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誦讀經典詩詞。大家好,我是魚小泡讀唐詩宋詞。
李白的詩作,內容取材宏富,文風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具有不拘泥于格律框架的特性,正如詩人洛夫所言,"讓筆鋒和劍氣,去刻一部輝煌的盛唐"。
他的作品明朗自然,與六朝以來的浮靡詩風大不相同,深具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以及追求自由理想的積極意識,在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下面我們讓來鑑賞李白的《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注釋:
1,翠微:在本詩中指青翠的山坡。亦可指青色的山嵐,如晚唐溫庭筠的《利州南渡》:「潛然空水對斜暉,曲烏蒼茫接翠微。
2,松風:曲名。或於松下彈琴,琴聲隨風遠揚;或指撒風吹入松林,使松如琴般發出松濤。不同的解釋皆可。
3,忘機:心無機慮,即忘卻人間巧詐的心機,與世無爭。典出《莊子·天地篇》:「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意思是用機械方法處事,必定有機謀巧變的心思,如此一來就破壞了原本自然純淨的天性。
背景:
這首五言古體詩是李白於天寶三年春天在長安時所寫。詩人待在長安三年,著名的「御手調羹」「龍巾拭吐」"力士脫靴」和「貴妃捧硯」等傳說也發生在這一時期。但這些禮遇,終究敵不過宮廷中的勾心鬥角。瀟灑不羈的李白,怎能「折腰事權貴」?詩仙最後被賜金放還,黯然離開長安。
本詩描寫在暮光與月色相隨之下步下終南山,夜宿斛斯山人的住處,享受與友人相處的喜悅。與知己縱情飲酒,徹夜吟唱,遠離塵世所有的束縛,而得到由衷的喜樂。這正是李白的超然豁達,可以不再被官場文化扭曲。詩人巧借傍晚時分遇到友人的歡樂情景,委婉表達出對仕宦生涯的消極與失落。嚮往避世隱居的心情,借著詩句表露無遺。
這是一首意境優美、情感和樂的田園詩,詩中生動描了月色籠罩下的田莊山景,以及與朋友相聚歡言笑談的悠情趣。田園詩以東晉陶潛為開山始祖,本詩也有陶詩那種寫田莊人情恬淡爽直的風格,語言平凡但感情深厚,而且陶詩更添鮮明色彩。
賞析
前四句:
詩人落筆便以「暮從碧山下」引領全誤點明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環境。前四句文意巧妙承接互為因果。披著暮色下山帶出山月一路相隨;一直到山下,詩人回顧所來的道路,蒼蒼暮色呼應了「碧山」的美景。"蒼橫翠微」五字,極其傳神地描繪出暮色旖施、青翠掩映白山林晚景,用筆簡練、神色俱佳,令人讀後充滿無限想像,餘韻悠悠。
第5-8句:
接下來的四句為同一場景,由景及人。原本踏著月色路齲獨行的畫面,因「相攜至田家,童稚開荊扉」而活潑了走來。隨著熱情的友人漫步至家門口,孩子們雀躍地奔到門前,爭先恐後為遠客打開由荊藤編織而成的門扉。田莊人家待客的熱切率真,觸發了官場失意的詩人心底最深處的感動。
緊接著由盛情轉至近景,「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寫步過茂密的綠竹小徑,衣裳不時會輕輕拂及兩旁依人的青蘿,道出田家庭園的恬靜,不只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也襯託了主人出世情懷的清心寡欲。從一開始極目遠望的明月山景,到近在咫尺的綠竹、青蘿,孩子們的純真笑顏,乃至田舍四周的清幽靜謐,一躍然紙上,如圖畫一般在我們眼前展開。
最後四句:
「歡言得所憩」以下四句,寫自己和朋友在松濤和鳴、歡聲笑語中推杯換盞,共飲芬芳,沉醉在無拘無束的時光之流,全然忘卻紅塵的煩惱。縱情吟唱一曲,直唱到銀河星疏,微涼的曉風拂面而來。一個「揮」字,把酒醉情濃、痛飲狂歌的場面,寫得神採飛揚、意氣風發。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詩人以奔放的筆勢,恣意揮灑熾熱的情感。沉醉快意之際,也稍稍撫慰了詩人在現實世界所遭受的缺憾。最後兩句「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真實地表露出跟朋友快樂相諧、拋卻榮利的灑脫情懷,帶出賓主盡歡的酣暢。
詩的最後用典「有機事者,必有機心」,委婉表達對現實官湯中鈎心鬥角、爭名奪利的不以為然。在釀醺欲醉中,世間的一切擾攘紛亂與巧詐心機皆已忘掉,以無所矯飾的真誠相對,描繪出令人神往的田園生活。
全詩色彩斑斕,極富生趣,看似隨手拈來,實則流露出詩人狂傲不羈的性格。同時,語意極為豪縱,又寓含了超脫物外的人生哲理。暮色、碧山、綠竹、青蘿字字襯託出大自然樸實的山林之美。自然與人和諧相融,形成了一幅是非紅塵不可及的景象。兒童的天真憨態,寫出了澄澈無瑕的赤子之心。而與朋友間心靈相通的真摯,升華至物我兩忘的境界,流露出如詩如畫的禪意,令人回味無窮。
當作者困頓不遇的生命,在單純閒逸的田園生活中體會到最接觸本心的庶民人情,不僅心靈境界獲得了提升,俗世間的室礙險阻也全然拋於身外了。
唐代的山水田園名家,當以王維、孟浩然為首。王維的《清川田家》以暮色起始,寫盡田村民家風光,後引《詩經·邶風》內容作結,暗暗點出不如歸去、退隱田園的心情,與本詩可說是異曲同工: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這首詩以自然清新的白描筆法,描繪了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暮景圖:落日的餘暉斜照著村落,野放的牛羊也因暮色的催促而急於歸返。一位倚門而望的老者,企盼能早些看到遠出放牧的孫兒身影。
村外的山野一片蔥綠,伴著禽鳥清靈悅耳的啼聲,麥苗也爭相開花吐穗…….詩人面對著夜幕降臨、恬然自得的田家晚景,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於是抒發急欲歸隱的心情。
余光中喜歡李白,有《戲李白》《尋李白》《念李白》三部曲,其中的詩句說:「你追求的仙境也不在藥爐,也不在遁身難久的酒壺,那妙異的天地,開闔只隨你入神的毫尖……」刻畫出「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的詩人形象。
洛夫的《李白傳奇》則說:
「整個天空驟然亮了起來,滿壇的酒在流,滿室的花在香,一支破空而來的劍在呼嘯眾星無言,只有一顆以萬世的光華發聲流轉,驚見你,巍巍然,據案獨坐在歷史的另一端……」
李白浪漫奔放的謫仙形象,躍然紙上。
本文由魚小泡讀唐詩宋詞原創發表,禁止抄襲。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參考資料:
《利州南渡》
《莊子·天地篇》
《清川田家》
《李白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