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陸雨聆】6月18日上午,日本大阪發生6.1級地震。截至目前,共導致5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儘管房屋受損不大,也沒有引發大規模火災,但大阪一帶卻發生了大規模斷水斷氣和交通癱瘓。民眾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極大程度的影響。這使得NHK、《日經新聞》、《每日新聞》等日媒紛紛刊文指出,在面臨突發災害時,日本大城市基礎設施的「軟肋」暴露無遺。
供水管燃氣管老化,不得不斷水斷氣
據NHK新聞19日報導,日本氣象廳消息稱,此次地震屬於內陸地區的直下型地震,與傳聞中會引發「國難」的南海海溝大地震並無關聯。雖然震級不算很大,但震源卻很淺,使得最高震度達到6弱(大致等同於烈度10度)。
首當其衝受到嚴重影響的,就是密布在城市地下的自來水管。
自來水管破裂,使高槻市的路面嚴重塌陷 圖源:《日經新聞》
上圖是高槻市的一處路面。由於水管斷裂,諸如此般被漫灌的道路不計其數,該市不得已決定大範圍斷水。NHK預計,將有14萬左右的居民會受到影響。
無獨有偶,不遠的吹田市、大東市也發生了大量道路塌陷和住宅浸水的情況。《朝日新聞》在18日晚列出名單,大阪、京都、兵庫一帶共計有23個市及町遭遇斷水漏水。
日本厚生勞動省也於昨日做了一番解釋。原來,這3座城市的自來水管全都是在大阪廣域水道企業團在50年前鋪設的,早已超過了法律規定的耐久年限——40年。放眼日本全國,約有15%的水管超過了40年的耐久年限,更新率不滿1%。
再感受一下這個坑 圖源:《產經新聞》
該企業團確實也做過全面更新供水管道的打算,但由於人口減少導致自來水業收益下降等原因,「抗震化」計劃不時推遲、進展緩慢。到目前為止,大阪府全境內完成「抗震化」升級的水管只有31.3%,水管的抗震合格率僅為39.7%。計劃科科長諸角誠還透露,以往他們還會優先更新受損程度低的水管。地震發生後,企業團將會改變計劃,先把老化的水管「抗震化」。
作為對比,日本首都圈的狀況就要好得多。厚生勞動省稱,東京水管的抗震合格率為63%,而神奈川縣的這一比例達到了67.2%。
其實,哪怕還沒超過耐久年限,大阪的水管也不是那麼令人放心。早在1995年,就有地區因阪神大地震導致停水近3個月,約有130萬戶家庭受到波及。
茨木市,一家被搬空的便利商店 圖源:《日經新聞》
自來水是維持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礎,給水系統出了狀況,會給城市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這一點日本政府不是不知道,然而,基建費用實在太高昂了。
據日本國土交通省推算,待到2023年,在全國範圍內維護、管理、更新自來水管以及治水、港口、機場等公共基礎設施,最多將會需要5.1萬億日元(約3000億人民幣),比2013年增加了4成。日本政府必須儘快想辦法,解決如何兼顧成本和城市安全的難題。否則,如果南海海溝大地震真的在近年發生,將會影響約3440萬人的用水、180萬戶人家的用氣及2710套房屋的用電。
《日經新聞》稱,不僅只有自來水管,大阪府一帶燃氣管道的現狀也不容樂觀。
阪神大地震曾因煤氣洩漏,引發6000餘棟房屋被全部燒毀。為防止重蹈覆轍,高槻市、吹田市、茨木市等地在震後中斷了對11萬戶家庭的煤氣供應。
日首相安倍晉三18日在首相官邸召開相關閣僚會議,要求「全力以赴恢復公共運輸、燃氣和自來水等基礎設施」。日本天然氣協會隨後表示,東京燃氣、東邦燃氣等12家企業,已派遣了800多名員工長途奔赴大阪支援。
目前,共計約有2500人參與到了燃氣管修復工作中。不過距離正式恢復供應,還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
大量民眾滯留在JR大阪站 圖源:《每日新聞》
交通癱瘓致使民眾滯留車站,公共場所廣播還只說日文
說完水和媒,再來說說交通系統。此次地震造成大阪周邊鐵路網一度癱瘓,大量乘客滯留在各大站點。《每日新聞》稱,僅僅JR西日本就有22條線路緊急停運,包括客流量巨大的東海道本線和大阪環狀線。鐵軌上也停了140多班列車,14萬人被困在車裡無法離開,站內外影響到的人數共計達到240萬。
他們也到兵庫縣做了實地採訪。癱瘓的JR姬路站檢票口附近,擠滿了等待開車的民眾。
JR姬路站貼出電車停運的告示 圖源:《每日新聞》
「其他員工好像也沒趕到公司,還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正常營業」,一位公司職員不安地表示。
「孩子太小了,我擔心他們會累啊。真希望車趕緊開」,一位帶著3個小學生來旅行的家庭主婦表示。
至於為什麼這家小孩不用上學,理由也非常簡單。
因為5名死者中,有一名被學校混凝土牆砸中身亡的女孩子,安倍在會議上強調「學校的安全保障也要做到萬無一失」。日本文部科學省等部門表示,將著力檢查全國中小學校周邊道路的安全,受災地區則乾脆大規模停課。據《產經新聞》統計,截至18日,近畿地區1552所學校停課,其中大阪就佔了1012所。
高槻市,小女孩身亡的事故現場 圖源:《日經新聞》
一旦發生餘震,這些滯留的乘客便會陷入危險,車站過於擁擠還可能會影響到急救。所幸後來無事發生,原定要到下午5點才會重新運營的主幹線列車,也從中午11點左右就開始陸續恢復。
在交通系統問題上,首都圈倒是和大阪「同病相憐」了。《日經新聞》稱,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首都圈就有515萬民眾面臨「回家難」,想步行回家的人擠滿了機動車道。報導推算,倘若東京近年發生直下型地震,首都圈將有650萬民眾回不了家。
此外,名古屋、福岡等鐵路網密集的大城市,也面臨著類似困境。
報導又提到,日本公共場合的廣播系統也不夠完善,導致鮮少經歷過地震的外國旅客被嚇得夠嗆。
6月18日下午的JR大阪站內,拖著旅行箱、背著雙肩包的外國遊客紛紛擠到服務窗口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此次突如其來的晃動,讓他們未免有些「恐慌」。
地震發生時,來自美國夏威夷的雷伊·門多薩(28歲)在大阪的酒店被嚇得跳了起來。他為了去東京跑到車站,卻因不明白為什麼停運而不知所措。他拜託日本朋友「將臉書上的英文信息轉發給自己」,但是社交媒體上的信息過於零碎,他無法確定到底準不準確。
在大阪梅田的酒店經歷了地震的英國人科裡·多(34歲)聲音顫抖地說,「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經歷地震。當時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由於酒店內的廣播說的是日語,他在智慧型手機裡打開翻譯軟體才搞清狀況。
坐在JR大阪站地上等消息的外國遊客 圖源:《日經新聞》
加拿大人布萊特·漢古路易斯(30歲)在新大阪站附近遭遇了地震。但是車站廣播用的也是日語,他完全聽不懂電車的運行狀況和地面的情況。他只能滯留車站,原本獨自遊玩京都和奈良的計劃也擱置了。
之後,由大阪等地組成的「多語言支援中心」臨時組織了9名工作人員應對外國遊客的電話和的郵件。大阪府也在政府官網主頁的顯眼位置,用日英中韓4國語言發布了 「緊急通知」,提醒大家「請遠離老舊建築」等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