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父母不應逃避,理應陪孩子一起找出原因並糾正錯誤

2020-09-14 蜜雪兒麻麻

我是一位80後的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心中最牽掛的事。很榮幸來到今日頭條這個大家庭,今天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孩子們犯錯的一些話題。孩子平常在生活中,經常會做一些惹大人們生氣的事情,不知道各位寶媽是怎樣應對的呢?

我家孩子比較粗心,做作業或是做試題考卷,經常犯錯誤,有的題目明明在草稿紙做對了,謄寫在作文本、考卷上卻是錯的。每次做題只想快點把作業完成,而不管是否百分之百正確。我坐在旁邊干著急,經常提醒她也沒有效果。

有時候,叫她幫忙幹點家務活,半天沒反應,甚至上個廁所也忘記帶紙,真讓人頭疼。遇到這種情況,我就委婉地叫她傻妞,其實內心就是在批評她。但是,我深思並與其他孩子對比後,卻從心底原諒了她,理解了她。

我之前單位的一位同事,家裡的小孩上已經初中二年級了,也特別調皮,有一次把鄰居家的摩託車發動了並撞倒在牆上。鄰居要求賠錢,她知道後,第一時間並沒有去教育孩子,也不是向鄰居道歉,而是與鄰居去理論孩子是不是故意的問題,理論完了之後,也不與孩子溝通,直接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頓。經過這件事,這個孩子心理產生了陰影,一看到摩託車、汽車等車輛都躲著走,坐在車裡還要有人陪著,不敢單獨坐。

其次,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必然的,關鍵要看父母怎麼去處理、引導,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一樣,結果就會大不一樣。每位家長所受的教育不同,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不管怎樣,孩子即使犯錯,作為父母最好不要打孩子,要尊重孩子,越打越反抗,會使孩子產生心理陰影或走向極端,甚至還會對父母產生仇恨,要理性的去分析犯錯的原因。教育方法不對,對孩子的成長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是不完全一樣的,每個家庭的氛圍也是不一樣的。如果父母感情好,家庭氛圍和諧,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幸福感也強;反之,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者經常吵架,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就很容易產生問題,甚至出現思想上的弱點和缺陷,安全感和幸福值就很低。

小時候,我記得父母感情很好,就是喜歡吵架,父親年輕的時候性格很急躁,我哥從小卻很調皮,經常犯錯誤,惹得父親生氣經常打罵他。父母雖然疼愛我哥,對我哥期望很大,由於父親自身教育文化不高其次也沒有用到好的教育方式,導致我哥性格也有點極端。同時,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孩子犯錯,家長不要過於著急發脾氣。分清事情的原委,作出判斷之後進行評價和引導。正確地指導孩子,首先要讓孩子認清錯在哪裡,樹立孩子正確的道德觀。

我女兒也經常犯錯,以前去學校讀書要麼忘記帶紅領巾,或者忘記帶語文書,還有一次竟然忘記帶書包了。於是打電話要我幫忙去送書包,由於早上起來晚了,匆忙出門,忘記帶書包。我也正好去上班的路上,只好掉頭回家取書包送回學校。

在路上我就想,要好好說她一頓,因為我真的很生氣。到了學校門口,看到她焦急等我送書包的場景,我又忍住了。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心裡也難受,如果再去責罵她,她心裡更難受,甚至還會影響她上課。我只好提醒她下次出門一定要注意,否則不僅影響你上課,而且還影響了我的工作。

有的時候,我也擔心她犯同樣的錯誤,她每天出門的時候我也會叮囑她檢查一下書包。不要總是丟三落四。沒想到的是,她居然自己用一個筆記本寫下來了,每天出門的時候需要帶什麼東西,先翻看本子再出門。放學的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會記在筆記本上,回家後先翻看筆記本,再開始寫作業。其實,孩子也會自我思考,提醒之後很容易優化改進自己。

父母既要愛孩子的優點也要愛孩子的缺點

女兒每天放學回來先寫作業,自覺完成作業,然後再玩耍,這是個很好的習慣。有時特別的可愛,要我當學生,她當老師。打開小白板,把當天學過的課文教給我,並要我認真聽還有做筆記。我都會去配合她,聽她演講。這樣既提升了口才,也會鞏固課堂上的知識。

不過,每次完成作業後,書桌又髒又亂,也讓我惱火。我每次幫她整理得乾乾淨淨的,結果都被她弄得髒兮兮的。後來,我教她自己整理,她雖然很快學會整理書桌了,但沒過幾天又髒了。我有時很無奈,她是個孩子,又不能與她置氣。

如果生氣會影響到孩子,也會影響我的心情,我只好靜下心慢慢地重複教她。我想每個孩子的稟賦和性格有差異也是很正常的,有資質聰明的孩子不管學什麼都很厲害學,也有能力弱的孩子學什麼都很慢,有細心能幹的孩子,也有粗心大意的孩子。

其實,女兒身上的很多缺點,說到底也是父母的影子。我們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往往會直接或間接地投射到孩子身上。作為父母的我們,生活中也會做一些可笑的事,同樣也會犯錯誤。有時去上班,坐車過了站;做飯的時候,菜做好了發現沒有煮飯。我們要求孩子完美,其實我們也並不完美。可見,我們也需要去自我改變,去完善自我。

父母批評的方式很重要

不要害怕孩子犯錯,犯錯了需要給她機會和時間,讓自己去分析原因,去改正,去成長。但是不能幫她去做,否則害了她,成長路程還是需要她自己一個人走的,我們要去正確的引導孩子怎樣彌補錯誤。

生活中,孩子犯的小錯只要不涉及道德問題的情況下,我們不要過於指責和發脾氣。可以用不同方式去批評,本該生氣的事情,我們用一句玩笑來化解。既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也能明白我們對孩子的理解,同時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那麼孩子自然能接受這樣的批評方式。

我還記得,有一次女兒的語文書弄丟了,回家後不敢告訴我。到了晚上吃完飯,拉著她爸爸出去散步。因為她爸特別寵她,從不對她發脾氣。去了學校附近書店買了一本語文書回來了,到家了才告訴我原因。說自己參加研學遊的時候把語文書帶在車上朗讀,回來的時候不小心弄丟了。我當時很惱火,馬上要期末考試了,竟然把語文書都弄丟了。

可我忍住了沒有說她,看她的表情也很難受。她知道犯錯了,心裡也難過。我只好安慰她說,你好好地複習,馬上要考試了,下次注意點。她見我沒有生氣,開心地回房間複習了。那次考試她考了第二名,而且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丟過書了。

孩子其實也特別的要面子,也有自尊心。我們父母也應該去理解她,尊重她,給她信心。我們過多地去罵她,根本起不到什麼效果。說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做法不一樣,有的會說教孩子一頓,也有的會與孩子單獨談心,更也有的對孩子大呼小叫,甚至又是打又是罵。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我們細心呵護。但是,很多父母經常在言語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總喜歡拿別人的孩子來比較。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位小天使,都有一顆善良和純潔的心,我們應該好好的栽培和呵護。我想,每個家庭的孩子,都能讓我們父母感受到活在世間的那份單純和美好。

作為生她養她的母親,我十分珍惜和疼愛女兒,她給我們這個小家庭帶來了純潔、善良、驚喜和歡笑。生活中,雖然你偶爾也會犯點小錯,但是我會包容你。因為你犯錯如同我犯錯,我們一起來糾正錯誤,不逃避,找出原因,做到知錯就改。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不敢告訴家長,比起「懲罰」孩子,家長的「糾正」更重要
    孩子犯錯不敢告訴家長,是因為孩子害怕被懲罰,而對於我們的家長來說,孩子犯錯不敢告訴我們,比起"懲罰"孩子,家長糾正孩子更重要。曾在書中看到過一位心理學家推薦"孩子犯錯,不應該懲罰,而應該糾正,心理學上稱之為糾正型結果"那麼懲罰孩子與糾正孩子有什麼區別?父母又應該如何做呢?
  • 孩子犯錯後,你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很多父母說錯了
    小孩犯錯時,父母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小孩犯錯時,大多數父母都會責怪小孩,甚至打罵小孩。其實小孩犯錯了,他自己內心也難受。面對孩子犯錯,如果對TA說一些狠話,或者打罵TA,只會讓孩子心中不服氣。孩子更不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更加會變本加厲地去犯錯。
  • 孩子「犯錯」不承擔,父母「犯錯」不認錯,想讓孩子成才太難
    很多家長在職場生涯上面特別雷厲風行,能夠把自己的特點發揮到極致,但是在面臨家中幾歲寶寶的時候,卻像是一個菜鳥小白,不知道該如何去管控寶寶。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會選擇用特別簡單的粗暴模式去打罵孩子。而有的家長對於孩子太過於寵愛,會袒護孩子的一切,不讓孩子去承擔責任。
  • 《陪孩子終身成長》允許孩子「犯錯」:3招幫助孩子擁有成長思維
    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從每一次錯誤中學到東西。這也正是幫助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的關鍵。《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的封面允許孩子「犯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成長是個「試錯「的過程。孩子的心靈像稚嫩的幼芽,很容易受到傷害。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父母「恩威並施」,讓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犯錯其實是一件較為常見的事情,但是孩子犯錯積極主動承認卻是很少見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不覺得自己有錯,另一原因可能是要面子不肯認錯。不管孩子對於錯誤承認與否,父母的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
  • 不敢犯錯?父母應遵循「試誤說」規律,孩子才能敢於嘗試
    原因是男孩因為在學校犯了錯誤而遭到母親的責罵,目前在沒有聽孩子的任何解釋的情況下,直接否定了孩子,最終這個男孩寧願選擇死亡,也不願意再承受這種挫敗感。其實我很不能理解這個母親的行為,為什麼孩子一出錯誤就被指責,甚至不問原因,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讓孩子再做一次嘗試,不就可以解決了嗎?
  • 孩子闖禍了怎麼解決?利用「自然懲罰法則」,糾正孩子的錯誤
    孩子闖禍了怎麼解決?利用「自然懲罰法則」,糾正孩子的錯誤很多家長都會碰到孩子闖禍的情況,但各自應對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有些家長會選擇打罵孩子,而有些家長會選擇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不過有時候孩子犯錯並不是主動的,他們闖禍也有其他的原因。孩子闖禍的大部分原因?1、孩子被迫"反擊"有些孩子其實本性也很溫和,但越是表面看上去老實的孩子,可能越會突然給家長帶來一個巨大的麻煩。
  • 父母不要和別人進行對比,允許孩子犯錯,讓他學會自己調節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一些性格缺陷或者經常犯一些錯誤時,不要著急的去否定孩子,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因為家庭中每一個人都不太注意自己的行事方法,或者不太注重自己的說話方式,才讓孩子學會了這些。1、不要嚴重化孩子的錯誤在孩子沒有行為能力之前幫孩子包庇錯誤,但是當孩子有了行為能力之後,就不允許孩子犯錯
  • 孩子犯錯不可怕,怕的是父母粗暴教育,每次犯錯都是孩子成長機會
    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態度今年7月,寧夏永寧縣公安局發布了一則讓人觸目驚心的通報——12歲男孩打死一名6歲小女孩,只因害怕被家長懲罰。12歲的小男孩,帶著6歲的小妹妹一起玩耍,在爬木架時,小女孩不小心摔了下去,當場昏迷。男孩慌張地從木架上爬下來,看著躺在地上的小妹妹,心裡十分害怕,害怕回家被父母懲罰。
  • 孩子經常犯錯,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如何科學地對待孩子的錯誤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聰明的孩子,不可能不犯錯誤。其實,孩子的錯誤沒有錯。關鍵是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和糾正。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犯錯誤,一味保護小腿。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犯錯就衝他們大喊大叫。 事實上,這兩種常見的治療方法都是不正常的。那麼,如何科學地對待兒童的錯誤呢?
  • 孩子犯錯後,為什麼不願意認錯?
    我家3歲的男孩,犯錯後不接受家長的批評,也不願承認自己哪裡做錯了,還總想辦法轉移我們的話題,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家長不耐心、認真傾聽孩子的述說,他們的下一個反應可能就會是設法逃避現實、逃避這個話題,用轉移話題的方式來阻攔、逃避家長的批評和指責,釋放自己內心的冤枉、鬱悶來暫時緩解精神上的壓力。
  • 當孩子犯錯後,如何教會他正確進行反思?專家表示:學會4種方式
    德國著名抒情詩人和散文家海涅曾說:「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每當孩子犯錯之後,我們的家長也總是對孩子強調要多反思。而且人們常常面對反思的是逃避的,因為反思不僅意味著承認錯誤、有的時候甚至需要你能夠回憶痛苦……因此,在教育中如果家長想要孩子能夠積極地反思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問題,保持優秀,教會孩子反思的方法也很關鍵,有以下4個方法。
  • 毀掉一個孩子,別讓他犯錯就好了,智慧媽媽這樣做,接住孩子犯錯
    孩子犯錯,父母會立馬站出來糾正錯誤,生怕孩子再犯,要不就是厲聲地訓斥,希望孩子長記性。而孩子和父母一起完成的手工作品,孩子做主導,父母輔助,即使不精美,有瑕疵,也是「有效失敗」,值得表揚的。黃靜潔在《學習的格局》書中講道,有一次去小兒子學校開家長會,被孩子告知體育成績只有C,問及原因時,孩子說不喜歡體育老師。
  • 熊孩子掰斷14輛豪車車標:你對待錯誤的方式,決定孩子的認錯態度
    美國託德·帕爾在《犯錯誤沒關係》一書中說道: "孩子對待錯誤的方式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你怎樣對待錯誤,孩子也會這樣去對待錯誤,當你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時,孩子也會這樣。" 不管是家長犯錯還是孩子犯錯,犯錯後家長的態度和處理方式,都將成為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影響孩子日後的是非觀。
  • 孩子犯錯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
    2018年6月,北京大興區某小區一位八歲單親男孩跳樓,原因是沒趕上校車被爸爸罵了。2018年年底,某地小學生跳樓,原因是他發現充電器冒煙,捂進被子,被子燒了個洞。這些孩子並不懂,在家人眼裡,他們犯的小錯誤,怎麼比得上他的生命重要?但是,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裡,早已埋下了種子:我犯錯了,我罪不可赦。
  • 一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他就耍脾氣,聽不進意見的孩子要如何教
    555」我們父母的想法和單純,只是想趕緊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而孩子則總是誤以為是大人居高臨下對自己的人身攻擊。尤其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對大人情緒非常敏感,對比自己半懂不懂的語言來說,他們更容易感受到大人語氣當中的不滿意和不耐煩,又由於我們當親爹媽的和孩子說話總是不太客氣,於是就特別容易讓孩子誤會,感覺你是在整體否定掉他這個人,而不是單純的針對這件事。
  • 孩子犯錯時父母該怎麼做?學會正確處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孩子犯錯時父母該怎麼做?學會正確處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犯各種錯誤。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可能會對孩子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孩子犯了錯,家長應該怎樣對待?孩子犯錯,一種是長輩必須予以立即糾正的,如不講衛生,欺負弱小,不懂得愛護公物等; 另一種是孩子能夠自己糾正的,比如如何適應環境、生活、挫折等,對於這樣的「錯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犯。 因為,孩子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往往可以不斷地改正錯誤,這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
  • 孩子說話磕磕巴巴?別著急糾正,會破壞孩子的「自我糾正能力」
    而且,我問孩子的都是一些簡單的問題,可是孩子還是不能好好地好好地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了。孩子也沒有表現地很緊張,但是他就是說不出一句連續的話。"不僅如此,朋友還說:"每次孩子說話磕磕巴巴,我就急著給孩子糾正錯誤。可是,我越是糾正,孩子越是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語。看到孩子這幅模樣,我都要被急死了。"
  • 孩子犯錯父母不要罵,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
    就是平時我們會給孩子樹立很多『規矩』,所以他心裡很有譜,很少做錯事情。」班主任嘆了口氣:「孩子的天性就是這樣被你們壓抑住了。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其中原因你知道嗎?誰都會犯錯,孩子更會,孩子犯錯父母不要罵,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孩子只有試錯才能懂得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這是孩子建立邊界感的過程。」
  •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像這樣的事情隔三差五地發生,要麼就是搶玩具,要麼就是爭做「老大」,久而久之,小朋友們既怕樂樂,又不喜歡跟他在一起玩樂樂媽媽對此十分無奈,當她意識到兒子的行為不對、想要糾正時,樂樂根本聽不進去,一幅任性、驕縱、撒潑的模樣,讓她倍感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