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最近接到這樣一條求助:
胡先生家的女兒上初中了,面對突如其來的學習任務和壓力,明顯感覺到很吃力,每天作業都會寫到深夜,家長也在一旁陪著孩子。
有時候,女兒實在寫不完,就會向家長撒嬌,看到女兒疲憊的樣子,家長也就應允了她看會電視再寫,或者直接不寫了。後來女兒經常寫不完作業,加上家長有時候的放縱,女兒更加有恃無恐。
久而久之,胡先生發現女兒的抗壓力和抗挫力特別差,寫作業一超過十點就開始發脾氣說「受不了了」,成績下滑每次都哭哭啼啼,一次成績沒考好總是念叨「我不行」……
女兒的種種表現,讓胡先生很苦惱,也想讓她變得堅強、自信一點,但是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應」,如果出現一點點小問題,沒有及時採取修補措施,會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後果。
孩子一旦陷入「破窗效應
說起「破窗效應」,不得不提三個人: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Philip),政治學家詹姆士(James),犯罪學家喬治(George)。
心理學家菲利普,在1969年做了一個實驗,證實了「破窗效應」的相關內容。
詹姆士和喬治在1982年發表的《Broken Windows》中提出,比如那些破舊的窗戶不被修理好,將會有更多的破壞者進行破壞,最終甚至會闖入建築內,沒人的話,破壞者會在那定居或者放火。
也就是說,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一直被放任存在,誘導人們效仿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後果。放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破窗效應」同樣適用。
每當孩子犯錯時,有部分家長內心的想法就是:孩子還小,不忍心打罵;犯錯一次也沒關係,還是算了吧。每當孩子跌倒的時候,家長扶起來的速度比孩子跌倒還快。
在孩子成長的一路上,難免磕磕絆絆,優秀的家長都不會這樣做,他們會懂得規避「破窗效應」。
心理學家表示,當孩子陷入「破窗效應」,遇到困難時,家長要及時地把這扇「破碎的窗戶」填補上,幫助他建立信心,提高抗挫能力。而不是置之不理,或者是任由其繼續發展,這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陷入「破窗效應」後,家長學會這幾招,娃才能逆流而上
1)培養孩子的逆商,幫他重新站起來
孩子跌倒一次,能不能重新站起來進而走得更遠,這是能力問題。而跌倒後是原地哭泣尋求幫助,還是擦乾眼淚勇敢站起來,這是態度問題。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培養孩子「逆商」的意識,幫助他先勇敢地面對挫折,緊接著鍛鍊擺脫困境、超越困難的能力。
這套《兒童逆商培養繪本》,教育孩子不懼怕失敗,即便跌倒也能勇敢地先選擇站起來,走出失敗的陰影。
《兒童逆商培養繪本》一套有12本,每一本對應一個主題:失敗了?有困難了?被嘲笑了?不高興了?……這些都沒關係。
售價僅為48.8,平均每本4塊,簡直是白菜價,各位有需要的父母快來入手吧!
通過生動形象的卡通、簡單易懂卻又富含哲理的故事,從孩子實際生活的小事出發,幫助孩子建立面對錯誤和挫折的「逆商」。
這套書是親子讀物的好選擇,如果家長讀累了或者孩子想自己學,還支持掃碼有聲閱讀,家長也不用費口舌。
2)讓孩子認識錯誤,比家長的幫助管用
孩子犯錯或者遇難時,家長總是習慣性地給予幫助,但家長能給予幫助的最大限度,就是在背後給一個「助力」,而不應該是牽著孩子的手在前面帶路。
與其家長給予孩子幫助,不如讓他認識到錯誤,否則他依然會在同一地方跌倒無數次,無法獨立向前邁出一步。
3)家長要有榜樣意識,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生的榜樣。孩子的家長不僅要給他傳遞觀念,自己也要通過言行舉止,為他樹立榜樣的動力。
在生活中,要是家長總是說「算了,放棄吧,不管了,我做不到」等這樣的詞語,孩子自然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自己也經常不敢面對問題,選擇放棄。
各位父母,關於育兒你們有什麼見解嗎?歡迎留言分享,一起討論。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