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人的幻覺嗎?量子力學解釋時間的本質

2020-12-24 西狂部落閣

在 20 上半年個世紀,物理學的一個全新的理論——量子力學發展了起來,目前已經取代了我們所知道的經典物理學和相對論,這兩者曾是現代物理學的核心架構。量子理論或量子力學現在被認為是宇宙中,特別是在亞原子尺度上最正確和準確的模型,儘管對於宏觀物體,經典的牛頓力學和相對論物理學還能發揮作用。

理解相對論的概念和預測通常被認為是困難和反直覺的,相比之下量子力學的許多基本原理和含義可能看起來更加詭異,但量子力學的很多假設和理論已被反覆證明是真實的,它現在是有史以來最嚴格測試的物理模型之一。

理解量子力學中的時間概念,先要從什麼是量子開始說起。

量子

量子

量子力學認為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和能量是量子化的,即它們由離散的不可分割的包或量子組成。例如,圍繞原子軌道運行的電子在特定的固定軌道中被發現,並且當它們的能級發生變化時不會從原子核更近或更遠地滑動,而是從一個離散的量子態跳到另一個。即使是光,我們知道它是一種電磁波,也是由光子的量子或粒子組成,因此光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性質,有時它表現得像波浪,有時候它表現得像一個粒子(波粒二象性)。

那麼,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時間可以被劃分為離散量子嗎?根據量子力學,答案似乎是「不能」,時間似乎是平滑和連續的。已經使用複雜的計時設備和脈動雷射束進行了測試,以觀察在非常小的一秒鐘內(低至飛秒,或10-15秒)發生的化學變化,並且在該水平時間確實看起來是光滑和連續的 。但是,如果時間實際上是量化的,那麼它可能處於普朗克時間的水平(大約10-43 秒),根據理論物理學的最小可能時間長度,可能永遠超出我們的實際測量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目前對物理學的了解仍然不完整,並且根據一些將量子力學和引力結合成單一的「萬物理論」的理論,時間實際上可以量化的可能性。已經提出了用於所提出的離散量子時間的假設時間單位 ,儘管尚不清楚時間應該是多長。

波函數

哥本哈根解釋

量子理論的主要原則之一是粒子的位置由波函數描述,它提供了在任意數量的不同位置或疊加中找到粒子的概率。只有當觀察到粒子並且波函數崩潰時,粒子才能最終位於一個特定的位置或另一個位置。因此,在量子理論中,與經典物理學不同,我們看到的和實際存在的東西之間存在差異。實際上,觀察行為會影響到被觀察到的粒子。

量子理論的另一個方面是不確定性原理,它表示某些變量對的值(例如粒子的位置及其速度或動量)不能完全準確地知道,因此一個變量越精確,另一個就越模糊。正是其他人才能知道。這反映在量子力學的概率方法中,這對於經典物理學的確定性和特定性質來說是非常陌生的。

量子力學的這種觀點有時被稱為哥本哈根對量子力學的解釋。因為波函數的崩潰無法撤消,並且因為與波函數中包含的粒子的初始可能位置相關的所有信息在觀察和摺疊時基本上都會丟失,所以該過程被認為是時間不可逆轉的,它對所謂的「時間之箭」有影響,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單向時間方向。

一些量子物理學家已經發展出一種理論,即時間實際上是一種由稱為糾纏的奇怪量子概念產生的新興現象,其中不同的量子粒子有效地共享存在,即使物理上是分開的,所以每個粒子的量子態只能相對於其他糾纏粒子來描述。該理論甚至聲稱最近有實驗證據,實驗證明觀察者在與另一個粒子糾纏之前沒有發現量子粒子的任何變化。

平行世界

平行世界的解釋

然而,上面提到的哥本哈根對量子力學的解釋並不是觀察它的唯一方法。由於哥本哈根解釋明顯失敗以處理諸如觀察之類的問題,以及微觀量子世界與宏觀經典世界之間的界限是什麼感到沮喪,因此提出了其他替代觀點。其中一個主要的選擇是平行世界的解釋,在20世紀50年代末首次提出。

根據平行世界的觀點,在觀察之前和之後,粒子或系統之間沒有區別,也沒有單獨的演化方式。事實上,觀察者本身就是一個量子系統,它與其他量子系統相互作用,例如,不同的可能版本看到粒子或物體處於不同的位置。這些不同的版本同時存在於不同的替代或並行宇宙中。因此,每當量子系統彼此相互作用時,波函數不會崩潰,但實際上會分裂成現實的替代版本,所有這些都是同樣真實的。

這種觀點的優點是可以保留波函數的所有信息,這樣每個宇宙都是完全確定的,並且波函數可以向前和向後演化。因此,在這種解釋下,量子力學並不是時間之箭的根本原因。

量子引力

量子引力

量子引力或量子引力理論指的是將宇宙物理學的兩個最佳模型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組合成一個可行的整體的各種嘗試。它看起來根據量子力學的原理來描述引力,並代表了物理學聖杯的一個重要步驟,即所謂的「萬物理論」。量子理論和相對論雖然在大多數方面幸福地共存,但在黑洞和大爆炸本身的不可接受的事件中似乎是根本不相容的,並且許多人相信這兩種理論的某些綜合對於獲得真正處理時間本身的基本性質。

多年來已經提出了許多不同的量子引力之謎方法,從弦理論和超弦理論到 M-理論 和 brane 理論,超重力,環量子引力等。這是現代物理學的前沿,如果一個突破將會發生,它可能像 1905 年的相對論一樣具有革命性和範式破壞性,並且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時間的理解。

任何量子引力理論都必須處理量子理論與相對論的內在不相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所謂的「時間問題」,時間被認為在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中具有不同的含義。這可能是最好的例子他們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嘗試導致時間基本上完全從他們的方程中消失,這表明時間根本不存在,並且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宇宙是永恆的。,一些人得出結論,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一種虛構變量,我們可能會混淆不同物理變量的測量與我們稱之為時間的事物的實際存在。

虛時間

虛時間

在尋求將量子場理論與統計力學聯繫起來的同時,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引入了一個他稱之為虛時間的概念。雖然相當難以想像,但虛的時間在虛幻或虛構的意義上並不是虛構的。相反,它與正常物理時間具有類似的關係,就像虛數量表對複平面中的實數一樣,並且可能最好被描繪為垂直於常規時間的軸。它提供了一種查看時間維度的方法,就好像它是一個空間維度,因此可以沿著它向前和向後移動,就像一個人可以在空間中左右或上下移動一樣。

儘管它具有相當抽象和反直覺的特性,但虛構時間的有用性在於它能夠在數學上幫助平滑宇宙模型中的引力奇點。通常,奇點(如黑洞中心的那些,或大爆炸本身)對物理學家來說是一個問題,因為它們是已知物理定律不適用的區域。然而,當在想像時間內可視化時,奇點被移除,並且宇宙大爆炸的功能與時空中的任何其他點一樣。

然而,這個概念在現實世界中所代表的究竟是什麼,是未知的,而且目前它仍然只是一個潛在有用的理論構造。

相關焦點

  • 物質、世界、時間和空間,只不過是人類的幻覺嗎?
    量子力學說明了「時間不連續」及「空間不連續」。宇宙最小單位,稱為普朗克時間與普朗克空間。「普朗克長度」為10的負33次方公分;「普朗克時間」為10的負43次方秒,在這兩個刻度以下,引力及時間空間都不復存在。
  • 量子力學的本質是不確定性嗎?
    導讀:量子力學的本質是什麼,你思考過嗎?有人認為,個量子力學的本質就是不確定性,一切都是隨機偶然的,也可以理解為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都只能用波函數來表達,我們永遠無法同時準確測量微觀粒子的位置和動量!
  • 人死後意識依然存在?量子力學解釋靈魂的本質!
    人死亡之後的事情本身就是飄忽不定難以證實的,而量子力學則是有公式有理論的科學。如何用科學來解釋未知呢?量子力學又是如何與意識產生關係的呢?量子力學中有一個詭異理論叫「態疊加與坍縮」。人和貓呆在一個空間裡,人有意識,意識一旦包含到量子力學中它就會坍塌。也就是說,貓的死活本來是既死又活的,一旦有人的意識加入,貓就會變成非死即活的。實驗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從世界的本質上來說物質決定意識,但從這裡看來意識可以作用於外部世界。由此我們就能理解,量子力學其實與人的意識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當然,意識也可用量子力學來進行證明。
  • 時間的本質是什麼?也許時間只是我們的畫蛇添足幻覺
    空間的本質,物質的本質,但是《現實不似你所見》作者羅韋利根本就沒有談到時間。 是的,羅韋利在這本書中,又給出了一個驚人的論斷:時間其實是不存在的。 或者換一種說法,時間不過是我們人類在理解世界時,產生的一種幻覺。
  • 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
    但是這個測定將不是準確的,它至少包含由於不確定關係而引起的不準確度,可能還包括由於實驗困難產生的更大誤差,正是由於這些不準確度,才容許人們將觀測結果轉達成量子力學的數學方案。波函數已經在初始時間通過觀測決定了以後,人們就能夠從量子力學計算出以後任何時間的波函數,並能由此決定一次測量給出受測量的某一特殊值的概率。
  • 時間是不是「物質」?現代科學關於時間本質的定義是什麼?
    「時間」這個物理量可以說是現代物理學中最常見,卻最難理解的物理量。關於時間是不是物質是不是這個問題,問題的本質並不是時間,而是我們對物質的定義究竟是什麼?「物質」概念其實就是一種人為的定義與假想。根據最新的量子力學研究,微觀粒子本質上可以理解為「事件」。而根據弦論,不同的微觀粒子就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動模式。所以可以這麼說,我們手感受到的「主觀物質」其實不是「客觀物質」,而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動狀態。就像交響樂演奏,不演奏的時候毫無聲息,演奏的時候既可以是莫扎特也可以是蕭邦,貝多芬也沒問題。這一切都取決於音符,但是音符又是什麼呢?
  • 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到底誰更厲害?
    這種現象在我們宏觀世界非常不可思議,宏觀世界我們是用經典力學來解釋。那麼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到底誰更厲害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量子力學的適用範圍是微觀世界,而經典力學是宏觀世界,所以要比較誰更厲害其實很難,就好像一個「短跑選手」和一個「長跑選手」比賽誰更厲害,這是不科學的。不過我們其實量子力學更厲害,為什麼呢?
  • 量子力學中的概率與經典概率在本質上有何區別?
    這時我們不禁會有一個問題,量子力學中的概率與生活經驗中的經典概率有什麼樣本質上的不同呢?例如經常出差的人會比較多地關注天氣預報,但是我們知道,天氣預報僅僅是建立在概率上的預測,你所看到的關於「明天有雨」的預報只是氣象臺根據電腦模擬的氣象模型及一些輸入型參數所計算得到的,但是計算模型始終不可能與實際的天氣狀況完全一致,因此「明天有雨」僅僅指: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最大。再例如,我們在孩童時期玩的轉硬幣,在光滑的桌面上硬幣停下來時,有一半的可能性是正面向上,也有一半的可能性是背面向上。
  • 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實驗,和宇宙本質有關,現代科學無法解釋
    在多數人的常識中,人類文明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科學知識已經可以解釋地球上發生的大部分現象,但是真的不存在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嗎?當然不是這樣的,不論科學如何發展,都會存在一些現有知識無法解釋的事情,正是因為人類面對黑暗的宇宙還存在太多的未知,所以人類才需要不斷的發展研究。
  • 你有「時間簡史」嗎?
    《時間簡史》是國內外最為暢銷的科普經典著作之一。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餘萬冊。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深,被戲稱為「不讀的暢銷書」。這本書之所以仍可以如此暢銷,是因為它嘗試著接替哲學,以科學的方式來探討哲學中的本體論問題。在某種意義上,正是這本書成就了霍金,使他被一些人譽為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天文學家。
  • 解釋時間的過程,就是解釋我們自己
    投稿來源:陳根時間是什麼?探究這個問題就好像思考「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一樣抽象而且遙遠。人類在探索宇宙和人本身的奧妙方面所取得的階段性進步往往伴隨著對時間本質的層次性深入,可能是哲學與科學的革命性發展帶來新的時間觀,亦或者是新的時間觀推動哲學與科學的革命性發展。
  • 量子力學的認知哲學
    量子力學的認知哲學,是當代認知哲學中的一個新型的邊緣理論,基於當代量子力學理論所提出的極為重大而又極為基本的哲學問題,探討人的認知及其決策的涵義、本質與作用等基本問題的交叉科學。量子力學的認知哲學,是量子力學的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參考讀書 | 從時間本質到奇特大腦?看最適合作為聖誕禮物的14本...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28日刊登了題為《今年聖誕節可以作為禮物送人的14部了不起的科技書籍》的文章,以下是文章摘要:從時間的本質到世界上最奇特的大腦,再到你為什麼應該拋棄社交媒體,《新科學家》周刊文化頻道挑選出2018年度最適合送禮的書籍。1.
  • 「時間」真存在嗎?愛因斯坦、牛頓早給出答案:時間只是人類幻覺
    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了時空的存在,而時間也成了古往今來的人們時常詠嘆的話題,連孔老夫子面對時間也不由得感慨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但是在一些科學家大佬的研究當中,我們天天「接觸」的時間又似乎變得更加的神秘莫測了。
  • 量子力學與意識相關嗎?
    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已經弄清了意識是什麼,有人認為它僅僅只是幻覺,但也有許多人認為我們根本沒有抓住意識的本質來源。意識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長久未解之謎,後來也有人用量子物理來解釋它。不過這一想法也遭到很多人質疑:量子物理本身尚未撥開雲霧,何以來解釋另一謎題? 不過用量子物理解釋意識,也不是隨便亂想出來的。
  • 《量子力學入門》
    受「讀書人」和「明白」負責人張鹿的忽悠,設計和拍攝了一門面向普通大眾的《量子力學入門》課程。
  • 時間旅行和月球背面還要去嗎?重溫量子力學與佛教禪修加持(一)
    愛因斯坦說:「我思考量子問題的時間是相對論的一百倍。」他不滿意量子力學,用「上帝是不擲骰子的。」表達決定論,用「當你不看月亮的時候,它還在嗎?」表達了實在論。(這兩句在線有獎問答也要考的!)量子力學中「波粒二重性「的概率性和不確定性挑戰了經典物理學的決定論和實在論(你就代表了經典物理學,對說的就是此刻的你),因為量子的波和粒是由是否觀測的意識決定的,也就是人的意識一參與,基本粒子就會出現在個確定的位置,就出現某種客觀實在,所以客觀實在產生於意識參與的測量。
  • 今年就不祝你新年快樂了,因為有物理學家說,時間可能只是幻覺
    2012年巴黎貝浩登畫廊(Galerie Perrotin)STORM展覽上的《側身時鐘》(Sideways Clock),作者:Daniel Arsham,拍攝:Guillaume Ziccarelli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人們互相祝福「新年快樂」,卻很少有人思考過時間的流逝究竟意味著什麼。早在蘇格拉底時代之前,人們就開始對時間的本質爭論不休。
  • 精神分析中幻覺的本質
    Winnicott(1951)把這個幻覺的舞臺稱為過渡空間。他將其與母親適應嬰兒,允許幻覺的意願聯繫起來。「母親的適應。給了嬰兒一種錯覺,即有外部現實存在,這與嬰兒自身的創造能力相符合」。對Winnicott來說,分析過程就像母嬰關係一樣,建立了一個過渡空間,在這個過渡空間裡,某些矛盾的現實沒有被質疑,而是被允許存在。
  • 時間可以倒流嗎?時間真的存在嗎?用科學去解釋
    在我們日常的認知中,時間一直在流逝,永遠回不到過去。所以時間才顯得如此寶貴,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光難買寸光陰」。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對時間倒流的渴望和幻想,因此大量的穿越劇也孕育而生。當你穿越到過去,你就是那個時代的先知,是不是想想都覺得很過癮?但是時間真的可以倒流嗎?我們真的可以穿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