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人異彩紛繁的髮型藝術也是人體裝飾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黑人各族對髮型之美有不同追求。僅在剛果的黑人姑娘就有上百種髮式,諸如多型、風頭型、井字型、蘑菇型、梯田型等;在坦尚尼亞馬坦戈族跗近,丁謙於1877年遊東非時說:「頂上之發,種種不一,有全行嶷去者;有薙去頂上而留四周一圈者;有惟留後一叢,餘皆削去者;有全留不薙,編成細辮,盤於頂上如杞柳盤浮式者。」
在坦尚尼亞的一些地方,婦女頭髮短、細柔而捲曲,她們根據這一特點,把緊貼頭皮的短髮,從前額往後從上往下編成一道道發擀,然後在後腦上打成結,頗像一道道整齊的田堃。馬賽族的婦女則喜歡剃光頭,認為頭上越光亮越美而該族的男子則個個梳著長擀子,並用油脂、泥土或其他能代替膠水的東西漿成硬梃挺的,以此為美。烏幹達的迪丁加人則講究實際,把頭髮梳成蘑菇傘形,以保護眼睛,免受陽光照射。
姑娘們豐彩多姿的髮型再配以各種裝飾品,如名貴的珠子、鮮花等,使整個頭成為一件完美的藝術品。黑人各族的髮型除了給人以美感外,還蘊巖些特定的含義。如生活在螞裡和塞內加爾邊境上的薩拉科爾人,習慣用纏頭巾在頭上纏成一個扁平的輯子,將頭髮包起來,但當他們摘掉頭巾時就會露出三油油的頭髮,這三緒頭髮各有不同含義。
據他們自己解釋,在前額上的一綣意為;自己內心的秘密甚至連心愛的人也不能告訴;左耳上的一塔則意味著:養子不是自己的孩子,當他長到父親的年皊時,他將成為父親的對手;右耳上的一綹則意為:頭人不是親人,而且自己也成不了頭人。這實際上借髮型說明樸素的生活道理。在尼日,如果看到小孩子頭上梳條、二條或三條小子,就表明他失去了父親、母親或雙親。無淪是男人還是女人,若把頭髮得亂蓬蓬的,往往意味著他(她)在藏孝。
如婦女剃光頭,一·般表明她是寡婦。髮型在非洲還可表明一個人的民族屬性、個人性格及成長持點。圖騰崇拜也體現在髮式上,如兒內亞科尼亞克人視公雞為高貴象徵,因此喜歡把頭髮統成高高的雞冠狀,將四周剃得光光的,遠遠去猶如一個突出的雞冠立在頭上。
剛果的蒙人喜歡把頭髮編成羊角狀。髮型能表明一個人成長階段,在肯亞的倫迪勒人那裡,每當長子出生,婦女們就用粘士、動物脂肪和赭石做成雞冠形髮式,這種髮式一直保留到長子受過割禮或一位男性近親去世才能剃光。髮型也是一個人社會地位和富裕程度的標誌。
如果到沃爾特的莫人一英羅人和納貝人的傳統行政官家裡做客,很容易根據髮式區分誰是侍衛、軍人和僕人。隨著西方文化的傳人和世界文化的交流,非洲傳統髮飾藝術也在發生變化,在現代黑人各族社會,姑娘及男子梳成各種髮型般是出於美的追求,傳統髮式含義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