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3日報導外媒稱,善意的行動或許不是人們隨隨便便採取的。科學家說,友善會帶來好的結果。
據美聯社7月2日報導,研究顯示,友善的行為會讓我們感覺更好、更健康。科學家說,友善還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如何演化與生存的關鍵。友善是我們內在固有的東西。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心理學家麥可·麥卡洛說,友善「就像我們的憤怒、欲望、悲傷或復仇欲一樣孕育在我們的骨子裡」。他說,友善還是「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重要人類特徵」。
有關人類友善的科學研究正在大量增加,迄今為止,科學家的發現都顯示我們具有愛心。
牛津大學人類學家奧利弗·柯裡說:「友善比宗教古老得多。人們友善的基本原因在於,我們是社會性動物。」
在所有價值觀中我們最珍視友善。倫敦大學心理學家、研究價值系統的阿納特·巴爾迪說,當心理學家將各種價值觀歸併到10個範疇中,並詢問人們哪種價值觀比較重要,愛心或友善位列第一,打敗了享樂主義、擁有令人興奮的生活、創造力、上進心、傳統、安全、服從、尋求社會正義和尋求權力。
牛津大學的柯裡說:「我們友善,因為在適當情況下,我們都會從友善中受益。」
杜克大學的進化人類學家布賴恩·黑爾說,就物種生存而言,「友善會帶來好結果」。
對很多物種而言——無論那是細菌、花或倭黑猩猩,友善與合作都會發揮積極作用。黑爾說,擁有的朋友越多,幫助的人越多,你就越成功。
黑爾研究倭黑猩猩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他將會攻擊外來者、具有侵略性的黑猩猩同不殺外來者、而是幫助它們的倭黑猩猩進行了比較研究。黑爾說,雄性倭黑猩猩在求偶方面比雄性黑猩猩成功得多。
麥卡洛則將倭黑猩猩視為例外。他說,大部分動物對外來者不友善,只有關係密切的親屬之間才會互相幫助,友善是使我們同其他物種相區別的特徵之一。他說,這是因為人類有推理能力。
麥卡洛說,人類意識到,我們的親屬和陌生人之間沒有許多不同,如果我們對陌生人友善,那麼他們可能會在以後幫助我們。
麥卡洛說,推理「是其中的秘訣,這就是我們會在發生災難時獻血的原因」,這就是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會花費它們至少20%的錢用於住房和教育等社會項目的原因。
杜克大學的黑爾還通過研究母熊來理解友善的進化與生物學,以及其中較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他說,研究顯示,某些大腦區域——內側前額葉皮質、顳頂聯合區及其他區域——會因為情緒活動而受到激活或抑制。他說,同樣腦區會給予我們養育和愛的能力,但也會讓我們喪失人性和排外。
黑爾說,當母熊在餵養幼崽時,這些腦區會被激活,這使得它們變得慷慨而富於愛心。但如果有人這時接近母熊,這會在同樣的腦區中啟動威脅機制。同一隻熊會變得非常具有攻擊性和危險。
黑爾說,他在人類中間也看到過同樣的情況。一些人對家人和親密朋友非常慷慨,同樣這些人,一旦感受到外來者的威脅,他們會變得更加狂暴。
但科學家們說,總體而言,我們的身體不僅天生讓我們具備友善之心,而且會因為我們的愛心而獎賞我們。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勞動經濟學家、研究幸福問題的理察·萊亞德說:「做善事會讓你快樂,而快樂會讓你產生善舉。」(編譯/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