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不羈的李白,酒後寫下這首田園詩,流露出如詩如畫的禪意

2020-12-11 魚小泡讀唐詩宋詞

弘揚傳統文化,誦讀經典詩詞。大家好,我是魚小泡讀唐詩宋詞。

李白的詩作,內容取材宏富,文風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具有不拘泥于格律框架的特性,正如詩人洛夫所言,"讓筆鋒和劍氣,去刻一部輝煌的盛唐"。

他的作品明朗自然,與六朝以來的浮靡詩風大不相同,深具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以及追求自由理想的積極意識,在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下面我們讓來鑑賞李白的《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注釋:

1,翠微:在本詩中指青翠的山坡。亦可指青色的山嵐,如晚唐溫庭筠的《利州南渡》:「潛然空水對斜暉,曲烏蒼茫接翠微。

2,松風:曲名。或於松下彈琴,琴聲隨風遠揚;或指撒風吹入松林,使松如琴般發出松濤。不同的解釋皆可。

3,忘機:心無機慮,即忘卻人間巧詐的心機,與世無爭。典出《莊子·天地篇》:「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意思是用機械方法處事,必定有機謀巧變的心思,如此一來就破壞了原本自然純淨的天性。

背景:

這首五言古體詩是李白於天寶三年春天在長安時所寫。詩人待在長安三年,著名的「御手調羹」「龍巾拭吐」"力士脫靴」和「貴妃捧硯」等傳說也發生在這一時期。但這些禮遇,終究敵不過宮廷中的勾心鬥角。瀟灑不羈的李白,怎能「折腰事權貴」?詩仙最後被賜金放還,黯然離開長安。

本詩描寫在暮光與月色相隨之下步下終南山,夜宿斛斯山人的住處,享受與友人相處的喜悅。與知己縱情飲酒,徹夜吟唱,遠離塵世所有的束縛,而得到由衷的喜樂。這正是李白的超然豁達,可以不再被官場文化扭曲。詩人巧借傍晚時分遇到友人的歡樂情景,委婉表達出對仕宦生涯的消極與失落。嚮往避世隱居的心情,借著詩句表露無遺。

這是一首意境優美、情感和樂的田園詩,詩中生動描了月色籠罩下的田莊山景,以及與朋友相聚歡言笑談的悠情趣。田園詩以東晉陶潛為開山始祖,本詩也有陶詩那種寫田莊人情恬淡爽直的風格,語言平凡但感情深厚,而且陶詩更添鮮明色彩。

賞析

前四句:

詩人落筆便以「暮從碧山下」引領全誤點明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環境。前四句文意巧妙承接互為因果。披著暮色下山帶出山月一路相隨;一直到山下,詩人回顧所來的道路,蒼蒼暮色呼應了「碧山」的美景。"蒼橫翠微」五字,極其傳神地描繪出暮色旖施、青翠掩映白山林晚景,用筆簡練、神色俱佳,令人讀後充滿無限想像,餘韻悠悠。

第5-8句:

接下來的四句為同一場景,由景及人。原本踏著月色路齲獨行的畫面,因「相攜至田家,童稚開荊扉」而活潑了走來。隨著熱情的友人漫步至家門口,孩子們雀躍地奔到門前,爭先恐後為遠客打開由荊藤編織而成的門扉。田莊人家待客的熱切率真,觸發了官場失意的詩人心底最深處的感動。

緊接著由盛情轉至近景,「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寫步過茂密的綠竹小徑,衣裳不時會輕輕拂及兩旁依人的青蘿,道出田家庭園的恬靜,不只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也襯託了主人出世情懷的清心寡欲。從一開始極目遠望的明月山景,到近在咫尺的綠竹、青蘿,孩子們的純真笑顏,乃至田舍四周的清幽靜謐,一躍然紙上,如圖畫一般在我們眼前展開。

最後四句:

「歡言得所憩」以下四句,寫自己和朋友在松濤和鳴、歡聲笑語中推杯換盞,共飲芬芳,沉醉在無拘無束的時光之流,全然忘卻紅塵的煩惱。縱情吟唱一曲,直唱到銀河星疏,微涼的曉風拂面而來。一個「揮」字,把酒醉情濃、痛飲狂歌的場面,寫得神採飛揚、意氣風發。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詩人以奔放的筆勢,恣意揮灑熾熱的情感。沉醉快意之際,也稍稍撫慰了詩人在現實世界所遭受的缺憾。最後兩句「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真實地表露出跟朋友快樂相諧、拋卻榮利的灑脫情懷,帶出賓主盡歡的酣暢。

詩的最後用典「有機事者,必有機心」,委婉表達對現實官湯中鈎心鬥角、爭名奪利的不以為然。在釀醺欲醉中,世間的一切擾攘紛亂與巧詐心機皆已忘掉,以無所矯飾的真誠相對,描繪出令人神往的田園生活。

全詩色彩斑斕,極富生趣,看似隨手拈來,實則流露出詩人狂傲不羈的性格。同時,語意極為豪縱,又寓含了超脫物外的人生哲理。暮色、碧山、綠竹、青蘿字字襯託出大自然樸實的山林之美。自然與人和諧相融,形成了一幅是非紅塵不可及的景象。兒童的天真憨態,寫出了澄澈無瑕的赤子之心。而與朋友間心靈相通的真摯,升華至物我兩忘的境界,流露出如詩如畫的禪意,令人回味無窮。

當作者困頓不遇的生命,在單純閒逸的田園生活中體會到最接觸本心的庶民人情,不僅心靈境界獲得了提升,俗世間的室礙險阻也全然拋於身外了。

唐代的山水田園名家,當以王維、孟浩然為首。王維的《清川田家》以暮色起始,寫盡田村民家風光,後引《詩經·邶風》內容作結,暗暗點出不如歸去、退隱田園的心情,與本詩可說是異曲同工: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這首詩以自然清新的白描筆法,描繪了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暮景圖:落日的餘暉斜照著村落,野放的牛羊也因暮色的催促而急於歸返。一位倚門而望的老者,企盼能早些看到遠出放牧的孫兒身影。

村外的山野一片蔥綠,伴著禽鳥清靈悅耳的啼聲,麥苗也爭相開花吐穗…….詩人面對著夜幕降臨、恬然自得的田家晚景,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於是抒發急欲歸隱的心情。

余光中喜歡李白,有《戲李白》《尋李白》《念李白》三部曲,其中的詩句說:「你追求的仙境也不在藥爐,也不在遁身難久的酒壺,那妙異的天地,開闔只隨你入神的毫尖……」刻畫出「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的詩人形象。

洛夫的《李白傳奇》則說:

「整個天空驟然亮了起來,滿壇的酒在流,滿室的花在香,一支破空而來的劍在呼嘯眾星無言,只有一顆以萬世的光華發聲流轉,驚見你,巍巍然,據案獨坐在歷史的另一端……」

李白浪漫奔放的謫仙形象,躍然紙上。

本文由魚小泡讀唐詩宋詞原創發表,禁止抄襲。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參考資料:

《利州南渡》

《莊子·天地篇》

《清川田家》

《李白傳奇》

相關焦點

  • 落第書生寫下一首詩,太過瀟灑不羈,以致許多人誤以為是李白所作
    此詩人用才華吸引了宰相之女,卻又因為相貌嚇跑了她盛世大唐,洋溢著李白的詩歌豪情,其詩瀟灑恣意、落拓不羈,輝映了整個盛唐王朝,他詩中的明月與酒,散發著皎潔與醇香,跨越千年的時空,縈繞在我們的心懷腦海,令人沉醉。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把豪放不羈的個性表現到了極致
    而李白的詩之所以有這樣鮮明的藝術特色,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於李白本身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以讀李白的詩,我們往往能從詩中看到李白豪放不羈的一面,如李白的經典詩作《客中行》。這首詩是李白的一首羈旅之作,但卻全然沒有傳統羈旅詩中的悲與愁,反而表達了一種身雖為客卻樂而不覺身在他鄉的樂觀情感。
  • 當心情困惑時,來讀李白的這一首詩;縱然三千煩惱,也會瞬間消失
    詩意:來自蜀地的僧人抱著一張好琴,他瀟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蔥翠的峨眉峰下。他的手指輕輕一動從琴弦划過時,悅耳的琴聲就從指尖響起,我仿佛聽到千山萬壑中的松濤在作響。我的內心就如被流水洗滌過一般,直覺那琴聲嫋嫋滲入到了霜天外的鳴鐘。不知不覺中暮色已經籠罩了山峰,重重秋雲使得天色更加昏暗。
  • 李白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意境優美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李白在長安沒有生活多久,其實也是看透了,他很清楚不可能會有機會,於是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長安,開啟了他一生中最漫長的旅行,去到各地遊山玩水,空閒時偶爾寫寫詩,也正是這種無欲無求的人生態度,讓他的作品很浪漫,無論是寫景,還是抒發內心的情感,那都是與眾不同,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也讓作品美得如詩如畫。
  • 李白這首詩意境高遠,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其實文學與文學之間那是息息相通,可能前世的詩人往往可能寫下一首詩之後,後世的某一位詩人當他們讀到了這首作品之後,引發了情感上的共鳴,於是他們也會在這首作品的基礎之上,會進行再創作,進而也會成為另一種更為有深刻的作品。
  • 李白獨自登樓寫下一首詩,開頭第一段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蘇軾贊其有:「英瑋絕世之姿」連大詞人辛棄疾都寫了一首《憶李白》,將他對李白的敬佩盡數傾賦於詩中。 李白寫下的好詩三天三夜都談不完,今天選說的是李白在人生失意時,獨自登樓寫下的一首令人美到心醉的詩。
  • 解讀李白《遊洞庭湖》:李白的瀟灑人生,從這首詩中可見一斑
    #這三位,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一位是大詩人李白,他剛剛在流放夜郎途中被大赦,返江陵時寫下《早發白帝城》,此時身在嶽陽,與老友相遇,自是心情愉悅。這場景,作為酒仙李白來說,寫詩是必須的,於是有了《遊洞庭湖》組詩,記述了三人夜遊洞庭的過程,原名為《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現存一般稱為《遊洞庭湖》。五首詩中的第二首描寫了在船上喝酒的情景。《遊洞庭湖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 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詩,瀟灑自如,痛快淋漓,獨得飲酒真趣
    ——唐代: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飲酒,正應找李白那樣的人。絲竹歌舞,美人勸觴,觥籌交錯之際,何如對著山花,知心兩人,「一杯一杯復一杯」,既醉而退,不吝去留,那樣來得暢快。山公高陽池之醉,淳于髡一石之飲,都不及李白山中與幽人悠然對酌。飲酒之趣,無他,快我心而已。
  • 李白初次離家寫下一首詩,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
    印象中的李白應該是一位瀟灑不羈、白衣飄飄的,手持一把長劍,仗劍走天涯。但是初出茅廬的李白也有過思念家鄉,依依不捨的情懷。這一年二十四歲的李白離開家鄉四川「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他看著遠處的山水,想著自己的未來,和家中的親人,心情有些激動,也有些留戀。
  • 詩詞與酒,是文人一種如詩如畫的藝術情懷
    詩詞與酒,是文人一種如詩如畫的藝術情將進酒作者:李白詩詞與酒,是文人一種如詩如畫的藝術情李白作為家喻戶曉的唐代大詩人,大部分人都能對其經典作品郎朗上口。詩詞與酒,是文人一種如詩如畫的藝術情客中行作者:唐,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
  • 李白最為狂放的一首詩,流傳不廣,讀來便覺酣暢淋漓
    李白鬥酒詩百篇!杜甫對於李白的飄逸與才氣,深有感觸,所以才能寫出如此貼切的詩句。李白好酒,其詩多在醉中所作,因此肆意汪洋,瀟灑不羈。那麼,哪首詩才最能體現李白的狂放呢?「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雖然有氣勢,但卻是因奉詔入京的事情開心,算不得最狂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是因被排擠後的吟嘯,雖有氣節,但依舊不能算得最狂放,我認為,李白最狂放的還當數《江上吟》,他載酒泛舟江上,不禁詩興大發,寫下此詩,一氣呵成,氣勢磅礴。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其實李白除了他的才華,最讓人佩服的就是他那狂放不羈的性格,也是因為李白的這種性格,所以他的詩歌大多都是比較狂放不羈的,你要是問我他最狂的一首詩是哪一首那應該就是他初入仕途的時候寫的那一首了吧。李白很多詩都是在遠遊的途中所寫的,為何李白的詩能寫得如此豪氣不羈,因為他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的。儘管他有心做官立志報國,但是命運卻讓他做了一個雲遊的詩人。
  • 李白年輕時被人嘲笑,於是即興寫下一首詩,更是譏笑對方不識人才
    李白是一位天才,更是唐朝唯一的「詩仙」,而且他個性也是極為張揚,寫下無數很張狂的詩作,但他青年時代剛剛從四川出來時,路過渝州,也就是現在的重慶,於是興致勃勃地去拜訪了當時的渝州刺史李邕。這一次的拜訪,可以說是碰了一鼻子灰,更是被對方更狠狠地諷刺了一番,認為他就是一個庸才,只不過是會誇誇其談,這也使得李白內心很是氣憤,為此他匆匆寫下一首詩更是譏笑了對方不識人才。那這就是李白的性格,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性格,也使得他的作品中處處充滿了一種張狂,字裡行間也是流露出了他的最為真實的一面。
  • 李白離開隱居十年的地方,有感而發寫下告別詩,最後14字流傳千年
    所以才能夠寄情山水千金散盡只求瀟灑平生。但是諸位莫忘,李白的少年時代生活在盛唐發展到極致的階段,報效國家一展胸中才華是每個才子的夢想,而李白自然也不例外。因為父親是商人無法參加科舉,李白只能通過別的途徑走上仕途。
  • 王維最美的詩,標題只有一個字全文僅20字,如詩如畫美得令人心醉
    在詩歌興盛以後,文壇幾乎站滿了學者,戰國的屈原投江報國,寫下了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三國的曹操文武雙全,寫下了千古名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東晉的陶淵明追求自由,寫下了千古名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唐代的李白不拘一格,寫下了千古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杜甫寫給李白的第一首詩,生動刻畫了李白傲岸、狂放的精神品質!
    唐玄宗天寶四年,李白與杜甫在山東兗州分別,杜甫寫下了第一首贈與李白的詩(現有資料顯示是最早的),用詞淺顯,但是卻將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岸風貌刻畫的入木三分:——贈李白——唐代:杜甫秋來相顧尚飄蓬,
  • 李白詩詞中超好聽的名字,每一個都如詩如畫
    —— 李白《早發白帝城 》雲間是一個非常有古風意蘊的名字,朝從白帝城出發,看遍山巒雲霧繚繞,如在雲間遨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瓊瑤的小說名就有取自其中的《水雲間》,「雲間」二字雖然字形極簡,但是卻有別有一番風味。【青岸】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李白罵人最狠的一首詩,是罵楊貴妃還是罵老婆,後人猜了千年!
    說起詩仙李白,大家都會用瀟灑,狂放不羈來形容他。李白這個人非常的好酒。據說他每次喝酒喝到興頭上就能夠作出一篇佳作來,所以才會有人說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但是這這樣一位謫仙般的詩人卻有一首史上最狠的罵詩,那他所罵的人到底是賣楊貴妃呢?還是罵老婆呢?這個讓後世的人猜測遐想了上千年。
  • 李白最有殺氣的4句詩,讀完嚇出一身冷汗!
    唐代豪俠之風盛行,與我們今天不同,很多人都有佩劍,大詩人李白的詩中就常常流露出對豪俠的讚賞之情。在這些詩中,有的詩殺氣騰騰,我們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李白詩中殺氣騰騰的4句詩,讀完真是嚇出一身冷汗。這幾句節選自《結客少年場行》,劇孟是西漢時期著名遊俠,譽滿諸侯。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當朝揖高義,舉世稱英雄。這幾句節選自《贈從兄襄陽少府皓》酒後競風採,三杯弄寶刀。
  • 李白最「狂」的9句詩,只想跪下唱《徵服》
    李白不僅人狂,詩也狂。今天,詩詞君總結李白最「狂」的9句詩,你被哪一句徵服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上天造就了我成材,我就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一定會再回來。這一句盡顯李白豪邁狂放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