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 - 無疫情小區創建
是應急情況下的社會治理創新

2020-12-17 長江日報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國家治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歐陽康日前接受長江日報記者專訪時介紹,今年1月下旬,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就啟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公共衛生治理現代化課題研究。他本人曾就無疫情小區創建工作進行專題論述。

    歐陽康認為,「創建無疫情小區是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的『陣地戰』。小區(社區、村隊)是城鄉群眾生活的基本空間,也是城市治理的基礎性單位,理論上對所有居民具有全覆蓋性。創建無疫情小區,其根本特點就是與病毒爭空間,與疫情爭陣地,將病毒從一個個家庭、樓棟、小區、社區、街道趕出去,從小到大、從局部到全局,逐步還城市以清淨,還市民以安全」。

    歐陽康認為,無疫情小區創建是疫情突發形勢下的一個創造,既順應了科學防疫工作要求,又強化了各級基層組織的功能與作用,同時,各方參與爭創無疫情小區,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小區的防疫力量,增強了社區群眾的主人公責任感。

    談到市民關心無疫情小區的公示結果,歐陽康說,無疫情小區創建是人民群眾主動參與偉大抗疫鬥爭的具體體現,這項舉措促使個人從關心自身健康開始上升到關心他人健康,每個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城市內在有機體的組成部分,相互監督又守望相助,個人、家庭、樓棟、小區逐步實現整體安全。在此過程中,家與國的目標合二為一,既展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又符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執政理念。無疫情小區創建過程中,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精神風貌可見一斑。

    圍繞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問題,歐陽康談到,無疫情小區創建本身是應急狀態下的一種社會治理創新,但重視小區建設和發揮小區作用的經驗應當可以保持下來,努力轉化為社區善治的重要舉措。基層群眾自治是國家治理的基石,超大城市治理依然需要更好發揮小區在社區和基層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

    「從長遠來看,我們可以繼續保持無疫情小區的工作要求和政策指導,比如下沉黨員、志願者參與小區常態化疫情防控值守、從疫情發生地返回武漢小區的居民提供必要的健康證明。特別是目前進入冬季,疫情防控須更加警惕,更好鞏固年初疫情阻擊戰的成果,為群眾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條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疫情防控保障。」歐陽康說,未來打造平安、綠色、和諧、美麗、幸福的小區將為無疫情小區建設賦予更多內涵。

    (長江日報記者萬凌)

相關焦點

  • 華東師大|國家治理④ 疫情防範社會應急治理體系完善之策
    2003年的非典疫情,深深觸動並引發了中國公共應急治理體制的改革,也喚醒了國人的公共衛生意識。時隔17年之後,武漢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更加兇猛,防範形勢異常嚴峻。如何應對以疫情為代表的各類突發性公共事件,將是新時代國家治理或社會治理的常態化工作,也是一項緊迫的基本制度建設任務。
  • 林卡:重大疫情下的應急管理機制與地方治理 | 社會科學輯刊202002
    這些問題是否能得到有效處置將直接影響當地災民或疫民的生活狀況,並進而影響相應的公眾輿論、社會安全和公共衛生的狀況。此外,應急管理的社會治理議題還涉及社會動員、社會宣傳和各種社會力量等多方面的協同治理。  在此概念和知識背景下,回顧武漢抗疫過程,反思在重大疫情下應急管理機制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可以發現很多問題集中發生在應急階段的早期。
  • 「疫情視角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線上高峰論壇舉行
    人民網北京3月30日電 (萬鵬 吳兆飛 任一林)3月27日,「疫情視角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線上高峰論壇舉行。針對疫情大考中如何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及培育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等課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地方單位代表在線進行理論研討與案例分享。
  • 「全球視野下的應急治理:國際對話」學術論壇在線舉辦-中國社會...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記者衛思諭) 11月17日,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辦的「全球視野下的應急治理:國際對話」學術論壇在線上召開。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楊開峰指出,目前全球處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艱難時刻,總結此次抗疫的經驗與教訓都至關重要。
  • 社會治理「千條線」,如何練出「繡花功」?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2020年,不平凡之年,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不斷創新。精細化管理助力精準防控疫情、在線「接單」即時督辦、「超腦」平臺全天候監測社會運行……過去一年間,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我國社會治理水平在艱難探索中邁上新臺階。
  • 建設為人民服務的疫情防控、社會治理與終身教育體系
    同時,也對國家,尤其是首都的社會治理創新和終身教育變革產生了深刻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作為一個重大突發事件,它促進了我國應急反應機制的完善與公共安全教育的深化;二是後疫病防控時代的經濟秩序恢復,促進了我國的產業梯次發展與防災減災教育變革;三是居家隔離困境促進了社會秩序運行創新與智慧服務教育的發展。
  • 基層「微改革」釋放「大能量」 鹽田街道創新構築社會治理新格局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陳琳君 鄭創彬 通訊員 朱永桂)為創新基層治理機制,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鹽田街道堅持用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今年以來,積極探索社會矛盾糾紛「三前移」(信息摸排前移、宣傳引導前移、多元調解前移)創新項目,有效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逐步探索出一條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模式
  • 為幸福加碼,江西用「智能化+治理+民生」思路創建智慧平安小區
    這也是南昌市新建區全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一個縮影。同時,成立紅白理事會、鄉賢理事會等,在村委會帶領下多元協同推進農村社會治理。「火盆會議」「涼亭議事」「板凳會議」等一個個村民自治微品牌應運而生,成為解決群眾家長裡短、房前屋後、生老病死等鄉村瑣事,引導村民移風易俗操辦大事、和諧相處解決難事的重要平臺。
  • 【長沙市】創新開展五個「+」——長沙市天心區走出市域社會治理新...
    大到社會綜治,掃黑除惡;小到處理鄰裡之爭,引導叛逆少年……今年以來,天心區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探索出了一條以「網格+」「服務+」「協會+」「AI+」「課題+」五個「+」為載體的「天心路徑」。
  • 嶽麓區以「五篇文章」為引領,「趕考」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社區供圖  主持人語  在區委提出的黨建引領、教育引導、依法治理、服務下沉、深度融合「五篇文章」指導下,近年來嶽麓區在社會治理上有了沉甸甸的收穫。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嶽麓區各街道、社區的表現與作為,讓我們看到了基層幹部的「成色」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底色"。
  • 李強:後疫情時期基於社會治理創新的「新清河試驗」
    6月28日,在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新加坡研究中心舉辦的「後疫情時期的社會和社會治理」線上專題研討會上,著名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社會學系教授李強,就後疫情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後疫情時期的社會政策調整與社會應對,以及後疫情時期的社會治理創新進行了分享。
  • 「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的金華創新樣本
    原標題:「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的金華創新樣本 「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筆下的浙江金華文化底蘊深厚、平安基礎紮實。如何讓「平安金華」行穩致遠?這座城市給出的答案是:全力推進「基層黨建+社會治理」創新。
  • 【觀點】龔維斌:多維視角下的社會治理及其現代化
    近年來,學術界和實務界對社會治理創新進行了多維度、多層次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社會治理的內涵自然是社會治理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一兩種狀態下的社會治理從理論上講,社會治理包括正常狀態下的社會治理和非正常狀態下的社會治理兩種情況。簡而言之,社會治理分為常態社會治理和非常態社會治理。常態社會治理,是指社會有序運轉時期的社會治理。這一時期,一定地域範圍內的社會沒有發生突發事件,社會運行平穩如常,社會治理按部就班。
  • 江北街道試行小區社會治理新模式
    居民有需求 黨員來服務  「請西範小區社會治理黨員服務聯盟聯盟長金滿榮接受旗幟,請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文明授旗!」昨日上午,在江北街道西範小區,上百名身穿「黨員志願者」紅馬甲的街道機關幹部、各小區(村)黨支部書記,一同見證了西範小區社會治理黨員服務聯盟成立儀式。  西範小區一直以來是江北街道基層黨建工作示範點,也是社會創新管理的示範點。
  • 鹽城鹽都龍岡鎮創新模式推進社會治理網格化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流動人口增數不斷加大、結構日益複雜,新建住宅小區不斷變多,這些都給社會治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與壓力。初步實現了黨委領導及政府負責、綜治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新格局,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大大提升。    科學劃分區域,建立三級網格    龍岡鎮依託數字地理信息系統,按照屬地性、整體性、適度性原則,根據小區樓幢、自然村落分布特點和人口數量、居住集散程度、群眾生產生活等具體情況,在全鎮建立三級信息網格。
  • 翡翠一品小區成立黨組織後,治理順了——「咱們小區變得更有向心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恆偉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兵 江卉全會精神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新時代的急切呼喚——由老河口市新冠肺炎...
    縱觀這次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既是對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一次嚴峻考驗,也是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一次全面檢驗。大考中的市域社會治理表現如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又將如何推進?疫情防控的實踐帶給我們諸多啟示:  一、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在疫情防控中的具體實踐  實踐一:把握全局指揮若定,疫情防控有序推進。
  • 消息速遞 | 「全球視野下的應急治理:理論發展」 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7日,我院主辦的「全球視野下的應急治理:理論發展」 學術論壇在逸夫樓第一會議室順利召開。本次論壇是應急治理系列學術論壇的第二期,聚焦於應急治理的理論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顧濤副校長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邀請12名專家學者做主旨演講。
  • 發揮社會力量在應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為一種高度不確定性的風險事件,以突發性、多變性和瞬時性為顯著特徵,往往會對以確定性為基石的科層化治理體系帶來極大挑戰。當風險暴發,社會進入應急響應狀態時,科層組織受限於規章制度的規範性要求,對危機出現的各種情況所採取的應對舉措很難面面俱到,而能否從人民群眾中迅速動員起一支應急支援力量作為有益補充,則顯得尤為重要。
  • 雪梨星光小區:創新打造小產權房小區治理的「殿前模式」
    雪梨星光小區是由部隊用地開發建設的小產權房小區,高容積率、無配套設施、停車擁擠、管理不善等均造成了小區居民矛盾糾紛不斷。在開展小區治理過程中,如何推動小產權房小區實現居民自治,成為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