直接選擇屏蔽。我面色陰沉,開始與另一個寶貝商量,但在和我的對峙中,她們卻很團結。於是我又選擇從女兒開始,拿起大人的架子強行地要求把玩具給姐姐,女兒仍然負隅頑抗。氣憤的我直接拿起玩具,並告訴她們這個歸我你們去玩的玩具,這樣才暫時平息紛爭。

手裡拿著玩具坐在沙發上,看著這些讓人頭疼的小傢伙們,心裡真不知該說什麼好。而在一旁默默「觀戰」的小姨對我說:「應付不了吧,如果你能換一種方式可能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我一聽立馬來了精神,因為小姨是一個有將近二十年的小學老師,對打這群孩子可謂是經驗老道。


抱著「取經」的心態我一臉真誠地問她,大人如何解決孩子之間因為搶玩具而發生的爭執?她看我一眼,嘴角稍微彎起一個向上的弧度,淡淡地說;「我不贊同你總是讓孩子把手裡的玩具讓給別人,時間一長形成習慣,不敢表述自己真實的想法,不敢與人爭搶,不敢表達自己情緒,不敢輕易拒絕他人,長大後她會失去自我。這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

我想問這種事應該怎麼去處理呢?她接著說:「孩子之間的事應該孩子自己解決,大人不需要幹預。」就這麼簡單,她說當然,過度幹預與保護對孩子來說都是負擔。



我一聽瞬間覺得很後怕又自責,以前我認為關于謙讓是最普通的一件小事,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並沒有覺得哪裡不妥。可是回想自己的成長之路,確實如小姨所說自己就是一個乖乖女,而在我無意識的影響下我的女兒也可能成為復刻版,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小姨接著說:「其實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她對於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孩子相互之間也同樣有自己的溝通方式,不信下次你再試試你不出面幹預她們是否能解決這個小問題。」自從有了孩子之後我發現養孩子還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而我們又是第一次做父母並沒有什麼經驗,與孩子一同成長是作為家長的必修課。

相關焦點

  • 孩子玩具被搶,該不該搶回來?
    母親說,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就是一個小孩子看到另一個小孩子的玩具,心裡想玩,就直接搶了過去。結果一旁的爺爺看到了,立馬揪起孩子的後領,奪過玩具,把孩子甩到了沙堆上。而孩子也不應該因為喜歡而搶奪他人的玩具。孩子之間搶奪玩具,其實經常發生,那麼又該如何避免這個問題呢?
  • 孩子發生衝突,大人該不該管?看後長知識了
    另外一個力氣比較小的孩子由於沒有爭奪過小寶,直接坐在地上不起來以前,看見這幅場景,我並不覺得有些反感。這種情況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孩子是不會記仇的,只要用合適的方法去面對,他們兩個很快就會和好如初的。 果然,在我們兩個家長的協調下,孩子又開心的玩了起來,怎麼看也不像剛剛吵鬧過的兩個孩子。
  • 兒童搶夥伴玩具遭對方父親毆打,孩子間起衝突家長該不該介入?
    上海松江,一男子因自家孩子的積木被搶,掌摑並持續推搡他人小孩,該男子因毆打他人被拘留。關注象樂成長,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哦~孩子間起衝突家長該不該介入?生活中,孩子間起爭執和矛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眾所周知,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家長見不得孩子受到任何的委屈,又怎麼能夠任由外人欺負呢?那麼,孩子間的衝突家長到底該不該介入呢?我們先來看看一些家長不恰當的處理方式。
  • 女兒的玩具被男孩搶走,爸爸掌摑男孩:大人該不該幹預孩子的衝突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再兇的爸爸在孩子面前也會變得溫柔和小心翼翼。當孩子被欺負時,爸爸總是最不能忍的那一個,因此他們常常會為孩子撐腰,但家長該不該幹涉孩子的衝突,這是個問題。
  • 女兒的玩具被男孩搶走,爸爸掌摑男孩:大人該不該幹預孩子的衝突
    當孩子被欺負時,爸爸總是最不能忍的那一個,因此他們常常會為孩子撐腰,但家長該不該幹涉孩子的衝突,這是個問題。一位爸爸為被欺負的女兒「出氣」,動手打了欺負女兒的孩子,不少人直言爸爸的做法太過粗魯了!曉曉爸趕緊跑了過去檢查孩子有沒有受傷,並安慰孩子。孩子看到爸爸後更加放聲大哭:「爸爸,他搶我的玩具,嗚嗚嗚!」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衝突,家長該不該介入?你如何站隊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了,你的第一反應是這樣嗎?這熊孩子是咋回事啊,我去同學群找TA爹媽聊聊!誰這麼橫欺負你?別哭,老媽給你撐腰!今天在學校又和人打架了?我得告訴你老師好好管管你!別人打你,你不知道打回去嗎?小辰想說,雖然父母用心良苦,但孩子間的矛盾,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只有這樣,他才能夠真正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那麼家長們該怎麼做呢?
  • 孩子之間搶玩具,該怎麼辦?
    文 | 網絡 孩子之間因為搶玩具引起的分歧,家長們能起到的作用是調和,是引導,而不是替孩子做決定。然而,很多媽媽卻因此產生了苦惱:孩子之間搶玩具起爭執還傷了大人的和氣,該怎麼辦? 曾有網友爆料說,親戚孩子想要自家孩子最愛的小木馬玩具,因為覺得孩子有權力處理自己的玩具,所以並沒有讓孩子給出自己的玩具,事後,親戚發朋友圈指責:孩子不懂事,連家長也不懂事。最後,該網友還被親戚拉黑。
  •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時不管,不該管時瞎管!
    為人父母,總期望給孩子最好的的教育;可往往,不知道該怎麼管?什麼時候該管?如何鬥智鬥勇?怎樣鬆弛有度……李玫瑾教授曾一語中的:當前父母管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時候的不管,不該管的時候的瞎管!孩子放學後,不要只問作業多不多,做完了沒;更要問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有什麼知識還不會;考試成績出來了之後,不要只問孩子考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陪著孩子分析哪裡錯了,為什麼錯了,怎麼補救。
  • 在孩子成長路上,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
    :管得多了,擔心妨礙了孩子個性的發展,害怕孩子會不獨立甚至可能走極端。管得少了,擔心孩子的壞習慣就此養成,害怕孩子以後會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甚至影響整個人生。一邊是接納、信任、尊重和自由,一邊是約束、引導、規則和懲戒。他們之間似乎很矛盾,又似乎界限模糊。不過很多的經驗告訴我們,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和通用的法則,可以讓我們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更有效率一些。
  • 孩子之間起衝突,家長怎麼做?該插手嗎?
    我就看過去,看到兩個孩子在那裡不知道搶一個什麼東西,我也沒管,讓他們去搶,但是,我還是會時不時地關注一下事態的發展,最後,我看到男同學把東西給我女兒了,但是我女兒還是哭了,我這才過去,先抱了抱她,然後後再安慰她。整個事情從開始到最後,直到看見我女兒哭,我才去管一下,因為她哭了,她還是需要安慰的,如果兩個孩子都沒哭,我是一下都不會管的。
  • 李玫瑾: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
    我們總是能發現孩子的諸多問題,卻很少認識到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源自父母。李玫瑾教授指出:當前父母管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按道理,他們的孩子是帶著金湯匙出生的小少爺,再怎麼富養都不為過。但是郭晶晶會在路邊攤為孩子買衣服,會給孩子買一兩百塊的鞋子,會帶著孩子吃路邊攤。儘管在生活上,郭晶晶父母對孩子比較「摳門」,但是在精神上,他們從不吝嗇對孩子富養。
  • 李玫瑾: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網友吵開了,學生在課堂上和教師發生衝突,老師不該管嗎
    自從各省進行網上教學以來,許多家長發現,每天為了學生的網課,自己忙得是不可開交,但孩子的學習效果不理想。為了能上好網課,家長和學生經常發生矛盾,尤其是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只要家長上班不在,他就會在家裡面不上課打遊戲,這讓家長非常的頭疼,短短的十幾天網課,讓家長們有一種被逼瘋的感覺。
  • 管教的勇氣:該管就要管!
    而今卻轉變成:親子發生了爭執,媽媽不願看到因出面管教而造成親子不愉快,不僅束手無策,更因此停止了任何的管教行動。當孩子恢復平靜、再度靠近自己時,媽媽便會以為一時的忍耐扭轉了仇恨的親子關係,兩人和好如初,功德圓滿。但這造成了令人遺憾的結果孩子不曾知道自己犯了錯、犯了什麼錯;媽媽也不在乎孩子有沒有犯錯,更不在乎孩子有沒有從錯誤中修正自己、成長進步。
  •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
    我們總是能發現孩子的諸多問題,卻很少認識到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源自父母。李玫瑾教授指出:當前父母管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按道理,他們的孩子是帶著金湯匙出生的小少爺,再怎麼富養都不為過。但是郭晶晶會在路邊攤為孩子買衣服,會給孩子買一兩百塊的鞋子,會帶著孩子吃路邊攤。儘管在生活上,郭晶晶父母對孩子比較「摳門」,但是在精神上,他們從不吝嗇對孩子富養。他們會帶著孩子去鄉下下地插秧,和孩子一起體驗勞動的艱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 家庭教育: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
    有的家長教育孩子付出了太多的艱辛,雖然在教育過程中沒有侵犯孩子的隱私權,也能夠把握好「心理邊界」,方法也不是簡單、粗暴,但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出現了反效,良好的意圖和令人失望的結果形成了巨大反差。有一年一個學生家長問自己的孩子:為什麼願聽老師的話,而不願聽父母的話。孩子回答說:人家老師是該管的使勁管,不該管的不去管。你們正好相反,該管的不管,專管不該管的。
  • 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
    在一期《圓桌派》節目中,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一語中的:「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對於很多家庭來講,孩子只有一個,小的時候愛得不行,百依百順。等到上了初中學習壓力大了,知道孩子不努力讀書就上不了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會影響一輩子,家長開始急。但這時候,孩子到了青春期,已經開始逆反,管不過來了。這確實是一些父母教育孩子時的通病,他們對孩子小時候嬌生慣養,以孩子為中心,什麼都滿足,讓孩子養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
  • 孩子間發生小摩擦,家長該如何正確的「插手」?
    前陣子,上海的一個遊樂場內,一位家長因為自己孩子玩具被搶,當眾掌摑並持續推搡搶玩具的小孩子。被打孩子的奶奶報了警,警方介入後,這位打孩子的家長因涉嫌毆打他人被刑拘。,孩子之間相互搶玩具、甚至動手比比皆是,這時候家長站在旁邊該不該加入到孩子的矛盾中呢?
  • 兒童小型遊樂設施該誰管怎麼管?
    蘇紅鵬 攝■記者調查秋風送爽,不少市民閒暇時都會帶孩子到附近的「兒童遊樂園」玩耍,搖搖車、滑梯、蹦蹦床、獨木樁、充氣城堡、拓展訓練等正日益成為孩子們的新玩具。然而,這些充滿趣味的遊樂設施,一不留意也會成為傷害孩子的「罪魁禍首」,存在安全隱患。
  •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該不該插手?大多數情況下沒必要,但這4種除外
    好玩的、能吸引孩子的玩具一般也會受到更多孩子們的歡迎,如果多個孩子同時看上了一個玩具,就很可能發生爭搶的情況,最近就有一個因為孩子爭搶玩具而引發的事件:視頻中一群孩子在遊樂園裡玩兒,一個身穿藍色衣服的男孩搶了另一個孩子的玩具,被搶玩具的孩子找到家長哭訴,家長便上前推搡,甚至打了搶玩具的藍衣男孩,雖然傷的並不重,但藍衣服男孩兒的家長對此無法接受,於是選擇了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