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星光小區:創新打造小產權房小區治理的「殿前模式」

2020-12-13 東南網廈門頻道

建設「五星」家園 共築「星光」夢想

創新打造小產權房小區治理的「殿前模式」

興園社區雪梨星光小區

雪梨星光黨群

雪梨星光七小辦公室

【小區名片】

殿前街道雪梨星光小區從2004年到2008年分三期建成,佔地1.5萬平、總建築面積17.8萬平,共有居民樓8棟、居民2478戶,店面175戶。

雪梨星光小區是由部隊用地開發建設的小產權房小區,高容積率、無配套設施、停車擁擠、管理不善等均造成了小區居民矛盾糾紛不斷。在開展小區治理過程中,如何推動小產權房小區實現居民自治,成為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的重大課題。為此,雪梨星光黨支部在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的領導下,採取措施打造星光組合、實施星光計劃、催生星光動力、開展星光行動、實踐星光夢想,推動「五星」家園建設,創新打造了小產權房小區治理的「殿前模式」。

【經驗做法】   

一、打造星光組合,選好小區治理帶頭人。

作為一個小產權房小區,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成立業委會組織,導致小區管理沒有主心骨。為了破解這個難題,我們致力於打造小區治理星光組合,從成立健全組織入手,選好小區治理的帶頭人、領頭羊。

(一)打造星光組合。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就是小區治理的重要合作夥伴,主導著小區大小事務,可以說是小區治理的星光組合。這個組合配合得好,就事半功倍,可以讓夜空因璀璨星光而更加燦爛。所以,在雪梨星光小區治理中,我們就從打造星光組合入手,在小區裡建支部、成立小區管委會。早在2016年12月就成立了雪梨星光黨支部,現有在冊黨員43名、非在冊黨員70名,選舉產生了以退休黨員楊永泰為書記的小區黨支部班子,為了加強對小區黨建工作領導,街道任命廈門九華通信設備廠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正芳擔任第一書記。有了黨支部,小區建設中就有了領路人,在社區黨總支的幫助下,決定先成立小區管理委員會,把小區先管起來。經過摸排常住人口、動員熱心居民參選梯位代表、研究制定《雪梨星光小區第一屆管委會選舉辦法》等一系列工作。2018年底,在籌備組的不懈努力下,雪梨星光這個廈門最大的小產權房小區終於成立了第一屆小區自管委員會。管委會現有委員13名,其中5名黨員,小區黨支部書記楊永泰擔任管委會主任,實現「一肩挑」,下設秘書組、宣傳組、財務組、監督組等6個小組,至此小區治理的星光組合正式就位,雪梨星光小區治理走上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二)打造紅色聯盟。小區治理是基層治理的重要一環,「小區病」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管理的一塊短板,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把構築「紅色聯盟」當做是小區治理的「牛鼻子」,構建了「小區黨支部+自管委員會+物業公司+業主+各類社會組織」的紅色聯盟治理格局,從治「十二亂」(不亂停車、不亂搭亂建、不違規裝修、不亂丟垃圾、不亂堆放、不亂晾曬、不高空拋物、不亂遛狗、不亂養畜禽、不毀綠佔綠、不侵佔公共資源、不損壞公共設施)、繳納物業費入手,著手整治小區亂象。大力推動在職黨員到小區報到工作,已有69名黨員進小區、進樓道,雙報到、雙認領、雙服務,形成了一股浩浩蕩蕩的「紅流」。

二、實施星光計劃,培育小區治理熱心人。

路線確定之後,人就是決定因素。為了更好地推動小區治理工作開展,我們大力實施星光計劃,加大人才培養挖掘力度,強化隊伍建設,培育好小區治理的熱心人。

(一)在志願服務中培養骨幹。圍繞「黨建、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等五方面創建五星和美家園,設立黨員志願服務「八大崗」:結合實際,按需設崗;發揮特長、因人設崗;有崗有責、有位有為,充分發揮黨員業主在小區治理中的先鋒示範作用。同時,以居民需求為嚮導,小區黨支部深入挖掘和整合資源,發動青年志願者、熱心居民等多元主體,結成「星光志願聯盟」等13支志願隊伍,提供法律諮詢、治安巡防、鄰裡守望等志願服務。

(二)在典型激勵中挖掘能人。大力推廣「文化興區」模式,以文化建設促進小區的和諧文明。小區公示欄裡,居民公約一目了然,規定詳實細化,小區每個樓院,都貼有明白的樓院牌,同時,小區深入開展「星光耀雪梨——小區之星」評選活動,評選出「文明樓道之星」、「鄰裡和諧之星」、「志願服務之星」等,並在小區「星光大道」裡進行公示評比,讓身邊熟悉的「先進」帶動居民一起「學趕超」。

三、催生星光動力,爭當服務居民貼心人。

推動小區治理,必須內外合力,才能實現和諧家園建設目標。為此,我們始終以內化居民參與、外化小區自信為切入點,積極吸納小區業主多元參與,暢通民意渠道,尋求區域共建新路子,不斷內生小區治理動力,讓群眾更滿意、業主更放心。

(一)內化居民參與。依託小區居民之家搭建了「星光絮語」協商議事平臺,定期了解居民需求,解決民生問題。定期召開茶話會、梯位代表會議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建議,討論確定梯位代表職責、制定小區居民公約、推動開展小區電動車智能充電區改造、清理佔用公共樓頂種菜亂象等事項。 強化社區民生,構築溫馨有愛的停靠港灣,開展「攜手新時代,暢談新生活」小區治理暨迎新春茶話會,組織開展「美『輪』美繪 扮靚小區」黨員志願服務活動,集中對小區裡廢舊輪胎進行整理彩繪,美化雪梨星光小區環境;深入開展「文明樓道我先行」雪梨星光小區居民公約入戶宣傳活動,規範小區物業全面實施小區垃圾分類,完善小區內道路硬化、亮化,讓廣大業主更有獲得感、參與感。

(二)外化小區自信。依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評選「最美樓道」「最美人物」為載體,傳遞小區真善美正能量。不斷活化小區文脈,以好人好事引導全民共譜美好生活藍圖。積極溝通協調,與坤城物業、坤城房地產召開協調會,就小區公共服務用地及提升小區管理服務水平進行協調。廣泛吸納駐區單位力量,發揮共建優勢,與火炬資管中心、火炬公園管理處、九華通信設備廠在職黨員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開展新春融合茶話會、共商共定小區公約宣傳活動、消防安全講座、電梯逃生實戰演練、新春空巢老人慰問、潔淨家園等志願服務,組織召開了與翔鷺三期業委會共建協議籤訂,持續為小區建設增能。

四、開展星光行動,當好小區建設代言人。

為實現小區精細化管理,雪梨星光黨支部運用「三治」工作法(人治、法治、共治)凝聚有能力、願奉獻、有號召力的業主,積極開展星光行動,當好小區建設的代言人。

(一)勤學習夯實主心骨。定期召開管委會例會學習小區治理相關文件,利用周末組織管委會成員到典範小區參觀學習小區治理先進經驗,積極探索小產權房治理模式。從整合小區內外資源入手,召群眾、摸家底、找資源、尋共建,逐步建立健全了組織架構和分工職責;形成了每周一例會制度,使小區管理的管理能夠更加規範、有序。

(二)建陣地構築同心圓。業主主動參與,自籌資金建設「星光驛站」,並新建了「星光大道」、「星立方」小區說事亭等場所,讓小區居民、黨員活動議事有了場所。小區樓道兩邊的牆壁上,設有黑板報、公示牌和各種宣傳欄等,小區處處充滿了濃濃的文化味。書香藝苑發起人謝錚陽牽頭推動鳥巢書屋在小區落地,24小時免費開放,無人值守,謝錚陽積極發動身邊的熱心居民加入到志願者隊伍參與輪值管理。在她的帶動下,書香藝苑的各類主題活動如讀書會、社區朗讀者、故事大王、圖書漂流等活動相繼開展起來,參與人數從最初的幾人到現在的幾十人,社區閱讀活動逐漸受到孩子和家長們的青睞。

五、共築星光夢想,爭做小區發展趕路人。

星光不負趕路人。作為一個小產權房小區,大家有著一個共同的夢想,希望小區更溫馨、關係更和諧、星光更璀璨,讓大家以小區為家、為小區自豪。近年來,圍繞著這個星光夢想,廣大小區業主在黨支部、管委會的帶領下,主動參與家園建設,爭做小區發展的趕路人。

(一)小區更溫馨。走進雪梨星光,綠化優美、整潔宜人,無處不在的監控探頭帶給居民安全感,行車區、停車區與居民活動休閒區有效隔離,居民們在新建的涼亭裡談天說地、在健身器械上運動,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小區裡定期舉辦「星光耀雪梨」文化季活動,組織小區居民開展和諧鄰裡互助,讓小區更溫馨。

(二)關係更和諧。開展小區治理以來,小區的治安環境明顯改善,鄰裡關係更加和諧,最直觀的數字就能說明問題,以前小區鄰裡糾紛每月都有幾十起,報案率居高不下,經過小區治理,鄰裡糾紛減少了,報案率幾乎為零,小區大小事都通過說事亭、調委會得到了有效解決。

相關焦點

  • 湖裡區請社會治理專家來助力 用理論武裝小區治理
    原標題:用理論武裝小區治理!湖裡區請社會治理專家來助力  當社會治理專家遇上湖裡小區治理  召開座談會  近日,周望副教授、馮靜武博士一行到湖裡區調研小區治理,實地參觀了湖裡街道東輝小區,殿前街道興隆社區,
  • 廈門金山街道組織小區治理工作觀摩學習活動
    (金山街道 供圖)東南網4月15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為貫徹落實「1+4+N」文件精神,進一步提升街道小區治理工作水平,推動小區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4月12日上午,廈門市金山街道組織開展小區治理工作觀摩學習活動。
  • 礦區蘋果園社區:治理老舊小區 打造美麗家園
    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8塊,整理空中線路2公裡,設置路牌8個,安裝健身器械5件,清理小廣告140000處,張貼創文創衛倡議書35張,修補破損路面400平方米,發放創衛宣傳資料2800餘份,張貼禁菸標105張,清掃清洗樓頂6500平方米,拆除地鎖130個。
  • 2020年國家如何解決小產權房,小產權房可以買嗎?內行人這樣說
    本文來源:專聊房君,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原文:2020年國家如何解決小產權房,小產權房可以買嗎?業內人士這樣說小產權房,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小產權房數量之龐大,也到了不得不引起重視的地步。根據如是研究院的一份數據顯示:包括小產權房在內的全國所有城鎮住房面積為298億平米,其中小產權房面積為73億平米,佔比達到24%,僅次於商品房面積(佔比38%),也就是說,在我們城鎮所有住房中,差不多每4套房子就有1套是小產權房。那麼,小產權房有什麼新政策呢?小產權房到底可不可以買呢?
  • 海澱學院路街道治理創新模式 小社區升級想做大文章
    「基礎設施的更新花費不會少,但如果這次二裡莊社區的升級改造僅僅只是拆違、刷牆,不注重內在文化環境的營造和改變,也就是兩三年見見新的事情,談不上創新。但這次二裡莊社區升級改造我們希望能摸索出一個老舊社區治理的新模式,並讓這種模式成為整個學院路街道,甚至海澱區的範本。」學院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馮志明向記者表示。
  • 紅色物業引領·打造小區治理新樣本
    小區是城市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社會治理的主戰場。2019年10月開始,長興縣探索社區工作向小區物業及業委會全面下沉的工作方式,構建起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共同參與的黨建引領下的小區治理模式。解決了一批群眾普遍關注、亟待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營造了更加和諧、幸福的家園。
  • 寧夏銀川:"四優四提"黨建引領書寫老舊小區治理新答卷
    面對日益嚴峻的老舊小區治理難題,銀川市以「四優四提」城市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現代化破題,通過創新黨組織設置形式、理順工作機制、強化資源整合、發揮黨員作用等「紅色組合拳」,讓老舊小區改造過程成為錘鍊黨的組織、發揮黨員作用、凝聚群眾人心的過程,全面提升老舊小區治理水平,讓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 小區綜合樓變「個人產權」引質疑
    小區綜合樓變「個人產權」引質疑 新京報  作者:姚瑤
  • 江北街道試行小區社會治理新模式
    居民有需求 黨員來服務  「請西範小區社會治理黨員服務聯盟聯盟長金滿榮接受旗幟,請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文明授旗!」昨日上午,在江北街道西範小區,上百名身穿「黨員志願者」紅馬甲的街道機關幹部、各小區(村)黨支部書記,一同見證了西範小區社會治理黨員服務聯盟成立儀式。  西範小區一直以來是江北街道基層黨建工作示範點,也是社會創新管理的示範點。
  • 「嶽」享物業 ‖ 共建共治共享,八方小區三方合力打造長沙小區運營...
    原創 彭毓妍 指尖嶽麓編者按高樓大廈的背後是沉甸甸的社會責任,物業管理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是社會文明和諧的「晴雨表」,直接影響到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此次在嶽麓區住建局指導下,嶽麓區融媒體中心響應時代號召,特別策劃「創建長沙市物業管理和服務標準化小區——譜寫基層治理嶽麓篇章」系列報導,對典型物業小區進行推介,推動我區基層社會治理邁上新臺階,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天推出第一期——探尋八方小區二期共建共治共享的成功奧秘。
  • 聚焦小區治理重點難點!成都市錦江區舉辦專題論壇把脈支招
    保障房、拆遷安置房、公租房等小區普遍存在體量大、入住人口集中、人員結構複雜、社會影響廣泛等特點,是小區治理中的攻堅重點和治理難點。本次論壇聚焦於該主題,邀請參會代表分享各自的治理案例和治理經驗,開展交流碰撞。錦江區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借這次論壇上的「金點子」,啟迪治理思路,為深入推進小區治理獻計獻策。
  • 買賣小產權房違法?小產權房究竟能不能買?看律師怎麼說
    在買房僅首付就能掏空一個家庭積蓄的今天,不少人可能都考慮過價格低於普通商品房一大截的小產權房,所以我們經常頁能遇到「某某地的40年小產權房才幾千一萬每平方,旁邊的小區都是兩萬多,這樣的房子能買嗎,有什麼風險」之類的諮詢。
  • 思明區嘉蓮街道實踐"近鄰"模式 形成小區治理"嘉蓮樣本"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林雯 通訊員盧瓊瑩 圖/嘉蓮街道提供)在福建省首批70個「近鄰黨建」試點小區中,思明區嘉蓮街道就佔了3個,它們是蓮花北社區觀遠裡小區、龍山社區新蓮花新龍山小區和華福社區盤龍小區。  社區治理水平直接關係著老百姓的切身獲得感、幸福感。要有效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後一米」,關鍵在於如何更有效地激活小區治理這根「神經末梢」。
  • 理論與實踐|曾治國:用真抓實幹精神創新老舊小區治理
    用真抓實幹精神創新老舊小區治理曾治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當前,城市老舊小區管理難的問題,已成為基層治理的絆腳石。近期,鶴城區城中街道黨工委以「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導向,用真抓實幹精神,深入調查,認真研究,努力從城市基層黨建著手,探索創新城市老舊小區治理良方。一、抓牢「黨建引領」這個關鍵點。一是做到組織全覆蓋。嚴格落實五級組織體系建設,街道、社區主導,以黨建推動微服務,提升居民幸福感。
  • 分享小區治理經驗 成都錦江區成功舉辦主題論壇
    11月23日,以「多元共建 協同共治——保障房、拆遷安置房等類型小區治理實踐探索」論壇在成都市錦江區舉行,來自成渝兩地基層工作者、社會服務機構工作者等100餘人參與論壇。論壇聚焦保障房、拆遷安置房、公租房等類型小區治理現狀,總結梳理保障房、公租房、拆遷安置房小區治理實踐經驗,探索未來更好的治理路徑。
  • 錦江兩小區上榜全省基層治理示範小區
    、示範區和基層治理示範小區名單,確定成都市等5個市為全省城市基層治理示範市,錦江區沙河街道牛沙路社區綠野天城小區和錦華路街道晨輝社區成功紅樹林小區等200個居民小區獲評全省基層治理示範小區。在整體研判了綠野天城小區現狀和群眾意願後,牛沙路社區將該小區作為打造黨建引領示範小區的目標院落,由社區書記親自掛帥,安排專人作為小區的黨建指導員,完成了小區的業委會換屆工作,並將日常工作中發現挖掘的居民骨幹和優秀黨員推舉出來充實到小區的自治隊伍中來
  • 長江日報 - 無疫情小區創建
    是應急情況下的社會治理創新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國家治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歐陽康日前接受長江日報記者專訪時介紹,今年1月下旬,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就啟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公共衛生治理現代化課題研究。他本人曾就無疫情小區創建工作進行專題論述。
  • 對標「十四五」規劃 全面推動老舊小區改造與治理
    天津市根據老舊小區存在問題的數量、嚴重程度,將其劃分為Ⅰ、Ⅱ、Ⅲ三類,由職能部門劃分為紅色和橙色(即緊急和一般)兩個等級,根據不同的分類和等級完善小區設施、降低小區風險。天津市根據老舊小區的不同類型引入不同的物業管理模式:一種是對環境配套設施比較好、產權比較分散的小區,引入物業公司統一管理;對環境配套設施比較差、規模小的小區,由居委會負責牽頭管理、專業部門配合。
  • 共建共治共享 八方小區三方合力打造長沙小區運營樣板
    社區物業協同發力 居民生活更安心八方小區二期位於八方社區。一直以來,社區與小區物業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關係成就了嶽麓區的一段佳話。為方便居民辦事,八方社區創新實施了「5+2」工作模式——錯時上下班工作制。
  • 湖裡區城市管理局升級網格巡查 創新治違模式
    網格巡查再升級、源頭管控更精準、責任落實更到位、宣傳引導更走心——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下,結合不斷創新的查違治違模式,湖裡區城市管理局再次交出了亮眼治違「成績單」。今年來,全區在確保新增違建「零形成」的前提下,全力消化歷史存量達149.15萬平方米,完成目標任務的372.88%,排名全市前列,切實為民打造更宜居宜業的環境空間,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