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改善,對健康保險的關注也日益提高,特別是新冠疫情後,人們對各種突然而來的風險也更加關注,如果遭遇個什麼天災人禍,非但自己沒能有什麼好的保障,還給家人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保險再次成為大眾爭相關注的投資對象。華人首富李嘉誠縱橫商場那麼多年也深知保險的重要性,他也為自己和家人購置了重額的保險,商場如戰場,瞬息萬變,就怕哪一天飛來橫禍,至少可以為家人提供一個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我們平時用的支付寶裡也會推薦各種理財健康保險,其中就有個相互寶漸漸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費用也不是很高,每個月大概幾塊錢,可以幫助一些受到慢性病困擾的群眾解決燃眉之急。使得中低收入人群、隱性貧困人群更容易獲得健康保障,一定程度上緩解和防範了該部分人群因病致貧、因病致窮的現象。
近日一則拒賠視頻,又將一億人的相互寶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視頻中,成女士,邊哭邊訴苦:她的愛人,早上8點多出門買菜,突然倒地不起,送到醫院,搶救40分鐘無效死亡。醫生在死亡原因上寫道:冠心病急性心梗。
相互寶給出的拒賠理由是:首先,相互寶僅保障重大疾病,不保障死亡。
其次,按照相互寶條款中關於「急性心肌梗塞」的約定,需要四項條件中滿足三項才能獲得救助。
而成女士手頭,只有寫著「冠心病急性心梗」的死亡證明,還打了一個問號。
因此,在沒有提供心電圖、心肌酶、肌鈣蛋白等指標的情況下,客服給出了不建議申請的回覆。
成女士非常氣憤,質問相互寶:1、人死了還能做心電圖嗎?2、第四條要求「發病90天後」,急性心梗是急性病,不是慢性病,愛人第一次發病就沒命了!總而言之,這樣的條款就是在騙人!
網友看到後也是議論紛紛,還有人要說:人都死了,你還在這裡摳條款,摳字眼,一點人情味都沒有,就不能放寬標準,做個通融賠付?
這應該也是多數評論者的想法。
他們只站在了成女士——申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卻忘了他們的另一重身份:分攤者,每一筆救助費,都是由你們出的。對成女士的拒絕,對每一筆申請的認真審核,正是對一億相互寶成員的負責,這也沒錯。試想,如果不滿足條款都能通融,我們每次分攤的錢,還會是4.83元嗎?可能是48.3元,可能是483元,甚至更多...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把相互寶當作唯一的救命稻草,對「保險產品」以一種更加全面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少一些偏激。
相互寶不是保險,更不是慈善。成女士的情況確實值得同情。愛人去世了,參加了一年多、為之信賴的相互寶,也拒絕了她的申請,人財兩空,換做誰都一時半會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因此我們還是需要理性看待相互寶這個產品,相互寶的前身是相互保,原本相互保是「保險」性質,因為違反《保險法》被迫改名「相互寶」,轉變為一項「互助計劃」。也正是因為如此,相互寶並不是保險產品,不受銀保監約束,可以隨意更改保障內容和賠付比例,也有隨時停售的風險。
同時相互寶也不受監管部門的保護,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沒有國家政策和相關部門在背後撐腰,讓加入的成員沒有安全感。隨著加入人員的越來越多,基數越大,發病的機率也越大,所以分攤的費用也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是幾毛錢的事情,會出現分攤費用越來越高的情況。不少的成員反映過相互寶理賠困難的問題,當患上重疾想要理賠時,相互寶要求成員提供的資料繁雜,配合各種調查,又或者因為健康告知等問題拒保,所以要做好理賠困難的心理準備。
最後提醒大家要對保險有一個全面的熟悉和認識的過程,不要因為害怕風險就盲目投資各類沒必要的保險,讓自己的資產白白受到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