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月淨增137億亮眼,「百億陣營」管理人276家,私募大整頓正敲邊鼓

2020-12-25 財聯社

財聯社(北京 記者 陳俊嶺)訊, 與公募基金規模連創新高步調趨同的是,近幾個月,私募基金管理也在不斷地刷新著規模數據。

來自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底,協會存續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584家,存續備案私募基金85700隻,較上月增加318隻,環比增長0.37%;管理基金規模14.35萬億元,較上月增加102.48億元,環比增長0.07%。

從從業人數上看,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從業人員管理平臺完成註冊的全職員工14.80萬人,較上月增加1251人,環比增長0.85%;其中,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員工13.61萬人,較上月增加396人,環比增長0.29%。

從私募基金管理人地域分布情況看,截至2020年5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廣東(除深圳),總計佔比達70.82%,略高於4月份的70.81%。其中,上海4711家、深圳4535家、北京4375家、浙江2060家、廣東(除深圳)1729家,數量佔比分別為19.16%、18.45%、17.80%、8.38%、7.03%。

在本月新登記6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註冊地主要集中於深圳、廣東(除浙江)、上海和浙江(除寧波),數量分別為10家、8家、7家和7家,合計佔本月新登記管理人總數的51.61%。

「陽光私募」表現亮眼,單月增加136.57億元

值得一提是,相比專注於一級市場的私募股權基金,專注於二級市場的私募證券基金(「陽光私募」)的表現則更為亮眼。

截至2020年5月底,存續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44654隻,基金規模2.64萬億元,較上月增加136.57億元,環比增長0.52%;私募股權投資基金28842隻,基金規模9.01萬億元,較上月減少14.84億元,環比下降0.02%;此外,創業投資基金8731隻,基金規模1.34萬億元,較上月增加59.21億元,環比增長0.44%;其他私募投資基金3464隻,基金規模1.35萬億元,較上月減少78.46億元,環比下降0.58%。

「近期陽光私募規模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近期國內股市的持續向好,尤其是以科技股為代表的成長股表現異彩紛呈,更備受私募經理們情有獨鍾。」北京一家管理規模超百億的陽光私募負責人對此解釋稱。

在上述負責人看來,高漲的市場情緒與資本市場改革措施的不斷推出密不可分,如從創業板註冊制到新三板精選層等,提振了市場情緒,因此高彈性的成長股關注度增加。而且,在時隔四個月後,科技類ETF的審批也在近期有所「解凍」,科技類板塊有望迎來增量資金。

「頭部效應」明顯,大整頓正敲邊鼓

不過,一向是對市場情緒極為敏感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也並非所有人都能等到冰雪消融、春暖花開的一天。據記者了解,在曠日持久的私募整頓大勢下,不少私募礙於風控合規等限制,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施壓下,要麼早早清盤,要麼遭遇人才流失,即便牛市重來,也難現昔日輝煌。

一邊是「爆款」基金頻頻刷屏,一邊是中小私募艱難度日——這詭異的一幕正發生在「結構性牛市」眼下,這一局面也造成了基金產品發行「頭部效應」的愈發明顯。

以下數據為證。從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規模情況看,截至2020年5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規模在100億元及以上的有276家,管理基金規模在50億至100億元的有305家,管理基金規模在20億至50億元的有745家,管理基金規模在10億至20億元的有896家,管理基金規模在5億至10億元的有1287家,管理基金規模在1億至5億元的有4564家,管理基金規模在0.5億至1億元的有2387家。

「市場上的增量資金就那麼多,有人撐死,就會有人餓死!」一家中小私募市場人士無奈地向記者打趣道,就好像大家一窩蜂地搞直播營銷,都看到了鎂光燈下閃耀的爆款,卻不見躲在角落裡的黯然神傷。

自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上線以來,在新系統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0927家,平均退回補正次數2.13次。2020年5月在AMBERS系統新註冊帳號的機構159家,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申請的機構104家,申請過程中放棄登記的機構3家,辦理通過機構62家,平均退回補正次數1.56次;當月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77家,當月清算私募基金901隻。

相關焦點

  • 百億私募平均收益超40%,盛泉恆元晉級第11家百億量化私募!
    雖然從行業表現來看,11月行情對多數機構來說並不友好,但是由於金融行業在11月表現較為亮眼,非銀金融和銀行業均上漲9%,百億私募中更有不少機構底倉配置了金融股,受此影響,百億私募11月平均收益也是達到2.16%,百億股票多頭在11月表現強於百億量化,部分百億量化私募在11月不僅跑輸指數,甚至出現業績虧損。
  • 「原創」二級市場催熱一級市場,6月私募證券基金「超百億增長...
    來源:財聯社在二季度股市持續向好的造勢下,6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無論是存續管理規模,還是新增備案規模,雙雙實現超百億規模的增長。受行業整頓和市場回暖「一負一正」雙重影響,私募基金的存續規模表現總體較為穩定。一方面,行業整頓加速優勝劣汰,部分私募產品淨值萎縮,或清盤退出市場;另一方面,股市回暖,多數私募淨值和規模也在水漲船高。相比私募基金的存續規模數據,每月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新增數據最為業內所看重。
  • 百億級私募最新業績出爐 結果讓人有些驚訝……
    據統計,截至11月底,今年以來百億級私募平均收益率為33.02%。在顯著的賺錢效應下,百億級私募再添新兵,盛泉恆元新晉成為第62家百億級私募同時也是第11家量化百億級私募。不過,單從11月份業績榜單來看,量化百億級私募業績表現可謂急轉直下,輕則跑輸指數,重則出現虧損。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量化基金在歷史上也多次出現「11月魔咒」,年底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加大。
  • 私募十一月報:管理期貨迎來合適布局期 石鋒資產摘取百億私募業績...
    11月股票策略私募管理人中,股票策略分規模平均業績分化不大,百億以上區間管理人表現較好,收漲3.95%;全年來看,股票策略平均收益超過30%,其中100億以上區間的管理人表現最佳,以超過40%的平均收益領漲。
  • 年內百億私募超60家 行業分化九成仍虧損
    2014年1月17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註銷和基金備案方法(試行)》,開啟私募基金備案制度,賦予私募合法身份。同時,私募作為管理人,能夠獨立自主發行產品,不再受限於外部平臺。
  • 規模大的私募會投資?林園5年期業績462%恆天中巖投資收益10.4%
    來源:中國證券網規模大的私募真的會投資?5年有人賺4倍,有人卻……馬嘉悅隨著私募行業邁入15萬億元時代,私募管理人數量也迅速擴張,中長期業績逐漸成為投資者選擇私募的重要考慮因素。據私募排排網統計,50億元以上規模(以下稱中大型)股票私募的中長期收益最為可觀,近五年平均收益高達137.1%。
  • 24家百億元級私募上半年實現正收益 3家為負
    來源:證券日報今年已過半,上半年各大百億元級私募業績也紛紛出爐。日前,《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和格上財富數據統計發現,上半年有數據統計的27家百億元級私募中,24家機構實現正收益率,3家私募收益率為負;其中,在股票多頭和宏觀對衝策略中,景林資產和凱豐投資分別稱雄。 私募機構認為,上半年國際經濟形勢紛繁複雜,國內市場基本面指向不一,加大了私募對市場走勢的不確定性。
  • 又有資管大佬離職後火速投身私募,但公奔私業績為何難續傳奇?
    來源:私募排排網時至年末,又一資管大佬加入私募行業陣營。深圳誠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2020年12月22日完成備案登記,機構類型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執行董事均為餘海華。內外因推動,資管人士「奔私」陣營又擴容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深圳誠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1月26日,在2020年12月22日完成備案,登記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實繳比例32%,目前公司有5名員工,且均已取得基金從業資格。
  • 中基協註銷50家私募管理人登記,多家機構背後閃現同一身影
    昨日(12月18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關於註銷甘肅正煜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等50家期限屆滿未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公告。公告信息顯示,這50家私募存在異常經營情形,且未能在書面通知發出後的3個月內提交符合規定的專項法律意見書,中基協將註銷該50家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並將上述情形錄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
  • 百億私募賺錢榜:前11月映雪資本、恆宇天澤投資等收益低於15%
    來源:證券日報 59家百億元級私募「賺錢榜」出爐 前11個月收益率最高超八成 18家不足兩成本報記者 王寧臨近年末,私募證券基金進入業績衝刺階段。《證券日報》記者從私募排排網處最新獲悉,有統計數據的59家百億元級私募前11個月收益榜單已經出爐,最高收益率達80.61%。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其中,有41家百億元級私募年內收益率超過20%。近年來私募間的業績分化較為明顯,尤其是在新晉身百億元級規模的私募與老牌百億元級私募之間,分化表現更加突出。
  • 春節後八成股票私募虧損,百億私募卻在逆市加倉,多家...
    2月來八成股票私募產品虧損、百億私募積極布局3月A股的連續下跌讓不少股票私募受傷慘重。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來看,從春節後2月3日開始以來到3月25日,納入統計8515隻股票策略產品中,平均收益錄得-4.13%,最高收益70.47%,而最大虧損也達到了60.56%,僅有20.90%的產品錄得正收益,有超過八成的股票策略產品2月以來出現了虧損。
  • 百億級私募連續9周加倉 逾七成私募看好「春躁行情」
    來源: 證基風雲姚惠百億級私募連續9周加倉近期市場震蕩較為明顯,市場的賺錢效應趨弱,但從倉位調查發現,百億級私募已經連續9周加倉。67.11%的百億級私募倉位超過八成,另有4.42%的百億級私募倉位低於五成。
  • 百億私募重倉股曝光:馮柳調倉引爆A股 林園、重陽加倉減倉名單
    毋庸置疑,2020年註定成為股票百億私募的豐收年,近期石鋒資產、進化論資產新進百億私募名單,國內百億私募數量已升至50餘家。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視被馮柳重倉的信息公開後,次日海康威視股價一度衝擊漲停,截止當日收盤,股價大漲9.3%;27日,海康威視繼續大漲3.3.%。以此計算,被馮柳加持的海康威視2天大漲13%,市值飆升超470億元。
  • 石鋒、明河、景林等多家主動管理股票私募「封盤」
    今年已有石鋒資產、明河投資、景林資產、彤源投資等多家主動權益的私募宣布「封盤」,震動市場。分析其背後的原因,主要是結構性市場行情下績優、頭部私募受到市場資金青睞,規模擴張較為迅速,管理人為了保持投資業績、維護持有人利益,做出主動控制行為。不少私募非常看好三四季度的行情,既包括科技板塊長期成長性,也包括低估值順周期板塊。
  • 百億級私募遭遇批量贖回
    百億級私募遭遇批量贖回 來源:上海證券報近日,多家百億級私募直呼:做得好也贖回,不好也贖回,我太難了!據悉,百億級私募今年以來業績頗為亮眼,截至10月末,有六家百億級私募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50%,但業績不斷創新高的同時,多位百億級私募人士稱投資者贖回情況也愈發嚴重,更有投資人稱:「今年這麼多收益已經夠了。」
  • 15萬億私募背後:陽光私募平均首募僅2053萬,極少數機構日進鬥金...
    有機構「日進鬥金」,有機構為幾百萬「備案門檻」發愁市場如此火爆,高淨值人士及上市公司等機構客戶蠢蠢欲動,私募機構又奮力「搶收」,儘管7月份的新增備案數據喜人,但反映在平均募集規模上,似乎並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市場火爆跡象。或許單月的數據並不能說明問題。
  • 私募基金經理「拍了拍」你 2020上半年私募 「熱搜體」全面揭曉!
    在此背景下,私募產品本季度表現亮眼,諸多私募機構業績環比有較大的增長。近期,私募排排網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十大熱搜私募榜單。本榜單以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為時間維度,根據網民檢索相關關鍵詞數量及曝光量綜合數據、私募排排網整站用戶搜索行為數據、直營店店鋪的用戶數量、服務次數及被關注數等指標進行綜合排序。投資者心中的「硃砂痣」到底是哪些私募機構和哪些基金經理呢?
  • 業務數據疑點多 昔日百億私募菁英時代年報都做不好
    來源:藍鯨新財富業務數據疑點重重,昔日百億私募如今連年報都做不好?日前,第一份新三板掛牌私募的2018年年報正式出爐,菁英時代成為第一家披露去年業績的掛牌私募。從營業收入上來看,菁英時代去年實現1.2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01.90%。
  • 11月基金子公司存續規模再縮639億,新增備案規模反呈井噴之勢,主動...
    中基協公布的最新一期私募資管產品備案數據顯示,11月基金子公司存續資產規模35523億元,環比上月降639億元,續創歷史新低。不過,11月新增備案資管規模卻高達529.41億元,相比10月份的226.99億元環比大增133.23%!
  • 私募大爆發!一年漲逾萬億,百億量級超60家,九成仍虧損…財富定製...
    2014年1月17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開啟私募基金備案制度,賦予私募合法身份。同時,私募作為管理人,可以獨立自主發行產品,不再受限於外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