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最喜歡的東西無非就是——錢、地位,絕對的信任或者是權威。但總的來說,他們真正需要的還是真實的存在感,將這種真實的存在感轉化為工作指標或工作任務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絕大多數人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做得更多更好,希望最大限度地證明自己,不過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在制定各種目標時,總會有一些東西是他們抓不住的。
抓不住目標的關鍵還是在於他們對於目標缺乏基本的判斷,這也是員工經常會犯下的錯誤。從本質上來說,員工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不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能夠做到什麼。對於多數員工來說,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既定的目標,那麼目標究竟怎麼定才合適,什麼樣的目標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才是首要弄明白的一個點。去做那些你所能做的,做那些你有機會做到的事。這就是一個宏觀上的目標量化過程,它使你儘可能地規範自己工作中的期望值和能力估值,不過多數人並不那麼想,他們更喜歡挑戰,更喜歡尋找一個大目標。
這樣做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想法,如果一個員工表示想做成一件大事,作為老闆來說,他一定是希望這件事是在可控的範圍內的,空洞的許諾是不會有任何用處的,任何目標的制定一定是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的,也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的。所以說,員工可以有夢想,但是夢想如果太空太大,自己也是沒有能力去抓住的。
我們知道一般目標都要高於現實,但不能太過高於現實,抓住目標應該就像是摘樹上的果子,員工要做的就是跳起來就可以摘住的。所以,在制定任何計劃之前,一定要先進行調查,了解目標工作的難度,了解目標是否可以完成,一定要清晰地知道以現有的工作能力是否可以實現目標。
任何目標一定是可執行的,任何缺乏執行性或者無法達到的目標,都毫無用處,所以,不要去提那些不切合實際的計劃,目標並非是越大越好,一旦目標遙不可及,就會成為一種負擔。
目標的價值與意義首先是由它的可行性來決定,一個不可實現的目標根本談不上價值,更談不上有多出色。所以,當員工去做一件不能實現的目標時,相當於是在做一份無意義的工作,不要去做那個登天摘星星的計劃,而是去摘樹上的果子,只要跳起來,就可以享受到美味的果子就已經算是一種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