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不好帶了。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家裡面有孩子的都會知道,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性格可謂是「天翻地覆」的改變。
孩子剛出生時,我們因為迎接了一個新的生命,對於他是既好奇又興奮,覺得孩子是異常的乖巧可愛。但是「事不隨人願」,不少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就開始不受控制了,變得非常叛逆,就像是一個小惡魔,凡事都會跟我們對著幹。最常見的就是說"不要」。仿佛就是天生來其我們的。所以也難怪會有這樣一句俗語「孩子在2歲,連狗都嫌。」
那麼2歲孩子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這3個行為,如果你家娃沒有,算是撿到寶了。
1、跟你唱反調,你說「東」,他一定說「西」
主持人朱丹也曾經在微博上吐槽過自己的女兒小小丹,從一睜眼,就開始把各種「不」掛在嘴邊。「不要起床」、「不要nainai」、「不要刷牙」、「不要水水」……
不管讓孩子做什麼事情,孩子想都不想的說不。就開始和父母開始唱反調。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單純的反對父母所說的。然而孩子這個行為的出現令許多父母開始不知所措甚至是怒火萬丈。
2、佔有欲特別強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給人一種「自私」的感覺,例如:自己的玩具堅決不許別人觸碰。自己的食物也不會分享給別人。這時候我們不免有一種錯覺。難道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嗎?為什麼孩子會變得這樣呢?
3、自己想法無論如何都一定要滿足
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屬於自我意識為中心的時候,這個時候不管是什麼事情孩子都會議自己為中心,如果孩子想要的沒有得到,那麼恭喜我們的家長我們收到了一個「混世小魔王」的禮包一份。
孩子會使出他的渾身絕技來讓父母妥協,例如:撒潑,苦鬧,扔東西。
2歲的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叛逆呢?
其實家長首先要明白的一件事情是, 並不是只有你家孩子是這樣的,這是全世界2歲孩子的通病。
第一階段孩子會察覺到「自我獨立」的意識,有了區別於外界的想法。
第二階段孩子明顯加強了對自我的認知,渴望通過自主選擇和自己做事情來表達自我存在的意義。
第三階段,孩子開始進入「敏感期」,對外界事物的變化有了自己的察覺,從而會自然而然地跟從自我的喜好對一些物品的擺放、衣服的穿著有了要求,開始違逆大人的安排。
最後的階段,孩子會慢慢表現出自己的脾氣秉性,不聽話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於一些孩子會開始無理取鬧,為自主生活的潛意識開始了「奮鬥」。
也就是說,孩子在2歲之前,還不能很好的區分自己和外界的區別,在2歲左右,大腦、思維等方面的發育,孩子逐漸意識到「我」是和別人不同的。
家長如何應對「可怕的兩歲」?
1. 父母樹立正確的觀念
一提起「可怕的兩歲」,很多父母就談虎色變。其實,我們應該高興,這說明我們的孩子心理發展正常,一個心理健康的寶寶開始有了自我的概念。
研究發現,在第一逆反期有反抗、執拗行為的寶寶,長大後更容易成為具有獨立性格、自信氣質和堅強毅力的人。只有我們有了正確的認識,才不會帶有色眼鏡看待孩子「可怕的兩歲」。
2. 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自由
作為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不管是他們的獨立意識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都是在表達自己需要足夠的尊重和自由的空間。不涉及安全和原則問題下,給孩子做選擇的權利吧。
平時總問孩子好不好、要不要?我們把問題換成:你是要這個?還是要哪個?給出的選項由我們來決定,但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自我力量的空間,孩子會很容易順著我們的引導做選擇。
不管孩子選擇什麼,都在我們的接受範圍內,一舉兩得。
3、通過讓孩子讀繪本故事的案例影響孩子
沒有孩子不喜歡鮮豔色彩的圖案,沒有孩子不愛聽故事,所以家長一定要懂得利用繪本、孩子會和父母唱反調,但是孩子卻會非常願意模仿繪本中的人物。
家長想要孩子洗手,直接告訴他「去洗手」,孩子多多半不會聽,但是家長稍微提醒他一下,「小兔子六六在吃飯前有沒有洗手?」,孩子就會去模仿繪本中人物的做法。
利用一些書籍,讓孩子從書籍中懂得如何什麼是自己需要改正的,以及需要做到的。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雙語繪本》就很不錯!
每冊書都色彩絢麗,能夠吸引孩子的目光,並且都是用的孩子喜歡的小山羊、小兔子等卡通人物,孩子更有興趣看進去,引導孩子模仿繪本中的人物,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我們相信一個擁有好奇心,充滿熱情,勇於嘗試、獨立思考的孩子,將會懂得如何在未來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並堅持下去,在面對複雜的真實世界,作為一個知情的決策者,成為一個能夠用科學方法整體處理事務的人。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