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孩子在外面犯錯了,父母愛說「你回家等著」?背後原因很暖心

2020-09-23 我很傻傻天真

很多70後80後對「你回家等著」這句話都特別熟悉吧,每次在外面犯錯了,父母都會憋著紅臉,沉聲罵道,「你回家等著!」

小時候在我看來「你回家等著!」這句話大多數意味著「藤條燜豬肉」(意為用藤條抽打屁股),少不了一頓挨揍。所以每每聽見媽媽說這句話,背脊一陣發涼。

最近有一次看見媽媽對調皮的孫子也說了這句話,事後我特意問她為什麼教訓孩子不是當時直接教訓或者處罰呢?

沒想到目不識丁的老母親說出了這句話,「不管多調皮的孩子,他也有自尊心的。你當別人的面教訓他甚至打罵他,讓他以後怎麼在別人面前抬頭?」

原來背後的原因這麼暖心。

後來我深思一層,其實這句話的背後不但有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的用意,因為回家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有時間讓怒火衝天的父母冷靜下來,表明父母在克制自己的情緒。控制好情緒了自然能理性思考了,用理性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了。

現在回想起來,雖然每次聽到這句話媽媽都會根據我所犯的錯進行處罰,但是語氣明顯跟之前氣急敗壞的樣子不同,音量放低了不少,多是採取狠話柔說的方式教育我該怎樣,不該怎樣,慢慢糾正我的錯處。

我們隔壁鄰居的一對父母就不是這樣做的,每次孩子犯錯了,都是當著別人的面狂扇耳光或者用藤條打屁股,結果孩子越打越叛逆,特意犯錯惹父母生氣,三天兩頭就挨一頓打。混合雙打還算輕了,有時這對父母還拿著藤條滿村子追著兒子打。結果這個孩子長大了特別自卑,孤言寡語,脾氣非常暴躁。

孩子叛逆這樣打罵只會越來越上火。孩子犯錯了,父母應該想一下開頭的那句話該怎麼說讓孩子不會反感,而不是劈頭蓋臉問,「怎麼又跟別人打架了?」萬一孩子是因為別人欺負在先而動的手,本來滿肚子委屈,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一聽父母這樣說,就會頂撞父母,一場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先克制自己的情緒,換一個說法,「臉上的傷怎麼來的,很疼吧?」孩子看見父母竟然不罵自己,反而心疼自己,心裡長長地舒一口氣,放下了警惕,自己招了,「跟別人打架了。」

父母這個時候也不要厲聲責罵他,先一步步引導孩子把打架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再去做糾正。

這樣做跟「你回家等著」一個原理,都是克制自己的情緒,把火氣壓下去,不傷孩子的自尊心。

身處叛逆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心靈也萬般脆弱,如果不加以保護,就會發生像前段時間孩子因剃光頭而跳樓的悲劇,或者讓孩子越來越忤逆。

你小時候在外頭犯錯了,父母會沉聲對你說「你回家等著」嗎,他們最終是怎麼教育你的,是打罵還是跟你講道理?現在的你也會對你犯錯的孩子這樣做嗎?

相關焦點

  • 為啥父母吼完娃後,孩子轉身就忘了?背後原因令人心酸
    為啥父母吼完娃後,孩子轉身就忘了?背後原因令人心酸!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會做一些讓父母頭疼的事情,當父母發現孩子做的行為違背他們的意念之後,就會吼孩子。往往父母越是這樣,在吼孩子之後,心裡就越是慚愧。但很多家長都會發現,為什麼孩子被自己教訓完之後,從來不記仇,轉身就忘了。
  • 為什麼很多孩子犯錯或受傷後,不敢跟父母說而選擇隱瞞或隱忍?
    不小心犯錯了,瞞著家長,企盼能逃過一頓批評;不小心受傷了,不敢跟父母說,害怕父母責備;有時候忘記帶東西了,索性也不敢回家取,擔心父母說自己是丟三落四的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選擇隱忍,害怕跟父母說了以後,一頓冷嘲熱諷之後,還說自己笨......
  • 為啥寶寶不愛被家長抱著坐,非要站起來走才高興?背後原因很暖心
    90後媽媽吐槽:「我坐著孩子就哭鬧,一站起來小傢伙就笑」小齊是為新手媽媽,在她出了月子後,身體一直欠佳的婆婆就回了老家,於是帶寶寶的任務就由小齊一肩挑了起來。不過等孩子3個月大時,小齊的丈夫就一直能聽到小齊吐槽說:「咱家這孩子也太磨人了,一個勁的讓我抱著不說,還非得溜達。只要我坐著孩子不一會就哭鬧,但一站起來小傢伙就笑。」
  • 小新為什麼每次回家都說「你回來了」?答案很暖心!
    「你回來了!」看過《蠟筆小新》的同學都會有印象,小新放學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句沒頭沒腦的「你回來了」,每次都要美伢無奈的糾正:「應該說我回來了才對」。在觀看時,一定有不少人覺得小新好笨啊,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教了幾百集還沒學會。
  • 孩子犯錯,不用懲罰的方法管教,你能做到嗎?不可不知的背後原因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感到束手無策。越是希望孩子懂規矩,孩子越要破壞規矩,有時候,我們看到孩子犯錯,先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孩子要麼充耳不聞,要麼依然我行我素。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拿出最後的殺手鐧——懲罰。因為這可以立即制止&34;的發生,是立竿見影的方法,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懲罰背後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 6歲女孩被父親家暴,為什麼父母會打孩子?背後的原因讓人生氣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給父母的禮物,按道理來說,孩子們應該在有愛的家庭中長大。但是就是有這樣一類父母,孩子在他們眼中就是討債鬼,是多餘的。他們不但不會去愛孩子,甚至把孩子當成眼中釘,自己在生活中有什麼不如意就發洩在孩子的身上。這樣的父母無疑是失敗的,甚至可以說他們沒有做父母的資格。
  • 孩子犯錯後,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對孩子的影響遠大
    「都說你不行了,還非要自己來,搞砸了吧。」看似很平常的話,其實聽在孩子的耳朵裡是非常傷自尊的,可是父母卻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而父母也不知道自己這樣的行為其實只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教育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讓孩子不明白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同樣的錯下次照樣還是會犯。
  • 媽媽說一句,孩子說十句,為啥孩子愛頂嘴?背後原因寶媽要知曉
    你讓他換衣服,他說「我不想」,你讓他快吃飯,他說「慢慢吃」,你讓他快睡覺,他說「才幾點」。媽媽說一句,孩子說十句,無論媽媽說什麼,孩子都有理由反駁,寶媽們被愛頂嘴的寶寶懟到生無可戀。女兒也不甘示弱:「說說說,天天說,你不覺得你自己嘮叨嗎?我說不用水壺,你非讓我拿,你問過我的意見了嗎?」看到咄咄逼人的女兒,麗麗心裡委屈得不行,氣得回房間偷偷抹淚。
  • 孩子犯錯後,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重要,說對了不傷娃
    我們大人都避免不了會犯錯,何況是小孩子呢。犯錯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而且孩子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成長。如果孩子犯錯,家長就當做是麻煩、闖禍,只會對孩子發脾氣,那錯誤就只是錯誤。而父母如果能引導孩子認識錯誤,學會如何改正,這就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 媽媽不在時,孩子為啥特別懂事?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當晚上莉莉回來的時候,婆婆得意地說:「你今天不在家的時候,你兒子特別懂事乖巧呢,比你在家的時候好帶多了」。莉莉聽著婆婆話裡有話,氣不打一處來,便回了婆婆一句「你不在時,你兒子也很懂事」。婆婆聽後臉瞬間暗了下來。媽媽不在時,孩子為啥特別懂事?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 孩子的這個行為背後,是在苦苦呼喚父母的愛
    導讀:孩子的這個行為背後,是在苦苦呼喚父母的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這個行為背後,是在苦苦呼喚父母的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在孩子的行為背後,他在呼喚父母的愛!
  • 為啥很多孩子不愛午睡?原因真相了,精力旺盛的背後是聰明的體現
    導讀:為啥很多孩子不愛午睡?原因真相了,精力旺盛的背後是聰明的體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啥很多孩子不愛午睡?原因真相了,精力旺盛的背後是聰明的體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犯錯,父母不應逃避,理應陪孩子一起找出原因並糾正錯誤
    每位家長所受的教育不同,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不管怎樣,孩子即使犯錯,作為父母最好不要打孩子,要尊重孩子,越打越反抗,會使孩子產生心理陰影或走向極端,甚至還會對父母產生仇恨,要理性的去分析犯錯的原因。教育方法不對,對孩子的成長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是不完全一樣的,每個家庭的氛圍也是不一樣的。
  • 為啥孩子被吼後,不會對父母「記仇」?知曉原因後就不捨得吼了
    為啥孩子被吼後,不會對父母「記仇」?知曉原因後就不捨得吼了網友小麗是全職寶媽一枚,四歲的女兒已經上幼兒園了,是個安靜可愛的孩子,女兒從小便如同一塊軟糯的小年糕,對自己異常依戀。媽媽給你準備了你最愛的火腿煎蛋。經歷了這場小小的風波後,小麗把女兒送到了幼兒園,在幼兒園門口,女兒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般,繼續跟媽媽撒嬌道:媽媽,我要走了,來個臨別前的抱抱吧!小麗緊緊地抱住的女兒,並輕輕地吻了女兒的額頭。
  • 孩子犯錯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
    如果每次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都是這樣回應,那就不要怪孩子膽小、沒自信、愛騙人了!知乎上,網友們也紛紛曬出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些經歷與感受,有的在「搞砸」事情之後,在父母家人的陪伴下,找到了正確的糾正方法,而更多的網友則是在袒露自己內心的恐懼、輕生的念頭以及回顧童年的無奈。「我媽說如果你再被叫家長就抬著我的屍體進去」,哪個孩子看到這樣的話不會嚇哭?
  • 為啥孩子被父母兇完後,沒有「隔夜仇」,原因暖心又心酸
    其實這並不是個例,大多數孩子對於家長都沒有「隔夜仇」。那麼為啥孩子被父母兇完後很快就能忘記?孩子不記仇,原因暖心又心酸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對於年紀還小的孩子來說,世界裡父母佔了很大一部分,從出生開始,父母就是陪在身邊的人,孩子的安全感大部分也是來源於父母。所以說,孩子不會對和有很大依賴性的父母產生「仇恨」,相反還會害怕失去依賴,真的超暖心了。
  •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
    最後逼急了,孩子竟然憤怒地扯下口罩,哭訴道:「我太委屈了,每次犯錯都是打我、埋怨我,從不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席話,頓時讓很少陪伴孩子、習慣了用打罵來管教孩子的候大姐淚流滿面。孩子刷了媽媽辛苦攢下來的4萬塊確實不對,作為家長,肯定是要嚴加管教。但究竟為什麼,父母覺得自己用心良苦地在教育,孩子卻不服、委屈,甚至是怨恨?是我們總是習慣充當警察和法官,用懲罰去糾正孩子的錯誤。卻忘了,去看一看或想一想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
  • 爸媽打罵孩子,娃哭喊著也要膩著父母?知道背後真相,爸媽心疼了
    孩子的天性就是頑劣,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在不斷的闖禍,即使父母第一次糾正了,之後還是會有不願意聽話的,然後開始消磨父母的耐心,最後導致父母反覆生氣,開始對孩子責罵。可對於孩子來說,即使父母再怎麼責罵,孩子也會膩著父母,尋找安慰,希望父母都夠安慰自己,實在是令人感到暖心。那麼,對於孩子這種暖心的行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來探索一下。
  • 一個孩子在外面很放鬆,回家卻很壓抑,不願意回家的原因
    一回到家裡就很壓抑,不願意回家。現在她的孩子也有類似的感覺,上學寧可坐公共汽車回家,也不願意坐媽媽的自駕車。在這方面我很認同武志紅老師的分析,他在《原生家庭》的序言是這樣寫的: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
  • 為什麼孩子被父母吼了以後,很少會「記仇」?背後的原因是這樣的
    現在的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每天下班回家之後就想躺在沙發上癱著,但一想到寶寶還等著自己去照顧,爸爸媽媽就又得打起精神給孩子做飯,陪小傢伙玩。其實情緒是一個堆積的過程,如果家長在工作上不順利,孩子又調皮不聽話,父母的「怒氣值」就很容易達到臨界值,甚至偶爾還會情緒失控,衝著孩子發火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