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人的境界,有三個層次,同一個層次的人,才能互相欣賞

2020-12-27 易說蓮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老子解釋了背後的原因,點明一條規律。

如果能領悟這條天地之間的規律,那麼為人處世,就能看破不說破,不會有煩惱了。

看《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道無聲無息,天地的規律,變化中有平衡。

老子說:「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大音希聲。

道的語言,聽之不足聞,為希言。希言自然。

觀察大自然現象,猛烈的大風吹起來,不會持久,半天就會過去;下大暴雨,也不會持續一整天。這是天地的規律。

大自然有日、月、風、雨、雷、電,每一天的天氣,都在變化之中,構成一種穩定的生態平衡,萬物得以生息。

人的一生,出生以後,嬰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衰老,死亡,也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這也構成一個穩定的生態平衡。

順應大自然規律,人才能活得順心如意。

《陰符經》說:「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宇宙的運轉,有兩股無形的力量,一股是生的力量;一股是消的力量;順行,是生;逆行,是消。

反覆循環、生生不息。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說的就是這個天地的規律。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天地有生消,天地不長久;人有生死,有來去,人也不長久。可是,人的頭腦,卻一廂情願,想天長地久,想安安穩穩、聚合不散;只想得到,不想失去;所以活一輩子,不如意十有八九。

因為自己的理念脫離「道」,不順應天地的規律。

一個人,只有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活得順心如意,反之,則處處受挫,不盡心意。

人有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接受現實,才能豁達。

順應規律的人,心態就很豁達,該生就生,該老就老,該病就病,該走就走,不執著,不畏懼,處之泰然,順其自然。

大多數人,怕衰老,怕生病,又怕死。活著的時候,卻亂吃亂喝,放縱享樂,飲食起居無常,沒有節制,為錢財名利奔波,做不到勞逸結合,忽略養護身心和生命。

他們一邊害怕,一邊糟蹋。

沒有覺悟的人,就是這麼矛盾。每天都在過一種矛盾的生活,能不糾結嗎?

人的境界,有三個層次,同一個層次的人,才能互相欣賞。

老子說:「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人的境界,有三個層次:

最高境界,是有道的人;

其次,是有德的人;

再次,是「失道」的人。

這三個層次的人,都樂於自己所在的層次,通常,上層的可以包容下層,下層的卻無法理解上層的。

有道之人,能包容有德之人,失道之人。

有德之人,能包容失道之人。

失道之人,缺乏包容心。

所以老子才會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為什麼「下士聞道,大笑之」?

因為失道之人,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就像夏蟲不可以語冰,有些蟲子活過夏天,生命就結束了。在它的意識中,就沒有冬天的概念。所以,你跟它說冰,它覺得「冰」是荒唐可笑,不切實際,不可能存在的東西。

同樣的,

失道之人,遠離道,信根不足,在他的意識裡,壓根就沒有「道」的概念,所以就不相信「道」。聽到別人說道,就認為是荒唐之言,可笑之極。

所以老子才說:「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覺悟的人,在工作,生活中,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不必和別人爭執,也不需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你。

畢竟,只有同一個層次的人,才能互相欣賞。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道德經》:層次低的人,有這4種「衰相」
    我們經常誇人會說層次高,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夠稱作是層次高的人呢?層次高往往是指他們眼界視野開闊,認知比常人更深,有著非同一般的格局和見解。一個人層次的高低與他的財富地位無關,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是一個人更深層次的內涵。
  • 《道德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處世之方:層次低的人強勢,境界高的人隨和。《道德經》中說「夫唯不爭,故無尤」,隨和的人就像水,看上去柔軟,卻隱藏著無窮的力量。養生之法:層次低的人「養」,層次高的人「順」。
  • 《道德經》揭示人生修行的三個層次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的《道德經》(又名《老子》),被譽為萬經之首。《道德經》第一章內容如下:「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也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 《道德經》:越是層次低的人,往往有3大「衰相」,一生命途坎坷
    廣東人經常會稱一些敗家子為「衰仔」,因為他們會有一些共同的特徵,這些就被稱為「衰相」。《道德經》中說的這3大「衰相」,有這些的人,往往命運坎坷。「窮橫」這個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有些人因為自己的認知不夠,所以總認為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對於別人的話充耳不聞。所以我們就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要經常反思,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自誇,才能積攢自己福氣,人生也就會越過越好。
  • 康德道德哲學的三個層次
    康德的道德哲學在這方面也不例外。然而,康德曾明確表示,早年由於受到盧梭的影響,他對哲學的看法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學會了來尊重人,認為自己遠不如尋常勞動者有用, 除非我相信我的哲學能替一切人恢復其為人的共同權利。」
  • 人生三境界,職場三層次
    而層次則有很大的不同,它雖然也是對人的評價,但一定是基於某件具體的事情,我們可以說某個人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層次不夠,但肯定不敢說別人一無是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優勢。而且職場上很提倡「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以偏概全顯然不可取,因此層次很適宜。
  • 鄧曉芒:康德道德哲學的三個層次
    正是出於這一目的,康德在《道德形上學基礎》中將全部正文的內容分為三章:一、「從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識向哲學的道德理性知識過渡」;二、「從通俗的道德哲學到道德形上學過渡」;三、「從道德形上學到實踐理性批判過渡」。在這裡,康德的道德哲學明顯表現出有三個不同的、從低級到高級的層次,即「通俗的道德哲學」、「道德形上學」和「實踐理性批判」。下面我們來分別考察這三個層次的區別。
  • 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深度好文)
    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 層次,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丁元英深諳《道德經》的智慧,掌握提高自己生命層次的文化密碼?
    丁元英深諳《道德經》的智慧,掌握提高自己生命層次的文化密碼?我們學習《道德經》的意義就是遇見最好的自己,我們學習的不是丁元英,而是成為最好的自己,究竟法門只有一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挖掘我們本身的潛能,給自己的人生意義賦能,看能不能改變這個社會一點點,改變從自己開始,從心開始。道可、道非、恆道。
  • 《天道》高人:扶貧的幾個層次,哪個是最高境界?
    救急不救窮,所以心富財來建議想做慈善去扶貧的朋友,都認真思考下《天道》劇中的丁元英(王志文演)是如何做有大智慧的扶貧,讓貧窮者改變命運的?扶貧之事若以次第而分,有3個層次:一、天上掉餡餅的神話,實惠、破格,是為「市井文化」。
  • 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三個好習慣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 答案:點擊上邊藍色字體關注《每天學財商》 生活能過成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你是什麼層次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生活與之匹配,所以,一個人的層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生活層次。
  • 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境界高的人簡單《道德經》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02處世之方:層次低的人強勢,境界高的人隨和老子講,上善若水。隨和的人就像水一樣,雖然柔軟,但是卻可以包容萬物。
  • 藥王孫思邈:道家入靜的五個層次和七個境界!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萬物」 2 ,認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與各個層次的自然事物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裡,萬物一體的平等意識也非常明確和豐富,他認為人通過修煉可以實現「長生久視」、「肉體成仙」的理想,這個理想也就是與自然齊一或萬物一體的境界。道教還有「生道合一,重人貴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商人道德的五個層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加鹽,ID:ihejiay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商人逐利,無可厚非。但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商人逐利要有底線,不能以違法亂紀、傷害他人為代價;更理想一點的社會,商人除了逐利以外,還要有社會責任感。我想大家都會更希望生活在一個商人有底線、有情懷的社會。
  • 層次低的人有8大衰相,境界高的人有8大貴相
    1層次低的人,有八大「衰相」 人的層次高低,與社會地位和財富多少沒有關係。 平民百姓有擔當有抱負,有修養懂情趣,就是層次高的人;紈絝子弟言語庸俗,土豪嘴臉,也只能是層次低的人。決定一個人層次高低的,是他的閱歷、眼界、價值觀、格局,以及支配時間的方式和人生的趣味。 以前的老輩人,會把年紀輕輕不學好的人稱之為「衰仔」,對言行不端的人也會這樣評價:你看你那衰相! 層次低的人,有八大衰相: 1. 拙劣炫富。
  • 人智學系列 —— 地球的九個層次(三)
    :地球有哪些層次?這些在正常認知下的回答,那麼站在靈性的角度又會有得到怎樣回答?小編將會以連載的方式分享:人智學如何解讀地球的九個層次。在地震、火山爆發等天然災難中死亡,是為了給太物質主義的人們克服業力的機會;唯有透過這樣業力性的吸引與死亡,才能真正幫助這樣的人跨越物質的限制,對靈性與理想主義有些許瞥見──過度實際的物質主義者,往往容易被衝動、本能與欲望役使,所以連他們的道德,也相當物質主義(當人不相信道德、神性,人也將永遠到不了道德、神性),他們對靈性或來生幾乎一無所知,或僅物質主義式地詮釋與相信;反而靈性主義者
  • 人生在世,活著有三個層次,而你屬於哪個層次?
    人活世上,有太多的不平等,有物質財富的不平等,有權力地位的不平等,也有幸福安康的不平等。當然,人也有活著狀態的不平等。人活著的狀態一般可以分為三個等級,可以概括為:溫飽性活著、體面性活著和明白性活著。中年男人為溫飽艱難生存比如溫飽性活著,屬於草根層次,處在最低級的存在轉態。這個狀態層次的人,處在金字塔的最底層,他們或流離失所,或勞碌奔波,或早起晚睡,或捉襟見肘。
  • 層次高低與心智密切相關,真正層次高的人都有這五個心智,你有嗎
    02懂得欣賞別人,成人達己有一個哲人說過,愚者拆橋,智者搭橋。一個人層次越高,越懂得做好橋梁,為他人服務。真正心智成熟的人深知每個人都值得欣賞,他們很少嫉妒別人,更不會見不得別人的好,而是用一種欣賞與助推的態度幫助別人成就更好的自己。當你懂得欣賞別人的時候,不僅是你心胸與格局大的表現,更能幫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如果我們總是見不得別人的好,甚至害怕別人超越我們,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就會越來越小。
  • 千古識人術:越高層次的人,這三個特徵越是明顯,前途不可估量!
    願在你腳邊,做個擺渡人。大家好,我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流螢暮話】,這是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點看法,歡迎瀏覽點評~人可以不要求地位顯著,但是一定要有層次。但層次越高的人,往往地位也會更加顯著。所以不管對於誰,有層次自然是好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