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去探索世界。
這原本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夠利用得好,對孩子日後的成長和發展,絕對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然而,萬事都有一個度,恰當的活潑好動,自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一個孩子過於活潑,便很容易變得暴躁易怒,缺乏耐心。
這個時候,家長們恐怕就要頭疼了。培養孩子的耐心,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絕對是很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對於那些天性過於活潑好動的孩子,更是如此。
那麼,家長該怎麼做,才能培養起孩子的耐心呢?
1.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父母要想讓孩子有耐心,首先要學會的,是自己有耐心。家長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能夠培養定力的事情。比如,一起看書、下棋等等。父母在和孩子的不斷交流中,會讓孩子產生潛移默化,逐步培養出耐心。
另外,家長在孩子面前,絕不可做出任何半途而廢的表現。要給孩子樹立起一種,做事情就要一口氣做完的意識。而且在孩子做事的時候,更要給他強化這個印象。吃飯,就要一口氣吃完,吃完之後,再去做別的事情。洗澡,也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後,才能結束。
這些事情,看似只是小事,但卻是最能培養孩子耐心的。孩子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懂得了做事不可半途而廢的道理,自然也就會漸漸培養出耐心了。
2.幫孩子制定一些規則,要讓孩子做事有儀式感
每天晚飯會在六點的時候準時開飯。開飯以後,需要先洗手,洗手之後才能吃飯。吃完飯之後,需要幫助父母收拾桌子,然後再去洗手。直到洗完手之後,晚飯的過程才算徹底結束。
類似的情況,還可以用在各種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晚上睡覺之前如何洗漱,睡覺兩小時之前不能吃東西之類的。
給孩子設置一些障礙,讓孩子產生一種儀式感,這對培養孩子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頭腦中有了意識,知道在做一些事情前,需要先做另外一些事情才可以。比如吃飯,就必須先洗手。哪怕再怎麼餓,也必須先洗手才行。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孩子會有一個稍稍等待的過程,這個等待的過程,慢慢的就會培養出孩子的耐心。
3.多做運動,讓孩子的精力得到充分的釋放
有專業人員經過研究後發現,孩子恢復體力的速度,要遠遠超過成年人,甚至完勝一些專業的運動員。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孩子因為身體較小,心臟將富含氧氣的新鮮血液,運輸到全身各處更加容易。這就使得,孩子在生理上註定比成人可以更快地恢復體力。而且,小孩子的新陳代謝速度,也不是成人能夠比的。這就讓很多孩子在運動之後,很快就能從疲倦的狀態中恢復過來。
很多孩子過於活潑好動,不是因為性格如此,而是因為精力實在太過旺盛了。
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做充足的運動,讓孩子去戶外盡情地玩耍。這不但可以釋放孩子多餘的精力,多做運動,對孩子的身體也極有好處。能夠將多餘的精力釋放出來,孩子再去做一些事情,或者回到書桌前學習,就能變得很有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