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會人員建議正確處理多重關係

2021-01-08 法制網

8月30日、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分組審議。

□ 法制網記者  朱寧寧  文/圖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更是中華民族走向法治社會的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有利於體現黨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有利於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有利於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

編纂民法典,是對現行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系統整合。如果說,民法總則作為骨架,是對民事法律制度一般性和共性問題的提取和歸納,那麼,各分編則是血肉,是對民事法律制度各類情況的具體規範。根據我國民法典編纂「兩步走」的工作安排,繼2017年民法總則通過走完「第一步」之後,上月底,民法典編纂「第二步」正式邁開,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共六編,1034條,自9月6日起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編纂民法典是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用法典編纂的形式進行。「法典編纂是一種解決法的科學化、系統化、統一化的立法形式。法典編纂的前提一定是已經有一批現行法律。這次編纂民法典不是進行法律彙編的行為,而是一種立法行為,即立法機關對現行同類法進行系統整合、修改、完善,把不一致的規定統一起來,將重複的規定進行合併,對空白的規定予以補充,對過時的不適應需要的規定進行修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鄭淑娜介紹,我國的民事立法持續了30多年,始終沒有中斷。正是基於這樣的努力,才逐步形成了目前比較完整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從而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較好的法律基礎和實踐基礎。

然而,制定民法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民法典所確立的民事基本制度都要體現在各分編之中,如何編纂出一部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的民法典?如何能讓民法典實現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協調一致?在近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在對首次提請審議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分組審議時,與會人員認為,把民法典編成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一部法典,應該在「典」字上下功夫,民法典各分編制定過程中必須要處理好多個關係。

要處理好本土化與國際化的關係

審議中,多位與會人員認為,在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時,要注意處理好從本國國情出發和借鑑國外好的經驗的關係問題。一方面,我國的民法典必須根據我國國情編纂,另一方面,也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和法治現代化的需要,積極借鑑國際上先進的法治經驗。

「民法典編纂首先必須要『接地氣』。」韓曉武委員認為,我國在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經驗。他舉例說,在物權法制定過程中,對於如何處理好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的關係、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是各國立法史上從未有過的實踐。這就需要從我們的國情出發,構建相關的法律制度。物權法最終構建了建設用地使用權制度,既保持了土地所有權不轉移,又實現了土地使用權的流轉,「這就是我們的本土特色」。此外,在吸收國外好的做法方面,合同法制定過程中就廣泛借鑑了英美法和大陸法的合同法制經驗,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合同法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光權看來,在立法中除了要把中國特色和民族特點展示出來,還要處理好怎麼學習別人成功經驗的問題,應特別注意學習借鑑國外成熟民法典。「民法典的某些具體內容各個國家是不同的,它一定有民族的特點。但民法典的多數內容以及編纂的技術,世界各國是相似的。在未來立法當中,民法典分編會涉及到一些具體制度,特別是編纂技術上怎麼處理確實需要仔細研究。國外民法立法有幾百年的歷史,每一條都弄得很細,他們在實踐中有一些得失成敗需要我們借鑑和甄別。」

周光權特別強調,國外民法中有些太生硬的術語要儘量少用。「民法和老百姓的關係十分密切,民法要在實踐中運用,要讓老百姓理解,所以對特別生僻的術語儘量不使用。現在各分編草案中有一些術語離老百姓的感受和生活特別遠,需要統一梳理和整理。」

「法制,特別是民法典是一個國家法制文化和文明的突出代表和體現。這部民法典,既是中國的,也應該是世界的,在國際上必然受到廣泛關注。通過民法典向全社會、向『一帶一路』宣傳昭示我國的法制環境、法制文明,意義重大,也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王俊峰說,民法典作為深度全面反映國家社會法治環境的一部法律,不可能忽略國際的關切,所以一定要有這樣的視野。同時,還必須要有一個學習和吸納的過程,即把國外合理性、科學性的東西吸納進來,才能使我們這部民法典在國際上產生影響。「我們一直說要講好中國故事,也包括要講好中國法治故事。不能因為立足中國、解決中國的事情而無視國際視野,因為,今天的中國,特別是民法典這樣的法律,一定也是會對世界產生影響的。」

應當處理好私法和公法的關係

公法、私法相互獨立是現代法治的一項原則。分組審議中,有常委會委員認為,在民法典編纂中應處理好公法和私法的關係。

韓曉武認為,在民法典編纂中必須強調二者在功能和體系上的區分,除非特殊需要,私法中不應容留過多的公法規範,當然也不可能完全排斥公法規範。「實際上,即使在市場經濟國家,國家對交易的幹預有時也是必要的,為了更好地實施此種幹預,有時就有必要在私法中保留最低限度的公法規範,以方便法律的適用。」韓曉武說。

「民法典確實是關於私權的一部法律,但是要進一步強調私權的社會責任。」馮軍委員則強調民法典編纂中要進一步實現私權與社會責任的融合。「現代民法和十八、十九、二十世紀初期的民法是不一樣的,那時候的民法特別強調對個人權利、自由和意思自治的保護,現在西方國家都不同程度地發生了變化,比如私有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隨著國家的發展已對私人的權利和自由進行了較多限制。所以私權和社會責任的結合是當代民法、私法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要把民法典制定成一部權利法典,但是這個權利法典是21世紀的權利法典,是既主張了自己的權利自由也要考慮別人和社會權利和利益的一部均衡的權利法典。」

馮軍同時建議,要突破傳統民法的一些限制,還要適當考慮不同法律部門之間的適度融合,不能就民法論民法,在起草過程中既要重視民法的專業性,也要突破其專業局限。不同學科的學者不必畫地為牢,要講究各學科的融合,在融合中創新和突破。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指出,在現代社會治理中,同一件事既不能單純用公法,也不能單純用私法來調整,大量的社會關係是公法和私法共同調整。「把物權、債權等關係納入民法典的範圍,就意味著更多的要靠私法規範來調整。但事實上,從世界發展趨勢來看,很多傳統的民法關係,公法要參與調整。我們現在搞民法一定要注意公法規則的適用,不要認為民法是私法就排斥公法,剔除公法調整,因為我們不可能在民法典之外另外再制定一套規則。要尊重公法對民事關係的調整,就要重新建構公法對民事關係的適用規則,不宜排除或降低公法的適用效力。」

要處理好一般法與特別法之間的關係

審議中,民法典分編編纂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一般法與特別法之間的關係,也是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民法典在民商事法律制度中居於核心地位,但這並不意味著司法審判中只能以民法典作為裁判的唯一依據。」韓曉武認為,隨著社會生活的日益豐富、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社會領域的細分,單純地通過民法典無法實現有效的規範,而民法典必須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大量新的社會領域出現的問題無法完全通過民法典修改予以規範。因此,在民法典之外製定特別單行法就成為必要。

韓曉武強調,在民商事單行法之間以及單行法與法典之間,在價值理念上可能存在著差異甚至衝突,單行法之間以及單行法與法典之間也可能出現規範的衝突和邏輯不一致,無法實現法律的統一性,損害法律的權威。因此,他建議,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必須處理好一般與特別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從法律體系結構,還是調整領域的基礎性等方面看,法典都是其他單行法的基礎,因此,這就要求民法典能夠對特別單行法進行統合,通過民法典的基礎性規則消彌與單行法之間的規範衝突,實現法律規範的統一。當然,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也應當注意發揮特別單行法在一些特殊領域和新興領域的作用,民法典不應當對特殊領域進行面面俱到的細緻規定。」韓曉武說。

江必新則強調,一定要注意狹義民法和商法的區分。他認為,我國實行「民商合一」制度固然有其優越性,有利於法律體系內部的協調,但是也帶來缺少類型化處理的弊端。「傳統的民事、婚姻家庭、一般的民間借貸是熟人關係,而商法調整的是陌生人之間的關係。傳統民事更注重實質正義,而商事規則更多地看外觀,強調形式公正、形式正義。因為是陌生人,我不了解你的底細,我就看外觀,才和你發生交易。二者的基本原則和規則是不同的。」

因此,江必新認為,「民商合一」並不意味著抹煞、取消商事關係的一些特殊規定。「在民法典中一定要注意它們之間的區別並作出特別安排,這才是科學的,否則用同一原則、一把尺子處理不同的問題,會影響我們的經濟發展、經濟效率,會影響我們的建設速度。」江必新說。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民法典草案 近親屬界定等議題獲熱議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時冉)24日,在京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對民法典草案進行分組審議。此次提請審議的草案是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2017年制定的民法總則「合體」後,首次以完整版形式亮相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在分組審議中,近親屬界定、離婚撫養權、各分編順序編排等問題獲立法者熱議。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完整民法典草案即將亮相
    據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44次委員長會議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12月23日-28日在北京舉行,完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審議。  嶽仲明介紹,根據委員長會議建議,這次常委會會議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證券法修訂草案、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森林法修訂草案、社區矯正法草案、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審議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的長江保護法草案的議案;審議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的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出口管制法草案的議案、城市維護建設稅法草案的議案、契稅法草案的議案等;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關於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 民法典分編草案刪除計生內容 最快2020年3月過審
    民法典分編草案刪除計生內容,最快2020年3月過審,你會多生嗎?) 據檢察日報報導,今天下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
    12月22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與會人員普遍認為,草案三審稿已經比較成熟,建議進一步完善後提請本次會議表決通過。同時,與會人員圍繞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對性侵受害人的保護、冒名頂替上大學刑事處罰等問題展開討論。
  • 新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提請審議!
    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民法典草案的說明。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意義。民法典草案的主要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中國民法制度將迎新時代
    時光回溯到2014年10月,編纂民法典——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這一重大立法任務。我國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 全國人大常委會:統一的民法典或將於2020年形成
    昨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民法總則草案。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對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作出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率性、綱領性作用。因此,民法總則草案初審,相當於本次民法典編纂走出第一步,首次局部揭開面紗。
  • 寫在民法典草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之際(圖)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現場,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議案。  婚姻、住房、隱私、繼承……民法標註著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項權利。如今,這部「民事權利的宣言書」,正緩緩向14億中國人民翻啟書頁。中國人孜孜以求的「民法典夢」,已然咫尺可見。
  •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長江保護法草案比較成熟 建議表決通過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高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日前分組審議了長江保護法草案三審稿。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經過兩次審議修改,草案三審稿內容更加豐富,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強,已經比較成熟,建議儘快表決通過,以法律武器保護長江母親河。
  •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長江保護法草案比較成熟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高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日前分組審議了長江保護法草案三審稿。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經過兩次審議修改,草案三審稿內容更加豐富,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強,已經比較成熟,建議儘快表決通過,以法律武器保護長江母親河。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從船舶汙染治理、防災減災等方面提出建議。
  •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新華社記者黃玥、白陽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22日分組審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草案三審稿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在維護平等、文明、和諧的婚姻家庭關係方面取得較大進步,總體已經比較成熟。
  • ...日上午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
    >2019-12-28 09:50:07來源:FX168 據新華視點: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28日上午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 2017年將一次性提交審議民法5個分編
    3月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記者會,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許安標,刑法室主任王愛立就「民法總則草案與人大立法工作」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民法總則和老百姓的關係到底有多密切?和現行的民法通則相比,這部草案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編纂民法典又有哪些困難?這些問題都在記者會上得到了明確的答覆。
  • 全國人大常委會:民法典草案是法治建設標誌性重大成果
    據人民日報消息,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於今天下午3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慄戰書:提交本次大會審議的民法典草案,是我國法治建設的一個標誌性重大成果。
  • 全文|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編纂民法典採取「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後,再與民法總則合併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法制工作委員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各參加單位全力推進民法典各分編編纂工作,系統梳理、研究歷年來有關方面提出的意見,開展立法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以現行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等為基礎,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民事法律提出的新需求,形成了包括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6個分編在內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2018年8月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   新華社記者白陽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日前就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草案三審稿進行了分組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修訂草案堅持分級預防、幹預和矯治的思路,推動與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統籌銜接,進一步增強了法律的可操作性,總體上已經比較成熟。
  • 民法典對民間借貸有望作出針對性規定
    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去年各分編草案開始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去年9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共六編,分別為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其中並沒有包含智慧財產權編。    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出於促進創新驅動發展等多方面考慮,智慧財產權應獨立成編。也有觀點認為,智慧財產權的變動性和民法典的穩定性不協調,民法典中不宜設置獨立的智慧財產權法編。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分組審議:建議保留「視為近親屬」規定
    有委員建議保留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的規定。1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針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擬刪除「共同生活的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的規定,有委員認為不宜刪除,建立保留原有內容。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個人信息保護法已形成草案稿
    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昨日下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焦點1督促糾正「問題法規」506件「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在我們國家歷史上極不容易、極不平凡」,慄戰書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迅速行動、依法履職,作出關於全面禁止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決定,部署啟動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的立法修法工作。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呼之欲出
    如今,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實現這個夢想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首次「合體」面世時光回溯到2014年10月,編纂民法典——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這一重大立法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