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當地時間12月3日上午,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受邀參加世界教育論壇並發表演講。
馬雲表示,要改變教育模式,首先要改變考試的模式。
馬雲說道,「如果考試是唯一的KPI,教育就不會是正確方向。」
「很多年輕人上了大學卻不知道要幹什麼。「那些文憑只是學費的收據而已。我們需要有那些真正思考的人,社會是真正的學校。」
網友評論結為兩個陣營,支持的人說:
「馬雲講出了我的心聲」
「社會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不是空有滿腦子知識卻不會靈活運用的人」
反對的人說:
「填鴨式的教育,在現在這種還有大量地區需要支教的國情下是最適合的」
「改完就教育分層分化了」
總得來看,支持的網友認為教育應該更注重能力培養;反對的網友認為目前的現狀可操作性不強,且容易造成階層分化。
1
馬雲本人在創建阿里巴巴之前就是一名英語老師,相信馬雲對教育是有感情也是有個人從業的一些心得的。(阿里巴巴的元老很多也都是馬雲的學生)
馬雲對教育的支持並不是打嘴炮,他在2015年便設立了「馬雲鄉村教師獎」,目的就是發展鄉村教育。
那麼,他的「改變教育前先改革考試」的言論應該怎麼看待呢?應試教育真的到了改革的的地步了麼?
2
「改變教育前先改革考試」,這句話不論放到哪裡都是正確的,關鍵要看的是放在什麼樣的國情。
以我們中國的高考為例,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是多少呢?
這是從2000年到2015年的一個數據。
從表中可以看出,近幾年每年的考生都在900萬以上,甚至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考生達到了千萬級別。
如果他們不用高考這種應試的考核方式來選拔考生,那應該用什麼方式呢?
素質考核?這是多麼大體量的工作,等折騰完沒準都大學畢業了。況且,這僅僅是一年的工作量。
素質教育喊了這麼多年,最後還是要高考是為什麼?就是因為以「素質」作為錄取標準的可操作性不強嘛。除了極個別優秀的考生能獲得大學提前面試資格而保送,大部分人還是要走高考這條路,你讓大學面試900萬人試試?
3
之前有篇「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文章火遍全網,講的是近些年考入名校的寒門子弟越來越少,寒門子弟由於從小教育資源的匱乏,上升通道已經越來越窄。
我不完全贊同文章觀點,但寒門子弟的上升通道很窄的確是個不能忽視的現實。創業成功只是極小概率的事件,所以唯一的通道只剩下教育。
而如果高考將考生全方位發展的素質作為進入大學的指標,那麼寒門子弟連大學的門都摸不著,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有資源和金錢從小就培養他們。
之前在一個小區的車庫裡見到過一個補習班,一位老師搭了一個簡易的黑板教孩子們說英語。周邊都是來來往往的車輛,環境極為嘈雜,那位老師操著一口本土化的英語,老師說一句,孩子們跟著說一句。我打聽了一下,一節課十五塊錢。
我無法想像這些孩子在長大後跟那些從小在國際學校讀書的孩子該如何競爭,事實上,如果「外語口語」作為大學錄取標準的話,那些在車庫裡學英語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輸了。
4
很多人拿美國的精英教育來說事,其實,美國窮人的孩子基本上是很難讀大學的。
翻開申請大學的材料,跟富人的孩子相比,他們沒有參加過出國夏令營,機器人比賽,更沒有社會賢達的推薦信。即使拿到了大學的offer,除了極其優異的可以申請到大學獎學金,大部分人也無法支付大學高昂的學費。
這是美國頭部大學的學費,3萬美金起步,一年哦!
觀點:
·改革考試是趨勢,但目前時機不成熟;
·窮人實現躍升的通道只剩下教育;
·高考是窮人獲得教育資源最公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