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四位一體」黨建模式、深化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基層治理「羅湖模式」、加快無物業管理小區綜合整治……近幾年,羅湖在推進基層治理方面屢推創新之舉和有效之策,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對基層治理難題
羅湖各街道同樣積極破題
5月8日,羅湖「雙周發布」舉行基層治理專場。東曉街道、桂園街道帶來「從插花地到CBD——羅湖的基層治理實踐樣本」主題發布。
據悉,近年來,東曉街道、桂園街道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取得顯著成效。例如,為解決老舊住宅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東曉街道上線「東曉共享停車」微信小程序,車主可查詢預約、一鍵導航停車,實現停車資源利用最大化、停車需求管理精準化、停車共享方式智能化,通過「共建共治」實現「共享共贏」。
桂園街道轄區內有納稅億元樓12棟,是深圳最早、含金量最高的CBD之一。在京基100、地王大廈等商務樓宇,街道通過「黨建+樓宇」模式,建成了5個樓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開放式餐廚」及優化營商環境的平臺,促進企業發展,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想要了解更多發布會詳情,可以識別下方二維碼,進入直播查看哦!
東曉街道:基層治理助推打開蝶變之路
東曉街道是一個正在蝶變的活力街區,正在由過去「北布(部)草棚」走向「智谷」寶地並在基層治理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東曉街道還獲評了2019年度深圳網民最喜愛的十佳幸福街道,來看看這裡發生了哪些故事。
關於東曉街道,你了解多少?
提到東曉,很多人會想到「北布(部)草棚」這幾個關鍵詞,北是羅湖北大門——布吉關,布是深圳布吉農批市場,草是草埔,棚是羅湖棚改主戰場。
東曉街道的馬山、木棉嶺社區為全域「二線插花地」社區,轄區範圍內的木棉嶺片區佔了整個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改當事人總量的52.9%。
通過這些關鍵詞,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棚改和舊改是東曉實現蝶變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基層治理難啃的「硬骨頭」,東曉是如何破解這些難題的呢?
No.1
「黨建+攻堅項目」攻克棚改和舊改難題
羅湖棚改有「中國棚改第一難」之稱,而木棉嶺片區總戶數為4389戶,是羅湖棚改三個片區中涉改面積最大、涉改房屋最多、涉及當事人最多的片區。
東曉街道堅持「黨建+攻堅項目」 模式,把各方力量都聯合起來,成立了木棉嶺臨時黨委,做到哪裡有難題哪裡就有黨組織和黨員。
在城市更新方面,東曉街道則創新運用城市更新黨建聯席會議機制,破解了以往城市更新項目政府「進不去」、百姓「不信任」、項目「推不動」的難題,打破了天眾塑膠、三順製藥等多個城市更新項目長達7、8年的僵局,完成拆遷談判、進入施工階段。
No.2
「錯峰共享停車」破解停車難題
隨著汽車普及率越來越高,老舊小區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停車難問題,東曉街道則探索出一條新路——「錯峰共享停車」。
目前,「東曉共享停車」微信小程序已經正式上線,車主通過掃碼註冊即可查詢預約和一鍵導航停車,在此之前東曉已經有了一系列成功實踐。
據悉,東曉街道獨樹社區有居民小區11個,大部分為老舊小區,車輛多為地面停放,停車困難一直是社區居民們常年的煩心事、揪心事。此外,因為更新改造,社區裡原本一處可以容納百餘個車位的停車場也暫時關閉,讓本就緊張的停車難題更加雪上加霜。
通過多次走訪,東曉街道了解到獨樹社區11個小區夜間缺少600多個車位,而IBC商業大廈晚上有900餘個空置車位,於是,街道專門召開了黨建聯席會議,召集了IBC聯合黨委、獨樹社區黨委、居民小區黨支部等相關黨組織進行協商,前前後後召開了5次會議,最終達成了錯峰共享停車的方案,晚間IBC商場按照住宅小區的收費標準進行收費,最後解決了整個片區的停車難題。
目前,東曉街道共32個物業小區,4個工業園區,6個商業樓宇加入「共享停車計劃」,佔轄區物管小區總數的79%,涵蓋實有停車泊位7379個,佔轄區停車泊位總數近80%。通過「錯峰共享停車」這一做法,解決白天全部停車缺口約249個,解決夜間停車缺口約1743個,佔總體需求近50%。
No.3
動員各方力量,加強城中村防疫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在疫情防控期間東曉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基層治理+疫情防控」讓防控與治理發生聚合「裂變」效應。
草埔東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社區,人員流動性大,防控工作強度也大。疫情發生以來,草埔東社區對來自疫情重點地區的人員,通過大數據逐個進行信息核實,並做好重點人員入戶登記工作,每天進行電話訪談,掌握隔離情況,詢問體溫測量情況並做好記錄,並率先完成了對來自疫情重點地區居民信息的核實。
同時,東曉街道還聯合社區、公安、集體股份公司、城中村民兵營、社區黨員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對四個城中村進行嚴格管控,破解城中村無物業管理單位,防範人手嚴重不足的難題。
在疫情防控中,草埔東社區嚴格按照有關操作指引,要求進出卡口人員必須進行登記和掃碼,即使在凌晨時段,值班值守的工作人員也一刻不放鬆,得益於城中村防疫措施的有力和有效,截至目前,草埔東社區未出現一例確診病例。
未來的草埔東城中村將改造為重要的商貿區「草埔東城中村是街道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羅湖區東曉街道黨工委書記肖嘉睿表示,長期以來,東曉街道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街道運用小區黨建成果,開展「小區事,大家齊心辦」共駐共建行動,把不同領域黨組織、業委會、物管企業、志願者等力量組織動員起來,共同參與防疫工作,為社區抗疫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回顧歷史,東曉街道探索形成了以攻堅克難為切口,項目化黨建為抓手,黨建聯席會議為平臺,黨員精細化管理為手段,服務群眾為目的,以基層黨建「驅動輪」帶動基層治理「從動輪」轉動的東曉基層治理模式。
展望未來,在「雙區驅動」的效應下,作為大梧桐新興產業帶「智谷」的落子地,東曉將崛起為「智谷」寶地,街道「一心兩帶三區」的布局已初見雛形。
——羅湖區東曉街道黨工委書記肖嘉睿
「一心兩帶三區」布局
基層治理卓有成效,一個蝶變重生的東曉也即將到來!
桂園街道:用心服務、匠心治理,獲得多方點讚
第二個要走進的則是桂園街道,桂園街道地處羅湖金融、商貿核心區,地域狹小但承載能力較強,2.3平方公裡承載了常住人口近20萬、企業6000多家,100米以上的高層建築42棟,同時也有老舊小區、城中村分布在城市主幹道、高層樓宇背後城區建設、社會治理都面臨著挑戰和考驗。
張燕方、賴雅君攝,來源羅湖攝影學會
古人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基層治理要用繡花功夫同樣強調精細精準,羅湖區桂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馮健則用分享美食的方式介紹了轄區基層治理的做法。
No.1
多元參與,資源整合在基層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調製一味美食,柴米油鹽醬醋茶,缺一不可,鍋碗瓢盆刀罐叉,得樣樣齊備;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模式,同樣離不開黨委、政府、企業、社會、民眾的多元參與。
——羅湖區桂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馮健
具體如何實現多元參與呢?舉幾個例子給你看看。
黨建+樓宇
桂園街道是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的街區,京基100、地王大廈、萬象城等商務樓宇密布,有納稅億元樓12棟,羅湖區百強企業佔比24%,重點納稅企業佔比32.5%,因此,搭建平臺促進企業發展,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桂園街道的街區治理有著重要意義。
桂園街道在京基100、地王大廈、鴻隆世紀等商務樓宇建成了5個樓宇黨群服務中心,同時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的資源,舉辦大灣區建設規劃、「法律服務進百家企業」等,樓宇雲端黨建陣地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平臺。企業發展了、壯大了,也更願意參與到街區治理中來。
面對疫情,各企業也體現了參與社會治理的力量和擔當。
中裝建設、華一世紀、摩天之星等企業黨組織積極捐款捐物;國丹集團、博愛曙光醫院、怡康婦科醫院等醫療企業直接參與到社區的「三位一體」防控工作;京基、華潤等企業率先發起「租金減半,共克時艱」活動,減輕商場門店負擔;渣打銀行等積極為中小企業運營提供金融支持。
黨建+物業
小區是居民群眾生活作息的溫馨港灣,也是城市治理的基層細胞。物業服務企業融入了小區和居民,參與小區治理有著獨到的優勢和便利。
為了讓社區、居民、物業都能為小區發聲、出力,桂園街道從2018年以來,探索黨建引領物業企業參與基層治理。
搭臺子:把黨支部建到物業小區,搭建起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企業、居民小組等多元共治平臺;
壓擔子:充分調動物業企業的積極性,引導物業企業其在小區治理方面多出力、多擔責;
鋪路子:通過政策傾斜、財政幫扶、經費獎勵等方式,幫助物業搞好配套建設等 。
這樣一來各方面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物業服務企業,也真正成為了小區的「大管家」。
例如,鴻翔花園小區的物業和業主黨員組成志願服務隊,宣傳垃圾減量分類工作,贏得居民認同,小區也率先實行了樓內垃圾撤桶。鹿丹中海名苑的物業發動志願者組建義務巡邏隊,開展文明勸導、治安巡邏、義工服務,獲得《人民日報》轉載點讚。
No.2
用繡花功啃硬骨頭,問題解決在基層
資深食客都有體會,骨頭縫裡的肉最難啃,但也最味美;基層治理同樣面臨一些棘手難題,只有啃下這些硬骨頭,才能讓群眾真正獲益。
——羅湖區桂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馮健
蔡屋圍城市更新的桂園方案
城市更新便是這樣一個「硬骨頭」,蔡屋圍城市更新是羅湖蝶變發展的一張美麗藍圖,對整個片區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都有著重大意義,但業主、租戶、地產公司等主體立場不同、訴求各異,桂園街道通過一系列舉措較好地消除了各方之間尖銳對立的情況。
搭建溝通協調平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聯合股份公司、地產公司、業主、租戶搭建起多方溝通平臺,引導理性訴求、消除誤解。
發揮股份公司黨組織作用:組織政策宣講會、黨小組座談交流會。
發揮社區黨員骨幹作用:老黨員、老支委出面協調,帶動業主籤約。
做好精細貼心服務:協調子女入學,做好異地經營和租住場所介紹等貼心服務,贏得情感認同和工作信賴。
提供免費法律援助:引入法律顧問等中立第三方,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火災高風險領域整治的桂園方案
火災高風險隱患整治工作同樣是桂園基層治理中的一塊「硬骨頭」,2019年,新圍社區和桂園街道分別被確定為省、市掛牌督辦的火災隱患整治區域,消除火患慢不起、等不得,街道迅速行動。
組織科室、社區、物業單位等層層立下軍令狀;
對物業單位、經營主體進行全覆蓋滾動式排查,排查問題隱患9000餘項;
投入900餘萬元對「三小場所」全覆蓋安裝獨立式煙感和簡易噴淋設施;
對1400餘套出租屋安裝入戶消防器材;
在寸土寸金的京基100和萬象城建設2個小型消防站,建設一個消防安全VR體驗室;
新增30個消防應急站點,最終順利完成了省、市摘牌任務。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桂園方案
疫情也是對街道基層治理的一次大考,桂園常住人口和商事主體密集,疫情重點地區來深人員多,這些都是桂園街道面臨的一個個難題,街道各方面力量迅速整合調動起來形成了聯防聯控體系。
完善聯防聯控體系:整合三位一體防控人員、市區下沉幹部、物業企業人員、熱心市民義工、轄區愛心企業等力量。
高效管理阻斷擴散:3天內完成所有存量人員排查和居家隔離,阻斷疫情傳播擴散的路徑;緊急印製了3萬餘份公益海報;所有的物業小區和城中村大年初六全部實施了合圍式管理。
「硬隔離」管控有力:轄區3個小區、1家酒店發現確診患者後,第一時間對3個樓棟378戶666人進行整棟整單元「硬隔離」,沒有發生社區傳播。
驛站打造抗疫港灣:轄區內首批健康驛站和歸雁驛站,先後接收國內外返深人員1500多人,核酸採樣1700多人。
No.3
以人為本,優化配置,民生改善在基層
「蛋糕」不斷做大了,還要把「蛋糕」分好,建設和諧幸福街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堅持為民導向,回饋群眾需求,不斷增強社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羅湖區桂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馮健
街道每年的民生微實事就是塊不大不小的「蛋糕」,這塊「蛋糕」怎麼切、誰來切、怎麼分,如何發揮最大社會效益又贏得最大社會認同,很考驗街道社區的智慧,桂園是怎麼做的呢?
科學合理切好「蛋糕」: 定好分配機制,聘請專業方調查訪談,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挑選影響民生難點、堵點、痛點的問題納入項目籃子。
聽取民意分好「蛋糕」: 尊重群眾意願,組織群眾參與議事會,讓群眾自己提需求、定項目,真正選到自己想吃的「蛋糕」。
多方監管吃好「蛋糕」:通過社區交叉巡查、居民議事會動態監督、聘請第三方專職監管等方式,對項目進行監督。
此外,桂園街道還探索「心」服務,為高樓林立的都市增添人文暖色 。果園西小區解決居民的煩心事,近200戶居民告別「背煤氣上樓」,成功開通管道天然氣。大塘龍社區積極探索社區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聘請6名專職心理醫生提供心理諮詢服務,2019年9月以來,社區心理服務團隊共為近千人次提供線上和面對面心理服務。
發布會後的提問環節同樣精彩。
提問&解答
問:我是深圳新聞網記者,在街道基層治理工作中,社區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次疫情防控中,社區也是築牢了聯防聯控的第一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社區黨委書記的社會治理水平也直接影響到轄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想請問馮書記,桂園街道在社區黨委書記基層治理能力的提升上有沒有什麼好的經驗和辦法?
馮健:謝謝,您的問題提得真好,社區書記直接跟居民群眾打交道,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往往第一直觀來自於社區書記的工作水平。為了提升社區書記的理論和實踐能力,我們街道按照中組部和省委、市委組織部的要求,加強了「頭雁工程」的建設,街道各部門、各社區定期舉辦黨建務虛會和黨建工作交流會來提升社區書記本身的理論水平和群眾工作能力。同時我們非常注重基層團隊的梯隊建設,我們對社區副書記和副站長的培養也是抓專業化、年輕化的建設,最近這一兩個月我們準備策劃一個「書記幫書記下午茶」活動,8個社區書記,兩新組織的支部書記都參加,在「書記幫書記下午茶」活動中確定了很多主題,比如說黨建引領社區物業企業參與基層治理、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活動如何開展、社區黨委如何發揮引領作用化解信訪矛盾糾紛、社區黨委如何引領社區群團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等,確定了8個主題。通過系列的培訓學習和交流活動,我們社區黨委書記,包括我們整個團隊的能力都會逐步提升。
問:我想問一下肖書記,我是南方都市報的記者,通過您剛才的介紹我們知道東曉街道是一個基礎差、底子薄的街道,但是東曉街道2019年績效考核在各街道中排名第一,我想問東曉是怎麼做到的?
肖嘉睿:我們東曉街道在硬體方面確實先天不足,特別是在公共基礎設施方面,我們東曉轄區範圍內路網密度有3.3千米/平方千米,羅湖的平均值是10.44千米/平方千米,全市是9.5千米/平方千米,也就是說我們東曉轄區在路網密度方面只相當於全區和全市的1/3,這是先天不足。我們63個住宅小區有29個是在1994年前就建成了,老舊住宅區佔了近一半,我們的先天條件,特別是硬體方面確實很薄弱。但我們也就是因為在這麼困難的環境下才迫使我們迎難而上,腳踏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這裡面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區各職能部門的支持,還有全街道黨員幹部群眾的共同支持和參與,這是首要的原因。第二是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所以在日常的基層治理中,我們也一直堅持以居民的需求為導向,就是居民需要什麼,我們哪怕再苦再累就去做什麼,以民微工程為例,我們街道民微項目考核連續兩年都是在全區排名第一的,包括完成率和資金執行率。2019年民微項目有86%的資金又都是用來做工程類項目,我們都知道做工程類項目環節會多很多,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也會多很多,對於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來說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做這些工作。但是因為我們的歷史欠帳多,轄區居民更需要一個個這樣實打實、看得見、摸得著的民心工程來支持,所以我們投入這麼多去做民生項目,這個也得到老百姓的認可。最後一個是我剛才所說的,東曉這支隊伍的執行力非常好,而且經過棚改、治水提質等攻堅克難工作之後,整個隊伍的能力、執行力,特別是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這也是我們能夠達到2019年績效第一名的原因。當然一次得到第一名不等於永遠第一名,我們會繼續努力。
加快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羅湖一直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