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度人」永遠走不出自身經歷的限定

2021-02-19 樂遠

一句簡單的話,卻反向折射出了一個真相,那就是我們會很隨意的評價別人,而且評價的時候往往會「以己度人」。

「以己度人」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按照認知心理學的體系來看,人會依賴自己的信念系統,自動化的認為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和別人是一樣的,所以,自己的想法是正確而且得到支持。

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論看,「以己度人」這種現象被稱為投射。投射指的是一個人將自己的思想態度,願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徵不自覺地反應於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心理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在別人身上看見的,其實是自己。

事實上,「以己度人」對「己」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可以是積極的,也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煩惱。畢竟「性相近,習相遠」。如果總是拿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別人,主觀上認為別人和自己一樣,誤判、錯判一定會經常發生。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心理學實驗了解一下這個真相:請你先停下裡,看看這幅圖,根據這張圖片講一個大約300 字的故事,要描述圖畫說明了什麼情況,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圖片中的主人公內心有何感觸,結局如何。(可以把您的故事發在評論區,明天再來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這張圖片,來自一個叫做主題統覺實驗的心理學測驗,是美國心理學家默裡·亨利在1935年為了性格研究而發展的一種測量工具。當將同樣的圖片呈現給大家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即使呈現同樣的材料,不同的人是說不出一樣的觀點的。通過故事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描述往往受到自己的心理特徵的影響,所以,看起來,我們描繪的是圖片,實際上我們描繪的是自己的內心。

那麼,如果我們把這幅圖換成了身邊活著的人,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同事,也可能是家人、子女,甚至陌生人。那麼,你會看到什麼呢?

是不是清楚了呢?現實中,我們同別人的相處過程中,一直在解讀別人的態度想法,就跟解讀那副圖畫的一樣,看似我們看到的是這個人,其實我們會不自覺的帶入自己的經歷、情感和想法,是通過對這個人的觀察,表達了我們內在的信念。所以說,與人相處就是一個不斷投射的過程,具有很強大的生存意義和好處。通過投射能讓我們和他人共情,不用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就能和他人迅速建立情感聯繫。但是,當我們把投射當成「理所當然」的時候,就會陷入自戀,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良的體驗和視角視野的局限性。

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盲人摸象了。

聽說國王及其隨從、車隊經過盲人聚集的城市,盲人們知道國王騎著一頭大象,都十分敬畏,都期盼著能夠看一看這頭大象。他們當然看不見大象長的什麼樣,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把一片片憑著感覺得到的信息拼湊起來。

每一個盲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他們都對大象的某一部分有著真切的感覺……摸到大象耳朵的盲人說:「大象是一個很大、很粗糙的東西,寬闊而平坦,就像一塊厚地毯。」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說:「你說的不對,我說的才是對的。它就像一個直直的、中空的管子,很可怕,很有破壞性。」摸到大象的腿和腳的盲人說:「明明大象是強壯有力的,很結實,就像一根粗柱子。」盲人們都沒說錯,但是他們都犯了「以己度人」的錯誤,忽略了個人的局限性,而把自己的確信當成了真相。

同樣的情形也常常發生在親密關係裡,比如夫妻對話時說的「我還不知道你?」比如母子關係裡「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這樣的投射,是把自己的經驗投射到了你的身上。這一類型的投射,我們稱之為一致性投射。

還有一種叫互補性投射,是指我認為我跟別人是某種關係,我就認為你是那個跟我有這種關係的人。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一個典型的互補性投射。比如,你把我投射成一個不喜歡你的人,那我再怎麼說不會啊,你都會在心裡不以為然。而認知塑造現實,你的信念,也就是對外界的想法可能會真的形成變化。當你以互補投射的方式,認定一個人不喜歡你的時候,你就會用一種防備的心態對我,當你和我發生交集的時候,你就不自覺的流露出警惕,就算我對你很友好,你也會覺得我別有用心……時間拉長,這樣的情形重複的次數多了,我會覺察到你的刻意迴避 ,那也會保持距離,或者刻意迴避。這時候,你就會想:看,我說的沒錯吧,你就是不喜歡我。

在這些時候的投射,也就是「以己度人」,更多表現出我們自身經歷的局限性。經歷過貧困的老人,總會說「你的衣服新新的,怎麼還買衣服?」挨過餓的老人,總是覺得孩子們吃不飽,小時候沒有得到媽媽疼愛的孩子,認為無限制的寵溺才是對孩子的好。他們是真的這麼認識這件事,認知這個世界的,只不過,他們用自己刻骨銘心的經歷限制了自己的認知升級。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限的。生命以年齡為限,感知以邊界為限,認知以「認知的認知」為限。我們需要看到的是,人能以認知創造出自我的邊界來應對生命,能夠覺察到自我的邊界是認知進化的結果。但決定人是所有的系統中最獨特的,源於人能夠觸摸到「邊界的模糊性」。邊界,代表著界限,無論從保護的角度,還是從佔領的角度看,界限存在的價值在於不可逾越,而一個不能逾越的邊界,是保護,更加是限制。比如,以燕山山脈為例,北宋開國時攻打北方,宋太宗最終也沒能拿下燕雲十六州,導致燕山山脈這個天然屏障成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屏障。人也是如此。

身體和認知形成了人的邊界,可以保護我們的安全,可以區分人的獨特性,可以以邊界為限快速反應,應對一切變化。但是,如果我們固守這個邊界,把這個邊界當成是理所應當的,當成是非常確定的、固化的一個存在,那麼意味著我們放棄了人最根本的優勢——人是唯一可以觸摸到「邊界模糊性」的群體。

什麼是「邊界模糊性」?舉例說明。有的人喝醉酒之後開車回家,等酒醒後,會非常詫異,那麼那麼窄的胡同,平時絕對開不進去的胡同,愛車竟然毫髮未傷的放在那裡!為什麼?醉酒的人完全依靠本能開車,醉酒的司機已達到了「人車合一」。這時候,聯通外部環境的肌肉記憶,在醉酒無意識下,已經內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人車合一」就是邊界的模糊性。

不僅如此,身腦複雜體與環境界之間也是一種雙向的交互關係,除了因人本能的意向性而對環境界進行認知外,環境界也通過身體作用於神經系統及整個身腦複雜體,雙方通過邊界進行著「互滲」。所以,人在意識到邊界的時候,常常會無意識的突破邊界。投射就是一種突破邊界的反應。

既然說交互關係,那麼就存在共存的問題。以什麼樣的態度共存,就值得我們探討了。

如果,我們以自私趨利的方式共存,要麼侵奪,要麼固守,結果肯定是劍拔弩張。那麼,「我要成為我自己」的代價,就是「以己度人」,我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

如果,我們以合作的方式共存,可以共贏,可以互不妨害,可以互通有無,肯定是富有彈性的,具有建構價值的樣子。這時候,就會主動的避開「以己度人」的思維陷阱,用積極的眼睛看世界,看哪哪美,我與世界因為互通有無,看似弱化了邊界,其實,我們邁出了自我的局限性。

所以,一個成熟的做法是,從今天開始,就主動去覺察投射,嘗試從共存和合作的視角看一看,學習著去發現「與我不同」的世界,就能慢慢脫離「以己度人 」的掌控。

當然,還有一個更加成熟的做法,那就是在承認自己本能防禦存在的基礎上,經常反思和審視自己,看看自己的「以己度人」是怎麼發生的,與自己的認知有什麼關聯性,主動阻斷關聯,讓「認知的認知」來為我們自身經歷的世界開疆拓土。

相關焦點

  • 專欄E|22: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請不要隨便評論他人
    | Cora編撰| 和【PM10分男人】一起成長撰稿伴音:《Bressanone》(Matthew Lien)《專欄E:內涵》·心靈感悟【女孩心事22】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而往往,一個人的人生並不是別人所看到的樣子,他經歷過什麼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生活中,有太多人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去評判他人。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以己度人,妄加評論。列夫·託爾斯泰說:「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心中的苦與樂。」
  • 「以己度人」的可怕心理怎麼說?
    另外,在學術方面還可以表示「科研項目」或者「專題研究」一個科研項目a science project 除此以外,project作為動詞:計劃/投射/展現很難估算出今後的資金需求。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等)投射給(別人);料想(別人)和自己有一樣的(思想和情感)」,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以己度人」她覺得他和自己一樣害怕。she projected her fears onto him.=she though that he had the same fears she had.
  • 心理學:所謂以己度人,就是投射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不如人意的事件,當遇到挫折時,就會產生各種心理衝突,心理失去平衡,如不及時調整,就有可能產生心理疾病。弗洛伊德認為,人有一種內在的自我調節能力,用以對付那些使人感到煩惱焦慮的威脅和危險,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這就是心理防禦機制。
  • 不忘初心 永遠跟黨走
    原標題:不忘初心 永遠跟黨走 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
  • 人生,不親自經歷過,永遠學不會滿足。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
    人生,不親自經歷過,永遠學不會滿足。人生的要義,一是欣賞沿途的風景,二是抵達遙遠的終點;人生的秘訣,尋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進而不堪重荷,莫因遲緩而空耗生命;人生的快樂,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超越他人不得意,他人超越不失志。
  • 余光中走了 鄉愁永遠都在
    余光中走了 鄉愁永遠都在喬杉  資料圖:余光中攜夫人範我存女士出席活動。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余光中走了,那位寫下《鄉愁》的桂冠詩人走了。余光中也是這樣,他一生都在跋涉,走過很多地方,但不管走多遠,不管走過多少地方,故鄉只有一個,鄉愁永遠都在。鄉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鄉愁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鄉愁才在人們心中始終揮之不去。作為詩歌,《鄉愁》固然有其巧妙的表達,但最關鍵的,還是通過巧妙的表達架起了一座橋,抵達了人們的內心深處。也正是因為人們心中有著普遍的鄉愁,所以《鄉愁》這首詩才會打動這麼多人。
  • 王者榮耀2021新年限定皮膚是山海經還是四美 山海經限定皮膚多久出
    王者榮耀2021新年限定皮膚是山海經還是四美?王者榮耀山海經限定皮膚多久出?隨著新年的臨近,還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今年的新年皮膚也差不多要上線了!相信很多玩家都開始期待了起來!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 讓專業成長永遠走在路上
    除了被學生打罵這事我沒有經歷外,其他無奈的狀況我也曾經或者說正在經歷著。比如工作量大這事,我當班主任,教兩個班語文,還帶了市級和省級兩個工作室,周末還出去講講學,工作之餘還有書稿要寫,有約稿要還,可以說,我對時間的渴求勝過我對美食華服的渴求。至於領導,哪裡都有不著調的,屬於正常現象。這些都不屬於我們的專業範疇,不說也罷,各人自己平衡。
  • 出堂審核 以及自身心態的及時調整(出馬仙文化)
    仙家修行多年實屬不易,仙家弟子經歷三災六難,各種磨難關口實屬不易,等待肝腸寸斷的滋味實屬不易,仿佛世間的任何事皆為修行,在修行中修行,在開悟中開悟,這麼多年過去了,經歷了太多太多的仙家弟子,很榮幸能認識這麼多的仙家弟子,從中我也能從大家身上學習到一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也在不斷的充實自己的不足之處
  • 同事永遠也變不成朋友,職場中,永遠不要向同事透露自身這三件事
    其實這種錯覺也是沒錯的,因為工作中的同事糾纏了太多利益關係,就很難成為交心的好朋友,而且同事和朋友也並不一樣,同事永遠也變不成朋友。因為如此,我們能對朋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話題,在同事面前卻是儘量不要提的禁忌,我們對朋友毫無顧忌做的事情,卻不一定能對同事去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職場中,哪三件事是永遠不要向同事透露的呢,有什麼原因。
  • 如果在螞蟻周圍畫圈,螞蟻就會永遠走不出去?科學家給出原因
    平時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小小的螞蟻,竟然會被人「畫地為牢」,永遠都逃脫不了。雖然「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小螞蟻們團結起來便會擁有驚人的力量,但是如果人類隨便在螞蟻的地盤周圍畫上一個圈圈,那麼螞蟻將到死都走不出去這個圈。這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 莫比烏斯帶好比宇宙,它是無限循環的,人類或永遠造不出!
    莫比烏斯帶好比宇宙,它是無限循環的,人類或永遠造不出!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人類經歷過不少挫折,但這些挫折並沒有使自信心嚴重受挫,反倒越挫越勇,對宇宙的那種求知慾越來越強烈。
  • 出馬弟子在出堂之前都會經歷什麼磨難呢!
    出馬弟子經歷的磨難也確實是很多,在出堂之前,可以說運氣運勢都會墜入谷底,大多數的出馬弟子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嗎,什麼時候堂子真的穩定下來,身體、運勢、家庭、婚姻、都會好起來,這個只是時間的問題,這個時間很多人都在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時候能好,這個也是弟子的成長和心態決定的,誰也沒法說確定什麼時候平穩!平穩了只會查事也就自然準了!
  • 2020各大品牌七夕限定來了!看完LV我笑出聲……
    和品牌君一起去看看,今年七夕品牌們都出了哪些限定款產品吧。 那些掏空我們錢包的七夕限定 在一眾大牌七夕限定中,有4個品牌的產品令品牌君印象深刻,它們分別是:蘭蔻、Gucci、巴黎世家以及LV。
  • 經歷過才明白,這3種人永遠成不了朋友,不能走太近
    但是社會複雜,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也許是因為看人不準,你覺得把對方當知己,掏心掏肺地對他好,需要幫忙的時候,對方會假裝跟你不熟,更不會來幫助你。一次次被所謂的朋友傷害之後,可以心平氣和地面對,也是一種成長,也就明白哪些是可以交的朋友,哪些是不需要走太近的。總結了一下,以下這3種人真的不能走太近。
  • 永遠不要嘲笑一個喝醉酒哭的人!你永遠也不知道他經歷過什麼!
    不上沒錢花,心裡更痛苦。為了好日子,辛苦就辛苦。2. 不要輕易被影響,也別太過有理智。人不能活得太明白,心裡知道就好。3. 被現任欺負了,就去找前任訴苦,那麼,愛的到底是前任還是現任呢?所有的糾纏不清,所有的藕斷絲連,到頭來只是磋跎歲月。直到一天,現任和前任都不愛你了,甚至厭煩了你,你才肯放手嗎?
  • 「永遠正確」的家長可能培養不出有自我思考能力的孩子
    病態的教育必然會導致病態的結果,長期以來的苛求,責難和體罰,在表面看來培養出了一個學習成績優異,事事都比別人強的孩子,但其實卻製造出了一個心理問題嚴重,道德認知有問題的孩子。生活永遠都有種種矛盾,如果家長永遠都沒有錯,錯誤就永遠只歸咎於孩子身上,一個涉世不深,生活經驗不足的孩子,如果他們得到家長的反饋永遠都是錯誤和失敗的,那麼他們心中的挫敗感就會很強。逐漸的孩子心中就會形成一種穩定的認知:自己不行。
  • 「你不走,我走了」,媽媽和3歲兒子賭氣,贏了卻永遠失去了孩子
    導讀:「你不走,我走了」,媽媽和3歲兒子賭氣,贏了卻永遠失去了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不走,我走了」,媽媽和3歲兒子賭氣,贏了卻永遠失去了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時刻聽黨話永遠跟黨走
    輕輕地打開保持墨香的《時刻聽黨話永遠跟黨走》這書本,耳邊總是縈繞著這樣的音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歌聲不斷的在我腦海中迴蕩,這裡記載著古往今來的英雄事跡,令我熱淚盈眶,震撼心靈。聽黨話跟黨走就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因為是那倔強剛毅的中國共產黨精神,帶領中華民族再次松茂竹苞,銘記那段歷史,黨員們用血肉之軀擋住了侵略者的子彈,他們用生命換來革命的勝利,他們是出類拔萃、迥然不群的。用共產黨的精神詮釋了永垂不朽的名稱—英雄。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幸福美滿,快樂安寧的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