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貴州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進一步指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治理效能,當前就是要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貴州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高質量發展創造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近日,多彩貴州網記者深入到安順各地蹲點採訪,全面了解安順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各項新創舉。近期陸續刊發我們對安順市基層治理的記錄與觀察,這是「安順篇」的第二期報導,敬請關注。
平壩區紅湖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成英,正在介紹社區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調研採訪組)社區治理是安順推進全面小康,提升群眾「獲得感」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安順尋找新路徑,形成了「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摸索出「點單式」服務模式、「七個一」工作法、「三親」創建、「黨員先鋒崗」「一站式」服務等做法。
治理效果逐漸凸顯,西秀區被命名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安順經開區入選全國農村社區治理試驗區。
調研採訪中,我們留意到三個不同類型的社區,包括一個「老齡化」社區、一個新型城市社區、一個城郊結合農村社區,均因地制宜創新治理,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
「老齡化」社區——
互助=自助,居家養老有依靠
紅湖社區:位於平壩區夏雲鎮,一半以上常住人口超過70歲。
每當夜幕降臨,紅湖社區的廣場上便熱鬧起來。從周一到周五,跳舞、腰鼓、柔力球、書法、合唱、瑜伽,活動不重樣。
見到紅湖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成英,老姐妹們圍了過來,「謝謝你組織我們跳廣場舞,不嫌我們老、跳舞動作難看。」王成英說,現在那些傳銷、詐騙都盯著老年人,就是要把時間都排得滿滿的。「只要你們都走出來,我就高興了。」
紅湖社區義務巡邏隊,隊員年齡最大的87歲,年齡最小的52歲。
紅湖社區是原紅湖機械廠居民區,流動人口佔比高,治安一度混亂,法輪功邪教侵蝕嚴重。2016年,紅湖機械廠搬遷貴陽後,許多家庭的子女都在沙文新廠工作,社區人員主要是廠內退休老人,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200多人。連居委會主任王成英,今年也73歲了。
社區劃歸地方政府管理後,在夏雲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紅湖社區以建設綜治中心為契機,構築起黨委領導,基層黨組織引領,全體居民共同參與的「網格+數據管理+群眾群防」的「311」管理模式。
從警務助理,到居委會主任、巡邏隊員、各類志願者,在紅湖社區,為老人們服務的,正是他們自己,「互助就是自助」。不等、不靠、自立、自強,發揮餘熱。
紅湖社區義務巡邏隊隊員,填寫巡邏記錄。
成立於2011年,紅湖社區有自發組建的一支20餘人的義務巡邏隊,隊員年齡最大的87歲,最小的52歲,每天兩人一組,早上8點半到11點,下午2點到5點,佩戴紅袖標,在轄區巡邏。
居委會辦公室的牆上,一塊大屏幕接入了各個小區重點區域的監控畫面,來往人員、車輛,一目了然。紅湖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網格組長由居民小組長擔任,每幢居民樓設一名樓長,對住戶信息進行摸排上報。
針對獨居老人、殘疾人的需求,社區居委會逐戶建檔立卡管理,並規定義務巡邏隊要對重點老人落實「日見面」制度,防止老人發生不測。
通過努力,紅湖社區治安實現由「亂」到「治」,最近幾年「零發案」。
新型城市社區——
志願+服務,「五福」社區有生機
馬槽社區:位於西秀區東南面,是西秀區深化基層體制改革成立的三個新型社區之一。
晚上20點,馬槽社區服務中心的大樓裡,還燈火通明。休閒書吧裡,翻書聲清脆悅耳;舞蹈活動室裡,傳來悠揚的音樂。
50歲的呂宗萍是馬槽社區一名退休職工,也是社區志願者。她正在社區100餘平米的活動室內,帶領轄區舞蹈愛好者一起「練形體」。「坐辦公室的人,大多肩頸都有些問題。不管跳得好不好,鍛鍊一下也是好的。」
西秀區馬槽社區服務中心大樓
目前,社區服務中心設有服務大廳、「四點半」學校、群眾活動中心、心理諮詢室、電腦室、書畫室、棋牌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科普活動室等。
硬體過「硬」,軟體出彩。馬槽社區黨委書記楊柳介紹,社區自2013年成立以來,致力於發展具有特色的「馬槽五福」(福澤社區、福壽人生、福安生活、福德社會、福食文化)社區文化,通過搭建便民利民活動場所,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在為民辦事上,經過六年的探索,實現了便民服務「零距離、零障礙、零重複」,滿足了轄區3.5萬戶居民的公共服務需求。
「四點半學校」是馬槽社區服務中心的特色服務。平時,馬槽社區的「四點半學校」是一周一次特色課。在寒暑假,為了解決孩子託管問題,社區為孩子們免費提供繪畫、音樂、黔中文化等多類特色課程。
如今,社區的「四點半課堂」和學生「第二課堂」從周一至周日不間斷地為社區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提供幫助,深受轄區居民好評。100多位老師,都是志願者。
居民在馬槽社區服務中心活動室練舞
「我們有一個公益活動交流群,280多人,看中哪門課程,家長可以在群裡給孩子報名。」
事實上,馬槽社區的志願服務團隊共有30餘支,志願服務項目分為13類,包括義工志願隊、金融志願隊、文藝志願隊、法律援助志願隊、環保志願隊等,活躍著2600多名志願者。
「雨天給空巢老人、殘疾人買菜,晴天進社區陪老人聊天,入戶為低保戶打掃衛生……」近一年來,社區組織志願活動百餘次。
楊柳介紹,每年四五月份,社區都會舉辦一次「長桌宴」,每家貢獻幾個菜。餐後一起玩跳大繩、拔河、背對背背球等小遊戲,共敘鄰裡情。
馬槽社區服務中心2樓大廳,掛著一塊塊代表榮譽的牌匾,有「全國充分就業星級社區」、「全市文明單位」、「省級科普示範區」、省、市「五好基層黨組織」。
城郊農村社區——
積分*鼓勵,小康生活有希望
新民村:新民村位於紫雲自治縣城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2戶435人。
遠遠地就能看到,一個便利店模樣的門面上方,幾個大字:「新民村扶貧加油站」。
紫雲自治縣松山街道的新民村,從11月開始,多了這麼一個「加油站」。村民們也很奇怪,要怎麼「加油」?走進去,只見幾排貨架,上面擺放著紙巾、牙膏、牙刷、肥皂等,還有一些小玩具。
不同之處在於,這裡沒有收銀員。
正對面牆上有一份「兌換清單」:900ml食用油、15分,鹽、1.5分,作業本、0.5分……
左邊牆上,掛著「兌換規則」:每戶基礎分為100分,以組為單位經織評選、對每戶進行加分、扣分。高於基礎分的分值,可到村「扶貧加油站」兌換相應物品,1積分兌換1元物品,積分有效期一年。
組織籌建「扶貧加油站」的,是2019年6月從縣委宣傳部下派新民村的駐村幹部肖堂虎。
紫雲自治縣松山街道的新民村,11月份建起一個「扶貧加油站」。
由村幹部、網格長、小組長、老黨員、鄉賢寨老、村民代表組成的「文明評議志願服務隊」,每月不定期到小組所有農戶家,按照《鄉風文明評分表》開展評分。包括衛生狀況好壞、是否贍養老人、有無打罵孩子等。
村民小組會公布結果時,會進行脫貧攻堅等知識搶答,答對1題,獎勵1分。「入戶評議時就宣傳政策,告訴農戶記好,後面要考,答對有獎。」
「扶貧加油站」門外不遠處,站著一塊「新民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黑榜」。紅榜的位置上,貼著何忠良、廖小慶、劉仕國等10戶村民家的照片,有庭院、客廳、臥室、廚房等,全都乾淨整潔。
「以前駐村幹部主要是搞產業、謀出路,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現在還必須在基層治理上下功夫。」
「荷包鼓起來了之後,思想也要鼓起來。」肖堂虎介紹,新民村依託村合作社發展林下養雞,目前有2.2萬羽,年底將達到8萬羽。獲得收益後,按照「7:2:1」比例分成,20%將用於獎勵貧困戶及維持「扶貧加油站」運轉,保證服務群眾、激勵群眾可持續。
「11月首次評議,主要是圍繞環境衛生;12月將嚴格按「擁護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家庭衛生、勤勞致富、移風易俗、孝老愛親」六方面評議。」
(執筆/李遠莉 圖/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