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明談南北水質軟硬之分:南水進京將回補地下水

2021-01-18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0日訊 (記者 王淑麗 楊默)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於今年10月正式通水。通水後,南方的水進入北方,會不會使北方水的口感、水質等發生變化?對於整個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環境會有哪些改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水文水資源學家,中國科學院水問題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劉昌明6月18日在做客中國經濟網「丹水北流3000裡——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型報導活動」系列訪談時做出了回答。 

    中國科學院院士、水文水資源學家、中國科學院水問題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劉昌明做客中國經濟網「丹水北流3000裡——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型報導活動」系列訪談。中國經濟網趙世楠攝影 

  劉昌明介紹說,一般概念認為,北方水是硬水,南方水是軟水。軟硬之說,主要是因水源不同。南方湖泊、河流較多,用水基本上是地表水。而北方水源較少,河岸稀鬆,多開採地下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質肯定是有差別的。南水北上後,北方的水口感會稍有變化。 

  同時,他認為,南水北調也會改善北方的地下水系統,進而影響到市容市貌。「現在北京市水務局水科院正在研究一個方案,怎麼利用南水北調的水回灌地下水,因為地下水過去多年開採量大,已經透支,所以現在想通過南水北調把一些地下水位下降的空間填補起來。地下水的下降已經成為北京市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因為它不僅涉及到水源逐漸消失,同時地面下沉也影響到地面建築。」劉昌明說。 

  對於南水是否都用於城市供水,劉昌明表示,如何更高效的利用南水,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按目前規劃,南水主要供應城市、工業用水,沒有涉及農業方面。調來的水,也不是說全都用掉,會有3億立方米輸送到密雲水庫儲備起來,供日常用水調劑使用。 

  中國經濟網「丹水北流3000裡——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型報導活動」 

  劉昌明解讀南水北調是否有水可調 

  劉昌明談南水北調:調水是正常事 沒那麼可怕 

  劉昌明:南水北調是"解渴"手段 不會無止境調水 

  劉昌明:倡導培養全社會節水意識 從根源緩解缺水 

    劉昌明:南水北調中線水質理想 優於東線 

相關焦點

  • 回補地下水,白河堡水庫將為媯水河補17.5個昆明湖
    記者今天從水務部門獲悉,4月中旬,白河堡水庫將為下遊媯水河補水3500萬方左右,相當於將17.5個昆明湖,讓河道「解渴」,讓地下水得到回補。白河堡水庫這幾天,白河堡水庫正在為調水做前期的準備。4月中旬,只等一聲令下,水庫即可開閘放水,3500萬立方米清水將穿越白河隧洞,分別經官廳補水渠和白河南乾渠一路流向媯水河,為媯水河8公裡長的河道進行補水。水務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媯水河是永定河支流,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河道。然而受媯川盆地地形影響,媯水河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直比全市偏低。降水減少和媯水河沿線生產、生活用水量增加,使媯水河水量銳減。
  • 【南水潤冀五周年】一渠通南北 江水潤燕趙
    棗強縣家家戶戶喝上了長江水。 王林紅 攝  跨越千山萬壑,南水一路奔騰而來,源源不斷地流入河北。這既從根本上緩解了工程沿線城鎮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也讓更多居民喝上了優質水。  「我們通過合理調度,分批次引調生態水,向重點河流實施生態補水,增強水體自淨能力,修復生態環境。
  •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5年北京受益:水鹼變少沏茶更香
    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攝  「我是北京首批喝上『南水』的市民,這幾年,水鹼變少了,沏茶都感覺更香了。」北京市豐臺區幸福家園小區居民趙飛豔切實感受到「南水」進京給普通老百姓生活帶來的變化。  11月27日上午,北京市政協和湖北省十堰市政協開展了以「南水北調水源保護利用與對口協作」為主題的網絡遠程連線活動。趙飛豔打開水龍頭接一盆水準備洗菜,水質清冽。這生動一幕出現在連線畫面中。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系列解讀之地下水水質監測
    近期將個人對於《導則》部分內容的一些江湖理解或者是答案整理出來,我們一起討論江湖答案(前提是忠於朝堂的指導思想,而又能結合地區實踐)!地下水水質監測項目水質監測是近期聽到討論較多的一件事,地下水現狀監測是地下水環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
  • 一年喝「南水」5億方 北京為何仍缺水
    其對地下水有何影響?為何8.66億立方米「南水」入京,北京仍然「缺水」?針對上述問題,相關部門一一予以解釋。  新京報記者 信娜  釋疑1 如何保證「南水」不黃?  「南水」進京一年,取水量已佔北京城區供水量的七成以上。北京市約有1100萬人喝「南水」,包括城區及門頭溝城子地區,和通州、大興及昌平部分地區。
  • 水質如何,水價幾多?—透視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一周年四個社會關注點
    水質究竟如何?水價如何變動?南水北調的預期效益實現了嗎?調了多少水?22億方南水北上  3800萬人受益來自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11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分水水量22.2億立方米,其中向北京市輸水8.4億立方米,天津市3.8億立方米,河北省1.3億立方米,河南省8.7億立方米。
  • 萬戶千家飲南水,人間煙火最美味
    那南水的水質到底如何呢?《四海漫遊》欄目深入中線工程源頭⬇️穿黃工程顧名思義就是將南水從黃河河床下面穿過繼續輸水給北方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作為四大懷藥之首的溫縣鐵棍山藥如今配上來自丹江口的水更為錦上添花南水給溫縣山藥帶來的變化不光體現在口感上
  • 北京7個自來水廠正在建設,更多市民將喝上南水北調水
    自此,同飲一江水,水相連,人相親,心相通,南水北調把京豫、京鄂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於2014年12月12日全線建成通水,同月27日江水進京。五年來,北京累計接收丹江口水庫來水超過52億立方米,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00萬。
  • 北京1200萬人喝上了長江水
    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截至18日21時48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向北京輸水達到40億立方米。南水北調終點團城湖四年來,這40億立方米的南水,極大增加了本市水資源總量。
  • 南水潤京城——南水進京量達60億立方米
    截至11月27日3時58分,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調江水入京水量達到60億立方米。自2014年12月27日江水進京以來,南來之水已滋潤京城近6年,輸水量達到60億立方米。為了保護水源,管理部門多措並舉,通過封閉園區、病蟲害物理防治等手段,持續改善園區生態環境,由於水質環境很「親鳥」,一年四季都有不同鳥類來這裡棲息。團城湖位於頤和園昆明湖西堤西側,泛稱「西南湖」,因湖心島上曾有一座城池形建築而俗稱「團城湖」。 團城湖是北京城的水源地,屬一級水源保護區。20世紀60年代京密引水渠建成後,將密雲水庫的水引入團城湖,然後分流到城區。
  • 礦產資源——水氣資源——地下水
    自盆地周邊向中心過渡,地下水水平分帶現出與地貌、巖相相一致狀分帶規律,即依次出現山前衝洪積扇裙強富水淡至微鹹潛水深藏帶,山前衝洪扇裙中、下部中等富水微鹹至鹹潛水與承壓自流水交迭帶和湖沼低地鹹潛水與鹹多層承壓自流水帶等三個帶。這種地下水水平分帶規律,在全盆地較普遍存在,只有由於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在盆地內各部位展現的規模和明顯程度有所差異而已。
  • 1.2億多人用上「南水」(深度觀察)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累計調水390億立方米,讓1.2億多群眾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水質如何?水量夠不夠用?如何用好來之不易的「南水」?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南水北調工程的管理者、權威專家、受益群眾等,帶您走進這條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甦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調水線。  「南水」水質如何?  先治汙後通水。
  • 水到渠成共發展——長江水進京惠及千萬人 反哺水源地成效明顯
    圖為北京市民張秀麗向記者展示自己明亮透徹的魚缸(人民網記者孫博洋攝) 家住北京大興區佳和園新區張秀麗告訴記者,以前這個小區用的是深井地下水,水質很差,因為擔心水質安全每次淨水機換濾芯的時候都讓上門的師傅幫忙測一下水質
  • 南水進來北京為啥還缺水?究其原因有三點
    北京有多缺水,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北京以年均21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量支撐了年均36億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也就意味著北京的年均水缺口達15億立方米。儘管南水已進京,但由於北京的天然稟賦不足,歷史欠帳太多,「南水」的到來並未從根本上改善北京水資源緊缺的現狀,北京的水資源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全市水資源狀況與2014年水平相比,仍然缺水0.97億立方米。
  • 解渴生命線,5年來1200萬北京人喝上長江水
    自打南水進京,郭公莊水廠開始為南城地區的居民送去制好的江水,5年了,換了新水壺的王滿倉再也沒摸過家裡的鑿子。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京段的工程圖可以看到,南水入京後,從大寧調壓池兵分兩路,一路沿西四環暗涵北上,至團城湖調節池;另一路向東進入南乾渠,沿西四環以及南、東、北五環建成了一條地下輸水環路。這條被稱為「地下五環」的輸水管線,沿途還延伸出許多支線。
  • 杯子裡的長江水
    第一口「長江水」,家住昌平的侯玉蘭品出了一絲甜味。這是一壺有故事的水。三周前,它還在1200餘公裡之遙的丹江口。兩千年前,古羅馬人搭建高架引水渠,將50公裡外的泉水引入羅馬。如今的中國,引水距離擴大了近30倍。每年有10億立方米長江水完成北上的旅途——跨越7個緯度,穿過4個省份的14座大中城市。
  • 杯子裡的長江水 - 國內 - 新京報網
    三周前,它還在1200餘公裡之遙的丹江口。 每年有10億立方長江水完成北上的旅途——跨越7個緯度,穿過4個省份的14座大中城市。 自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北京現已累計接收50億立方米南來之水。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引水工程。2000年前,古羅馬人搭建高架引水渠,將50公裡外的泉水引入羅馬。如今的中國,將引水距離擴大了近30倍。
  • 觀賞魚養殖:養水新技能——水質的軟硬度
    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到過這麼一句話:什麼樣的水養魚最合適——酸鹼平衡,軟硬適中想必大家已經知道酸鹼度對觀賞魚的影響。水質的軟硬對觀賞魚有什麼影響?軟硬度有什麼判定方法?如何進行調節水體軟硬度?雨水、純淨水屬於軟水,自來水、地下水屬於硬水。這幾點希望大家得到主要。
  • 大數據揭濟南地下水「老底」:補多少喝多少都有數!
    原標題:大數據揭濟南地下水「老底」:補多少喝多少都有數!  濟南人愛喝泉水,護城河旁的黑虎泉,老老少少的打水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但為了保泉,濟南從2001年開始,就只能喝著地表水觀泉。觀泉和喝地下水之間,怎樣找到一個平衡?地下水能不能形成一個可控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