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國家治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歐陽康日前接受長江日報記者專訪時介紹,今年1月下旬,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就啟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公共衛生治理現代化課題研究。他本人曾就無疫情小區創建工作進行專題論述。
歐陽康認為,「創建無疫情小區是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的『陣地戰』。小區(社區、村隊)是城鄉群眾生活的基本空間,也是城市治理的基礎性單位,理論上對所有居民具有全覆蓋性。創建無疫情小區,其根本特點就是與病毒爭空間,與疫情爭陣地,將病毒從一個個家庭、樓棟、小區、社區、街道趕出去,從小到大、從局部到全局,逐步還城市以清淨,還市民以安全」。
歐陽康認為,無疫情小區創建是疫情突發形勢下的一個創造,既順應了科學防疫工作要求,又強化了各級基層組織的功能與作用,同時,各方參與爭創無疫情小區,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小區的防疫力量,增強了社區群眾的主人公責任感。
談到市民關心無疫情小區的公示結果,歐陽康說,無疫情小區創建是人民群眾主動參與偉大抗疫鬥爭的具體體現,這項舉措促使個人從關心自身健康開始上升到關心他人健康,每個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城市內在有機體的組成部分,相互監督又守望相助,個人、家庭、樓棟、小區逐步實現整體安全。在此過程中,家與國的目標合二為一,既展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又符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執政理念。無疫情小區創建過程中,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精神風貌可見一斑。
圍繞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問題,歐陽康談到,無疫情小區創建本身是應急狀態下的一種社會治理創新,但重視小區建設和發揮小區作用的經驗應當可以保持下來,努力轉化為社區善治的重要舉措。基層群眾自治是國家治理的基石,超大城市治理依然需要更好發揮小區在社區和基層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
「從長遠來看,我們可以繼續保持無疫情小區的工作要求和政策指導,比如下沉黨員、志願者參與小區常態化疫情防控值守、從疫情發生地返回武漢小區的居民提供必要的健康證明。特別是目前進入冬季,疫情防控須更加警惕,更好鞏固年初疫情阻擊戰的成果,為群眾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條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疫情防控保障。」歐陽康說,未來打造平安、綠色、和諧、美麗、幸福的小區將為無疫情小區建設賦予更多內涵。
(長江日報記者萬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