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2020-08-03 母嬰參考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父母的一次次袒護,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無視規矩,甚至在破壞規則的邊緣瘋狂地試探。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多數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經常陷入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中,當面對各種各樣的育兒難題時,家長一定要學會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成因。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案例

樂樂是小區裡出了名的「小霸王」,有一次,他跟鄰居的孩子們搶玩滑梯,只想獨自霸佔,其中一個小孩子不願意,非要跟他作對,樂樂上來就打了對方小孩一巴掌,一陣「哇哇哇」哭聲傳出。

雙方的媽媽聞聲趕來,在詢問原因後,樂樂媽誠懇地道歉,對方家長才不予追究。可是事後,她並沒有指責兒子的不是,反而安慰樂樂說:「下次媽媽帶你去遊樂園玩,那裡的滑梯更有趣。」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像這樣的事情隔三差五地發生,要麼就是搶玩具,要麼就是爭做「老大」,久而久之,小朋友們既怕樂樂,又不喜歡跟他在一起玩,因為他脾氣暴躁,總是喜歡欺負人。

樂樂媽媽對此十分無奈,當她意識到兒子的行為不對、想要糾正時,樂樂根本聽不進去,一幅任性、驕縱、撒潑的模樣,讓她倍感無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變本加厲地重複錯誤行為,很可能是父母的一次次忽視和包庇造成的,很多家長總是喜歡以「孩子還小」作為擋箭牌,縱容他們一次又一次犯錯,久而久之,他們越來越無視規矩,甚至在破壞規則的邊緣瘋狂地試探,直到父母發現窟窿變大時,才開始管教,此時已經是於事無補。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其實,背後一種可怕的心理在操縱著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意識,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到底是什麼?

原意是指一扇窗戶被破壞後,如果沒有及時修理,會有很多人重複破壞行為,加劇事情變得惡劣。

也就是說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放任其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舉個例子,一面牆壁上的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就會被人亂塗亂畫、貼滿亂七八糟的小廣告;一條小路上存在少許垃圾沒有被清理乾淨,過一旦時間後,將會產生更多的垃圾。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正如「破窗效應」一樣,如果父母任由孩子的錯誤行為發展下去,那麼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為此,必須要在孩子「第一扇窗戶被打碎」時,及時修好它,否則還會有第二塊、第三塊……破窗效應的威懾力很大,它是具有誘導化、擴大化的,直接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

特別是在孩子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建立前,他們行為習慣的可塑性很強,作為父母只有引導好,才能讓他們從幼苗變成參天大樹。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說的就是環境對人成長的影響,什麼樣的土壤結出什麼樣的果實,同理,什麼樣的父母則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父母該如何避免踩雷「破窗效應」?

1、及時糾正錯誤

當孩子出現小錯誤時,萬不可放任不管或者置之不理,一定要及時糾正,避免惡化成大錯誤,不然在「破窗效應」的心理暗示下,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需要注意的是在糾正錯誤時,對事不對人,不要一味地批評、責罵,避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2、消除環境中的不良影響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客觀環境對孩子思想行為的影響很大,如果孩子身處的大環境不夠好,父母一定要及時消除不良隱患,避免孩子產生從眾心理,逐漸被不良行為同化。

3、不要溺愛孩子

溺愛孩子無疑是在毀掉孩子,不少家長將自家孩子視為「掌心寶」,總是包庇孩子的小任性,滿足他們的各種無理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將其接受的理所應當,而且會繼續恣意妄為,甚至變成一個自私自利、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不管教,當心「破窗效應」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家長別不信
    ,有的家長會耐心糾正,幫助孩子吸取經驗教訓,爭取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有的家長卻以孩子還小為由,任由孩子繼續犯錯。,在心理學上可以用「破窗效應」來解釋。,或者是犯錯的時候,家長若是沒有及時進行糾正或者是約束,孩子的小錯或逐漸積累,養成很多不良的習慣,導致最後可能會「犯下大錯」。
  • 謹防「破窗效應」,不要妥協孩子壞習慣,否則影響孩子一生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小孩在探索階段,做事情很容易犯錯。有些家長偶爾會糾正孩子,讓孩子意識自己的錯誤並且改正過來。有些家長也會認為孩子小,說了他也不懂,於是就不對孩子進行教育。
  • 你不知道的人類難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應之:破窗效應
    職場中,絕大部分人會敷衍工作,認為自己多幹也不會提高待遇,超出自己工作範圍的事就不該自己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是一開始就不做的,是在一次次被坑的經歷中學會的。「破窗效應」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破窗效應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但是當父母真正意識到孩子的錯誤的行為時,再想改變孩子的行為與性格就已經晚了。這又是父母常說的另外一句話:孩子犯錯,第二天解決就晚了。其實,以上的現象正是"破窗效應"的體現。破窗效應"的內在含義"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這個理論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 越來越不喜歡自家娃?家長要小心,別掉進「破窗效應」的坑
    家長為什麼會討厭自己孩子?▶從孩子方面來看1、孩子各方面能力不足孩子終究只是孩子,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其他能力還在發展的起步階段,所以很容易犯錯,造成一種"搗亂"的現象。,否則容易掉進"破窗效應"的坑,耽誤孩子的成長。
  • 破窗效應
    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案例:紐約市交通警察局長布拉頓受到了「破窗理論」的啟發。我們可以引用管理顧問邁金塔的話來形容它的產生背景:「任意決定物品的存放並不會讓你的工作速度加快,只能使你的尋找時間加倍;你必須分析考慮怎樣才能拿取物品更快捷,並讓大家都能理解這套方案,遵照執行。」
  • 孩子說謊之後家長們應該怎麼辦,「破窗效應」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都可能會說謊,著名教育家艾克曼就指出,無論你如何教養孩子,他們遲早會對你說謊,孩子越大,謊言越高明,而且當說謊得逞又逃過處罰後,謊話就會越來越多。,那就會出現類似破窗效應的現象,第一次沒有任何懲罰,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會認為這樣也沒什麼不可以。
  • 心理學家:孩子陷入「破窗效應」,家長要及時補,否則對娃不利
    其實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應」,如果出現一點點小問題,沒有及時採取修補措施,會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後果。放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破窗效應」同樣適用。每當孩子犯錯時,有部分家長內心的想法就是:孩子還小,不忍心打罵;犯錯一次也沒關係,還是算了吧。每當孩子跌倒的時候,家長扶起來的速度比孩子跌倒還快。
  • 孩子犯錯不敢告訴家長,比起「懲罰」孩子,家長的「糾正」更重要
    孩子犯錯不敢告訴家長,是因為孩子害怕被懲罰,而對於我們的家長來說,孩子犯錯不敢告訴我們,比起"懲罰"孩子,家長糾正孩子更重要。曾在書中看到過一位心理學家推薦"孩子犯錯,不應該懲罰,而應該糾正,心理學上稱之為糾正型結果"那麼懲罰孩子與糾正孩子有什麼區別?父母又應該如何做呢?
  • 為什麼家長越用心,孩子的壞毛病就越難改正?要小心「破窗效應」
    一、何為「破窗效應」,家長哪些行為早已掉入「破窗效應」的陷阱「破窗效應」指的是上世紀60年代末,一個美國的心理學家做的一個心理實驗,所得出的結果就被稱為「破窗效應」,中心意思說的就是如果一個東西遭到了破壞,而這個損壞沒有得到及時的修復。
  • 育兒如何應對「破窗效應」?大多數家長都不懂,這2招是關鍵
    其實這就是非常著名的「破窗效應」,一次對孩子的放縱就很容易導致不良行為的產生那麼「破窗效應」會讓孩子受到什麼影響呢?1、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在犯錯後家長沒有及時制止,那麼這個錯誤在以後再次犯的時候將會很難被改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由於會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多次批評,自己內心就會產生不自信的情緒。
  • 「你為什麼把垃圾扔地上」-心理學十大效應之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由這個實驗發展而來:如果有人打壞了建築物中一扇窗的玻璃而沒有維修,其他人就會因此得到暗示從而打壞更多的玻璃。最終,整棟建築物都回遭到破壞。環境中的一些小的不良現象如果放任存在,就會誘使人們效仿,最終變本加厲。
  • 父母越上心,孩子越沒責任心?90%的家長要知道的「破窗效應」
    實驗結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效仿甚至變本加厲。比如一棟房子有一兩個破掉的窗而不去修補,很可能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或進屋行竊。一條街有些許紙屑,不久就會有更多的垃圾,因為最終人們會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在地上,這就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不僅應用在犯罪學中,還可以應用在教育中。
  • 「破窗效應」下的學渣造神運動
    「破窗效應」下的學渣造神運動神話「學渣」的背後學歷重要嗎?有人說重要,人說不重要!「學渣」造神對社會的影響、危害,我們可以用破窗效應來描述,當個別人偶然成功,後被神化,因而他的成功得到眾多的人的支持,誘使人們效仿,甚至變本加厲,這種神話「學渣」就是一個個的破窗。 破窗效應(Broken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 越來越不喜歡自己孩子?可能是「破窗」效應在發揮作用,要注意
    01、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我有一次遇到一位媽媽,她說她與孩子之間有很多矛盾,她經常忍不住出手打孩子,這件事讓我非常的驚訝,因為到現在還有家長用這種暴力的手段去讓孩子做就犯,我實在不能夠理解。後來通過聊天得知,這個媽媽之所以如此暴力是因為老公常年出軌而她又無能為力,不敢與老公離婚,才把所有的氣撒到孩子的身上。
  • 想培養出優秀孩子,建議家長們善用「破窗理論」
    甚至變本加厲,這也突出了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有多麼重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建議家長們善用「破窗效應」。第一: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環境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關乎了他們未來將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現在很多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很嚴格的家庭環境當中,父母對孩子的各種要求壓的孩子喘不過氣。
  • 為什麼好孩子越好、壞孩子卻難更正?「破窗效應」家長們需了解!
    有些父母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覺得那些孩子總是越來越好,但看著自己的孩子卻唉聲嘆氣,感嘆壞孩子怎麼都不能和別人相提並論,然而家長們殊不知在這樣抱怨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傷害孩子。"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好",這可能是很多家長的心聲,他們總是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但每天盯著的卻是自己孩子的缺點,這對孩子來說未免有些不公平。
  • 警惕「破窗效應」,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個補窗方法
    皓皓媽媽前天又兇了孩子。幼兒園老師再次「投訴」孩子午睡不睡、上課愛起鬨、跟後桌聊天。她氣得取消孩子當天玩ipad的時間,皓皓又哭又鬧,吼到:「壞蛋媽媽,我不要你,我去找奶奶。她不明白,曾經溫柔耐心的媽媽,為什麼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 冬菇商學院 | 勿以惡小而不作為,防止破窗效應!
    對於這一點,源於犯罪學的經典理論——破窗效應,也能很好的解釋。破窗效應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 破窗效應:破罐子就這麼摔了?
    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