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機關和單位,有的人「會來事」。所謂「會來事」,並不是幹工作上的正事、做業務上的實事,而是使盡渾身解數攀領導、拉關係、撈資本,說穿了,是謀人不謀事。
「謀人」與「謀事」,一字之差,卻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念。「謀事」出於公心,謀的是事業發展、公共利益;「謀人」常出於私心,謀的是官帽權位、一己私利。
現實中,不乏這樣的對比。一些「會來事」的幹部,懶於做事、善於作勢,自己不幹事,卻「音量」不小。而那些埋頭苦幹的幹部,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成天想的是問題難題,顧不上人情世故。
「會來事」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說明「謀人不謀事」的歪風還相當有市場。在一些人看來,求真務實、真抓實幹,見效慢、周期長,更何況幹事有風險,即便幹成了也未必有人知道。「謀人」則不同,八面玲瓏、忙於應酬,「做得好不如說得好,說得好不如拍得好」,往往一本萬利、事半功倍。
如果任由「謀人不謀事」盛行蔓延,拉關係之風就會趁勢而起,荒廢了責任田、傷害了事業心。一些人的思想認識也會發生蛻變,認為「謀人者治人,謀事者治於人」,幹事不如討巧、「謀人」才是王道。更有甚者,自己不幹事,對幹事的人卻妒火中燒,「茶碗一端,說話無邊;香菸一點,專說人短」,不當運動員,只當裁判員,只吹哨不上場,渙散了工作的鬥志,汙染了務實的風氣,破壞了健康的政治生態。
古人云,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謀人」固然能獲得一時之利,長期來看必然「心勞日拙」。因為不幹事,自然虛談廢務、能力不足;因為拉關係,不免心浮氣躁、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謀人」會呈現一副顢頇無能的面孔,領導不喜歡、群眾不滿意。「謀事」儘管暫時坐了冷板凳,但踏踏實實幹工作、一心一意謀事業,做出來的成績有目共睹,這才是贏得領導賞識和群眾認可的硬資本。
任何夢想,只有靠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努力,才能最終實現;一個組織,也只有謀事的人越來越多,才能朝氣蓬勃。從選人用人的角度來考慮,領導幹部也需要更多謀事的人,組成一支善於攻堅克難的人才隊伍,解決問題、做出成績。
摒棄「謀人不謀事」的功利心態,形成務實之風充分湧流、幹事之才競相迸發的局面,政治生態才會不僅天朗氣清,而且奮發有為。
相關閱讀:
人民日報:改進作風就是要淨化政治生態
人民日報評論員:改進作風 踏石留印
人民日報:反腐倡廉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政治紀律決定政黨力量——從嚴治黨新觀察之四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從嚴治黨新觀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