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訓練逆轉自閉症相關的感知障礙

2020-12-24 科學網
知覺訓練逆轉自閉症相關的感知障礙
聽知覺訓練逆轉自閉症動物模型相關腦區特定信號分子的表達異常

 

全世界有大約幾千萬的自閉症患者。他們大多孤獨離群,行為刻板,感知及智力發育存在障礙,幾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自閉症和大腦中一些與學習、記憶及情緒相關的神經網絡和信號分子發育異常密切相關。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神經性功能障礙(包括感覺、認知及行為異常)目前並沒有非常有效的幹預治療措施。而2月17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表明,神經系統針對性的知覺訓練有助逆轉自閉症相關的感覺和認知障礙及其腦信號分子表達異常。

在抗抑鬱藥物誘導的自閉症動物模型上,作者們研究了強化聽知覺訓練對模型動物自閉症樣行為及腦神經網絡紊亂的影響效應。他們發現,通過知覺訓練誘導腦可塑性可有效改善大腦聽覺皮層對聲音時變信息的處理能力以及個體的聽覺分辨行為。更重要的是,在中縫背核、前額葉及紋狀體等大腦區域中一些與自閉症密切相關的五羥色胺能及多巴胺能信號分子的表達異常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轉。這項研究由華東師範大學周曉明教授課題組和美國專家合作完成。

環境可通過改變腦可塑性影響個體的行為及認知。研究特定環境誘導的腦可塑性及其行為輸出有助於了解行為的神經基礎,並矯治相關的行為及認知異常。「通過聽知覺訓練誘導腦可塑性以逆轉感覺系統功能異常,將為大齡兒童和成年人感覺障礙及其它相關的神經性疾病(例如自閉症)提供潛在的有效治療途徑。」周曉明說。 (來源:華東師範大學)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華東師大揭示知覺訓練可逆轉認知障礙—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萬姍姍)華東師範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周曉明課題組和美國科學家合作發現,知覺訓練有助於逆轉和自閉症相關的感覺與認知障礙
  • 首都兒研所自閉症訓練中心成立
    首都兒研所自閉症訓練中心成立發布時間: 2014-06-02 15:26:02   |  來源: 光明網   |   健康中國遠程編輯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日前,首都兒科研究所的李橋兒童醫院康復中心兒童自閉症訓練中心成立,該訓練中心是北京市科委自閉症課題承辦單位。
  • 自閉症兒童的言語障礙與訓練方法
    自閉症兒童也是人類中的一部分,對其存在的語言交往障礙訓練是勢在必行的。可是,自閉症兒童,由於其大腦功能有缺陷,言語在很大障礙。自閉症兒童的言語障礙的程度可以從詞彙少、重複句型到完全不會說話、不懂話。本文就針對此類現象加以分析概括,簡單介紹筆者在語言康復訓練中的幾點做法。
  • Trans Psy:自閉症引發的運動障礙是可以恢復的
    2019年2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自閉症基因突變和發育運動障礙之間的聯繫。該研究發現,CYFIP1基因的突變導致腦細胞發育的變化,導致運動問題,也表明運動學習困難發生在年輕時,可通過行為訓練逆轉。
  • 自閉症孩子感知覺訓練的基本內容
    感知覺也稱簡單知覺。知覺是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的結果,依照知覺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分析器來劃分,則與前述感覺水平種類的外部感覺相接近,可分為視知覺、聽知覺、嗅知覺、味知覺和膚知覺五種。一、視覺1、視覺注視:注視光線刺激(分為自然光源和非自然光源;注視顏色刺激。
  • 如何訓練孩子的感知能力?
    感知覺是指感知和理解社會的過程,包括信息輸入、信息處理和信息輸出。自閉症兒童如果不能正確認識這個世界,就根本沒辦法融入社會,大部分自閉症孩子都存在感知覺異常,他們對外界的信息漠不關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治療自閉症 科學的教育與訓練更重要
    本期看點自閉症有孤獨症的別稱,顧名思義,就是兒童不願與外界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和思維中。電視劇《還是夫妻》中小滿寶寶疑似患有自閉症時,家長感到無比的傷心和崩潰。醫生告訴家長治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家長要給患自閉症孩子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重視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科學的訓練與教育。
  • 自閉症孩子為什麼與眾不同?
    他們的世界感知是什麼樣的?是什麼導致這種差異化?可以說,自閉症個體這一獨特的感知能力既是一種障礙,同時又是一種"優勢",它會使他們因環境微小改變而產生不安,但也會使他們擁有一些常人所沒有的獨特能力,即
  • 每個自閉症兒童都有可能是天才,只要家長做對這件事
    為什麼音樂對自閉症兒童改變這麼大?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音樂本身既有很強的心理功能,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能夠治療人的脾氣和情慾,恢復內心能力的和諧。」具體來說音樂教育對自閉症兒童臨床障礙的改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
  • 寶寶不說話就是自閉症嗎?自閉症兒童有這些語言障礙
    等方面向大家科普自閉症兒童存在的語言障礙。溝通障礙大部分自閉症兒童缺乏溝通交流的意願,並且有明顯的言語感知、語言理解以及語言表達的問題。所以自閉症兒童難以掌握溝通的技巧。由於口語表達困難,自閉症兒童無法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互動溝通,導致他們缺乏溝通動機,往往很少有主動言語;有些自閉症兒童說話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他人感受。
  • 感統訓練真的能治癒自閉症?
    但在中國內地,真正做治療的機構少,大都偏重於感統訓練 所以一些家長誤以為治療就是感統訓練,甚至認為感統訓練就是治癒自閉症的良方。 雖然各國情況有差異,感統和治療的內容屬於互有交叉,但治療的範圍不僅限於感覺方面。 鞦韆、滑板,各種眼花繚亂的立體設備,算是感統活動的標配。
  • 圖解兒童感覺統合訓練-觀察力訓練
    孩子不斷地提出問題,其實是觀察力在發展的一種表現觀察力是感知能力的一種,通過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準確、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特徵的能力。它是在綜合視覺能力、聽覺能力觸覺和嗅覺能力、方位和距離知覺能力、圖形辨別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觀察力可以說是「思維的知覺」,是感知發展的最高形式。
  • 如何區分 語言障礙 與 自閉症
    語言既然不是自閉症的核心障礙,那麼語言訓練也就不是自閉症訓練的核心。由於自閉症兒童常常表現出語言發育延遲,或雖然有語言,但是語言顯得混亂、缺乏交流意義,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問題就是語言問題,似乎孩子只要會說話,就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一些教育者或訓練機構也常常過度強調語言訓練的作用,把語言訓練作為自閉症訓練的核心內容,這些都是片面和錯誤的認識。
  • 協康會·2016大中華地區培訓班(深圳)『幼兒感知-社交-肌動訓練工作坊』
    美國Bhat教授與他的研究團隊在2011年發表文章,從超過一百多項最近二十年間有關自閉症兒童的溝通、模仿、身體感知、肌能反應的研究報告的結果,總括出自閉症兒童有明顯的模仿和感知肌動和協調等問題,同時Bhat教授也指出自閉症兒童在接受感知肌能訓練後,可以從身體的感覺肌能體驗多種因果、互動、情感的關係,從而改善其在感知肌動及社交溝通上的障礙,並以這種幹預的理念名為「感知-社交-肌動」訓練。
  • 自閉症譜系障礙詳解-泰和國醫自閉症中心
    在現今的症狀分類系統中,涵蓋自閉症譜系障礙,阿斯伯格症候群,待分類的廣泛性發育障礙,雷特症候群和兒童崩解症。 這種障礙的核心行為在出生後前30個月內就已明顯(Rutter,1978)。自閉症譜系障礙的關鍵特徵是在多種場合下的社會交往和社會互動缺陷(Klin,2006),第二個特徵是受限的和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模式。
  • 自閉症兒童學習瑜伽 通過肢體動作感知世界
    【解說】11月22日,來自太原靈星自閉症康復機構的十名自閉症兒童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瑜伽館,體驗瑜伽帶來的快樂。  「雙手合十,後背直立,」孩子們圍成一個圈,跪坐在瑜伽墊上,跟隨瑜伽老師的口令進行練習。他們年齡最大的20歲,最小的只有4歲。13歲的小紅(化名)認真地做著每一個動作,她在兩歲時被檢查出語言障礙。
  • 自閉症是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障礙被清除,孩子就一天天地變好了
    以前講了那麼多與自閉症相關的理論,發現網友們並不感興趣,何況我說的這套東西是新的,讓一些人無法接納與認同,更讓持續40年的對自閉症的固有認知難以接受,像是冰火不同爐一樣,也遭到一些鍵盤俠的抨擊。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對孩子還是情有獨鐘的,因為這是我一生的事業,不能因為一些相反的聲音就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所以,分享一個今天的案例吧。
  • 自閉症孩子的幹預路上,美術能為孩子做哪些幫助?
    自閉症障礙孩子被關注度正在日漸提高,隨著特殊教育發展,對於自閉症患兒的抗毒已經成為了特殊教育行業的一大挑戰,世界上各個角落的專家都紛紛加入討論自閉症康復的隊伍。現在有了很多發展比較成熟幹預方法,比如ABA、地板時光、社交故事等等,近些年來也出現了一些音樂療法以及今日我們要討論的美術教育。
  • 走訪兒童行為矯正中心,看看自閉症兒童是如何被教育和訓練的
    4月3日,澎湃新聞走訪了位於北京市高碑店的五彩鹿兒童行為矯正中心,該校區目前接收自閉症兒童約100人。五彩鹿成立於2004年7月,是一家旨在為廣泛性發育障礙(包括自閉症和其他發育障礙)以及有各種行為問題的兒童及其照護者提供教育與培訓的機構。記者觀察到在這個校區學生仍然是幼齡兒童為主且明顯男孩居多。
  • 感知過度敏感神經基礎:揭示為什麼自閉症患者對光和噪音高度敏感
    大部分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 廣泛意義上的孤獨症)的人會對光、噪音和其他感官輸入高度敏感。最近在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神經迴路,它似乎是這種過度敏感(以下簡稱過敏或超敏)反應的基礎,這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了一種可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