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欲在大衣哥門前自殺,鬥米恩升米仇,人性的醜陋暴露無疑

2020-12-17 大司徒侃娛樂

今年4月份,一段山東菏澤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在視頻中一大幫人圍在「大衣哥」朱之文家門口,然後互相慫恿對方踹朱之文家的大門,然後有一名戴墨鏡的男子衝了上去,兩腳就踹開了朱之文的大門。

踹開大門之後,這名男子大搖大擺就走了進去,看上去已經是「慣犯」了,隨後朱之文一臉無奈的出來,強顏歡笑的與大家合影。此次事件,引發了廣大網友的同情,人民日報三次發聲,支持朱之文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追星與直播是公民的合法權益,但是要以遵紀守法為提前,這種逾越了法律與道德的方式,必須給予嚴厲的懲治。在得到官方的聲援後,朱之文下定決心為自己爭一片寧靜,6月2日正式入駐某自媒體平臺,其它博取關注的帳號統統作廢。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朱之文這種做法斷了一些村民的「財路」,而那些「吸血鬼村民」實施了自己的報復。那麼朱之文與村民們是如何交惡的呢?此事說來話長,且聽編者一一道來。

十年之前,朱之文身穿綠色軍大衣,帶著一頂半舊的毛線帽,來到了央視《星光大道》的舞臺,長相不出眾,甚至有些臃腫,沒有人看好他,包括村裡那些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鄉親。

當時,朱之文在村裡幾乎沒有存在感,大家也都看不上他,主要是他家實在太窮了,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中,他牙疼沒有錢治療,還是他妻子剪了頭髮給他治病。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窮就窮吧,反正大家都不富裕,朱之文還「不守本分」。天天站在田間地頭放聲歌唱,荒了自家土地,被村中人笑話,還給他取了一個「三大嘴」的外號。

朱之文成為明星之後,自然是名利雙收,經常會接到一些商演,演出費也是水漲船高,但大衣哥並未忘本,依然住在村子裡,幫助妻子打理農田。

大衣哥沒變,村民們卻變了,他們認為朱之文的錢花不完,隔三差五就跑去借錢,朱之文抽屜裡的欠條,金額早已超過百萬,而這些人借了錢從來不還,之後朱之文就不借了,遭到村民們的謾罵,還將村裡給他樹的功德碑砸了。

朱之文修路大橋,給村民買健身設備,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被認為是應該的,村民們沒有絲毫感激,有些村民甚至提出,讓朱之文每家給買一輛小汽車,再給一萬塊錢,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

網絡短視頻與直播流行之後,朱之文的門口又成了眾人直播的聚集地,沒有文化的老漢拿著手機亂拍,也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既然能給別人帶來收益,他也並沒有太在意,但是日日夜夜活在鏡頭下,沒有一點個人隱私,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9年的時間裡,朱之文沒有獲得過一天的情境,就連回家也小跑,趕緊關上自己的房門。在他註冊了自媒體帳號後,很多村民對他打擊報復,一男子企圖在他門口上吊自殺。鬥米恩升米仇,人性的醜陋暴露無遺。

不知大家對於這件事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下篇文章更加精彩。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什麼講升米恩鬥米仇?從大衣哥借錢給村民中透視人性之惡!
    山東大衣哥朱之文已經是大名人了!成名已經好幾年,至今仍然生活在農村老家,樸實無華。人出名,心不飄,常常下地幹活,是個地地道道的著名農民。大衣哥大筆的借錢給村民,卻被惡罵的事引起社會熱議。今天從大衣哥借錢事件中透視一下人性之惡。大家也從中受點啟示。
  • 「升米恩,鬥米仇」老故事,解讀職場的人性智慧
    很多人不了解,這裡面說一個老故事,「升米恩,鬥米仇」是怎麼來的!唐朝,關中 有兩戶人家是老鄰居,子一輩,父一輩,平常關係不錯,李家比較富裕,王家稍差一些,李家為人寬容,所以在城裡家買賣,突然一年大旱,天災突降田裡絕產了,王家沒有別的來錢道,沒了收成,一家面臨了災難。李家聽說後,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王家沒有想到,人家主動幫忙,終於熬過了最難過的一段時間,去感謝富人。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這種人儘量別幫(揭露人性)
    倒是常見著無情無義之徒,有一次我聽到馬未都評論,大衣哥朱之文捐錢給村內修路的事情。大衣哥朱之文修了路,本地村民不依不饒,還讓大衣哥朱之文給村內每人買一臺車,車買了再給每人發一萬塊錢,說得好像大衣哥朱之文花的就是他家的錢一樣。
  •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並不是再說某一個人的心理變化,而是在描述一種社交關係,兩個人在付出與回報之間都會有衡量的標準,理念上的差異才導致了恩仇觀念的產生。升米恩不一定是出自真心,鬥米仇也有可能是身不由己。當一個人飢餓難耐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足以讓他活命,但是卻無法改變他的生活現狀,所以一定要對施恩者感恩戴德,以期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這種感恩可能是出自真心,更大的可能是迫於生活壓力做出的偽裝。
  • 諺語「升米恩,鬥米仇」現實版:不要把別人的好看成理所當然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一句自古流傳的諺語。有人家裡揭不開鍋了,你給了他一升米,他會感激你,可你天天給他米,他就會形成依賴,認為這都是應該的,當你有一天不給他米,他就會懷恨在心。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太多的哲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天文地理、養生之道、為人處世等等,還有很多俗語說出了人性,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發出很多共鳴。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評」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大衣哥」朱之文為啥被人常黑?
    (澎湃新聞綜合自 單縣公安局、@朱之文等)大衣哥朱之文曾發感慨「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引發了大家的一輪猜測。被人欠錢不還還?  很多網友在懷疑是不是大衣哥又借錢給別人沒收到好報了。雖然大衣哥成名之後一直保持一個樸實憨厚的莊稼漢的本色,但是人紅是非多,因此也一直深陷各種傳聞的漩渦中。有傳聞稱大衣哥陸陸續續借給村裡人一百萬,最終沒人還錢不說,人緣一點也沒有維下。另據報導,成名以後,老朱給村裡辦了不少事,但總有人不滿足,這讓他有點心煩。
  • 村民發現「大衣哥」買車,集體圍攻,網友:鬥米恩升米仇
    提到朱之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當年他在《星光大道》上一鳴驚人,因為身穿著一個軍大衣被人稱之為「大衣哥」,不過現在他早就想要淡出眾人的視野,基本是不怎麼參加節目的,可網友們卻經常可以在視頻中刷到大衣哥這些視頻,都是由他們村的村民上傳的。
  • 《水滸傳》:為什麼宋江仗義疏財得人心,柴進卻「升米恩鬥米仇」
    可以用一句俗語來概括,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就是說,你施以適當的恩惠能夠能到別人的感恩,但如果給得過多可能恩情就變成了仇。從柴進的身上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升米恩鬥米仇」這個定律,也更加感受到了人性的微妙之處。因此也告誡了我們自身,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一定要牢記這個定律,有節制、有原則的幫助別人,根據別人的需要幫助他人,同時使其自身獨立,而不是每日只是等著你的給予和幫助,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幫助真正達到效果,也避免了我們的好心最後收穫惡報。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古人三句話,從此不當「濫好人」!
    記住下面三句話,做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民間俗語在描繪人性方面,沒有比這六個字更深刻的了。關於「升米恩,鬥米仇」,這裡有個典故:從前,村裡有兩個人,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平時都以種地為生,關係很好。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人會恩將仇報呢?
    世上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不少,乍聽來會讓人詫異。妙在升米恩鬥米仇,還不是普通的恩將仇報。升米恩,說明人還懷感恩之心,並非生來要翻天的白眼狼。為什麼小恩會讓人感激,大恩卻會讓人反目成仇呢?而道德上,中國人講究「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具體就沒辦法算了。尤其是花大人當時饑寒,一個餅確實可能救命。道德壓力上,他就必須面對如此絕境:日後,當包龍星上門來,他怎麼報答?舍家以報?他當然不捨得。
  •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對人的一生都有用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指的是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出手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多和持續不斷,一旦你不幫助了,受幫助的人不但不感激你,可能還會很你。據說這句話來自「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很久以前,村裡有兩戶是鄰居,平日裡關係很好。一家比較能幹,家境富裕。可是,有一年,發生了天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只有等死了。這時,富的一家就買到了些糧食,給窮的一家鄰居送去了一升米,給他救了急。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老祖宗這3句傳世名言,做個精明的好人
    如果沒有掌握好善心的度,很有可能就會反被人記恨,就像我們經常聽說的那句「升米恩,鬥米仇」,所以說我們在做好人好事的時候,都應該牢記下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3句金言,做一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首先我們要說的當然就是這句「升米恩,鬥米仇」了,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指在別人危難之際,即使你只給了很小的幫助,對方也會感激你;反過來,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太多,讓對方養成了習慣,但某一天突然停止了幫助,反而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仇人。
  • 升米恩鬥米仇,善良需要尺度,人與人之間如此,國家之間也是如此
    孟子認為人性在天生的善,因為人天生就有惻隱之心,人與人之間應該與人為善,才能和睦相處。升米恩,鬥米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所以說與人為善也要掌握好一個尺度,否則過猶不及。
  •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道出柴進仗義疏財不得人心的奧秘
    筆者認為,問題就出在了柴進沒有認識到「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這才導致了他仗義疏財之舉的不得人心。什麼是「生米恩鬥米仇」定律?所謂的「升米恩鬥米仇」定律是指:如果他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他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你的幫助稍有不足,就會招來他的怨恨。
  • 升米恩,鬥米仇(說得太現實,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恩、鬥米仇——是無慚無愧生起得太快
    從百度上百度一下就知道升米恩、鬥米仇的原話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如果你持續這樣下去,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並且記恨一輩子!
  • 大媽扛300斤攪拌機上山,母愛如山之下是升米恩,鬥米仇
    導讀:「升米恩,鬥米仇」,原意本是說在人有困難的時候伸手幫一把,會形成恩情,但是幫多了,突然停止幫助反而會形成仇人。而這種現象,即使是在親人之間,甚至是在父母子女身上,依然會出現。父母給予子女太多,太過於溺愛,一旦無條件供給時,被長期溺愛的子女可能會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