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人類、小鼠和大鼠都會根據沉沒成本作出糟糕的決定

2021-01-10 生物谷

2018年7月17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像人類一樣,大鼠和小鼠往往根據「沉沒成本(sunk cost)」做出糟糕的決定。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7月13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ensitivity to 'sunk costs' in mice, rats, and humans」。在這篇論文中,他們描述了他們的研究和他們取得的發現。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Sarah Brosnan針對這項研究在同期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When persistence doesn't pay」的觀點類型論文。

圖片來自B.M. Sweis。


大多數人都熟悉「沉沒成本」,以及與它相關的一些行為。沉沒成本的一個例子就是即使你不喜歡一部電影也會把它觀看完,僅因為你已經為此投入了非常多的時間。科學家們研究這種行為的目的是更多地了解人類思維及其運作方式。但是,也許同樣重要的是,其他動物是否具有相似的特徵?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可能揭示出我們的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設置實驗旨在測試小鼠和大鼠是否會作出糟糕的選擇,而且僅是因為它們在這上面投入了時間。

這些實驗包括建立一個可選擇美味球丸的嚙齒類動物美食區。隨後將大鼠或小鼠放入這個美食區並觀察它們如何作出反應。為了增加一個衡量沉沒成本的因素,這些研究人員首先訓練這些嚙齒類動物對不同的音調作出反應。一種音調表明如果它們選擇了一種特定的美食,那麼它們為會此等待多長的時間。另一種音調起著倒計時的作用,讓它們知道一旦作出一種選擇它們必須等待多長時間。他們還允許這些嚙齒類動物在等待期間放棄作出的選擇去吃其他的食物。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不論還需等待多長的時間,這些小鼠和大鼠都會等待它們已選擇的美食,即便它們知道還可選擇更好的美食。他們還發現,這些嚙齒類動物等待的時間越長,它們繼續等待下去的決心就越強。這些研究人員聲稱,這表明這些嚙齒類動物也根據沉沒成本作出糟糕的選擇。

這些研究人員還進行了一項實驗,在這項實驗中,這些嚙齒類動物能夠選擇觀看哪些

視頻

。他們發現一旦它們選擇好它們要觀看的

視頻

,它們就會傾向于堅持等待

視頻

下載完,而且它們等待的時間越長,它們繼續等待下去的決心就越強。(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Brian M. Sweis1,2, Samantha V. Abram3, Brandy J. Schmidt et al. Sensitivity to 「sunk costs」 in mice, rats, and humans. Science, 13 July 2018, 361(6398):178-181, doi:10.1126/science.aar8644.Sarah F. Brosnan. When persistence doesn't pay. Science, 13 July 2018, 361(6398):124-125, doi:10.1126/science.aau3144.

相關焦點

  • 大鼠和小鼠能雜交嗎?
    大鼠和小鼠都是常用的實驗動物,成本低,易操作,而且又不像人猿雜交那樣涉及倫理問題,所以是研究跨種雜交的好材料。生活中常見的大鼠是褐家鼠,常見的小鼠是小家鼠,不過在漢語裡它們都叫做老鼠(圖1,你分得清大鼠和小鼠嗎?)。大鼠和小鼠長得很像,但它們的親緣關係並不太近。
  • 三、近交系小鼠和大鼠的選擇與應用
    三、近交系小鼠和大鼠的選擇與應用   (一)近交系小鼠   常選用CFW小鼠建立鼠麻風足墊感染模型。過去在篩選抗麻風藥物、驗證耐藥菌珠、判斷細菌活力、開展實驗化療等方面常被應用。在正常小鼠足墊中的麻風桿菌繁殖有限,到一定數量後即不再增加,這和正常小鼠在足墊感染後期出現對麻風桿菌的細胞免疫有關。
  • Science:ZFN技術成功培育首個靶基因敲除大鼠
    在7月24日出版的Science雜誌上,研究人員描述使用ZFN技術來培育永久可遺傳的基因突變大鼠,為後續開發人類疾病基因突變動物模型奠定基礎。使用ZFN技術讓上述動物模型的開發過程更快速,而且讓研發人員能開發出除小鼠以外其他轉基因動物。
  • 四、大鼠、小鼠的選擇與應用
    四、大鼠、小鼠的選擇與應用   隨著免疫血清學研究的需要,目前已發展成用致敏動物含反應素抗體的血清注射到同種或密切相關的異種正常動物皮內,24~72小時後,靜脈注射抗原,觀察局部皮膚過敏反應,統稱PCA反應。藥物對各種動物PCA反應的影響是不同的。
  • 基因敲除大鼠—如何突破技術限制再次發揮在特定領域的研究優勢
    建立合適的疾病動物模型是基礎醫學科研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大鼠和小鼠是疾病研究中的主力軍。由於體積小、成本低,特別是胚胎細胞相對穩定,方便進行各種遺傳操作,進行基因編輯這個優點,使得小鼠成為解析人類基因功能最重要的模式生物。
  • 大鼠具有同情心嗎?
    關於實驗室大鼠同情心的一些令人感覺新奇的研究結果警示:「我們是那麼的特殊」這樣的號角被吹得太響亮和過於自負了。 在過去的數年中,我們了解了許多關於動物的道德生活。研究表明小鼠與小雞都顯示出同情心——現在我們知道大鼠也一樣。 最近發表的研究成果為嚙齒類動物的同情心——利他行為驅力提供了首份證據。
  • 「聰明」的小鼠可以追趕人類嗎
    而近日,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將人類大腦細胞注入到小鼠中,結果發現,它們變得比同類更為「聰明」。 不必擔心,「半人腦老鼠」實驗並不是為了創造出更為強大的變種,而是為了更好地了解人類的腦部疾病。 「半人腦老鼠」還是老鼠 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給小鼠注入了從捐贈的人類胎兒中提取的未分化的神經膠質細胞。
  • 害怕做錯決定,就不做決定,你計算過自己的時間沉沒成本嗎
    職場中這種情況很常見,明明可以及時止損另尋出路,但是因為害怕做決定,更害怕做錯決定,在不知不覺中把最寶貴的時間淪為了「沉沒成本」。時間是不可再生資源,每時每刻都在消耗。當我們意識到時間沉沒成本的嚴重性後,應該儘可能去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一、認識什麼是「沉沒成本」?簡單說,就是指已經投入但不可能再拿回來的支出,比如時間、金錢、情感、精力等等。
  • 放下:砍掉沉沒成本,及時止損
    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會念念不忘先前的投入,擔心新的決定而讓以前的投入付諸東流,於是不願改變現狀,白白丟掉了很多機會。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時,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也會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 經過基因編輯的神經元能修復中風大腦 還讓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中風大鼠恢復正常活動功能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將人類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神經細胞,然後將其移植到大鼠的大腦中,成功地恢復了中風大鼠的活動能力和觸覺。隆德團隊和其他研究人員此前的幾項研究表明,可以將源自人類幹細胞或重新編程的細胞的神經細胞移植到患有中風的大鼠的大腦皮層中,從而使這些大鼠運動得更好。但是,尚不知道移植的細胞是否能夠以恢復正常運動和感覺的方式在大鼠腦中正確形成連接。而在近日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們又收穫了新的突破。他們還證明了宿主大腦真的與移植的神經細胞形成了功能連接。
  • 沉沒成本(Sunk Cost):
    但其實,我們還受到過去已經投入的成本多少的影響。這種投入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它對決策所帶來的影響經常是隱性而不易察覺的。  既往已經付出且不可追回,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成本,這在經濟學中被稱為「沉沒成本」。理性的決策者認為,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僅僅是未來需要付出的成本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應考慮既往已經發生的費用,即沉沒成本不應該屬於決策所需考慮的範圍。
  • 浙江大學複合標記細胞分析系統、小鼠和大鼠代謝實驗系統、小動物...
    一、項目編號:ZUPC-GK-HW-2020019G(招標文件編號:ZUPC-GK-HW-2020019G)   二、項目名稱:複合標記細胞分析系統、小鼠和大鼠代謝實驗系統、小動物多模式成像系統   三、中標(成交)信息   供應商名稱:杭州輝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杭州市西湖區靈溪北路
  • 生活中的「沉沒成本」
    在這裡,要給大家介紹一個經濟學的專有詞彙:「沉沒成本」。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都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這個概念,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維基百科用最簡單的例子做了說明:如果你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票款且假設不能退票,就算你不看電影錢也收不回來,電影票的價錢就可以算作你的沉沒成本。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你還會錯過真正的成本
    經濟學裡有個概念,叫做「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過去已經發生了、無法收回的支出,比如我們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沉沒成本最大的經濟學含義,是一旦你確定它沉沒了,那麼它就不能作為你決策的參考。教授說,在做這個決定時,你應該忽略那7美元。因為它是沉沒成本,無論你是否離開電影院,這個錢你都無法收回。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念念不忘已經付出了的、不可收回的東西,總會不知不覺陷入沉沒成本的陷阱。
  • 2017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這些研究人員通過讓健康的小鼠非常低劑量地服用一種常見的細菌病原體(即鼠傷寒沙門氏菌),開發出一種人輕微食物中毒的小鼠模型。鼠傷寒沙門氏菌在整個環境中廣泛存在,並且仍然是人類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最常見的結果是暫時的腸道不適和功能障礙。大多數這樣的感染可能是未經報導的,這提示著個人在一生中發生的感染次數被極大地低估了。
  • 幸福愛情系列:看清愛情中的沉沒成本
    那到底是什麼心理,讓一個人對一段糟糕的關係戀戀不捨呢?如果追問下去,他很可能會說:都已經這麼多年了,我投入了那麼多感情、時間、精力、甚至錢財,如果現在分手了,不就什麼都沒了?人在決定是否繼續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考慮這件事的利弊,還會考慮他在這件事上已經投入了多少。在行為決策理論中,就叫沉沒成本謬誤。那麼,什麼叫沉沒成本呢?沉沒成本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英文叫Sunk Cost,指那些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 沉沒成本與機會成本:倒掉的牛奶與免費的午餐
    如果你為這個決定感到不快,那是因為你沒有在做決策時充分運用沉沒成本的原理。沉沒成本原理是講,在做決策時,只考慮未來的收益和成本。籃球比賽門票的錢是你很久之前就花出去的了——它已經沉沒了,你不去看比賽也不能把錢拿回來。只要你認為自己的淨收益是正值,你就應當去看比賽。如果你能這樣勸說自己,「雖然沒有球星,外面還下雪,這讓人不開心。但是,我今晚真的非常想看球賽。
  • 浙大連發2篇Science論文,聚焦近日Science期刊精華
    Science:新研究揭示小鼠小腦與人類存在很大不同 doi:10.1126/science.aax7526 在一項新的針對大腦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義大利、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發現小鼠小腦可能並不是人類小腦的良好模型。
  • 如何理解沉沒成本謬誤-絕對理性可能麼?
    什麼是沉沒成本先來了解下沉沒成本的定義:沉沒成本(英語:Sunk Cost),或稱沉澱成本或既定成本,是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舉個例子,某人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錢而且不能退票。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但其實人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栽在沉沒成本上面;為了過去的付出和錯誤,跟現在的自己較勁,賭氣般地做出不理性的決策。因為在面對質疑、遭到損失時,我們大腦中的杏仁體,都會將其識別成攻擊,本能地自我防禦。這讓我們習慣於,把外界的反饋(尤其是負面反饋)和自我價值,完成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