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組織召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7個月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了本市首次評選出的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包括154個小區和20個村。其中,在東城區獲評的11個小區中,東直門街道的清水苑和東中街36號樓兩個小區在列。
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當天,清水苑社區垃圾分類「秘密武器」首次與居民見面:採用新國標塗裝的5輛新式全封閉垃圾運輸車亮相。
這5輛運輸車中,3輛負責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運輸至街道中轉站和垃圾樓,覆蓋包括清水苑在內的10個社區的垃圾收運。
另外2輛大型運輸車,負責從中轉站、垃圾樓將分類垃圾分別運輸至各自的處理場站。
小型廚餘垃圾收集車每天9:00、13:30、20:30三個時段準時進入小區,由保潔人員將廚餘垃圾桶通過車輛自帶升降系統裝入收集車,再將清洗乾淨的廚餘垃圾桶統一運回片區內的中轉站,做到日產日清。
除了全封閉垃圾運輸車,坐落在社區內的自來水密閉清潔站也讓清運工作更加「近水樓臺」。
自來水密閉式清潔站每日6:00至14:00開放,主要用於停放收集其他垃圾,及時集中處置轉運社區內產生的其他垃圾。
隨著東城區啟動「盯桶行動」,清水苑社區黨委通過召開黨委會、樓門長會,向居民徵集「金點子」,隨後成立了一支志願者勸導隊。
半年時間裡,這支77人的勸導隊每天按時上崗,從早上到晚上排好值班時間,確保每個分類垃圾桶都有志願者進行看守。
「盯桶」志願者一邊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分類,糾正錯誤分類行為,一邊向鄰裡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志願者勸導隊堅守在「盯桶」崗位,用行動踐行垃圾分類,用語言傳播垃圾分類。
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當天,清水苑社區開展了「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主題宣傳活動。
現場,居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觀看生活垃圾收運流程,同時百人籤名垃圾分類承諾書。
六一兒童節,清水苑社區結合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了主題活動,向小朋友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把垃圾分類工作深入到「娃娃」中去。
數月來,社區在推進垃圾分類落實的同時,積極開展不同形式的主題活動、入戶發放「兩桶一袋」、積分兌換鼓勵居民分類……
而在街道、社區的大力宣傳和推進中,大部分居民已基本養成垃圾分類習慣,並能做到正確分類投放。
【來源:北京東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