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媽媽們輔導作業倒下後,爸爸們也崩潰了。
「一棟大樓高50cm?九九四十五?……天,這些孩子都是上天派來懲罰我的嗎?」不知道上輩子到底造了什麼孽,爸爸們哀嘆,這輩子既要背著房貸車貸和老闆、客戶迂迴斡旋,又要在下班後和孩子、作業相愛相殺。
上天派你來收拾我的,說出了多少父母的心聲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作業一堆陪我娃……」爸爸們自捆雙手輔導作業的圖片,對著孩子含淚叫大哥的視頻、深夜發信息咆哮老師作業太多的視頻越來越多。輔導作業這件事,越來越讓爸爸們奔潰和絕望。
作為一個專業的老師,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陪」作業媽媽,給各位深陷輔導作業泥潭的你,準備了三個助你脫困的錦囊。
怎樣脫離輔導作業的泥潭,往下看呀
湖北襄陽的一位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因為一道數學題,氣得差點誘發心梗丟掉性命。當時,她給上小學3年級的兒子講一道數學題,她反反覆覆講了很多遍,可是孩子仍然不會。這位媽媽感覺自己被氣得頭暈心慌,心臟像是要爆炸,家人緊急送她進醫院,還好沒有性命危險。
我非常理解這位媽媽的崩潰。因為我經歷過這樣黑暗的時刻,我女兒剛上一年級時,每天晚上教她讀拼音,教她寫字,她都反應慢半拍,直接把溫柔的我氣得「咆哮體」教主附體,大聲地吼叫她。我越著急、越生氣,就越吼她,一吼她就錯得越多。那一段時間,她每天的聽寫都有大面積的錯誤,每次開口讀拼音都是讀錯。
越吼越錯,陷入一個死循環
輔導作業時,很多父母和我一樣,總習慣於目光盯在孩子的一個字、一個拼音、一道題這樣的細節上。但過於注重細節會讓你的情緒因為孩子一時的困難、一時的錯誤而陷入無法自控的局面。這種局面真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最終的目的真的就是那一個字、一道題這嗎?我們輔導孩子作業,最終目的真的只是讓他在我們的幫助下完成一道又一道的題嗎?
不!我們輔導孩子作業的最終目的,最終是想讓孩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將來能夠在獨立地成長。現在這一題不會,或是這一幅畫沒畫好、這個句子沒寫通順,對他以後的成長有什麼關係呢?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回顧你自己學習的過程,哪一步不是磕磕絆絆學來的?剛開始學寫字、學拼音、學計算、學應用題學得不夠好,都是正常的,或許他這一刻確實不會,但其實每天都抽出時間幫他複習一會,他總是能學會的。
後來,我想通了,只要她保持現在這樣認真學習的態度,上課認真聽講,回家認真練習,總有一天她會認識這些拼音,總有一天她能夠書寫這些生字。為什麼我非要逼她現在就會呢?我一點點放鬆自己,一點點幫她找到自己的進步,現在她所有的生字和拼音作業已經完全不用我費心了。
日本高僧鈴木俊隆說得好:「不要希望每天進步,你只管打坐,忘掉進步,進步就來了。」為人父母,我們不需要一味地驅趕著孩子去進步,我不需要站在他們的對立面,而是和孩子現在統一戰線,在她不會認字的時候讀讀題,在她感到灰心時鼓勵她。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在大方向上引領著他,慢慢你就會發現他正在一點點地成長。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在大方向引領孩子成長
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很多父母習慣一直坐在孩子身邊喋喋不休:
「錯了,錯了,你怎麼這樣寫呀!
」「這都不會,你是不是傻呀?!」……
當你有這樣行為的時候,孩子打心底裡討厭你,討厭學習。為什麼這麼說呢?你想想,當你開車的時候你的副駕駛座上一直有個人跟你叨叨:哎呀,這錯了!那不對!該拐彎了!告訴你不要這樣……你是不是有種想一腳把他踹下去的衝動呢?
當然,孩子不敢踹你,但是他會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就開始不耐煩,他會一會摸摸橡皮檫,一會摳摳手指甲等等,總之就是找各種理由逃避作業。
所以,父母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正確方法——先細說要求,最後總結意見,中間不發表任何意見,只做觀察。例如:做數學作業之前,我們先複習一下課本中的例題,今天老師在課堂中講了哪幾個知識點?複習完之後,你自己完成作業,記得解決問題時要朗讀題目,並且找出題中的問題,弄懂題意再開始做哦。
當孩子開始作業後請你一定做得主動閉嘴,保持安靜,觀察他在做哪到題時糾結猶豫,哪道題出現了錯誤,並且默默記下。切忌孩子在做題時你幹涉他,實在控制不了可以試著給自己的嘴上貼個膠布。
等孩子寫完這一學科的作業後,你就可以針對剛剛觀察的情況進行總結和點撥。為什麼糾結,為什麼出錯,是哪個知識點出現了問題,我們回到書上看看這個知識點是怎樣的。
這樣的輔導方式一是有助於孩子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二是有助於孩子總結有效的學習方法,真正把學習當做自己的事情,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形成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你也就能夠早日脫離輔導作業的火坑了。
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學會獨立學習
有些家長一邊追劇,一邊陪孩子做作業:「快點寫呀!」
有些家長從來不看書,卻告訴孩子:「多看書,少玩手機。」
有些家長自己沒有學習的願望,卻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成績優秀。
學習這件事,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跟家庭有關,和父母的影響力有關。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給出什麼榜樣,孩子自然就有樣學樣,沒有什麼影響力能比得上家長身體力行的效果。
這一點,我自己深有體會,我本人一直喜歡看書和學習,女兒從小跟著我泡書店,她對書自然而然有種親切感。有時我哄弟弟睡覺,女兒可以一個人安靜地看書。雖然她才一年級識字量並不多,但她可以結合圖畫和拼音,自己慢慢揣摩。
她沒有上過幼小銜接,也沒有提前學習一年級的內容,在班上的成績並不耀眼。但是,老師給我們回饋的信息是女兒上課特別認真,能夠跟著老師講課的內容去思考和主動回答問題。她作業也經常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小錯誤,但是能夠主動去訂正錯誤。這樣的學習態度,我相信和她喜歡學習這件事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與其花大力氣催促孩子去學習,不如身為父母的你也和孩子一起學起來。這種學習可以是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也可以是看書或者是提升某方面的興趣。當孩子看到你專注於某件事情的學習時,他也會嘗試著感受認真做一件事情的快樂。
最好的教育是無聲的,父母在做,孩子在看
一顆小樹,在栽種它的初期需要綁定兩根木樁幫助它抵抗風雨;一個孩子,在學習的初期,也需要父母輔導他完成作業,幫助他找到學習的方法。但,這種幫助,只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小樹終究要自己面對風雨的洗禮,孩子也終究要獨立面對學習中的難題。
掌握正確的輔導方法,能讓孩子在獨立學習的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今天推薦的三個錦囊,你覺得有用嗎,歡迎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