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將一次性提交審議民法5個分編

2020-12-16 中國人大網

    3月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記者會,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許安標,刑法室主任王愛立就「民法總則草案與人大立法工作」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民法總則和老百姓的關係到底有多密切?和現行的民法通則相比,這部草案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編纂民法典又有哪些困難?這些問題都在記者會上得到了明確的答覆。

    有創新:明確規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民法總則的立法宗旨

    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在回答《法制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民法總則草案可謂亮點紛呈,創新不斷。

    第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草案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民法總則的立法宗旨加以明確規定,而且把這個核心價值觀全面地融入了所有的條文之中。這當中有一些規定可能大家看起來是比較直觀的,比如草案規定的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原則等等。有一些規定可能不那麼直觀,比如草案規定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贍養關係,強調家庭的監護責任,鼓勵和保護見義勇為的行為,對作假、欺詐、脅迫、惡意串通、損害他人權益等行為的效力作出了否定性的規定,背後同樣貫穿著核心價值觀。

    第二,加強了對民事權利的保護。民法的核心就是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草案的所有規定都是圍繞著保障民事權利展開的。比如新增加了對胎兒利益保護的規定,構建了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的監護制度。這套監護制度主要的構建目的就是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和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此外,草案裡還延長了訴訟時效,把原來的兩年延長到三年,以更好地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規定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18周歲之日起計算,為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長大以後提供尋求司法救濟的機會,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

    第三,擴大了民事主體的範圍。草案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的三類民事主體。實際上對於我們整個國家民法中的民事主體內容做了很多擴展,使很多新出現的社會組織、經濟實體獲得了民事主體地位。

    第四,草案總則體現了時代特徵和一定的前瞻性。這次編纂民法典、制定民法總則,是在我國改革開放38年,社會經濟生活發展巨大變化的客觀條件下進行的,草案的所有規定大到基本原則的確立、權利的確認,小到一些細微的條文修改,都體現了時代性。比如草案裡對個人信息、數據和虛擬財產的規定,在民法上規定要對這方面提供民法上的保護,同樣是有時代特徵的。對於正在形成的民事活動的新形態,在這裡一時還難以界定權利屬性或範圍,這次的民法總則也體現了適當的前瞻性,為這些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將來權利的確立留下了空間。

    有目標:2017年將一次性提交審議民法5個分編

    目前,立法機關在努力地按照2020年能夠形成統一的民法典的目標在努力工作。2016年年終時已經全面啟動了民法分編各編的起草、編纂工作,目前這些工作正在積極進行過程中。張榮順表示,目標是在明年能夠把大概五個分編,一次性提交常委會審議。

    張榮順介紹,常委會第一次審議這些分編後,把這些各分編分拆開,分階段審議,可能一次會議只審其中的一編,再安排下一次會議審另外的一些,交叉進行審議,力爭在2020年完成整個民法典的編纂工作。

    張榮順說,我們正在努力並即將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這為我們編纂民法典提供了最有利的時機。更重要的是改革開放38年來,我們的前人為我們制定了相對來說比較完善的民事規範體系,為今天編纂民法典提供一個很好的基礎。有這麼多的有利的條件,我們一定能夠編纂出一部符合國情、高質量的、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民法典。

    有難點:各方面意見紛紜、各有道理

    「民法典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它規範著紛繁複雜的社會關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應當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是民法專家。為什麼呢?」張榮順說,因為大家每天一睜開眼都是在從事某一種民事活動,所以大家都是很權威的,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求法律怎麼去規定。所以在整個編纂過程中最大的、最困難的就是各方面的意見紛紜,而且各有道理,怎麼去取得共識,這個難度是很大的。因為未來各分編的問題,可能民法總則相對來說還是規定原則一些好一點,將來各分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各種意見會比現在更多。

    他舉這次民法總則的例子,常委會三次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我們整理起來有400多頁A4紙。在三次向社會公眾徵集意見中,共收集到7萬多條意見,在這期間還有各種團體舉辦的研討會、座談會,還有專門寫信反映意見的還不包括在內。所以對這樣多的意見和建議,全國人大法律委、常委會法工委職責所在,必須逐條進行研究,每一條都要看、都要研究。所以大家看到整個民法總則草案的變化過程,一審稿的時候是186條,到三審稿的時候增加到210條。而且就是原來的186條有127條是在整個審議過程中到目前為止做了修改,有一些條文可能一審稿是這樣,二審稿改到另外一樣,三審稿又做了修改,上大會又修改,背後主要是研究各個方面的意見。

    他指出,意見雖然很多,但這一次在編纂民法總則的過程中,我們體會是社會各個方面對整個民法總則的編纂工作大的方向是一致的,實際上有很多的意見不同,但它不是原則分歧,比如我們現在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從原來的10歲降到6歲,這一條的意見就很多。但是大體上大家的意見一致的,就是大家都同意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應當適當下降,也有人建議可以降到8歲,也有人說分不同的地方作出不同的規定,什麼意見都有,但總的方向就是大家都同意應當做適當地下降。因為下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從小培養未成年人的權利意識、責任意識。

    有條件:編纂這部民法典擁有最有利的時機

    張榮順分析完目前編纂民法典的困難後,也表示我們現在處在最有利的時機。他在記者會上說,記得在法國民法典頒布200周年的時候,有一位外國的政治家說過這麼一句話,他說,任何編纂法典的舉措,想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有利的時機、有才華的法學家、有政治意願。他把政治意願放在最後,實際上是最重要的。我在參加編纂民法典、制定民法總則的工作中,感受最深的是對於編纂一部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社會是有著強烈的政治意願的,這不僅僅體現在黨中央作出編纂民法典的決定,也體現在我們在進行民法總則起草過程中得到全國各族人民、各個地方、各個社會階層的普遍廣泛的支持。 張榮順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從事民事法律理論和實務工作的專家,他們為這次編纂民法典、制定民法總則的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的支撐。我們正在努力並即將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這為我們編纂這部民法典提供了最有利的時機。更重要的是改革開放38年來,我們的前人,一代一代人,為我們制定了相對來說比較完善的民事規範體系,為我們今天編纂民法典提供一個很好的基礎。有這麼多的有利的條件,我想我們一定能夠編纂出一部符合國情、高質量的、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民法典。(劉青)

相關焦點

  • 寫在民法典草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之際(圖)
    迎接以人民為中心的權利法典——寫在民法典草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之際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  5月22日,首都北京,人民大會堂。作為當年民法通則起草工作的親歷者,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也說,如果不是採用「零售」這種經驗主義的辦法,恐怕到今天民法典仍然會是一張白紙。  社會在進步,實踐在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制定民法典的條件日漸成熟。時間回溯到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務。2015年,第5次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啟動。5年來,立法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
  • 2017年十大民主法治事件:民法總則實施 審議監察法草案
    1 民法總則審議通過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第66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總則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 民法典分編草案刪除計生內容 最快2020年3月過審
    計劃生育將全面放開?民法典分編草案刪除計生內容,最快2020年3月過審,你會多生嗎?) 據檢察日報報導,今天下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 民法典草案今提請審議 實施後現行婚姻法將廢止
    民法典草案今日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正式實施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等將同時廢止。今天,民法典草案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 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會人員建議正確處理多重關係
    8月30日、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分組審議。如果說,民法總則作為骨架,是對民事法律制度一般性和共性問題的提取和歸納,那麼,各分編則是血肉,是對民事法律制度各類情況的具體規範。根據我國民法典編纂「兩步走」的工作安排,繼2017年民法總則通過走完「第一步」之後,上月底,民法典編纂「第二步」正式邁開,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共六編,1034條,自9月6日起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
  • 中國民法總則實施時間2017年10月1日 開啟「民法典時代」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楊維漢、羅沙)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15日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
  • 民法典編纂時間表與民法總則大事記
    【立法進程】    民法典編纂時間表    按照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計劃,民法典編纂工作擬按照「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    第一步,編纂民法典總則編(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提請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
  • 新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提請審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5月22日上午9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議案。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2016年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三次審議,2017年3 月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中國民法制度將迎新時代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題: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中國民法制度將迎新時代新華社記者楊維漢民法,社會生活的記載與表達。民法典,「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在即,民法典草案即將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中國民法典呼之欲出。我國的民法制度也將迎來民法典時代。一部民法典,提升一個國家的治理水平。中國民法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 【獨家】盛世修典:新中國首部民法典草案亮相
    民法典編纂工程浩大,整個立法工作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先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是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然後將民法總則同經過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併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 審議中的民法典跟原來的婚姻法比,修改了哪些
    那麼,審議中的民法典跟原來的婚姻法比,修改了哪些?下面由李士剛律師為大家進行相應的解答,以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以下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審議中的民法典跟原來的婚姻法比,修改了哪些新的《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衝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發布
    ■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 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一分編:通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幾代法律人的夢想終於實現。《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完整民法典草案即將亮相
    據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44次委員長會議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12月23日-28日在北京舉行,完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審議。  嶽仲明介紹,根據委員長會議建議,這次常委會會議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證券法修訂草案、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森林法修訂草案、社區矯正法草案、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審議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的長江保護法草案的議案;審議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的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出口管制法草案的議案、城市維護建設稅法草案的議案、契稅法草案的議案等;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關於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呼之欲出
    編纂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法學家的夢想。如今,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實現這個夢想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我國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誌著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再次審議,網絡時代如何保護隱私權和個人信息?
    作為民事主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人格權有望以「獨立成編」的形式納入民法典。據新華社消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將於2019年4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將再次提請審議。值得關注的是,對於人格權是否應當獨立成編,業內一度存在爭議。
  • 學習民法典 | 聽~檢察官帶你速讀《民法典》——第三編第一分編第三章
    跟濟南檢察一起學習《民法典》,大家好,本期我們繼續學習《民法典》第三編第一分編通則的內容。(點擊音頻,學習《民法典》第三編 第一分編 第三章) 第三編 合同第一分編 通則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 夫妻債務、房地產稅法,民法典將回應這些熱點問題
    民法典如何回應社會熱點?3月9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就「人大立法工作」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關係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企業。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俊臣表示,民法典各個分編今年將陸續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審議,編纂過程中對社會熱點問題有所回應,比如夫妻債務、乘客搶方向盤、霸座等。
  • 婚前重大疾病告知、離婚冷靜期、撫養探視權……民法典這些議題火了!
    2019年10月21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草案三審稿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在維護平等、文明、和諧的婚姻家庭關係方面取得較大進步,總體已經比較成熟。
  • 民法典學習筆記(合同編——第一分編:通則·上)
    《合同法》於1999年3月15日通過、於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是立法理念非常先進、立法技術非常高超的一部法律,立法時參考了國際上通行的一些公約、準則。《合同法》施行已20年,期間我國經濟體制、經濟制度和社會生活方式、人們行為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合同法》確立的一些原則、規則仍未過時。合同法律制度是與社會經濟生活最直接相關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