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疫情的突然反覆,幼兒園取消了原本的開學計劃,這使得芃芃小同學開心地重拾假期。於是我決定讓老太太和芃芃回老家避暑,結果,卻開始了一段神奇的經歷……
這裡不得不表揚老家防疫工作的反應迅速!前一天北京市宣布了加強防疫工作力度,第二天老家各地就展開了北京返鄉人員的調查;總之呢,本來我是希望小同學回家能夠自由的和小夥伴們玩耍起來,結果,第二天就被宣告居家隔離,說好的自由呢,說好的小夥伴呢,說好的好吃好玩呢,啥啥沒有不說,大門就被直接貼上了封條……
就這樣,經歷了14天和奶奶大眼瞪小眼的日子,「解封日」終於來臨了。這一老一小對於自由急切地渴望,從這條微信留言中可見一斑。
看著小朋友和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的樣子,好不幸福;對於孩子來講,隔離期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遠離社交。孩子們不像大人可以通過網絡與朋友交流,他們更需要接觸、玩耍、奔跑、嬉鬧,只有這樣的社交,才能夠讓孩子健康、活潑的成長。
芃芃幼兒園有個非常可愛的小女生,眼睛大大的,特別可愛,我叫她沫沫(化名)。小姑娘父母工作忙,平時都是奶奶帶著;每天送孩子去幼兒園,總能看到沫沫在幼兒園門口大哭大鬧,不願意去幼兒園;放學的時候也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追逐打鬧,奶奶直接就接回家了。有一次參加幼兒園開放日,芃芃坐在沫沫旁邊,看得出來芃芃非常喜歡沫沫(嗯,我兒子審美還是可以的,咳咳)但是小姑娘面對小朋友的遊戲邀請,反應冷淡,甚至表現出嫌棄、鄙視,自我保護的表現很明顯,甚至有時候會出現驚懼。中午睡覺也是困難戶,就那麼睜著大眼睛,也不說話,安靜地充當「睜眼睡美人」。這不由得讓人擔心,這樣的孩子是比較容易患上孤僻症的。
孤僻的心理分析
正常來講,3歲左右的孩子,其行為從依賴大人,轉變為期待與同伴交往,從而產生社交萌芽;但是沫沫不同,她對周圍的人和事物表現出反感,冷漠,同時又非常敏感,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糾結而脆弱,害怕受到傷害的同時,也害怕別人不理睬自己,所以他們選擇了「自我封閉」,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不與他人交往。
這種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
舉幾個我童年的例子,嗯,你沒看錯,是我童年的例子,我覺得我小時候就是「被迫孤僻」。
1、 父母的過分保護和限制
我小時候吧,父母最看重的就是學習,還好我爭氣,成績一直都不錯;父母為了保障我的學習不受影響,取消了我出去玩的權力,面對小夥伴的邀請,爹媽就替我出面拒絕,就連想讓朋友來家裡玩都不被允許,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才能保證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至於「玩」,並不重要;長時間地遠離人群,我會自卑,緊張;長時間的缺乏溝通,我會多疑,敏感,所以那時候我就顯得和其他孩子格格不入。
2、 生活環境的單一
生活環境的單一,不豐富同樣會造成孩子的孤僻,可能你也經歷過學校和家一牆之隔,沒有牆的話開家門就能直接進學校的無聊乏味,連點新鮮的風景都沒有;再比如沫沫小朋友,長期和奶奶在一起,老人規律的生活在孩子看來可能缺少趣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應有的活力;
3、 父母情感的缺失,疏於表達
現代社會壓力比較大,父母經常會在孩子的生活中缺位;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爸爸媽媽由於工作原因長期不能陪孩子,以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足夠了;正是由於這種關愛的缺失,導致了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不信任感。我小時候倒是父母都能在身邊,可惜的是他們不懂得表達愛;雖然我都理解他們的動機,但是表達形式難以接受,比如考試成績不好,您可以告訴我不用放在心上,成績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你能全面發展等等,但是我聽到的卻是:「沒事,大不了以後撿破爛去……"
面對孩子的孤僻家長應該怎麼辦?
當今社會,社交能力對於我們而言是基礎且重要的,單憑一己之力可以解決的問題少而又少,所以如果孩子出現了這種孤僻的情況,社交狀態較差,我們家長該怎麼辦呢。以下方法是經驗之談,供您參考。
第一是邁開腿、多串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最重的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咳咳,又扯遠了。沒事的時候帶孩子出去轉轉,走親訪友,先從親近的人開始自己的社交實踐,讓孩子認識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再通過這些兄弟姐妹認識新的朋友,總比把她扔到一堆陌生的小朋友中間更容易適應;雖然我家芃芃到哪都能和新朋友打成一片,但是和二寶一起還是更放鬆一些;
第二是多元培養興趣愛好,防止沉迷
有些孩子孤僻,是因為天才,對,就是太天才了,沉迷於自己的世界而不能自拔,家長又不懂,交流不了,從而導致了孤僻,這個咋說呢,正面引導吧,規定好作息時間,多培養些興趣愛好,在不影響專注力的情況下,讓孩子多看看外面的精彩;
第三是讓我們自己變得能夠交際;孩子以我為榜樣,如果我是個悶葫蘆,芃芃一定會是個小悶葫蘆,不可能活潑的起來;
第四要多參加各種活動,學會融入集體
跟串門一樣,把小朋友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幼兒園、課外班當成家,找到歸屬感,建議大家多參與團隊體育項目,這樣能夠更好地讓孩子通過合作,解決問題等方式實現社交成長;比如足球,芃芃踢了一個學期的足球,雖然球技還不行,但是溝通能力和堅毅的性格有肉眼可見的成長。
第五是增加和同齡人的日常互動
我相信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是小朋友最重視的社交活動,真的,比如生日PARTY等,可以拉近小朋友之間的距離;當然,如果你的鄰居小朋友和你家寶寶是一個學校,可以相約一起上學或者一起寫作業等。
當然,孩子變得孤僻有著各種各樣的主觀、客觀原因,我們做父母的應該關注孩子的變化並適時地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學會表達、溝通、包容等等,幫助他們展開自己的人際交往生活。
各位爸爸媽媽針對孩子的人際交往還有哪些問題,歡迎留言討論,關注我,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