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呼籲:教育資源不要過度給大學,否則國家沒有前途

2020-08-28 論文出版編輯阿寧

2019國際校長聯盟大會現場,面對全球1500多名校長和教育專家,馬雲分享了對未來教育的看法。

馬雲說,教育是人類信心最重要的保障,每年1500萬新生兒童是中國最寶貴的資源,不重視教育,就是不重視未來。同時,世界正在從工業時代進入到數據時代,在這樣的巨變之下,教育必須發生改變。

馬雲在會上發表了怎樣的見解?一起來看演講全文:



尊敬的阿爾塔主席,各位領導,各位校長、老師,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參加這次大會,這是我見到校長最多的一次。小時候最怕見校長,能不見,儘量不見,因為怕,一般也見不到;今天一下子見到這麼多校長,我非常高興、非常感動。

大家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一起探討教育的創新和責任,這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和擔當,給世界帶來希望。

我一直認為,一個老師一輩子影響幾百個學生;一個校長一輩子影響幾百個老師,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校長、老師,因為你們可以影響許多人的一生。今天的會有1500名校長參加,在這兒相聚、交流、暢談,我在這兒誠惶誠恐,也倍感榮幸。

我離開老師崗位已經快30年,我說我是放而不棄。我現在卸任公司職務了,我想未來最感興趣,投入時間和精力可能最多的就是教育。我希望自己能夠做一輩子教育的支持者。

我現在最需要的是學習,要多看,多聽,多學習。前天,我去了趟杭州千島湖,看了我們那邊正在試點的一個寄宿制學校,跟那邊的校長、同學和老師進行了交流,我越來越感到裡面的機會之大、裡面的挑戰之大,但是也看到了希望之大。

今天在座1500名校長和全世界所有的校長,我認為你們是The Leaders Of The Leaders,大家是真正的領導者的領導。

我自己做阿里巴巴,從1999年到現在20年來,我感受最大的,把自己的工作能夠做好,有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我曾經是老師,我曾經當過班主任,我懂得如何去尊重學生,如何讓學生發揮他們的潛力,讓他們做得比自己想像得還好,如何期待學生比自己做得更好。

我自己覺得當CEO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我是叫Chief Education Officer,我主要的責任就是能夠讓所有年輕人,發揮他的特長、發揮他的作用。每個老師最優秀的品質就是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學生做得比自己好。做CEO也一樣,希望自己的員工永遠超越自己。

今天世界有很多問題,但是不管面臨多大的問題和挑戰,不管形勢如何複雜動蕩,只要教育還在,一切都有可能和機會。教育是這個世界最最重要的穩定器,是人類對於未來信心最重要的保障。

不注重教育,就是不注重未來。中國每年有1500萬新生兒,全世界每年不到1億的新生兒,這是最獨特的資源,也是最大的富礦。投資這近1億腦礦,就是投資世界的未來。

中國過去40年,經濟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視教育,開發了13億人的腦礦。我認為改革開放在中國最大的推動力是知識,知識就是力量。

所以我相信如果把教育作為未來重中之重的投資方向,把教育作為這個社會上的穩定器,把教育當做人類對於未來自信和信心的推動器,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所以我覺得我辭去阿里巴巴董事長職務以後,我給自己找的這個工作,非常重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因為「人」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

在公司運營過程中,我一直把「人」作為阿里巴巴的第一產品,因為阿里巴巴的員工如果不成長,公司的產品是不可能成長的。所以我堅信人不變化,社會是不可能進步的,教育不進步,那麼人是不可能進步的。

未來的關鍵在於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於老師。全世界都應該鼓勵最優秀的學生進師範學校、去做老師,讓老師真正成為崇高的職業,成為待遇最好的職業。

當然有知識不一定能當好老師。老師會學,還要會教。老師未必知識最多,但老師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老師不是明星,但老師能培養出明星。

影響學生的是老師,影響老師的是校長。校長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決定學校的方向,決定老師和學生的發展。校長最重要的職責,是幫助老師看到希望和前途。

我在做鄉村教師計劃時發現,鄉村教師辭職,60%以上是因為對校長不滿。我剛才了解到華師大投入大量精力、大量資源,投入在中小學校長身上,這是極其有意義。學校留不住老師,問題都在校長;公司留不住員工,根子都在老闆身上。

校長辦校和企業家創業一樣特別不容易。校長不但要懂教學,還要懂管理;不但要配置好校內資源,還要能協調好校外資源。校長不僅僅是教書能力,更重要的是領導力。

校長要比其他人提前看到問題,而且要想辦法不要讓問題發生。校長要看到別人沒看到的,要想到別人想不到的,要說出別人不相信的,還要做出別人不敢做的。

一個優秀的校長,一定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而一個領導者往往是孤獨的。國際校長聯盟搭建的這個平臺,能夠讓全世界的校長一起交流討論,一起分享成功,分享困惑,這件事非常有意義。

今天的技術變革,社會的巨變之下,未來受到衝擊最大的也是教育。

我們今天的教育體系,是工業革命時代建立起來的,在為工業時代的流水線,為工業時代的金融行業、服務業、製造業培養人才。

今天教育首先要思考的是我們自己怎麼改變,怎麼適應,怎麼發展。教育變革,是技術革命不演變為社會革命的關鍵。我想機會難得,在各位校長,各位教育專家面前,我只是探討交流一些我個人的看法和觀點。

首先,從工業時代到數據時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工業時代是知識驅動,知識的競爭;而數據時代,是智慧驅動,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責任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工業時代是自己強大,數據時代讓別人強大;工業時代是比拼力量,肌肉,所以男性佔優勢;數據時代是比拼體驗,女性佔優勢。

工業時代,人類探索外部世界,甚至宇宙;數據時代,人類有能力探索自身,了解自己。我認為人類今天不斷在思考,要移民其它星球,但是我相信我們應該先把人類的海洋垃圾處理掉,顯得尤為重要。

數據時代,人類擔心機器超過自己,擔心人工智慧,但是我覺得人類還是應該更有自信。最大的挑戰不是機器越來越聰明,而是人的智慧沒有長進。確實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會對我們過去的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會有巨大的挑戰,機器會越來越聰明,機器比我們的孩子更能記憶,算得更快。所以如果我們依然按照昨天讓孩子更會記、更會算,那麼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在未來二三十年面臨巨大的挑戰,使他們將會找不到工作。

未來比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機器與人的角逐在使命與價值觀。人類知識急劇爆炸,但幾千年來智慧並沒有提升。知識可以學來,但智慧是一種體驗。 Clever靠學習,Smart 靠經歷。

動物有本能,機器有智能,人類有智慧,很多事情對人類來講很難,但機器非常容易;很多事情對機器很難,對人類來講卻非常容易。

機器永遠會比人聰明,比人記得快、算得快,還不需要休息,不怕累,不會生氣,但是人類擁有的智慧是機器無法擁有的。聰明是能看見很多,而智慧是看見了當沒看見;聰明是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智慧是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在這樣的巨變之下,教育必須發生改變:

1 教育的使命會變

從「教人」到「育人」。工業時代是知識改變命運,數據時代是智慧完善命運。教和育是兩回事。教是教知識,育是育文化。學和習是兩個概念,學的是知識,習的是體驗、挫折。

過去教人怎麼變聰明,未來要讓人怎麼變智慧;智能時代千萬不要把精力花在技術上、花在設備上,而是把技術、設備花在人的進步、人的感受上。智能時代不應該、也不能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工業時代的教育,講究的是標準化、規模化,不一樣的孩子用的都是統一的方法;未來的教育必須講究個性化、特色化。上課不一樣,方法不一樣,評價體系也不一樣。教育肯定不能失去考試,但是考試到底考什麼,是值得研究。

希望在我們中國和全世界,所有學校都應該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中國教育講究因人施教,這是我們追求的方向。

學校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動物園,而不是養雞場,所有動物都一樣。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否則他們未來無法和機器去競爭。過去把人變成機器;未來把機器變成人;最終是人更像人,機器更像機器。


2 教育的方式會變

人工智慧可以代替老師批改作業,網際網路可以幫助回答問題,未來如果在人腦中植入晶片,知識根本不用教,但是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洞察和引導是機器無法取代的。當然即使你腦袋裡有十塊晶片,你還是要學習,因為腦袋不動,你會老得很快,你根本沒用。

有人講現在有很多翻譯軟體了,所以我們不需要學外語了,我個人覺得學習外語的樂趣,對另外一種文化的尊重、對另外一種世界的探索永遠不是翻譯機器可以取代的。

過去,老師是靠灌輸知識獲得價值;未來,老師要靠引導價值贏得尊重。未來的孩子,不但要會做法、會算法,更需要有想法。

過去是以製造為中心,未來以創造為中心。創新、創造、創意是人與機器的區別所在。

人類有夢想,機器永遠不會有夢想,未來孩子在學校不只是學知識,還從藝術中體驗到創意和想像力,從運動當中學會包容、學會團隊、學會責任、學會面對失敗、面對挫折,學會在衝突中解決問題,因為未來的社會將衝突不斷。

今天的學校很難,要顧慮的東西太多。教育不是確保孩子沒有危險、不出問題;而是為了教育孩子們未來怎麼去面對危險、怎麼去面對問題。

在以色列的時候,教育部長告訴我,以色列的小學生要到山裡野外生存三天,非常艱苦,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才能擔當重任。

前不久中國有一次社會討論,關於懲戒孩子。好像孩子一點都碰不得。我覺得家長把孩子給到學校,就要充分信任老師。學生違反紀律、規則,而老師不敢懲戒,這就像開車不踩剎車一樣危險。

同時,我個人還認為,教育資源要向基礎、基層傾斜。今天有很多國家把教育資源大量投入了大學、研究生院。而我認為,教育資源要向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傾斜,等到大學再關注,已經晚了。

我們需要北大、需要清華、需要哈佛、需要牛津,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每一個人普惠的機會。現在評比世界五百強的大學很多,但是如何激發出讓我們的資源真正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那些幼兒園、託兒所、小學、初中,我相信這樣才是讓一個民族強盛,才是讓一個世界強盛。

教育資源還要向基層、向鄉村傾斜。尖子生很多,北京、上海的教育很好,並不代表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很高。就像奧運會金牌很多,並不代表這個國家的體育和老百姓的運動素質非常高。

鄉村教育好,中國教育才好。中國許多農村學校學生少,老師不願去,學生教不好。寄宿制教育整合學校、教師資源,是中國鄉村教育應該走的路線。我嘗試了兩三年,反對聲很多。八九十年代沒有成功,難道現在就不能嘗試了嗎?

我覺得不同年齡要有不同的教育重點,從幼兒園開始,就要給孩子種下文化的種子,學習琴棋書畫,唱歌是能夠通向靈魂,舞蹈能夠懂得節奏,畫畫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小學要培養的是價值觀,做人的道理;初中強制要有一些記憶,初中孩子最活躍,要培養紀律性;高中一定要找到未來的興趣。

我現在最擔心很多高中生,我跟他們交流,他們只有一個想像力,就是「我要考大學」。藝術是關乎生命審美的教育,但是在中國,藝術更多是謀求生存的教育。孩子們學習藝術,主要還是為了考好大學、找好工作。反而是在老年大學,藝術教育回歸了本質。


第三、特別希望未來的教育,要讓我們的孩子有全球觀,要對世界有足夠的認識,對其它的民族、其它的文化、其它的國家、其它國家的宗教信仰,要有足夠的尊重和認識。


教育必須學會尊重,要讓我們的孩子不要有中西對立,要有未來觀,有全球的視野。學習、尊重、包容才能讓一個民族強盛,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加和平。


我相信未來教育的變革對人類挑戰極大,但是機遇同樣很大,我們的教育做好,世界會變得更加和平、更加可持續、更加綠色。今天中國的教育更需要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讓每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學校各有各自的風格,父母、孩子就有選擇的空間。


有的人喜歡吃蔬菜、有的人喜歡吃玉米、有的人喜歡吃黃瓜、有的人喜歡吃肉,我們必須讓孩子有選擇、讓家長有選擇,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不一樣的孩子需要不一樣的學校,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木材,無論是松木、杉木、楠木都一起做成了三夾板,素質教育不是低質教育,素質教育不等於可以放鬆教育的標準,素質教育更不等於教育不需要嚴格。


最後,我想我們面向未來的教育,需要培養智商、情商,更要培養愛商。機器只有晶片,只有人類才有偉大的心、有愛。機器有精度,而人有溫度。AI時代就是需要愛的時代。只有這樣,才不會被機器所取代,才不會在變革中被淘汰。機器可以取代保姆,但不能取代母愛;機器可以取代護士,但不能取代關愛。


人工智慧時代,如果沒有愛商,技術越強大越可怕。這是教育的責任,也是教育的擔當。今天面臨的問題,只要教育在,只要校長們在,老師們,我們就一定能應對好。


所以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教育更是一個巨大的責任的時代,我們一起努力。也許對我們的改變不大,但是對孩子們的改變會非常大,對孩子們的改變就是對未來的改變,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馬雲:最享受做老師,下半輩子會做好教育工作!
    前段時間,馬雲正式從阿里巴巴退休,馬雲表示: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到教育與慈善上面!今日,馬雲今日出席2019國際校長聯盟大會,面對全球1500多名校長和教育專家,馬雲分享了對未來教育的看法。他呼籲全世界國家和政府的教育資源向幼兒園小學等基礎教育傾斜,「一個國家過度把資源放在大學研究生,是不可能有前途的」。這話其實沒有毛病,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把基礎打牢了,大廈才會更穩固!
  • 金星回「懟」潘石屹,為什麼捐助哈佛大學:沒想到她看得如此透徹
    馬雲:一個國家過度把資源放在大學研究生,是不可能有前途的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選擇在9月10日退休還是有一定的意義所在,它是中國的教師節,馬雲在成立阿里巴巴之前曾經是一位人民教師。
  • 教育強則國強,馬雲說「教育的關鍵在於老師」,任正非:我贊同
    馬雲、任正非兩位大佬作為中國企業家中的泰山北鬥,他們對於中國的未來也是多有思考,而這兩個人都曾對有一件事表示擔憂,那就是教育。尤其是在基層教育方面,他們都十分關注。馬雲說:「未來的關鍵在於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於老師。」
  • 馬雲在世界教育論壇提四點建議,第一條「教育資源向基層傾斜」
    馬雲的另一個建議是改變教育的KPI。他同時也呼籲,教育資源應該從大學更多向小學、幼兒園等基礎教育傾斜。馬雲用親身經歷證明老師的巨大價值。「我的英語是數學老師教的,那時候中國根本沒有足夠的英語老師,她上午去學ABC,下午就給我們上課。但是她跟我說,馬雲,你的發音很好,我倍受鼓舞。一個比我早半天學習英語的數學老師,她靠的不是知識,是智慧。」馬雲說,我們應該支持老師,尊重老師,因為尊重老師就是尊重教育和未來。他用自己在中國做鄉村教育的經驗舉例,「幫助農村學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幫助農村老師。
  • 「我的英語是數學老師教的」 教育界「業餘選手」馬雲呼籲給老師最...
    都市快報訊 12月3日,經合組織(OECD)舉辦的「世界教育論壇」在巴黎召開,馬雲受邀分享對未來教育的思考。面對數百名全球教育家、企業家和優秀青年代表,馬雲表示,今天討論教育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在分享中3次強調了老師的重要性,呼籲應該給老師最好的待遇。
  • 馬雲的教育情結:想改變教育,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12月3日,在經合組織(OECD)舉辦的「世界教育論壇」在巴黎召開,馬雲受邀分享對未來教育的思考。面對數百名全球教育家、企業家和優秀青年代表,馬雲表示,今天討論教育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在分享中3次強調了老師的重要性,呼籲應該給老師最好的待遇。
  • 馬雲重回母校談教育:希望更多資源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
    馬雲重回母校談教育:素質教育並不等於教育不需要嚴格昨天,在馬雲的母校杭州師範大學,2017屆馬雲鄉村教師和鄉村校長正式結業,首屆馬雲鄉村師範生頒獎同期舉行。馬雲在結業典禮的致辭中,分享了自己對教育的觀點。
  • 馬雲發文,呼籲認真處理廢棄口罩並且合理有效使用口罩
    杭州日報訊 1月30日下午消息,馬雲今日在個人微博發文,呼籲認真處理廢棄口罩並且合理有效使用口罩。馬雲表示,疫情期間,出門佩戴口罩是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負責任,也是我們普通人唯一能為阻斷疫情所做的事。但口罩成了重要的資源之後,又成為新的問題。
  • 推動鄉村教育從有到優,馬雲呼籲更多藝術體育人士加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未來的鄉村教育,我覺得不僅僅要「有」,還要更「好」。」9月3日晚, 第二屆馬雲鄉村師範生啟航典禮線上舉行,馬雲通過視頻演講參會。馬雲表示, 要讓每個鄉村的孩子,都能像城裡的孩子一樣公平的、有效的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 沒有考大學,該如何為自己的前途負責?
    從小到大,耳邊最常聽到的就是:「你要好好讀書呀,以後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就不用像爸爸媽媽這麼辛苦啦……」現在隨著高考志願的填報工作陸續結束,很多學生高考成績並不理想,有的同學名落孫山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去走他剩下的路,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並不意味著未來一片灰暗,但是沒有高學歷以後的路肯定是會很難走的,因為學歷是步入社會的一張入場券,那麼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接下來的路如何走呢?
  • 不要過度教育與過度學習
  • 推動鄉村教育改革,馬雲呼籲鄉村教育從有到優
    9月3日晚, 第二屆馬雲鄉村師範生啟航典禮線上舉行,馬雲通過視頻演講參會。馬雲表示, 要讓每個鄉村的孩子,都能像城裡的孩子一樣公平地、有效地享受到優質的教育。但在不斷的鄉村學校走訪和溝通中,馬雲也發現,有的鄉村學校,一個老師要教好幾個年級,一個老師要教好幾門課。語文是數學老師教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甚至有些學校根本沒有音體美的老師。
  • 馬雲:基礎教育更重要,鄭強:大學是發展的關鍵。究竟哪個才對?
    馬雲:一個國家要強盛,一個國家要有擔當力,一個國家要有未來,我們必須把資源放到幼兒園,放到小學,放到初中,放到高中身上。如果一個國家把過度的資源放到後邊,這個國家是不可能有前途的。鄭強教授:我們中國的中西部要真正的發展,沒有一流的高等教育,工業再發達,你的高中、小學、幼兒園辦得再好,你人才留不住。人才留不住的地方,說白了也吸引不了人才。
  • 馬雲:我的英語是數學老師教的
    面對數百名全球教育家、企業家和優秀青年代表,馬雲表示,今天討論教育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在分享中3次強調了老師的重要性,呼籲應該給老師最好的待遇。馬雲用親身經歷證明老師的巨大價值。「我的英語是數學老師教的,那時候中國根本沒有足夠的英語老師,她上午去學ABC,下午就給我們上課。
  • 推動鄉村教育改革,馬雲呼籲鄉村教育要從有到優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譚萍 未來的鄉村教育,我覺得不僅僅要「有」,還要更「好」。」9月3日晚, 第二屆馬雲鄉村師範生啟航典禮線上舉行,馬雲通過視頻演講參會。馬雲表示, 要讓每個鄉村的孩子,都能像城裡的孩子一樣公平的、有效的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希望未來每所鄉村學校,不但有足夠數量的語文、數學和外語老師,也要有足夠數量的音樂、美術和體育老師。
  • 馬雲呼籲鄉村教育從有到優,要讓鄉村孩子享有城裡的優質教育
    未來的鄉村教育,我覺得不僅僅要「有」,還要更「好」。9月3日晚, 第二屆馬雲鄉村師範生啟航典禮線上舉行,馬雲通過視頻演講參會。馬雲表示, 要讓每個鄉村的孩子,都能像城裡的孩子一樣公平地、有效地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 馬雲呼籲鄉村教育從有到優,推進鄉村教育改革再出新舉措
    在不斷的鄉村學校走訪和溝通中,馬雲發現,有的鄉村學校,一個老師要教好幾個年級,一個老師要教三四門課,語文是數學老師教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甚至有些學校根本沒有音體美的老師。為此,今年,馬雲對師範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將資助名額從每年100人增加至300人,他還現場向藝術體育專業人士發出呼籲,希望更多專業力量加入。
  • 謹記:不要輕易的相信,普通二本大學畢業生沒有前途這樣的論斷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父母經常會和我說一定要考上重本大學,最好是能夠考上頂尖的985高校,不要最後只能是讀一個二本高校,那畢業了也沒有好的前途,或者說是沒有前途。在這樣的教育下,高中時的我一直秉持這樣的觀念,但是大學之後我才發現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觀念,完全不應該堅守的,因為普通二本大學畢業生的前途不是掌握在自己所讀高校的檔次上,而是自己的手中。沒錯,現在很多的家長和學生都認為讀普通二本是沒有前途的,即使是大學畢業之後也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甚至畢業便意味著失業,所以都希望自己能夠考上985高校。
  • 馬雲呼籲改變教育前先改革考試,中國真的一定要改革應試教育嗎?
    巴黎當地時間12月3日上午,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受邀參加世界教育論壇並發表演講。馬雲表示,要改變教育模式,首先要改變考試的模式。馬雲說道,「如果考試是唯一的KPI,教育就不會是正確方向。」「很多年輕人上了大學卻不知道要幹什麼。
  • 馬雲開辦15年制度私立學校「雲谷」,大公司如何改造教育資源?
    關於教學理念,馬雲認為,「教」和「育」是兩個概念。教,教授的是知識;育,培養的是文化。 「學」和「習」也是兩個概念,學是學知識,習是犯錯誤,是想像力。對於中國的教育,要一分為二:「教」非常好,「育」一般,「教」大於「育」。他還曾說:「決定國家教育水平好壞的不是大學,而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