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2021-01-07 澎湃新聞

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

理論與實踐探索

甘肅省政協機關

《政協協商與基層治理》課題組

摘要:人民政協的發展歷程、組織特徵與制度優勢都使得它具有引領基層協商民主,進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獨特潛質。同時,從新時代背景下人民政協頂層設計的現實依據出發,協商作為人民政協主責主業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加快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完善新型政黨制度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但就當前現狀而言,人民政協通過協商民主機制參與基層治理還處於探索與實驗階段,相對成熟和有效的機制尚不多見。基於此,提出政協引領基層協商民主的主導原則、工作機制與協商程序,並就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保障措施與新時代政協協商的戰略價值與推進重點做出研判。

關鍵詞: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基層治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於人民政協的定位與作用,做出了新時代背景下的全新解讀:明確指出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將人民政協視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10月7日,中共中央出臺《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探索政協協商同社會治理相結合的新形式,拓展政協協商參與面,擴大界別群眾工作覆蓋面。2019年11月6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完善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制度,豐富協商形式,健全協商規則,優化界別設置,健全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程序機制」。上述頂層設計為這為探索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一、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理論基礎與現實依據

就人民政協參與基層治理的理論基礎而言,人民政協的發展歷程、組織特徵與制度優勢都使得它具有引領基層協商民主,進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獨特潛質。首先,人民政協秉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與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秉持的「統一戰線」理論價值,這種在思想價值層面的組織文化特徵為人民政協通過協商民主參與基層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社會認同基礎;其次,人民政協在界別設置、政協委員產生機制上的廣泛性與靈活性,相較於人民代表大會而言,其對社會利益結構與價值觀念變化的反應更加敏感、也更加及時。這一制度特徵,使人民政協具有天然的推進協商民主的制度環境。

同時,從新時代背景下人民政協頂層設計的現實依據出發,協商作為人民政協主責主業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加快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完善新型政黨制度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一是政協協商具有凝聚共識的獨特優勢,它不僅可以完善基層民主形式,實現黨對基層的領導,而且可以有效地化解基層利益矛盾,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必然要求;二是當前政協協商已成為我國公共決策中的重要一環,顯著提升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吸納能力、科學決策能力和政策執行能力,它與黨的全面領導、人大立法監督和政府行政執行共同構成了現代國家治理結構體系,這就決定了將協商作為人民政協主責主業是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需要,滿足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三是人民政協作為新型政黨制度運行的重要平臺,有責任將協商民主機制貫徹於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之間,以及各民主黨派之間的合作共事之中,在堅持和完善新型政黨制度的同時,更好地實現黨對新型政黨制度的領導。

二、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實踐探索

就實踐層面而言,對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典型案例做出歸納、分析與比較,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基本原則。經過文本案例的比較分析與課題組赴甘肅省內相關市、縣以及湖南、廣東兩省的實地調研。初步得出如下結論:首先,就全國範圍而言,人民政協通過協商民主機制參與基層治理還處於探索與實驗階段,相對成熟和有效的機制尚不多見,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大部分停留在政協委員以個人身份參與地方黨委、政府、人大的相關治理環節;其次,縣(區)級政協,作為人民政協的基層機構,在基層治理中以本級機構為主,獨立開展的基層治理相關活動較少,沒能充分發揮基層政協在界別、團體、黨派協商層面的優勢,基層政協在地方治理中的獨立性相對不足,目前其發揮作用的機制仍然以政協「嵌入」黨委、政府治理環節、協同配合為主;最後,就目前人民政協參與基層治理的效果而言,與「把人民政協政治協商作為重要環節納入決策程序」尚有較大距離,要實現「會同政府、政協制定實施協商年度工作計劃,對明確規定需要協商的事項必須經協商後提交決策實施」的目標,亟需建立機制予以完善。

基於以上理論分析與實地調研,提出以下政協引領基層協商民主的協商原則、工作機制與協商程序。

(一)協商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做好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和爭取黨的領導,讓黨賦予使命職能,提供後盾保障,只有這樣才能搭建政協穩定權威的協商平臺,制定有序、高效的運行機制,推進政協協商民主深入開展。

2.依法協商。依法協商要求一切協商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框架內進行。各方協商代表要理性表達利益訴求,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協商過程要公平公正,協商結果要合理合法。

3.公開透明。公開透明是政協協商民主的典型特徵,必須貫穿於協商民主全過程,要使協商過程的各個環節公開透明,信息對稱,提高政協協商的公信力;

4.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要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堅持「不協商、不決策、不實施」,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尋求最大公約數。

(二)工作機制

一是在市級層面成立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第一組長,市政協主席任組長,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市委基層協商民主工作領導小組。二是在縣級層面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確保基層協商民主規範有序開展;三是在鄉鎮(街道)層面成立委員工作小組,由鄉鎮黨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兼任組長,從市和縣(區)政協委員中選派精幹的同志擔任副組長;四是村(社區)組建協商議事會,由黨組織書記兼任協商機構負責人,使黨的領導充分體現在協商的各個程序、環節當中;五是市、縣(區)政協委員下沉到鄉鎮(街道)、村(社區)協商議事會中,積極參與並指導基層協商民主工作。綜上,要在基層協商民主推進中,努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協主抓、部門協同、委員牽頭、多方協商的工作局面。

(三)協商程序

1.確定協商議題。協商議題主要來自六個方面。一是黨委政府委託交辦的議題;二是黨委、政府、政協共同商議的議題;三是向下級政協機構徵集到的議題;四是政協委員提議的議題;五是政協社情民意信息反映比較集中的社會熱點焦點議題;六是政協官方網站徵集到的議題。政協協商民主的選題要從國情省情市情縣情實際出發,緊扣黨政中心工作,優先選擇群眾關心,黨政重視的議題。根據匯總分級後的議題,協商領導小組綜合相關方面意見後,提出選題建議,報政協主席會議審定,不涉及保密信息的議題,應於專題調研前30日在政協官方網站或其他媒體公示公布。

2.確定協商代表。協商代表的選取應根據議題需要,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多元化、利益相關、政協特色的原則,保證協商的正當性、合法性。一般應包括:黨政及司法機構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利益攸關方代表。協商代表的選拔要嚴格按照能力素質等資格要求,根據議題需要,確定代表人數,嚴格篩選,寧缺毋濫,以保證協商質量和成效。黨政司法機構的代表,由相關單位直接委派。政協委員代表可以根據議題內容提前指定或徵集委員報名參與。利益攸關方代表主要由利益群體協商推薦產生。代表初步名單產生後,由協商領導小組審定,並在專題調研前20天在政協官方網站或其他媒體公示。

3.確定協商規則。為保證協商過程的公平性,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協商代表社會地位不同導致發言機會和話語權不同,需要在會議召開前制定清晰有效的議事規則,經協商代表同意後作為會議必須遵循的制度。一是發言要聚焦主題;二是主持人要保持中立;三是文明有序發言;四是限時限次,機會均等;五是條理清晰、觀點明確;六是協商後投票表決。

4.召開協商會議。會場儘量以圓桌會議方式布置,以體現政協協商的平等性、開放性。首先由主持人宣讀議事規則,然後按照議事規則進行發言討論,工作人員要隨時記錄代表們的發言內容,及時歸納提煉發言要點,經代表籤字確認無異議後形成書面意見,匯總整理後,提交協商代表表決。

三、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保障措施

第一,加強黨的領導是保證政協參與基層治理方向正確、效果顯著的根本前提。在具體工作中,要將加強黨的領導內化於進一步完善政協委員的遴選與管理機制、提高基層政協協商民主能力兩個層面。

第二,要想進一步保證政協協商民主在基層治理中發揮更好的效能,必須進一步明確政協協商參與國家治理的法理依據和具體制度。特別是要在《憲法》中明確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定位與功能、以立法的形式明確政協協商民主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中的地位,並建立重大事項須經政協協商的清單式管理制度,同時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政協協商的程序與規則。

第三,要從政協與基層多元治理主體的協同機制、政協參與基層治理在組織內部的保障機制、基層政協的信息公開與運行機制以及基層政協與黨委、政府工作的銜接機制四個層面入手,構建政協協商民主參與基層治理的長效機制。

第四,構建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效能評價體系,為人民政協參與基層治理提供強有力的「抓手」。以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效能持續提升為目標,採用第三方評估方式,通過德爾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遴選評價指標,基於360度評價法確定評價主體與評價對象,制定評價結果運用方式,並建立「評價-反饋-整改」的效能改進機制,從而形成一個科學、公正、兼具操作性的效能評價體系。

四、政協協商在新時代的戰略價值與推進重點

第一,立足於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人民政協廣泛的代表性與更具包容性的整合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因政黨制度的主體結構與社會結構不相適應而帶來的利益表達不均衡問題,這對於社會主義民主目標的實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義。要以全新的視野來看待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作用,在新時代不能僅僅將人民政協局限於「統一戰線組織」,應將人民政協視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戰略性結構和組成部分。

第二,在當前我國政治制度框架內,人民政協在完善地方公共決策程序與民主監督層面成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性結構。依託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平臺,落實「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機制,將成為基層治理走向法治化的重要環節。新時代的人民政協將在公共決策和民主監督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戰略意義的結構之一。

第三,人民政協通過協商民主機制參與基層治理,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引領和榜樣示範作用。相比而言,從協商的規範性來講政協協商無論是形式上還是程序上都優於其他協商渠道;同時,政協協商更具有廣泛性,從而能真正做到協商民主。

第四,基於當前政協委員的產生方式與自身組織結構特徵,依託政協內部各個界別開展協商民主,應成為政協參與基層治理的主要途徑。綜合考慮人民政協與黨委、政府、人大在組織形態與結構上的差異,其最大的組織結構特徵在於其內部各個界別的存在,也是其相對於黨委、政府、人大的組織結構優勢所在,在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過程中,政協各個界別應成為建立機制的重要載體。

第五,構建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效能評價體系,在指標體系的設定與評價對象的選取上,應超越以往政協組織聚焦於政協委員個體履職式的內部考核模式,通過多元視角對政協參與基層治理效能進行全方位評價。其最終目標應定位於準確診斷政協參與基層治理的效能現況與問題,從而提出更加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

註:本文根據《政協協商與基層治理》研究報告主要內容與觀點整理撰寫。

執筆人

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戴巍、孫斐、楊亮軍、霍春龍、郭晟豪、何文盛;甘肅省政協研究室:楊維軍、王廣慶

來源:《甘肅政協》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如何加強市縣政協協商工作,這四點思考為政協協商工作提供了參考
    市縣政協特別是縣級政協處在協商民主的第一線,國家治理的第一線,直接面對基層群眾,在推進協商民主的進程中應該而且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具體工作實踐中,許多市縣政協探索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職全過程、延伸到最基層,採取了很多有特色、接地氣的做法,創造了不少好的經驗。
  • 省政協理論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暨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登
    讓政協協商在基層治理中展示作為省政協研究室副主任楊維軍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發生了變化與調整,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在參與國家治理、社會治理、基層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一方面,政協協商參與基層治理順應了時代之需,具有必然的歷史、理論和實踐邏輯。
  • ...基層之治】蘇州:探索城鄉社區協商路徑 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讓幹部群眾幹得越發有衝勁,基層創新發展得更加有後勁,近年來,蘇州市相城區持續推進城鄉社區協商民主工作,鼓勵和引導村(社區)建立民主協商議事平臺,「商量著辦」好了一批黨政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實事、社區治理的難事、群眾反映的急事,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舒展開一幅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和美畫卷。
  • "小事情"與"大需要"——安徽合肥市政協打造基層協商系列平臺記事
    宏觀與微觀2020年以來,市政協創建了「社區協商議事廳」「線上協商議事廳」「政協委員工作室」三個經常性、群眾性的基層協商議事平臺,從而構建了「有事好商量」基層協商體系的抓手。這是合肥市政協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一個探索。9月28日,合肥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專題圍繞「構建社區協商平臺,推進基層協商民主」開展協商。
  • 讀書分享會實錄:分享鮮活實踐案例,深入探討協商之道
    只有多讀書,才能提升委員的履職能力和履職水平,才能使委員提高理論素養、完善知識結構,才能使委員突破專業的界限。今後,奉賢區政協將充分發揮聯絡組主體作用,緊緊圍繞單位黨政重大事項和居民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每年組織開展若干次有影響的協商議政活動,著力打響「協商議事廳」品牌,著力發揮政協協商作用,繼續在探索實踐中把握規律,努力前行。
  • 市政協地區政協聯絡指導組出席金山區政協2020年度基層協商工作會議
    金山區政協2020年度基層協商工作會議是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的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由金山區政協主席王美新主持,區委常委、副區長張權權通報2020年度基層協商計劃,區委副書記信亞東講話,地區政協聯絡指導組方莉萍組長代表市政協做了講話。
  • 「黨建+好商量」:基層協商民主的「上饒樣本」
    會不會加重基層負擔?……「黨建+好商量」協商議事自今年7月在全市推行以來,我市用生動實踐,將一個個問號拉直,打造出基層協商民主的「上饒樣本」,為推進基層民主協商治理和基層社會治理找到了新載體,使之成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舉措,成為打造社會善治上饒模式、實現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 畫好基層治理最大「同心圓」
    在區政協的檢查督辦下,12月9日,龍崗區召開2020年政協主席專題協商暨1號重點提案辦理情況票決評價會議,1號重點提案辦理評議為滿意。「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艱巨任務,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但只要我們同心同向畫好基層治理『最大同心圓』,龍崗定能走出一條人口大區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子。」
  • 社會共治:共青團參與基層治理的新命題
    由於缺乏對本土化行動理論機制的探究,目前我國群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效果並不明顯當前,共青團參與基層治理的有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從理論分析角度出發,結合「群團組織轉型」「和諧社會治理」「社會工作介入」「協同治理」「職能擴展」等關鍵詞,探索群團改革的現實需求以及其角色定位、實踐方向和機制思路。
  • 都昌西源鄉:「有事好商量」凝聚基層治理力量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黃凡奇報導:近年來,都昌西源鄉持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的總體思路,積極探索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新模式,聚焦黨政工作要事、民生改善實事、社會治理難事開展協商,不僅使決策更加科學合理、更加貼近群眾需求,也協助做好了理順情緒
  • 民主協商聚共識服務大局展擔當 濟南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摘登
    堅持開放「商量」,強化兩級政協聯動,各區縣政協結合自身實際打造「商量在區縣」平臺,全年圍繞基層社會治理等專題,共開展近百次「商量」,實現了「商量」在全市政協系統的全覆蓋。推動「商量」進校園,依託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開展「青春版商量」,讓青少年學生在參與「商量」的實踐中,增強「有事多商量」的意識,感悟協商民主制度優勢、堅定製度自信。
  • 第十屆上海公益夥伴日首日,「街區治理與基層協商」專題研討會成功...
    案例分享 從街區視角探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實踐經驗及創新做法,凌雲街道、徐家匯街道、江蘇路街道及社會組織有鄰社區代表現場帶來了街區治理與基層協商的案例分享凌雲街道以生態公益為抓手,全方位深化黨建聯建,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引領「三駕馬車」、兩委班子和社區黨員共同參與社區自治共治,逐步探索形成417街區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三「聯」新路徑。
  • 北京市朝陽區城市環境精細化治理的實踐與探索
    社會動員上頻用「除法」,層層分解壓力、細化責任,確保治理主體多元化朝陽區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拓展群眾參與的渠道,倡導業委會、駐區企業、社會團體、志願者等自主治理,細分治理單元,有效分擔政府壓力,確保責任逐級落細落小。
  • 為服務現代化建設大局提供理論支撐
    人民政協網江蘇12月24日電(記者江迪)「『有事好商量』江蘇品牌創新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同社會治理有機結合。彰顯了『中國式民主行得通、很管用』的獨特魅力。」12月15日,江蘇省徐州市政協主席王安順表示。當天,江蘇全省政協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理論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 基層社會治理重大理論成果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明確要求,開闢了「中國之治」新境界。
  • 深圳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經驗在全國政協座談會上做介紹發言
    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李文海作為基層代表參加座談,重點介紹了深圳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經驗做法,助推社會組織領域改革發展。座談會主會場由全國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汪永清主持,會議在上海市、浙江省、深圳市、杭州市政協設分會場。黨中央明確提出,「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 金昌:以協商民主求解基層治理「最大公約數」
    原標題:金昌:以協商民主求解基層治理「最大公約數」金昌市以基層協商民主為抓手求解社會治理「最大公約數」,將群眾需求、社會參與和創新活力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上下聯動、同向發力、協同治理的良好格局,實現了基層治理方式從「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轉變
  • ...運用『楓橋經驗』探索實踐基層紀檢監察監督新路徑」研討會發言...
    要讓群眾成為監督公權力的主體,讓群眾理解並參與監督、適應監督、習慣監督。第三,實現紀檢監察機關專責監督與群眾監督一體化,立足抓早抓小抓源頭,發揮監督在基層治理中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第四,堅持「三治融合」,動員群眾廣泛參與,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解決矛盾問題,同時注重德治的教化約束作用。第五,創新紀檢監察監督手段,完善公眾參與機制,不斷拓寬群眾參與監督的制度化渠道,形成新時代群眾路線的新路徑。
  • 蘇立科到壽光市參加住壽光濰坊市政協委員年度述職會議
    12月17日,市政協主席蘇立科到壽光市參加2020年度住壽光濰坊市政協委員述職會議,並調研「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工作情況。會上,蘇立科聽取了活動組常任制召集人和部分市政協委員年度述職報告,對住壽光濰坊市政協委員活動組及政協委員的履職情況給予肯定。
  • 上海楊浦區政協建立委員之家:委員進社區不再是「臨時做客」
    在新江灣城街道轄區工作了10年的上海市楊浦區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趙立行第一次有了「主人翁的感覺」。他表示,要更主動地參與街道和社區工作,架設起銜接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的橋梁。8月27日,在楊浦區政協的指導下,新江灣城街道黨工委在全區率先建立 「政協委員之家」,以及面向灣谷科技園區的「政協委員聯絡站」,街道打造的線上平臺——「委員通道」同步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