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有多可怕?看這幾個特徵就知道了,5個方法幫爸媽輕鬆面對

2020-09-17 1分鐘育兒知識

都說養孩子像升級打怪,如果1歲的寶寶只是讓寶爸寶媽們感覺照顧寶寶很辛苦,那根本不算什麼。

因為,接下來你們將遇見升級打怪過程中的第一個大boss——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Terrible 2」

曾經的小甜心秒變扎心,一言不合就撕心裂肺扯嗓子大哭讓你束手無策,原地撒潑打滾和你沒得商量,分分鐘可能讓和藹可親的父母親人設崩塌!

「可怕的2歲」

2歲左右的孩子,從嬰兒期開始步入學齡期。這時孩子的身體和運動能力發育速度開始減慢,但在智力、社交和情感方面卻發展迅速,自我獨立意識開始萌芽。

這一階段的孩子都有這樣的特點:

「不」字當頭。你會發現一夜之間,孩子突然變得很「擰巴」,你說往東他偏往西。你說什麼都說不要,反正怎麼對著幹怎麼高興。

圖片來源:網絡

重度強迫症。這個時候的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對於萬事都有一套自己的規則,而且一定要別人遵守。

每個玩具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不能放在別處;

家裡的燈、電視、風扇、空調什麼的只能自己開,若是其他人開了必須關掉重新開;

進電梯時,只能自己按電梯,不然就要出去重新再進一次電梯;

……

對於孩子這些在我們看起來有點莫名其妙,甚至是亂七八糟的規矩,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很煩。

這其實是孩子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缺乏安全感所致,按照孩子的順序來可以讓孩子對事物獲得掌控感,從而獲得安全感。

因此,只要不是違背原則和有危險隱患的事情,那我們不妨就順著孩子來吧。

圖片來源:soogif

動不動崩潰。一方面是急著宣示獨立主權,證明自己的強大。另一方面卻受限於自己的能力。

當自己想做的事情無法做好,比如搭積木的時候積木倒了,因為無法接受這種挫敗感,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於是會經常因為想做而做不好如自己扣不上扣子、穿不上鞋等事情而大發脾氣甚至是哭鬧。

圖片來源:soogif

同時引導孩子如何表達自己,寶寶之所以發脾氣是因為積木搭不好對不對,但這樣並不能解決問題,下次需要幫忙的時候直接告訴爸爸媽媽教我……

幾次後孩子自然可以學會如何表達向他人求助,而不是只會亂發脾氣。

可怕的2歲vs可愛的2歲

其實2歲大的孩子之所以「難搞」是因為他們正忙著學習規則,本質上並不是想當個壞孩子。

所以,如果爸爸媽媽們能夠對這一階段的孩子生長發育過程多一點理解和引導,那麼「可怕的2歲」也能變成「可愛的2歲」啦!

接納孩子

對於孩子的各種「作妖」,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的行為並接納。對於2歲的孩子你和他們講什麼大道理孩子也不能理解。

不妨等孩子哭鬧過後,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知道自己被關注了,爸爸媽媽知道我情緒了,這樣也更容易讓寶寶安靜下來。

圖片來源:Pixabay

不用命令的口吻

當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將命令式的口吻改成請求式。讓寶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很棒還有重要性,寶寶自然也更開心地去完成大人所交代的事情啦。

比如拜託寶寶把玩具送回家好嗎,可比「給我把玩具撿起來」有用多了。

圖片來源:Pixabay

給孩子做選擇題

寶寶今天穿紅色的衣服還是橙色的衣服?

中午要吃西紅柿還是土豆?

採用提問的方式來讓寶寶做選擇,會讓寶寶覺得自己佔有主導權,從而也更容易接受。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自己自由選擇時,會最大限度內化自己的行為,並對自己的選擇賦予更多責任,孩子的行動力也變得更強。

轉移注意力

對於比如因為不小心把孩子的餅乾掰兩半了,又或是只是因為幫忙夾麵條把麵條弄斷了,導致孩子哭鬧不止的話。

可以通過其他事物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暫時從這件「悲傷」的事情中走出來。比如通過玩具、帶他出去走走等。

圖片來源:Pixabay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當孩子因為無法獨立搭好積木而大發脾氣時,不要立馬幫孩子做好,不妨給孩子做一遍示範怎麼做,再鼓勵給孩子自己再做一遍。這樣更有利於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受挫力。

我們養育的孩子又不是機器寶寶對吧,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不會會乖乖按照編程設定走,他們有情緒有思想會生氣會調皮撒潑,對於Terrible 2的孩子,這是成長階段所需,也意味著孩子開始走向獨立。

圖片來源:Pixabay

這段時間需要我們的多一點耐心,去理解和引導孩子。畢竟Terrible 2 算什麼呢?因為Horrible 3、無奈的4歲,忍無可忍的5歲等著你呢!

你們的孩子在兩歲時有哪些鬧心事,又是怎麼處理的?評論區聊聊唄。

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點擊關注查看和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哦!

相關焦點

  • 「可怕的2歲」令人聞風喪膽,這幾招幫你渡劫
    「terrible two」,即可怕的兩歲。但凡經歷過的爸爸媽媽都知道它的威力,沒經歷過的家長想必也聽說過。那麼這個時期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怕呢?他們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1、動不動就哭鬧,由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能力還比較弱,沒辦法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喜歡用聲嘶力竭的哭喊達到目的。
  • 「可怕的2歲」令人聞風喪膽,這幾招幫你渡劫~
    「terrible two」,即可怕的兩歲。但凡經歷過的爸爸媽媽都知道它的威力,沒經歷過的家長想必也聽說過。那麼這個時期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怕呢?他們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1、動不動就哭鬧,由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能力還比較弱,沒辦法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喜歡用聲嘶力竭的哭喊達到目的。2、經常和別的小朋友發生衝突,這個年齡段的寶貝佔有欲很強,他們在一起玩耍時很容易出現爭搶玩具,甚至打架的情況。
  • 2歲寶寶有多「恐怖」?媽媽了解這3點,輕鬆應對「可怕的2歲」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2歲的寶寶到底有多「恐怖」?沒經歷過的家長肯定不信,一個2歲的小寶寶竟然能把家裡鬧得雞飛狗跳,活脫脫一個「小惡魔」!我家寶寶2歲的時候,就經常作妖,有次趁我不注意拿著奶瓶到馬桶裡裝水,然後偷偷把奶粉罐打開,給她的小娃娃餵奶……還好她自己沒喝……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2歲左右寶寶真的會經歷一個天不怕地不怕、脾氣還超級大的階段,簡直稱得上恐怖!這種現象被兒童心理學家稱為「可怕的2歲」,而2-3歲這一年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家長需要耐心對待。
  • 家有2歲熊娃"太可怕了"|學會這些方法輕鬆養娃
    你家有1到2歲的熊孩子嗎?是否有過這些表現呢?醒著時精力旺盛,什麼東西都想伸手去摸一下,什麼事都想要沾手;經常莫名其妙就大哭大鬧;「不」「不要」「不行」時時掛在嘴邊;吃飯的時候這個不吃那個不要,喜歡全家人都圍著他轉......
  • 2歲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家長了解這3點,輕鬆應對2歲叛逆期
    面對一個這樣調皮搗蛋的壞傢伙,朋友們可是要做好準備了,因為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來了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一生會有三次叛逆期,第一次大約就是2~3歲,自我意識萌發的時期;第二次就是在7~9歲,準大人時期;第三次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青春期12~15歲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恐怖?這份「保命指南」幫您輕鬆面對
    初為人母,我們都被懷裡這個軟糯的小肉團萌化了,天下怎麼會有如此可愛的寶寶,可是到了寶貝兩歲時,一切都變了,萌只是偶爾,更多時候是「可怕」。每天心中都要默念「親生的,親生的」……孩子每天摔東西,發脾氣,大哭大鬧,搞破壞甚至打人等等。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什麼是「可怕的兩歲」?
  • 2歲寶寶處在叛逆期,爸媽需要做好這5件事
    我們熟知的孩子叛逆期一般是在青春期來臨,但事實上,寶寶2歲左右,也會面臨一次「叛逆期」。寶寶這這個時期進入自我意識敏感階段,有一種很強烈的「獨立」精神,不願被爸媽所「掌控」,常常表現出抗拒、不聽話、倔強等特徵,令很多爸媽無奈不已。面對這樣的寶寶,爸媽可不要單純以為打一頓就好了。
  • 二歲娃到底有多「可怕」?家長掌握了4條育兒法則,才能輕鬆應對
    今天問題:面對兩歲娃的恐怖,究竟該如何應對?兒童在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比如孩子到了2歲多,基本上就屬於貓狗都嫌的階段,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同感,孩子不聽話,很愛作妖,而且總是不把嘴掛在嘴上,很多家長為此也非常頭疼,2歲娃到底有多「可怕」呢?
  • 2歲娃的叛逆期有多可怕,家長不妨試試這三個方法,比懲罰更有效
    有時坐電梯到了二樓,他立馬就衝出去,跟你玩起了捉迷藏,那多危險啊,又不是自己家的地盤,人來人往還敢如此放肆。經過幾次這樣的場合,我再也不敢帶他去逛大型商場了,因為我自感擺平不了他,還不如不去觸碰這條高壓線,換成普通的只有一層樓的超市,雖然也會遇到搗蛋頑皮的情況,但至少比較安全,我還能夠掌控。
  • 可怕的2歲?我們怎麼面對?
    很早之前就關注孩子2歲的話題,惴惴不安的,終於我的兒子圖圖2歲啦。一個傳說中貓狗都嫌棄的可怕年齡。,然而小小的人兒做的請自行想像…4、 什麼都是圖圖的,一個破爛也不能丟…2歲這麼可怕?雖然做了足夠的心裡準備,但是面對這樣的娃娃有時候還是覺得太疲憊!為什麼這樣?這是因為從孩子18個月左右到3歲,寶寶自我意識逐步發展,開始鬧獨立了。行為表現就是什麼都要自己來,什麼都要聽我的,不依就會情緒爆發。
  • 「可怕的2歲」令爸媽頭疼,教你3招,輕鬆徵服家中「小惡魔」
    剛開始聽不少寶媽說孩子的2歲很可怕,但是我不信,不過等大寶2歲左右我不得不相信,原本那個可愛的小天使漸漸離開了我,有著名的心理學家對2歲孩子的心理進行研究發現:2歲孩子會有兩種表現,正是這兩種表現導致孩子性格大變
  • 「可怕的2歲」很崩潰?未必,7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當你惱火孩子時,「為什麼」就會被自動解讀成一個反抗的詞,這只會讓你更惱火。但是你反過來想一想,換個角度十萬個「為什麼」就會變成增長知識的一種途徑。 除了為什麼外,「不行」、「不想」、「非要」這類詞也可以換一個角度理解,加上「為什麼」在把問題反拋給孩子,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或者看孩子如何通過自己的方式得到他想要的結果,也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
  • 2歲叛逆期的6個特徵,5多3少教養法,幫寶寶度過首個叛逆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一到了2歲,就開始這不要,那不要的,剛才還哈哈大笑,下一秒就大哭大鬧,父母說什麼,孩子也不聽,這讓很多家長情緒崩潰。寶寶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要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國外的家長常常用touble two來形容愛發脾氣、愛反抗的2歲寶寶。
  • 寶寶進入「可怕的2歲」,爸媽別著急!蒙臺梭利讓育兒變得so easy
    不過,自從過了1歲半,就有些「畫風突變」了,我和寶爸猝不及防就會面臨這樣的"可怕"時刻:寶貝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總是「無緣無故」的大哭大鬧,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其猛烈程度如同暴風雨一般,「無理」要求特別多,有時讓人哭笑不得,凡事都要按照自己的「規矩」來... ...家有兩歲左右小不點的爸媽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2歲的娃」。
  • 「如何才能輕鬆養娃」:讓這4個爸媽守則來幫你
    爸爸媽媽們也焦慮,無論是一個娃,還是兩個娃,養得都不輕鬆。有這樣一對夫婦,在創業和管理企業的同時,輕鬆養育了兩個陽光、自主的兒子。不僅如此,夫婦兩人還將這十幾年育兒過程中的思考和記錄寫成了一本書《育兒的基本》。
  • 孩子2歲之前有這5個行為,說明智商高,爸媽多引導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幾個特徵,多半就是高智商。來看看你中獎了沒:1.愛笑有的家長發現,寶寶經常笑眯眯的,而且很容易被別人逗笑,覺得自己孩子肯定是性格好。恭喜你,這可不是性格好那麼簡單。這是智商高。科學證實,孩子笑的越早,說明大腦發育越好。孩子可以通過大腦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 想知道孩子以後是不是學霸,爸媽需要觀察孩子這幾種特徵
    「老公,我小時候學習不好,可我想讓咱的孩子學習好」玉玉說,「想讓咱家的牆壁都掛滿孩子的獎狀,讓那些來咱家的人知道,咱家孩子是學霸」,玉玉老公說:「你也太誇張了吧!反正咱孩子只要得一兩個獎就行,我也不圖別的」。玉玉和老公坐在沙發上暢想未來孩子抱著獎狀回家的樣子。玉玉的孩子才三歲,玉玉就和老公想這麼多。
  • 不能延遲滿足的孩子有多可怕?2個真實案例,讓你再也不敢慣孩子
    這位小朋友很聽話,就把滑板車給了那位姐姐,你知道小朋友多大嗎?四歲左右,你知道想玩他滑板車的那位姐姐多大嗎?7歲。一個7歲的女孩,想玩一位4歲孩子手裡的滑板車,需要通過她的媽媽去交涉,有多可怕?我們無法揣測,這個7歲小女孩的家庭背景,是什麼情況,比如父母做什麼工作,父母感情是否融洽,是不是單親家庭?
  • 2歲開始,媽媽要轉變為「兼職母親」,這3張圖教你應對可怕的2歲
    他把孩子從出生到18歲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出生到2歲,在這階段,他稱之為「服務季」,顧名思義,這個階段,父母是孩子的僕人,時時刻刻圍著孩子轉,孩子是注意力的中心。從大方向上,他列出了「如何管教」、「如廁訓練」、「自主入睡」、「領地意識與攻擊性」、「進入幼兒園」六大章節,來詳細分析這6個在2-3歲時最容易遇到的難題。在具體分析上,他更是採用了大量以案例為中心進行講解的方法。
  • 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將來多半能成「學霸」,你家孩子有幾個
    ,就能夠獲得一個「學霸」娃,只有掌握正確的培養方法,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特徵」,也就是說你家孩子若有這三個特徵,那麼好好培養,長大後多半是個學霸。:專注力強要知道專注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更是構成智力的5大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