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考古挖到宋代大墓,卻被一老漢竭力阻攔:這是我家祖墳

2021-01-13 玉鏘侃史

前言

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明,其中對於喪葬禮儀之事更是十分重視。比如,古人認為人死後是可以復生,所以大部分古人都樂此不疲地執著於自己的身後事,不惜花重金請來風水大師,為自己尋覓一塊風水寶地興建自己的墓地,讓後人沾福。古人認為祖墳風水的好與壞,是能夠保佑一個家族興旺發達與否的關鍵,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封建思想。在中國偏遠地區,一些厚葬習俗依舊被保留延續著。

而在古代封建時期,越是身份地位尊貴的人,在其去世後他的陪葬品也越是豐厚,中國人也一直延續這樣的傳統和習俗,只要逢年過節的時候,子孫後代都會給自己的祖先上香祭拜。這種方式其實也就是祈求著先人能夠保佑後人安康吉祥。所以我們要說的故事也與之有關,浙江考古挖到宋代大墓,卻被一老漢竭力阻攔,因為那是他家祖墳。

盜墓風氣嚴重

上世紀後半期,浙江地區的盜墓風氣越來越猖狂,甚至出現了十墓九空這樣的場景,這也導致了我國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就這樣流失在了海外,成為了外國人手中的玩物和炫耀的資本。這也逐漸導致了對浙江歷史研究造成了嚴重且無法挽回的損害,浙江文物部門在向上級領導反應後,立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開會討論過程中,決定用最快速度成立專家考古隊,對浙江境內所有被挖掘或未被挖掘的古墓,進行勘查和搶救性發掘工作。當專家組一路勘察來到了黃巖地區的期間,無意中發現了一座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墓,但令專家疑惑的是,這座古墓的所在地周圍,竟全是附近村民的祖先墳地,並且在附近還發現了挖掘痕跡和大量的盜洞。

搶救性挖掘

考古隊當即決定,對眼前這個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和保護工作,就在隊員們匆忙準備好挖掘的時候,當地衝上來一位名叫趙文喜的老農,氣勢洶洶地帶著自己的家人趕到了挖掘現場,並大聲喝止考古隊,聲嘶力竭地說道:這是我自己家祖先的墳地。老人情緒失控,聲淚俱下地又說道:「這是我們家的祖墳,你們怎麼可以隨便地就挖了我家祖墳,這樣你讓我們這些子孫以後怎麼還有臉面對自己的先人,面對自己的祖上。」

考古隊一開始並未放心上,認為這個老頭就是來賊喊抓賊的,所以也沒當真,隨即把他趕在了一邊,但是老人不肯罷休,甚至還拿出了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身份,這個證據就是自己家的族譜,考古隊仔細查對,結果發現還確實是別人家的祖墳,這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尷尬至極,考古隊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不知所措,無奈之下只能暫時停下工作,立馬請示上級。

而上級領導下來的結果就是,這座墓穴已經過勘探辨認,它有800多年的歷史,這是國家重要的文物,有權利對它進行發掘和保管,希望他不要阻攔考古隊繼續進行研究和挖掘。老人一聽,既然這個墓地如此重要,而他也是明是非之人,認為這也是為國家做貢獻,無奈之下只能答應了。

撥開迷霧

經過長時間的挖掘搶救工作,專家們初步認定這座古墓可以追溯到宋代,墓穴具有宋代高辨識度的特徵,因為墓室結構是由青磚和白膏石組成。最重要的是,考古隊在一處不起眼的角落發現了墓志銘,根據墓志銘提供的記載寫到,這座墓的墓主人竟是當年杯酒釋兵權,開創宋朝的宋太祖趙匡胤的第七代玄孫趙伯澐的墓地,讓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小小的一塊墓地,竟會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而更為感到驚訝的是老漢,他也萬萬不敢相信,自己的祖先居然是赫赫有名的宋太祖趙匡胤。

結語

與此同時,考古專家經過慎重的查驗也確認了此墓的真實性,原來趙匡胤當年退位之後,皇權落在了弟弟手裡,這也讓趙匡胤的後世子孫生活並不是很好,一直東躲西藏,後世子孫也是為了躲避戰火只能選擇逃往南方,後來就這樣四零八落地散落各處。而老漢的祖先趙伯澐一族就這樣來到了台州,在黃巖縣就此隱姓埋名紮根生活,這也就是為什麼老漢及其兒女也都不知道,原來自己祖輩呵護的祖墳和自己祖先竟然會跟趙匡胤這樣的大人物扯上關係。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盜墓賊把自家祖墳給挖了,被抓後無地自容,請求公安判他死刑
    不管什麼時候,挖人祖墳這樣的缺德事情都是要被嚴懲的,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卻很奇怪,他不挖別人的祖墳,卻跑去把自己祖墳給挖了。別人都是修整自家祖先的陵墓,為什麼偏偏這個人要做這樣有辱先祖的事情呢?這起挖自家祖墳的事件發生在2006年的陝西。大家知道,陝西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之地,地下埋藏著許多古人留給我們的珍貴寶貝。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過去陝西常常發生一些盜墓案件。說到這裡,大家也許已經猜到了,這起挖自家祖墳的事件就與古墓中的寶藏有關。
  • 七旬老人大鬧考古現場,眾人上前阻攔,老人大怒:這是我家祖墳
    後來證實,這是一對夫妻共同墓葬,是兩個非常特殊的墓穴,但是右穴已被盜,但左穴仍然完好無損。能被盜墓賊惦記的墓葬自然是不尋常的,因此專家開始進行保護性挖掘。
  • 安徽發現清朝武舉人墓,專家挖掘一半,墓主後代趕來:別動我祖墳
    而這些人才之所以能被人們所了解到,更多的還是依靠科舉制度,科舉制度讓任何階層的人們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才能,而被世人所知,被官方所認可。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除了有文試,還有武試。武試出來的武舉人也同樣是國之棟梁,同樣被人們所熟知。安徽發現清朝武舉人墓,專家挖掘一半,墓主後代趕來:別動我祖墳。
  • 潘石屹祖墳被挖,卻願出10萬給路遙修墓,《平凡的世界》多偉大?
    馬雲曾經說過,對自己的影響最大的就是路遙,當時馬雲兩次高考失利,本來都已經去登三輪車了,但是路上撿起了路遙的一本《人生》,馬雲意識到了生活的平凡和偉大,現在的馬雲身價不可估量。潘石屹祖墳被挖,卻願出10萬給路遙修墓,《平凡的世界》多偉大?
  • 民間故事:張老漢無兒無女,老先生則說:走,看看你家祖墳去
    對於本篇民間故事中提及到的一些風水知識,大夥權當打發時間,切莫當真!閒話不多說,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本故事的主人公姓張,是個農家老漢,我們就稱他為張老漢吧。80年代那會兒,張老漢時年43歲。他料理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夫妻倆吃喝倒是不發愁。
  • 明代大儒王徵之墓「被拆遷」 因修高速發展經濟
    腳下就是即將穿墓而過的西銅高速公路路基。  6月10日這天,太陽毒辣,王可舉從墓的側坡爬上去。從上面俯瞰,可看見墓葬已被「開膛破肚」。王徵的墓周圍,其三座兒孫的墓,已完全挖開,棺槨已暴露。王徵本人的墓已挖到了墓室門口。  王可舉是在去年的5月14日突然聽別人說有人在他家祖墳上挖掘的。
  • 湖北老農祖墳「冒青煙」,專家只看一眼,大喊:立即封山!
    一般人們會在土葬坑旁邊修建一座祭奠臺,立一座石碑,刻下墓主人的生平故事。土葬制度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在進入封建社會後更是得到了廣泛的發展。這跟孔夫子的禮教有關。孔夫子宣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如果用火毀掉了,就是對先祖們的不尊重。所以在封建王朝時期,土葬是被推行開來的。
  • 北宋名門呂氏墓考古② :宋代文人世家如何效仿古禮
    宋哲宗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呂大防就是這藍田呂氏中的一員。其兄弟四人皆是北宋晚期名士。呂大忠與呂大鈞是金石學家,也是西安碑林的奠基人;呂大臨是著名的古器物學家,他所編纂的《考古圖》流傳至今,被譽為中國考古學的鼻祖。他們深受當地人愛戴,被稱之為「呂氏四賢」。「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特刊發主持地這一考古項目的張蘊根據其在央視「百家講壇」講座整理的追憶文章。
  • 成都發掘宋代古墓 墓中驚現「陰間房產證」(圖)
    昨天下午,成都建設南街一工地上發現了宋朝古墓,除4尊活靈活現的陶俑重見天日外,最引人注目的還有一塊刻著漢字的石碑,專家說,這是「買地券」,相當於陰間的房產證。成都市區再現古墓。昨日,成都建設南街一工地上,一座古墓出土。考古工作人員從墓葬內清理出4尊完整的陶俑,一塊石碑,銅鏡、陶瓷胭脂盒等物品。專家確認這是一座宋朝時的墓葬。
  • 2016年,湖南一工地挖出清代古墓,考古專家叫停:這是我祖宗
    但是,很多人對於考古工作都非常不理解,認為他們是在褻瀆先人遺骸,好端端的非要把古人從墓裡拉出來,還把人家的陪葬物弄到各地博物館展覽。但是實際上,考古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墓葬,進行保護性挖掘。如果不是因為這些考古學家進行保護,那麼大部分古墓,都會被盜墓者們洗劫一空,而且他們可不管什麼研究價值,看著值錢的就帶走,不值錢的乾脆就砸毀。
  • 通過手抄族譜發現山上祖墳,認為有寶,從勞務市場找4民工幫盜墓
    根據族譜找到清朝祖墳盜掘本文作者 倪方六中國人家族觀念很重,過去家家都會有本「家譜」,俗語「不靠譜」中的「譜」,原本指的就是家譜。家譜也稱「族譜」,上面會記述源流、堂號、世系等內容,還會記載祖墳信息,有的連祖墳的朝向、下葬日期都記的一清二清。
  • 真實的考古學:不主動「挖墓」 以人工挖掘為主
    對考古人來說,遺址裡的東西值多少錢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它傳遞出的信息。「辨別真偽、判定年代,這只是我們考古工作的一小部分。」陳洪海表示,出土的文物是了解過去的線索,考古人通過一整套提取、分析技術,按照一套理論體系,來試圖勾勒一整幅當地、當時社會生活的圖景。
  • 李自成祖墳被米脂縣令挖開,裡面有一條長一尺二寸的小白蛇
    明末起義軍崇禎為了對付李自成,曾經使過很陰毒的招兒,他曾秘令掘挖人家李家的祖墳。米脂縣一班人真幹了這件缺德事,可打開墳墓時嚇得魂飛魄散,事後,縣令邊大綬竟然掛冠而去……作為現代一個堂堂正正的辯證唯物主義者,就不能不問這種陰招能有用嗎?
  • 浙江大學:參觀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2019年9月8日,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為這裡增添了一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殿堂。2019年11月27日中午,在單位的安排下,我跟同事們一起,前往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參觀——
  • 湖北工地挖到古墓,墓中爬出一「千年神龜」,專家如何解釋的?
    烏龜因長壽也有各種用途,有人用它當做下墓試探物,有人用它當做陪葬最佳物。 這些做法雖然聽起來天方夜譚,卻時有發生。不久前,考古專家在湖北益陽地區,看到了一隻從古墓中爬出的「千年神龜」。這隻體型巨大的烏龜讓眾多專家欣喜不已,專家如何解釋的?
  • 北宋名門呂氏墓考古① :桃花園裡的罪惡與發掘
    即然這樣,在這不年不節的時候他為什麼突然回來?這讓村裡人很疑惑,但呂富平似乎非常坦然,住在哥嫂家裡,每天吃飽喝足就是去村裡、地裡到處溜彎,時間一長,也沒人再注意他了。日子過的飛快,眼看著春節一天天臨近,這時候返回村中準備過節的人越來越多,呂富平也忙活起來,常與那些回來的哥們弟兄一齊喝酒吃飯,交往中不但談笑風生,而且出手大方,為人仗義,村裡人都說:這娃到底去過西安這大地方,就是和咱鄉裡人不一樣。
  •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其實並非如此,當時的考古團隊也是這麼想的,可是在陝西一帶多處地方進行發掘後卻一無所獲。在尋找秦人墓葬的考古工作長達十年沒有進展後,1976年,一位陝西寶雞的村民在打井的時候,挖到了秦皇先祖的墓穴。 重大的考古發現有時候偏偏是在無意中出現的,這就是我國考古學界的一大戲劇性。這一個秦皇先祖的墓穴就是現在的「秦公一號大墓」,位於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村。
  • 老漢挖淤泥撿到「銅罐」,被當作夜壺20多年,專家:這是頂級文物
    於是,村子裡決定組建一支勞動隊伍去挖溝渠,劉老漢也參與其中。劉老漢向來是個勤快人,一挖就是一整天,很少休息。某日,村裡的其他人都放下工具回家吃飯去了,劉老漢想再幹一陣,於是又繼續挖。不知道是不是劉老漢的勤奮感動了上天,一鋤頭下去劉老漢挖到了硬物。原本以為是石頭,但是聽這撞擊聲又不大像。
  • 考古專家稱韓森冢是秦王陵 墓主是誰曾爭議千年
    這是流傳在韓森寨一帶的一個民謠。  韓森寨79歲魏年學回憶,韓森寨村曾經80%人家都賣調粉,即涼粉。解放前他父親到八仙庵東邊一個菜市賣,因為要賣炒涼粉,就要有爐子等,擔子100多市斤重,而且路難走,因此每天半夜一兩點就出發,趕中午才能賣完回家。全家就靠他一個人生活。就這樣,解放前過了年才能吃上餃子或白面饃。
  • 為什麼說洛陽金村大墓是我國考古的痛?
    1928年的夏秋之際,河南洛陽孟津縣金村的一處田野上因連日大雨而出現坍塌,隨後一個大洞顯露出來,有好奇的村民進入洞穴內後發現了編鐘、玉器等先秦時代文物。對中國歷史頗有研究的懷履光非常篤定金村此次出現的洞穴一定是先秦時代王公貴族的大墓,而實際上這座墓也確實如此。洛陽是我國著名的古都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開始,東周之時便在此建都,後東周曆25王,時間跨度達五百多年,歷代周王均葬於洛陽之地,後經考古研究可知,金村古墓便是東周王陵的所在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