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主張必須佔荊州,有著很強的前瞻性
《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諸葛亮第一次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趨勢圖,並且著重強調佔領荊州益州兩地,等到合適時機就可以由一上將帶領兵馬從荊州北上,而另一路從益州出發,兩路合擊北方的曹操。
如此一來,荊州和益州,加上漢中,劉備從地理位置來說,對曹魏集團的大本營長安行程包夾之勢,再加上經過百戰留下來的強大蜀軍,面對魏國未必不能實現翻盤。
龐統卻認為荊州要不得?不知道是誰說的
整個《三國演義》,龐統出場的時間其實不多,但是關於荊州的論斷,其實也只有一段,第六十回,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中描述:
可見龐統與諸葛亮一樣,認為荊州是很重要的戰略要地,但是單獨只佔領一個荊州,就顯得不行了。為什麼呢?因為荊州可以說是個「四戰之地」,東邊的孫權,北邊的曹操,都是野心勃勃想要一統天下的人物。在孫劉聯合對抗曹操的情況下,荊州還能保證穩定,而如果孫曹聯合,那麼單憑劉備的這點家底依然是難以抗衡的。
所以龐統非常執著於劉備快速拿下益州,在接下來的章節中龐統屢屢幫助劉備設計,便是用最快速度佔領益州的方式。而同一時間,曹操殺掉馬騰,打敗馬超,已經初步完成北方的統一,下一步就要伸手到漢中了,而緊接著就是益州。所以時間的緊迫甚至讓龐統都擅自做主安排謀殺劉璋,可惜被「假仁義」的劉備一而再再而三的攪局。
不論是臥龍還是鳳雛,都沒有提出單獨用益州或者荊州對抗其他的理念
諸葛亮和龐統似乎在劉備的戰略局面上形成了驚人的統一意見,那就是佔領益州和荊州兩地。當機會來臨時,龐統甚至表現得更急切一些。因為畢竟荊州是諸葛亮幫助劉備佔領的。而龐統作為劉備集團的新人,卻直接成為高層,更要為自己的位置擔心一下。
後來荊州丟在了關羽手上,諸葛亮只能用六出祁山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中心而又很難有所作為了。畢竟韓信曾經幹過的事情在此時也是曹魏集團所要防範之處。所以再看諸葛亮六出祁山,充滿了無奈的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