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港股策略呂程團隊:美股投資者結構與變遷

2020-12-13 騰訊網

  發布時間:2019年4月17日

  研究員:呂程S0570518010001

  美股投資者結構變化對A股的借鑑意義

  伴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改革和開放,以公募基金、私募、資管、保險、外資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對市場的影響日益顯著。美股市場歷史上同樣經歷了以養老金和共同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崛起,市場結構從個人投資者主導演變為機構投資者主導的過程。我們在本文中解析美股市場目前的投資者結構,個人投資者參與美股投資的方式,以及投資者結構變化演進的歷史和主要原因,或許對展望A股未來市場結構發展有一定借鑑意義。

  美股市場投資者結構概覽

  截至2018年底,美國各部門持有的公司股權市值為42.9萬億美元,其中家庭部門(剔除非營利組織)持有市值為14.3萬億美元,佔比34%;機構投資者中,共同基金、外資、各類養老金、以及ETF持有整體公司股權市值的佔比分為別23%,15%,12.5%以及6%,是僅次於家庭部門的主要投資者類型(完整分類見後文)。我們認為隨著機構投資者崛起,以及家庭參與投資共同基金和養老金的上升,家庭持有股權佔比從50年代超過80%的高位持續下降,過去5年穩定在32-34%。而隨著對衝基金、高頻交易等近幾年的發展,個人投資者佔美股成交量的比重或低於23%。

  個人投資者以何種方式持有美股?

  美股個人投資者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進行持股。我們估算,截至2018年底個人直接和間接持有美股的總市值為23.6萬億美元:直接持股(家庭部門剔除對衝基金)13萬億美元,間接持股10.6萬億美元,分別佔個人持有美股市值的55%和45%。間接持股主要通過:1)共同基金;2)養老金計劃;3)員工持股計劃,通過共同基金和養老金持股規模較大,分別為5.1萬億美元(佔個人持有美股市值的21.8%)和5.3萬億美元(22.6%)。由於養老金可延遲納稅,以及機構投資者在交易和決策等方面具有優勢,因而與1990年相比,家庭間接持股規模增速遠超直接持股規模增速。

  養老金和共同基金的崛起帶來美股市場更加機構化

  美股市場結構經過近90年演變,從個人投資者主導發展為機構投資者主導,發展歷程可分為4個階段:1)1920-1945年間,美股「賺錢效應」吸引個人投資者湧入市場;2)二戰至70年代間,養老金持股佔比上升,機構投資者初步湧現;3)70年代-20世紀末,養老金進一步壯大、公募基金90年代起迅速發展,家庭直接持股佔比加速下降;4)2000年後,其他機構投資者尤其外資加大對美股的投資,加之金融危機的衝擊,家庭直接持股比例進一步下降並穩定在32%-34%左右。從美股市場結構長期演變中,不難看出養老金和共同基金的崛起是家庭直接持股佔比下降的重要原因。

  風險提示:A股市場外資流入步伐不及預期;金融監管政策變化引發投資者結構變化;美國人口老齡化不及預期。

  美股市場結構概覽

  不同類型投資者持股結構

  統計口徑

  根據美聯儲每季度披露的各個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和資金流信息,截至2018年底,美國各部門持有的公司股權(Corporate Equities)市值為42.87萬億美元。需要對這一概念進行兩點說明:

  1) 這一概念可以理解為各部門直接持有的股權市值。這一統計範圍涵蓋了普通股和優先股;包括美國公司以及外國公司發行的美國存託憑證(ADR);不包括持有的共同基金份額,各部門持有的共同基金份額單獨披露。

  2) 這一概念更加廣泛。市場常用的,一般意義下的美股市值主要是指在美國紐交所、美國股票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的普通股,根據Bloomberg數據,2018年該部分市值大約為35萬億美元。美聯儲披露的公司股權市值數字更大,因為還包括了公司未在交易所上市部分的股權(我們認為,可以理解為類似於H股公司的內資股)、聯邦政府在不良資產救助計劃中購買的金融公司股權的估計市值。一般意義的美股市值佔此統計口徑的絕大部分。

  下文除非特殊說明,使用美聯儲的統計口徑,即42.87萬億美元代表整體美股。

  各類型投資者持有美股規模和佔比

  美聯儲對於各部門的分類和定義,18年底主要類型投資者持股規模和佔比,以及我們在本文分析計算時進行的調整如下:

  1. 家庭部門和非營利組織Household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 家庭是我們本文分析的重點。美聯儲公布的大部分家庭金融資產和負債項是通過總量減去其他類型部門的已知數據而得出的。因此很多其他數據未知的投資者類型被包含在家庭部門中,例如美國國內對衝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個人信託。家庭持有美股市值為14.3萬億美元,佔美股市值34%。

  2) 非營利組織包括慈善組織、私人基金會、學校、教堂、工會和醫院。非營利組織持股市值比較小,約1.8萬億美元,佔美股市值4%。自2006年起,非營利組織持有股票和基金份額的市值是合併披露的,因為持有基金市值比較小,可以忽略不計。

  2. 共同基金Mutual Fund

  共同基金包括InvestmentCompany Institute (ICI)涵蓋的開放性投資公司,不包括貨幣市場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對衝基金。共同基金持有美股市值9.7萬億,佔美股市值23%。

  3. 外資Rest of the World

  外資部門包括所有不在美國國內但是與美國居民進行交易的投資者類型,包括個人、公司、機構、和政府。外資持股為6.3萬億,佔比15%。

  4. 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

  ETF基金持有美股市值2.7萬億美元,佔比6%。

  5. 私人養老基金Private Pension Fund

  指私人部門給員工提供的養老基金,包括養老金固定收益計劃defined benefit(DB)和養老金固定繳款計劃defined contribution(DC)。持股2.3萬億,佔比5%。

  6. 州及地方政府退休基金State & Local Government Retirement Fund

  持美股2.3萬億美元,佔比5%。

  7. 非金融企業Nonfinancial Corporate Businesses

  持美股1.7萬億美元,佔比4%。

  8. 保險公司

  人壽保險公司Life InsuranceCompanies和財產保險公司Property-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ies分別持有0.4萬億和0.4萬億,總計佔比1.8%。

  9. 聯邦政府退休基金Federal Government Retirement

  持有0.3萬億美股,佔比0.7%。

  10. 政府General Government

  下面細分為聯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和州及地方政府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政府持股市值0.3萬億美元,佔美股市值0.7%。

  11. 其他共持有約0.3萬億美元,佔0.8%

  包括特許存款類機構U.S.-charteredDepository Institution(持美股0.1萬億美元)、經紀人和交易商Brokers & Dealer(0.1萬億美元)、封閉式基金Closed-End Fund(0.1萬億美元)。

  交易結構

  美股市場不披露不同投資者類型的交易數據。Schwartz& Shapiro (1992)[1]的研究論文中提到,在1989年間,在紐交所交易的美股機構投資者的交易量佔到紐交所整體交易量的70%,個人投資者交易量佔30%。我們認為,目前美股個人投資者的成交佔比遠遠低於30%的水平。

  根據美聯儲數據,1989年家庭部門持有美股市值的佔比約44%,目前為34%,等比例測算出個人投資者的交易佔比大約為23%,機構投資者交易佔比上升至77%。但事實上,隨著對衝基金、算法交易、高頻交易過去十幾年的快速發展,美股個人投資者的成交佔比大概率比23%低。

  美股個人投資者以何種方式持有美股?

  我們估算,截至2018年底,美股個人投資者通過直接和間接持股方式持有美股總市值為23.6萬億美元,其中:

  1.   直接持有美股總市值為13萬億美元(在美聯儲的家庭和非營利組織大類數據中剔除非營利組織與對衝基金的持股數據),佔個人直接和間接方式持有股票總市值的一半以上(55%);

  2.   間接持有美股總市值為10.6萬億美元,佔個人直接和間接方式持有股票總市值的45%,間接持股方式主要包括通過共同基金,養老金計劃以及員工持股計劃:

  1)  通過共同基金持美股票總市值為5.1萬億美元(佔個人投資者持美股總市值的21.8%);

  2)  通過養老金計劃持有股票總市值為5.3萬億美元(佔個人持有股票總市值的22.6%);

  3)  通過員工持股計劃持有股票總市值為0.15萬億美元,佔比為0.6%。

  直接持股規模估算

  根據美聯儲每季度披露的各個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和資金流信息,美聯儲的家庭部門數據包括了如美國國內對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而此類機構投資者數據十分不透明,因此我們從兩個角度進行估算,試圖將對衝基金持股從家庭部門中剔除掉。

  角度一:根據Preqin數據,2018年5月底,美國的對衝基金管理資產規模(AUM)約2.3萬億美元。股票策略佔AUM約40-50%左右,大約1.1萬億美元。假設其他策略都未進行美股投資,且1.1萬億美元完全投資在美股而非其他國家市場。可以推算,對衝基金持股佔美聯儲公布的2018年底美股總市值的比例大約2.6%。由此估算個人投資者直接持有的美股市值約13萬億,佔美股總市值31%。

  角度二:我們以羅素3000指數成分股為代表,自下而上分析所有成分股的投資者結構。根據Bloomberg數據,以有披露的前20大股東計算,目前對衝基金持股市值佔其中的3.3%。前20大股東持股市值佔羅素3000 成分股市值的57%。假設20大股東之外,各類型投資者同比例持有股票,那麼對衝基金持有美股市值佔比大概在3-4%,規模在1.3-1.7萬億。由此估算個人投資者直接持有的美股市值約為13萬億。

  以上兩個角度,剔除對衝基金後,估算出來的個人投資者直接持有的美股市值均為約13萬億左右,佔美股市值比重大約30-31%。

  間接持股方式-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目前已經成為家庭投資者參與股票市場的重要中介,大約有一半的美國家庭持有共同基金。根據美聯儲數據,2018年美國共同基金規模為14.7萬億美元,其中家庭部門持有7.8萬億美元,佔比53%左右。共同基金持美股總市值為9.7萬億美元,根據同比例估算,家庭部門通過共同基金持有美股總市值為5.1萬億美元,佔個人直接和間接持有美股總市值的21.8%。

  間接持股方式-養老金計劃

  個人投資者除了通過共同基金間接的投資到股市中,主要還通過養老金計劃參與到股市投資中來。根據美聯儲數據,截至2018年底,養老金計劃持有股票的總市值達到了5.3萬億美元,佔到個人持有股票總市值的22.6%。美國養老金計劃的實行促使了直接投資股市的個人投資者數量減少,主要由於1)養老金可以為投資收益延遲納稅,以及享受其他稅收優惠政策;2)養老金投資通過機構投資者管理,擁有更先進的交易方式以及更加專業的團隊幫助個人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根據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數據顯示,在1989年-2004年期間,家庭個人投資者參與DC養老金計劃的人數將近翻了一番,從3600萬人增加至6500萬人,私人部門DC養老金計劃參與比例也從每戶0.39人次上升至0.58人次,帶動了直接投資股市的個人投資者數量的減少。

  根據美聯儲的定義,養老金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四類:1)生命壽險公司;2)私人養老金;3)聯邦退休基金;4)以及州立退休基金。根據美聯儲數據,在養老金的四個分類中,私人養老金持股佔比一直處於較高的水平,在1999年達到頂峰為81%。而相比較而言,聯邦政府退休基金的持股比例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上,目前維持在6.4%的水平上。主要原因是聯邦政府退休基金大部分資產投資於國債或資助和補償養老基金。

  間接持股方式-員工持股計劃(ESOPs)

  根據NCEO,截至2016年底美國共有6600個員工持股計劃(包含了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中美國個人投資者通過員工持股計劃的持有股票的市值為0.15萬億美元,佔到個人投資者直接和間接持美股總市值的0.6%。

  員工持股計劃詳細數據並不披露,根據NCEO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有30%-40%的員工持股計劃為公司員工100%擁有,但是具體金額並沒有披露。根據NCEO估計,在上市公司中,員工一般分配工資薪酬的3%-4%參與至員工持股計劃中。在非上市公司中這一比例相對較高,一般為5%到8%。

  美股投資者結構演變-從個人投資者主導走向機構主導

  1920-1945年-個人投資者持股處於高位

  一戰之前(1900-1920),美國個人投資者很少參與股市交易,主要原因在於1)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較少(多為鐵路運輸企業)且發行規模較小,個人投資者並沒有渠道接觸股票;2)個人投資者對於股票市場知識較匱乏等。多種原因導致了在1920年之前股票基本在企業家之間進行流通。

  但在一戰結束以後(1920-1945年期間),受益於自由貿易以及較低的通脹率,美國經濟開始繁榮發展,較多現代大企業迅速崛起,汽車,化工以及無線電等行業蓬勃發展,這些大企業依靠較強的盈利能力帶動股市大幅上漲。而個人投資者也在股市「賺錢效應」的吸引下,大規模的參與股市中以賺取高額回報。根據美聯儲數據,1945年美國家庭持有股票總市值比例高達85.7%。

  二戰後-20世紀70年代-機構投資者初步湧現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經濟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個人投資者依舊對於股市保持較高的熱情,但美國股市投資者結構已然發生變化,20世紀60年代以養老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迅速崛起,機構投資者的入市對於個人投資者持股開始造成影響。20世紀70年代初成為分水嶺,根據美聯儲數據,從二戰至20世紀70年初期間,個人投資者持股比例呈現平穩下滑態勢,但持股比例仍保持在85%以上。

  20世紀70年代-世紀末-個人投資者間接參與股市比例加大

  根據美聯儲數據,從上世紀70年代至世紀末,家庭直接持股比例加速下滑,從65%左右下降至40%。個人投資者選擇通過養老金投資以及共同基金參與股市的比例開始上升,造成該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1)1978年私人養老金計劃401(K)的成立以及同時期共同基金的發展,使共同基金和養老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開始逐漸獲得更高的持股佔比,個人投資者持股佔比出現加速下降;2)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開始走出滯漲,促使國際資本回流美股市場,同時也推動了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美股的投資。

  21世紀以來- 個人投資者持股穩定在低位

  21世紀以來,由於美國政府持續出臺稅收優惠政策,極大的推動了養老金投資的發展,機構投資者更加願意長期持有股票,也導致個人投資者的持股比進一步下降。由於機構投資者擁有更加先進的交易手段以及專業知識豐富,在投資決策上相較於個人投資者存在一定優勢。因此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部分個人投資者再次轉向通過機構投資者管理的共同基金或養老金等方式間接投資股市。此外,外資投資者在美股的持股佔比在21世紀快速上升。因而,近5年美股的家庭持股比例穩定在32%-34%左右的低位。

  影響個人投資者持股比例下降的主要因素分析

  共同基金的崛起

  一戰之前(1900-1920),美國個人投資者很少參與股市交易,主要原因在於1)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較少(多為鐵路運輸企業)且發行規模較小,個人投資者並沒有渠道接觸股票;2)個人投資者對於股票市場知識較匱乏等。多種原因導致了在1920年之前股票基本在企業家之間進行流通。共同基金的出現使得個人投資者直接持股佔比從1970年代開始加速下滑,尤其從1990年代開始,共同基金的持股比例快速上升(股市上漲帶來的基金資產升值)導致個人投資者持股比例加速下降。由於共同基金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成本較低,同時具有流動性,個人投資者可以選擇通過共同基金,進行多元化的投資。共同基金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進入金融市場,根據美聯儲數據,目前大約一半的美國家庭通過共同基金間接持有美股。

  老齡化社會促使養老金進一步發展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受益於延遲繳納投資收益稅等優惠政策,同時也由於養老金投資的確定性較強,機構投資團隊專業知識豐富,具有決策和交易方面的優勢,自1978年401(k)養老金計劃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選擇通過養老金帳戶進行股票的投資。

  我們認為隨著美國老齡人口增多,退休資產有所增長,這部分資產通過養老金投資股票市場的比例會有所升高,養老金持股佔比也會進一步提升。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預測,嬰兒潮的人口結構即將進入最後階段。到2020年,65歲或以上人口的比例預計將上升到16%,然後在2030年達到19%。由於老齡人口投資風險承受能力較低,他們或更加願意選擇通過養老金投資的方式,降低資產的波動性。

  風險提示:A股市場外資流入步伐快慢可能影響A股機構化的進程;金融監管政策變化,例如監管政策改變對部分機構類型的投資範圍和配置A股佔比規定,可能引起A股投資者結構的變化;美國人口老齡化速度變慢可能使家庭直接持有美股的佔比長期保持穩定。

相關焦點

  • 華泰國際帶你看市場,港股打新應該怎麼做?
    從京東網易回港二次上市起,港股打新的熱度持續不減。而農夫山泉下周將開啟認購的消息,更是讓投資者們躍躍欲試。股市永遠是起起伏伏,有人歡喜有人愁。每天打開股票軟體,都是對心理素質的極大考驗。咱們普通投資者想要在一賺二平三虧損的股市裡賺錢,怎麼可能容易呢?老股的羊毛不好薅,但新股總要給點機會。為了營造上市後股票上漲的好勢頭,新股定價總會多少有一些折讓,慷慨的給市場留些肉吃,吝嗇的也要給市場留點湯喝,這時候,打新就成了投資者為數不多的套利機會。但港股打新可不能閉眼打。
  • 美股、港股抄底驟熱 券商自建核心交易系統「刻不容緩」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美股、港股抄底驟熱 券商自建核心交易系統「刻不容緩」近日美股港股幾輪暴跌,激發境內資本一波抄底熱情。「3月中旬以來,每天都有不少境內投資者開戶準備抄底美股港股。」一位國內網際網路券商負責人透露,過去一個月,除了逾1235.5億境內資金通過港股通渠道南下投資港股,通過網際網路券商渠道抄底港股美股的境內投資者海外資金也約合百億元。富途相關人士透露,在疫情期間,富途社區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同比增長20%;2月份,富途開戶人數同比增長逾兩倍,成交量也達到去年同期的兩倍多。
  • 港股怎麼買 港股帳戶可以買美股嗎?
    近段時間,隨著內地股市的震蕩回調,很多股民都想購買一些港股和美股,那麼港股怎麼買?港股帳戶可以買美股嗎?其實如今內地居民想購買港股是非常容易的,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2018港股怎麼買1、內地居民親赴香港,可以在香港的任何一家證券公司開設港股帳戶,只需要備齊證件護照,或是通行證加身份證,附帶一張能夠證明戶主常駐地的居住地址證明即可。
  • 華泰證券2019年度策略會:基建仍是穩增長的重要工具
    11月29日,「新格局,新機遇——華泰證券2019年度策略會」在深圳舉行。千餘位境內外機構投資者和上百家A股、港股上市公司參會。  華泰證券副總裁姜健在致辭中表示,華泰證券正在著力打造以投行業務為龍頭,以機構銷售為紐帶,整合投資交易、研究、PB等各領域業務資源的一體化、集團化的機構客戶服務體系,未來我們將繼續堅守研究本源,聚焦產業研究和客戶需求,並不斷創新策略,加快構建體系化的服務優勢和差異化的服務能力,打造專業化全產業鏈研究體系,始終秉承「客戶至上」的宗旨,著力為廣大機構客戶提供一流的華泰研究服務。
  • 港股通50ETF : 華泰柏瑞中證港股通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
    港股通50ETF : 華泰柏瑞中證港股通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 時間:2020年12月10日 18:45:18&nbsp中財網 原標題:港股通50ETF : 華泰柏瑞中證港股通
  • A/H股投資者結構大不同 估值偏好差異須關注
    興業證券表示,「散戶化」的投資者結構對應的是A股估值體系不斷偏向於「更小、更能講故事、更沒有機構參與」的股票。近兩年,大盤股和小盤股的估值差異一直難以有效收窄,當前,上證綜指PE為9倍,而創業板PE為63倍。2013年A股創業板的故事就是例證:資金持續從大盤股、周期股流出,推動了消費股、創業板持續超預期上漲。反觀港股,卻是一個長期由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
  • 耀才證券植耀輝:美股續升 港股28000點阻力大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 植耀輝美股隔晚延續近日升勢,不過升幅有所放緩。投資者繼續憧憬減息之消息,道指一度上升超過200點,不過收市則上升78點,收報26,062點,納指表現較佳,上升83點或1%,標普500指數則升0.47%,收報2,886點。至於港股昨日出現報複式反彈,或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其一是美國減息基本上已無懸念;其次是內地進出口數據勝預期,以及憧憬氣氛改善。
  • 柏富環球持國際牌照正規可靠 屬港股美股交易不二之選
    絕大部分投資者可能還僅僅只是關注到了國內的A股,殊不知有一小部分投資者已經將投資目光聚焦到了境外股票市場,例如港股、美股。與在國內參與A股交易不同,港股以及美股可以雙向交易,無論行情好壞,只要投資者交易方向正確既可以通過有效的止盈賺到中間的差價。因此,相較於在國內參與A股投資,港股以及美股可以提供給投資者更多的盈利機會。
  • 美股喝湯港股吃肉?有港股打新者開30帳號押注80萬隻賺三千
    他給AI財經社算了一筆帳,網易面向散戶投資者每股定價123港元的那天,相比最近一個交易日的美股收盤價,低了6.67%,如果能夠中籤,大家都會賺到。一般而言,在美中概股回港上市時,都傾向對二次上市提供相對美股的折價,這也是為何近年來不少股民熱衷於打新。
  • 港股系列之三:港股券商開戶選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樓雜談 ,ID:xiaolouthink】來自專輯美港股系列作為新手小白,面對幾十個港股券商,我們該如何選擇呢?而持牌券商是有投資者保障金的。交易費用,主要是佣金要低港股交易成本包括佣金、印花稅、交易徵費、交易費、交收費和交易系統使用費,其中只有佣金各個券商不同,其他5項費用是特區或者交易所統一收取的。
  • 2021.1.4 周一 可轉債、港股、美股等打新日曆
    假設發售價為1.18港元(即本招股章程所載指示性發售價範圍的中位數),基石投資者將予認購的發售股份總數為7631.6萬股發售股份,約佔全球發售項下發售股份的37.4%,及約佔緊隨全球發售完成後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的6.3%(假設超額配售權未獲行使)。基石投資者包括華泰金控、Shimmering Skyline L.P。
  • 新手如何投資港美股
    美股基金策略:各位球友下午好,我的雪球ID是「美股基金策略」,其實我的投資風格已經寫在我的ID上了,我在雪球主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關於市場以及全球化投資策略,或者說是我個人的一些邏輯。王星:港股和美股跟國內的A股很不一樣,在這方面我們也想聽聽各位專家的意見,在各位老師眼裡,港美股到底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一個投資者想要在港美股領域獲得成功,採取哪些方法論成功概率會比較大?
  • 華泰證券子公司AssetMark提交「暫擱註冊」申請,自主確定發行具體...
    本次建議發售完成後,華泰證券仍為其控股股東。華泰證券同時提示,AssetMark建議發售的暫擱註冊申請尚須取得有關監管機構的批准。建議發售亦須取決於AssetMark董事會及華泰證券的最終決定,且受限於市場情況及其他因素,該事項仍存在不確定性。華泰證券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就本次建議發售後續進展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 【2019ATS】熊航:港股2019年二季度投資策略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在3月25日的2019亞洲交易博覽的現場,廣發香港財富研究部高級研究員熊航老師帶來了《港股2019年二季度投資策略》的主題演講,和大家分享了關於宏觀經濟以及對港股市場影響的最新觀點。
  • |a股|外資|港股|港股通|滬股通|深股...
    港股公司盈利與大陸關聯緊密,隨著我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2021年港股基本面景氣向上。過去兩年港股市值結構已實現科技、醫藥、新消費為主導的轉型,未來隨著更多的新經濟龍頭進入恆指,港股將進入新核心資產驅動新時代。
  • 美股投資者如何做好尾部風險對衝?
    大多數專業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會更傾向於在進攻和防守中做好對衝和平衡。鑑於美股後市波動性可能會進一步加大,投資者更需要做好對衝。我們此前曾提示投資者:美股市場仍然面臨極端情況的可能性,在疫情危機尚未全面清除之前,經濟再度急劇下滑、重大貨幣政策或者財政問題、市場違約和流動性事故等,都可能會引起美股的大規模下挫。我們將這些發生概率較小的事件稱為「尾部風險」。
  • 港美股開戶,如何找到靠譜券商
    在港美股市場,雖然牌照獲取難度也很大,但有意參與港美股的非持牌券商,可以藉助有資質券商提供的通道,以代理人的身份(即為有資質券商進行導流),獲得港美股交易資格。近些年大量湧現的港美股網際網路券商,除少數具備港股券商牌照外,大部分券商都是以代理人的身份獲得港美股交易資格。
  • 【金融啟示錄】財智坊:美股另一個Sell in May周期現象
    文/鳳凰網港股特約香港財經團隊 財智坊上周本欄提及美股十月通常有較佳表現的周期現象;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更出名的周期現象(或異象;anomaly),就是Sell in May and Go Away。
  • 盈路證券:港美股開戶,如何找到靠譜券商
    在港美股市場,雖然牌照獲取難度也很大,但有意參與港美股的非持牌券商,可以藉助有資質券商提供的通道,以代理人的身份(即為有資質券商進行導流),獲得港美股交易資格。近些年大量湧現的港美股網際網路券商,除少數具備港股券商牌照外,大部分券商都是以代理人的身份獲得港美股交易資格。
  • 【東方財富國際證券】港股開戶0佣金,入金轉股再送最高2000元紅包
    立即開戶  港股市場動輒千分之幾的佣金收費讓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作為一直致力於為投資者提供超值服務的上市公司東方財富旗下港美股交易平臺,我們怎麼會對港股的高收費視若無睹?這一次我們一降到底,調整交易收費結構。以往收取的交易佣金降至0,僅收取市場最低平臺使用費固定15港元每筆,即無論每筆訂單成交額多少,東方財富國際證券都只收取15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