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教育不改革未來年輕人就更不好找工作——談教育改革

2020-08-27 向左走向右走jhyx



馬雲說教育不改革未來年輕人就更不好找工作,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很嚴峻,我國人口基數大的背景下,大學連年擴招,教育體制存在一些問題,產業化流水線教育忽視了因材施教,但是這大的一個國家想要改革教育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改革不好問題就更多了。

我們是所有學生學英語的,小學三年級到大學,十幾年下來,大部分人還是不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更何況降低英語重要性.一年兩考後,學生的英語水平更不會提高.畢業後的很大部分人都用不到英語,但英語從小就作為一門主課,佔據了學生的很大一部分學習時間.學生學到的東西畢竟有限,不怕學得多,學習壓力大,就怕學了沒用.英語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可以實行專業化,學生可以選擇學與不學,讓不學英語的人可以有更多時間鑽研其他的學科.學習英語的人少了,師資力量會提升,就業壓力也會減小.很多外語在這個時候也可以專業化學習,語言學習宜早不宜遲。

我國有很多醫科大學,但是優秀的醫生卻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如今,醫學一般在考上大學後才能學習,我們的教育制度導致了學生把心血都放在高中,到了大學很大一部分人學習的積極性很差,學醫要五年或七年,學生學成後的就業也很難,當好醫生要有豐富的經驗,所以學生面臨很大的困境.醫學作為一門深奧的學科也要及早專業化,16,17歲就可以了.國家或者可以建立專門的英語學校或醫科學校,入學年齡應較早,只要國家重視起來就會有很多人會去學.我國現在的醫療困境和醫學教育有關,學醫需要較早的年齡去學,他不同於其他謀生技能,是很深奧的學科,應上完初中就去學及早專業化。上大學時學生的腦力已經被用掉一半,再去學習醫學,並且還要臨床不利於學習和培養出好的醫生,同時醫科大學很少有中醫學專業,是對中醫的歧視?學西醫的就不用學西醫?學中醫的也不用了解西醫?

我們沒有必要拘泥國外的教育模式,非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不可.教育一是基礎教育階段,二是專業化研究階段,基礎教育階段就是學習生存的常識,會寫作,算術,明白安全知識,法律知識,思想道德,然後是對物理化學生物等有基礎性了解,它對以後專業化有一個引領作用.基礎教育還應注重實用性.第二是專業化階段,青少年到了16,17歲的時候開始有了主見,通過前面對各個學科的了解有了自己喜歡的學科,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幾門功課去學,從理論到實際,逐漸過渡到某一個具體的事業去研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34;肯定沒有去專門研究一行要精通,&39;也使那些偏科的奇才怪才埋沒了。興趣是巨大的動力,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做出巨大的成就的前提就是要對這一領域有足夠的興趣,專業化能讓學生發揮所長,也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我們國家在大學也設有專業,但是太過理論,而且專業不夠細化,教育內容更新緩慢,學習內容不具實用性,學生缺乏專業技能,造成畢業後還要從頭學起.企業十分注重文憑,學生的考研熱,就業難等現象.大學老師校長沒有教學壓力,學生就業的好壞和他們沒有關系所以他們可以一本教科書照本宣讀幾十年,教學內容不和社會接軌。

教育要逐步改變大一統.我們國家學生學習的內容基本一致,教育的統一管理培養出的學生千篇一律,教育改革沒有積極性。&34;,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少學古詩文可以有時間去學其他新的知識,多學古詩文可弘揚傳統文化,各有利弊.如果把全國教育主權逐漸分開,按省或地域分,讓他們想辦法培養人才,他們可以自選課程和學年制,可以像國企改革一樣逐步放開,他們就會競爭,教育改革才有動力,教育出的學生各有千秋,能夠適應各個行業的需要。專業也會由於競爭做到緊跟社會發展,快速更新,不斷細化.這個改革會出現些教育不公平現象,但是絕對公平是沒有動力的,就像人民公社是很公平,但是沒有積極性.不給學校鬆綁,教育改革就不會有動力。

應試教育沒有錯,通過統一筆試考試確實能找到人才,錯就錯在學習的內容千篇一律,學生選擇的餘地太小,學生難發揮特長。人們說走特長生這個是因材施教,但是只有體育和藝術才屬於特長嗎?數學,英語,醫學這些都是特長。

人的品德受家庭教育和社會風氣的影響最大,學校也不過是社會的一個縮影,所以要想提高公民素質最重要的不是靠書本靠宣傳而是使社會風氣趨於良好,懂得孔孟之道的人不一定能守住道德的底線,不懂孔孟之道的人或許就有他做人的原則。思想道德進課堂必不可少,但也要適可而止。

中國人口基數大,改革會出現教育不公平現象,同時教育公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改革大學專業。不進行盲目擴招。就是學生步入社會有了較強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同時所學專業能和社會接軌這樣就業才有競爭力才是高質量的就業。

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好像商品要適應市場化的需要.教育內容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專業要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不斷增加和淘汰.這樣教育才能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馬雲「重回課堂」演講:談教育改革、回應阿里裁員、談企業管理理念...
    鈦媒體註:在近兩日舉行的馬雲鄉村教育發展年會上,馬雲和鄉村教師、校長一起「重回課堂」,談教育改革、回應阿里裁員、談企業管理理念。「如果教育能夠讓八九十歲的老人依然像孩子一樣,對未來充滿好奇,對未知充滿好奇,對追求知識、對追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充滿好奇,這就是真正教育的意義。」與此同時,馬雲還不斷呼籲全社會「幫幫校長」,在課堂上再一次強調了校長對於鄉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校長就是教育。校長沒想法沒規劃,老師就看不到希望,老師看不到希望,學生就很難有未來。
  • 馬雲的雲谷教育,是不是中國教育改革的試驗田?
    」馬雲在長達兩個小時的交流中,馬雲和家長們全方位探討了教育理念、改革方向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也包括他從學生家長的視角來探討如何做好家長這個角色。中國未來進一步的發展就在於教育的改革。前兩天我在雲南講,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並不完全認同,「世界的必須是民族的」才會有希望。我們必須接受全世界優秀的東西,必須學習世界上優秀的東西。
  • 馬雲的雲谷教育,是不是中國教育改革的試驗田?
    他認為,「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改革,必須思考二十年以後的學校應該是怎麼樣的」,「中國未來進一步的發展就在於教育的改革」。 「教育現在變成了令人焦慮的問題,每家都很焦慮,我覺得這是一個更大的問題,我們要慮,但不能焦。
  • 馬雲與百位名校校長交流:教育改革需要校長的領導力
    往往你不知道未來發生了什麼事,你不會後悔,但如果你知道未來一定會這樣,而你卻沒做什麼事情,我們會後悔。馬雲公益基金會是六年以前成立的。我為退休提前準備了十年,退休後會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馬雲公益基金會。馬雲公益基金會最主要的切入點就是鄉村教育。我認為,中國教育最薄弱的地方在農村。正因為最薄弱,也許我們的改革阻力不會太大,也最有機會成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 雲谷第一課馬雲演講:中國未來進一步的發展就在於教育改革
    8月30日下午,馬雲主動現身杭州雲谷學校,與家長們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之路,交流關於教育的思考。他認為,「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改革,必須思考二十年以後的學校應該是怎麼樣的」,「中國未來進一步的發展就在於教育的改革」。 「教育現在變成了令人焦慮的問題,每家都很焦慮,我覺得這是一個更大的問題,我們要慮,但不能焦。」
  • 馬雲呼籲改變教育前先改革考試,中國真的一定要改革應試教育嗎?
    巴黎當地時間12月3日上午,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受邀參加世界教育論壇並發表演講。馬雲表示,要改變教育模式,首先要改變考試的模式。馬雲說道,「如果考試是唯一的KPI,教育就不會是正確方向。」「很多年輕人上了大學卻不知道要幹什麼。
  • 馬雲對1500名中小學校長說:教育不變革,未來孩子將會找不到工作
    馬雲:教育必須順應從「工業時代」到「數據時代」的巨變。如果我們依然按照以前讓孩子更會記、更會算來教育孩子,那麼在未來二三十年後,面對新的巨大挑戰,他們將會找不到工作!我離開老師崗位已經快30年,我說我是放而不棄。我現在卸任公司職務了,我想未來最感興趣,投入時間和精力可能最多的就是教育。我希望自己能夠做一輩子教育的支持者。我現在最需要的是學習,要多看,多聽,多學習。
  • 馬雲呼籲鄉村教育從有到優,推進鄉村教育改革再出新舉措
    9月3日晚,2020馬雲鄉村師範生計劃啟航典禮線上舉行,白巖松、惠若琪、李佳琦等明星藝人線上亮相,萬茜、胡彥斌、阿朵等多位明星藝人紛紛用視頻祝福年輕師範生。馬雲也同步線上亮相,分享他對未來鄉村教育的最新思考。
  • 【關鍵詞:教育改革】改革碰硬,教育活力更強勁
    ④:教育改革】   改革碰硬,教育活力更強勁  時間退回到2010年,彼時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教育領域難度較小的體制機制障礙已經搬掉許多,剩下的都是牽涉因素比較複雜、難啃的「硬骨頭」,但擋在教育發展的途中,繞不開,躲不過。
  • 馬雲對話校長:今天的教育要為未來而變
    近日,馬雲同來自全國的115位基礎教育名校校長,圍繞教育改革和校長領導力,進行了一場酣暢淋漓的交流。「數字時代教育需要變革。今天的教育是兩三百年前工業時代的人設計的,為流水線生產服務,未來的教育一定會變。」馬雲對於教育改革的觀點得到了校長們的共鳴。
  • 馬雲對話校長:今天的教育要為未來而變
    今天的教育是兩三百年前工業時代的人設計的,為流水線生產服務,未來的教育一定會變。」馬雲對於教育改革的觀點得到了校長們的共鳴。在馬雲看來,中國自身也需要教育變革。過去四十年,中國從一個非常貧窮落後的國家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最大的成功就是用教育把整個國家帶入了科學和知識主導的時代。1400萬新生兒童的教育模式,決定了未來世界將怎麼看待中國。
  • 教育部長在人民日報撰文談教育改革
    如果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那麼,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之魂。《決定》明確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字裡行間深深寄託著對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 中國教育明德論壇聚焦教育改革 共話未來教育
    在基礎教育領域,他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有三方面改革特別重要:一是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這是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礎;二是要按照《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要求,逐步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單一標準的招生模式;三是下力氣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增強教師適應新形勢下教育改革新要求的能力和水平。  世紀明德董事長兼總裁陳自富也就未來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暢想:「這是中國教育面臨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黃金時代。
  • 真正的教育是怎樣的?馬雲這樣說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要成功,要有情商、智商,更要有愛商。課堂應該是人人嚮往的一個地方,而我們要改變整個教育,最重要的一個課題就是讓我們的孩子願意回到教室。我小時候逃課很少,但是我的同學都在逃課,逃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老師不好。如果這個老師上課不夠有藝術、不夠投入、不夠花心思,那個課確實沒有味道。
  • 馬雲:中國創新不好 教育的"育"是關鍵
    12月8日上午消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昨日在上海市浙江商會第九次會員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創新不好,歸根到底是教育的問題。馬雲認為,中國的教是沒有問題的,育是有問題的。教,中國的學生全世界考試最好,但是育是培養文化、情商。
  • 馬雲重回課堂:中國教育已經糟糕透頂,不改不行!
    說好的快樂教育呢?說好的以人為本呢?馬雲曾說,中國的「教」相當好!而中國的「育」在哪裡?教和育不一樣,教的是知識,育的是文化。教育不僅僅在於指示的學習,更在於價值觀的塑造。在世界飛速發展的今天,對隨時可能被機器取代,隨時可能在未來的變革中被淘汰的孩子們而言,中國教育的弊端和不適用性也逐漸顯現出來:1不實際性說到中國教育的不實際性,不難看出,我們費最大力氣所學到的知識或者說能力、本領,在生活中卻很少見到他們的身影
  • 俞敏洪:中國教育不改革,多少個馬雲都會玩完
    在演講過程中,俞敏洪多次提及馬雲和湖畔大學。俞敏洪稱,特別歡迎湖畔大學出現,它的出現是勢不可當的趨勢。在最後的提問環節,寬帶資本田溯寧提問俞敏洪:你過去幹的事是大部分把年輕人送到海外去,每次到海外學校裡看到那些孤獨的眼神,不知道為何就想起你演講的情景。未來十年能不能做一個否定自己的事情?俞敏洪反問,一件好事為什麼要否定呢?
  • 名家︱程介明:教育改革,搞清楚目的比學會手段更重要
    程介明:什麼叫「好的教育」或是「成功的教育」,我覺得10年前或許有個定論,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我覺得,沒有答案比有答案似乎更積極些。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大轉折的時代,我們不能預計今後一定會如何,但能意識到現在有些方面不行,需要改革,但我們不應該把改革的目標和方式限定在一個模式當中。
  • 教育改革的原則
    從事任何工作,不談錢是不行的,錢要作為談論的核心的東西。如果變革使得教師收入越來越少,那麼職業吸引力就會大打折扣。第二條原則切實減輕教師的負擔。減輕負擔,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無形的。比如說有形的,要大量減少,或者剔除與日常工作無關的、非教育的,各種瑣碎的、實際上是擾亂心智的各種事務,比如各種各樣的檢查評比等等。
  • 推動鄉村教育改革,馬雲呼籲鄉村教育從有到優
    ,我覺得不僅僅要「有」,還要更「好」。,馬云為師範現場頒獎馬雲說,相比城市孩子,只要給鄉村孩子學習音體美課程的機會,他們就可能更有機會在「育」上獲得發展。鄉村教育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好老師,鄉村才會有更好的未來。為了讓更多優秀的年輕教師回歸鄉村,從今年起,馬雲公益基金會每年對鄉村師範生的支持名額從100人增加至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