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五大「金飯碗」,無數人心嚮往之,如今卻已淪為底層工作

2020-12-15 亂舞椿萩

科學所以叫科學,正是因為它不承認偶像,不怕推翻過時的舊事物,很仔細地傾聽實踐和經驗的呼聲。——史達林

導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正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那時候,搞私企的人著實賺到了不少錢,可謂「先下手為強」。與那些膽識過人、有能力的企業家相比,平庸的人還是多得多。對這些普通人來說,不談掙多少錢,能有一份正式工作就很好了。那個時候,司機,郵差,電影放映員,播音員,供銷社售貨員,都是所謂的「金飯碗」。當然不只是因為這幾個行業的高薪,更是因為這些職業聽起來更體面,更受尊重。

80年代初,全國範圍內的民用車輛還不到200萬輛,這樣的數據,還包括了大量的客運車輛。這就是說,在那時平攤下來的話,能夠開車的人,就真的是太少了。因此,駕駛員這個行業,那是相當重要的。不要說開大車,就算是村子裡開拖拉機的人,說出去也會多幾分薄面。平時,大家也都願意多一點禮貌。

那個時候,能夠買得起車的人,大多都是非富即貴,能夠為這樣的人家開車,社會關係自然就會和以前不一樣了,見世面多,人脈自然也大。這就是說,像司機這樣的職業,不單收入高,還有不少隱形福利。

當年,交通還沒有現在方便,要是沒有什麼很重要的事,大家一般不會坐小汽車到處溜達。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二是交通不便。在這樣的環境下,寫信成為每個人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那些騎車穿梭於大街小巷,鄉間小巷的郵遞員,成了人們最期待看到的人之一。因為在他們的大包裹裡,總有一些能帶給人們快樂的信件。通過這封信,人們似乎真的看到了他們所希望看到的人。

後來隨著人們的生活逐漸富裕,手中開始有餘錢,因此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顯然也越來越高。但是,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卻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多的電影院等娛樂場所。因此,當時的電影放映員,被看作是給人們送去精神食糧的運輸人員。特別是在那些比較偏遠的農村地區,看電影人的受歡迎程度,絕對是超乎普通人的想像。每逢有電影放映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提早準備:買好瓜子、花生等零食,然後成群結隊地坐在一起,等待電影開場。

與電影放映員相比,還有一個比較高大上的職業,那就是供銷社售貨員。這一職位雖然比較有彈性,但也比「權勢」大。你要知道,那時買東西,可不是有了錢就能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你手上還要有一張「票」。食品券、布券、米券等,凡涉及日常生活之物,都有自己的券。

但這些票的數量卻也是有數的,分配給有限的個人。因此說,那時有些人手中有閒錢,也未必能買到自己想要的。這樣的情況下,供銷社的工作人員就有了這樣的身份,辦事就方便多了。作為內行人,他們總是比外行人多一些通道。所以,要是說誰家裡有個做售貨員的孩子,出去說話聲音比別人高几分貝!說到底,俗話說得好:朝中有人好辦事!而且,如果認識了熟人,在購物時也會更加方便。因此,當時的供銷社售貨人員,很受歡迎。

80年代的這些「金飯碗」,現在顯然已經變得沒有什麼價值了,而且還沒有過去那麼讓人覺得有面子。他們被認為是「最基本的工作」。想起當初開始實行無人超市後,許多人都說:在科技時代,先下崗的,怕是這樣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行業。很明顯,技術的高速發展,有時也會引起恐慌。

本文章屬於作者原創內容,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歡迎大家點讚、評論、分享!定期分享全世界各地的奇聞軼事,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小編,查看更多有意思的文章!

相關焦點

  • 80年代人人嚮往的五大「金飯碗」是啥?如今卻淪為了底層職業
    而在80年代的時候,有五個工作可以說是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然而現如今卻已經慢慢的退居二線,成為普普通通的職位了,甚至是淪為了底層職業! 如今的供銷社已經不再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售貨員已然淪為了底層職業,不僅工資不高,更是幾乎沒有就業門檻,也因此如今的售貨員跟八十年代相比,簡直可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 第二:郵遞員 在通信及其不發達的八十年代,郵遞員可以說是相隔較遠的人們彼此之間聯繫的橋梁。
  • 上世紀80年代5大「金飯碗」,當時人人都嚮往,如今卻淪落為底層職業
    正如從80年代到如今的變遷,有多少東西被雨打風吹去?例如曾經的「5大金飯碗」,引得無數人競折腰,但到如今卻只是淪為了底層職業,只留下無盡的空嘆。 一、記憶中的80年代 其實說起到80年代,有很多的人都非常的嚮往這一時期,特別是高曉松等人。他們都堅定的認為,80年代是大師的年代,也是最值得記憶的年代。
  • 80年代4個「金飯碗」,當年人人嚮往,如今卻成為底層職業
    上世紀80年代,國家仍然處於計劃經濟時期,許多商品都非常稀缺,企業基本上也屬於國有,當時人們大部分還是以務農為主,外出務工也基本上是體力活。1977年,高考恢復後無數學子再次重拾大學夢,當年如果誰家能夠出一個大學生,意味著畢業後能擁有一份好工作,當年條件雖然非常艱苦,但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 80年代五大「金飯碗」,當時人人羨慕,如今已經淪落為底層職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工作崗位的競爭也是異常的激烈,很多人都想要一個金飯碗,但是金飯碗已經成為了過去,依稀記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人們為了能夠得到一個金飯碗,甚至腦袋都擠破了,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當年的金飯碗已經淪落成了地城職業,足以證明近些年中國的發展有多麼的迅速
  • 80年代的5大「金飯碗」,當年人人都嚮往,現在淪為底層職業
    ——《長安古意》唐·盧照鄰人們在找工作的時候,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考量。有人考慮工作所在地的條件,有人考慮薪資的高低,有人考慮單位的名氣,種種條件都是讓人們仔細研究的東西。現在的工作種類豐富多樣,求職渠道十分的多,找工作變得十分簡單,好工作不再是鳳毛麟角。每個人都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找到比較合適的工作,來得到一份報酬。
  • 20世紀80年代,曾經人人羨慕的五大「金飯碗」,現在成了底層工作
    在改革開放時期的80年代,因改革浪潮的興起,衍生了很多新興行業,在那個年代又有哪些行業是人們追捧的呢?80年代的5大"金飯碗",曾經人人羨慕,現在卻成底層工作一、糧站檢查員可能你們會覺得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職業,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看看糧食,有沒有損壞,腐爛之類的,並不是多麼高尚的工作,為什麼還這麼多人想去呢?
  • 上世紀五大「金飯碗」職業,時代變遷這幾個職業如今還吃香嗎?
    從1980年全國職工的年均工資762元到2015年時年均工資61240元,三十多年的時間,工資的漲幅達到了80.37倍。曾經令人豔羨的「金飯碗」有不少已經掉價。也有不少「土飯碗」如今已經大熱。五大「金飯碗」其二:供銷社的售貨員供銷社,這個詞聽起來是不是很有年代感?沒錯,如今這個社會已經沒有供銷社的存在了,供銷社好像離我們已經很遙遠的樣子,其實不過短短三十多年罷了。而超市就是取代它的名稱。可在八十年代時,供銷社可是十分重要的,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80年代的四大「金飯碗」,大家都夢寐以求,如今很多人不願意做
    當今社會,一提到「金飯碗」,人們總是會不經意間羨慕,縱觀每年的國家型考試,有無數人削尖了腦袋搶佔一個職位。然而,有這麼幾個職位,在老人眼中是「金飯碗」,新一代的年輕人卻嗤之以鼻,我們一起看看吧。第一:播音員。
  • 80年代的幾大「金飯碗」,人們擠破頭的想進去,如今年輕人看不上
    金飯碗自然是要比鐵飯碗更加的好,一般是指待遇方面更加的好,時代不同關於金飯碗的定義也是有所不同的,過去可能某職業吃香,現在便不一定。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古時候戲子是下九流的職業,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沒人肯幹,在現如今的太平盛世便不是這樣,不少人打破頭的都想去,時代不同,關於金飯碗和鐵飯碗的定義自然是不同的。
  • 上世紀80年代的「金飯碗」,人們擠破頭的想進去,如今年輕人看不上
    在古時候「金飯碗」指的是皇帝吃飯的碗,民間說法,能得金飯碗,一生衣食無憂,後來金飯碗便是在說一些比較穩定且待遇優厚的職業。 八十年代的時候,有四份職業便被評為金飯碗,能有其中一份工作,周圍的人可是羨慕不已
  • 80年代的四大「金飯碗」,人們都夢寐以求,現今很多人卻不願意做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還興盛「金飯碗」的存在,那個年代誰要是擁有一份「金飯碗」的職業可謂是吃喝不愁了,而那個年代的吃穿是人民最大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當我們滿足物質需求的時候,才會進而追求精神需求。而在以前如此貧瘠的年代,人們對於吃穿這種物質追求有時都難以滿足,更別提一些精神需求了。所以在那個年代,誰要是能夠保障吃穿,在老百姓眼中就是很厲害的了。在當時許多人都想要擁有一份「金飯碗」能夠保障吃穿,而且風險還小。當時擁有「金飯碗」的人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然而站在如今的時代來看待「金飯碗」,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以前所謂的「金飯碗」在如今卻是不像曾經那麼輝煌。
  • 上世紀80年代,前五名「金飯碗」受到當時所有人的羨慕
    介紹人們喜歡說成家立業,這個行業的範圍很廣,你可以自己創業,也可以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但是隨著經濟和時代的發展,很多人愛上了「金飯碗」,「金飯碗」是指進入這個單位,不用擔心失業,也不用花錢,上世紀代,當時有五大「金飯碗」大家都羨慕他,但現在卻已經成為行業的底層
  • 上世紀這五種職業被稱為「金飯碗」,無數人爭搶去做,如今怎樣了
    引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我們國家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很多方面都不太穩定,所以很多人都羨慕一些衣食無憂,吃公糧的人。而有幸得到這樣的工作,也就被人們稱之為拿到了「鐵飯碗」。鐵飯碗摔不破,不似尋常陶瓷碗那般脆弱,大家之所以這麼說,也可以從中看出,人們對那些工作的羨慕之情。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一些當時的「鐵飯碗」在今天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變化。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當時的五個「金飯碗」,這些職業本是在當時人人夢寐以求的職業,但是在今天,卻都淪為了社會底層職業。
  • 80年代的四大「金飯碗」職業,40年後卻無人問津,不願去做
    如今爺爺和爸爸都已永遠離開,媽媽也年事已高,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 爸爸沒什麼文化,媽媽也是如此,所以一直在偏遠的小山村種地為生。即便如此,我們的生活也需要文化的氣息,比如看壩壩電影,到供銷社購買必須生活用品,接觸那些白白淨淨的「城裡人」。很多自己生活中無法比擬的,總是充滿了好奇與羨慕。
  • 80年代四大「金飯碗」職業,當年人人嚮往如今滿大街都是
    在80年代,那個一個改革開放的年代,當時的人們還是很容易被滿足的,小孩子的玩具可能是一個沙包,活著是一些泥土就可以玩一天,當時人們最看重的不是人民幣而是各種票子,比如說糧票、油票、布票等等,因為在那個年代還是一個共產主義的時代,你有錢也不一定有飯吃的,因為你可能買不到糧票。
  •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5個職業被稱為金飯碗工作
    金飯碗工作不論是在古代還是近代或者是現代都是存在的,並且被無數人所追求追捧,有的人為了得到一份金飯碗工作甚至不顧尊嚴,不惜重金去得到。金飯碗工作說厲害也厲害,一個人得到金飯碗,基本上全家人都不用挨餓,所以現在不少女性找對象都會將金飯碗工作納入第一個找對象指標來考慮。
  • 八十年代的金飯碗,人人都不得不愛,最終結局卻是職業敗落?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在八十年代的「5大金飯碗」,引得不少人都競相追逐,可惜的是,現如今最終淪為了底層職業,這裡面究竟有什麼故事呢?八十年代出現的五大金飯碗要說起八十年代裡有什麼,現在的很多人都對這一特殊的時期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一致認為,人生中最最值得關注的年代可能就是八十年代了吧。要說起唱片和學校門口吆喝著賣冰棍的,滿滿回憶就湧出來了,這是屬於八十年代特有的傳統文化。對於很多人來說,那是青春的回憶。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金飯碗職業,一個人任職工作,全家人腰板都挺直
    中國的八十年代是一個具有朝氣的年代,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為最好的時代,而大家心中一定都有八十年代。當年雖然物資匱乏,而且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科技,可是人們生活中的幸福感卻非常的充足,也不想現在有這麼多的煩惱。
  • 曾經的四大「金飯碗」,多少人夢寐以求,如今卻被時代拋棄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四種工作被認為是金飯碗,不僅安穩體面而且沒有太大的工作壓力,這些工作在當時非常搶手,第一種就是供銷社的售貨員。當時如果家裡有人能夠當售貨員,那麼生活上就會有很多便利,因為物資緊缺,當時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想要的東西,但是如今售貨員這種工作不僅不安穩,而且還有業績的壓力。
  • 80年代的三大「鐵飯碗」,放到如今無人問津,原因令人感嘆
    其實,這樣的想法由來已久,上個世紀的80年代,雖然大家沒有如今人們對考學、考證如此執著,但是這三大「鐵飯碗」的崗位還是令許多人趨之若鶩。這些崗位放在現如今社會,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去做,幾乎沒有人瞧得上這些工作。但這些工作在那個年代,可謂是香餑餑,和很多人搶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