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個月,經過區級評議、現場核驗、綜合評議、市級審定四個程序的篩選,首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名單於近日公布,建國門街道趙家樓社區東總布胡同2號樓榜上有名!
據了解,此次北京市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創建過程中,基層通過創造性地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湧現出一批好經驗、好做法。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已對示範小區、村代表授牌表揚。下一步,還將對典型經驗加大宣傳,落實激勵措施,進一步激發社區居民、村民的榮譽感和獲得感,形成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社會氛圍。
重引領
因地制宜定方案
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街道、社區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建立黨建引領、政府推動、因地制宜、全民參與、執法保障的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嚴格落實「四分法」投放要求。
各社區黨委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廣泛徵求居民意見,同時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深入推進垃圾分類的開展。
重宣傳
人人知曉齊參與
為調動轄區居民在家中源頭分類的積極性,街道、社區全面發放「兩桶一袋」,並通過報紙、微信、微博、抖音等媒體廣泛宣傳垃圾分類條例、知識、舉措,以及通過召開居民議事會徵集意見、張貼海報、籤署《垃圾分類承諾書》、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舉辦知識競賽、組織專題培訓等方式,持續強化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和指導,在轄區形成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的濃厚氛圍。
重長效
良好習慣早養成
在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過程中,街道、社區不斷完善配套設施,站點整齊擺放分類垃圾桶,懸掛《建國門街道生活垃圾分類公示牌》,配套各品類生活垃圾投放點指示圖、防雨棚、拉環開蓋裝置,方便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同時,增設垃圾投放點位——綠色生活驛站。
在東總布胡同2號樓西側,就有一處綠色生活驛站,居民不出大院就能實現可回收物稱重變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投放一次積2到3分,積分可兌換大米、垃圾桶、洗衣液等日常用品,這讓居民更加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行動。
此外,街道、社區在動員垃圾分類指導員、小巷管家及公共文明引導員等居民志願者參與「盯桶」值守的同時,還通過評選「垃圾分類達人」、設置三個「21天習慣養成周期」幫助居民逐步養成主動自主分類的習慣。
(責任編輯:邊瑋暄)
【來源:東城區文明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