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職業規劃,是因為是個平凡的普通人。天才不需要職業規劃,因為不太考慮外界的得失,只憑自己的好惡。二代們也不需要主動考慮,因為有人幫助考慮和輔導。普通人需要做一些職業規劃,做不一定更好,只是讓自己在人生的起起伏伏中多一份從容。
職業規劃就是基於現狀,做一個個選擇題。
1.起步選擇
工作最基本意義也是謀生。起步往往意味著一窮二白。這是遇到大談情懷的老闆,立刻走開。即便錯過的是1999年的馬雲也不可惜,一方面成功概率渺茫,另一方面沒有失敗的籌碼,簡言之機會成本巨大。同時,即便跟隨的是牛人,也會因為自身資源的不足掉隊。
選擇創業,也可能不太明智。一窮二白的成功,往往是運氣使然。《我不是藥神》中賣假藥的張長林跟主人公程勇第一次談判時,就指出程勇的生意沒有出事,只是因為運氣好。一通電話,不到5分鐘,警察就找上門了。一些天才交易員也「誠實」地承認自己第一次股票交易上的超值收益,往往也只是撞了大運。後面隨著知識積累,對風險的認知提高,把握成功的機率才更有保證。
無數先賢給出比較高概率的路線,先找一份不排斥的職業,起薪能養活自己即可,看中過程中的積累。長期收益只是不會太差。
2.重新選擇
現代社會,不論是僱主、還是職業,都很難一沉不變。因為各種因素,重新選擇很可能會發生。
這時的選擇特別難,因為最終都需要自己下決定。因為有了不會第二天就餓死的基礎,即便強烈誘導,也可以自己選擇拒絕或接受。所有選擇都看似可能,隨便一盤算,其中絕大部分選擇被外界各種原因直接say no,剩下的也大多有已知或未知的坑。機會成本太高,於是重新起航的選擇就特別重要,也特別難。
選擇的基本原則是讓自己長久快樂或持續高價值的,二者可以兼得最好。
長久快樂是指自己可以長期高度投入。不喜歡說話的人去做主持人只能是不斷折磨自己和他人。長久快樂也意味著雖然自己之前沒有充分在這個方向發力,也一定有一些基礎。做長久快樂的事情會是長久看綜合幸福指數最高的選擇。
持續高價值的選擇,意味著事情至少是正確的,高價值的事情往往也會成為長久快樂的事情,因為帶來的高價值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轉換成幸福感。
3.專注選擇
選擇的難點並不在於選擇本身,而在於捨棄。不是捨棄過往,而是在眾多選擇中,捨棄所有其他選擇,專心選擇一條路。
很多年輕人對偏見和保守嗤之以鼻。首先偏見是客觀存在的,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都不同,沒有對錯。有偏見就會保守,傾向於圍繞自認合適的少量方向投入和取得產出。沒有經歷過重生的保守是不穩定的,因為無法抗擊外部因素變化的衝擊。經歷一次甚至多次的重新選擇後,對外部因素變化的應對更加從容,對自己的選擇也更堅定,切換的機會成本也更高。這個時候的專注不變的收益率最高。這種專注是長期選擇後積累形成的,不管外人是否理解,都是個人最佳選擇。也是歸宿。
4.後記
職業規劃是很開放的。只要選擇只要是基於個人和外界綜合考慮後主動做出,都值得讚賞。不論最終結果如何,認真承擔就好。
不在控制範圍內的外界變化,自身其實沒有太多選擇權,樂觀接受,積極適應。每個人無法左右別人的想法,但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和應對。
同時,伴隨著人生的成長,也可以儘可能在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內,確定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並配套相應的資源組合。
自己主動做出的選擇,是對自己和他人最大的負責。每一次主動選擇,都肯定會伴隨著很多嘗試和自我否定,過程並不好受,內心面臨很多煎熬。主動選擇的最大樂趣就在於此,經歷磨難之後,才會堅定自己的選擇,專注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