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2歲熊娃"太可怕了"|學會這些方法輕鬆養娃

2020-08-28 聽花說美

你家有1到2歲的熊孩子嗎?是否有過這些表現呢?

醒著時精力旺盛,什麼東西都想伸手去摸一下,什麼事都想要沾手;經常莫名其妙就大哭大鬧;「不」「不要」「不行」時時掛在嘴邊;吃飯的時候這個不吃那個不要,喜歡全家人都圍著他轉......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說明,「可怕的兩歲」來了!

什麼是可怕的兩歲呢?

心理學說,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是最麻煩的時候。這時他們處於人生的的第一叛逆期。因為這個叛逆期最典型的時期出現在兩歲,所以也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

當你被兩歲的孩子整到崩潰的時候,要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全世界兩歲孩子的通病」,不要誤解了自己的孩子。

要教育好2歲孩子,先從生理髮育和心理社會發展因素了解下。

第一個特徵是,沒有形成挫折耐受力,沒有社會化。

第二個特徵是,孩子的語言能力和知識技能在飛速發展。

第三個特徵是,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已經開始發展。

第四個特徵是,孩子認為自己是父母的主宰,也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比如有了自己意識,不聽父母話自己跑開。

第五個特徵是,孩子極度以自我為中心。

什麼事都讓大人圍著他團團轉。

那如何幫助孩子好好渡過叛逆期,讓「可怕的兩歲」變成「可愛的兩歲」呢?

首先,父母要減少為孩子做事的數量。

比如孩子上廁所,我們可以培訓孩子自己上廁所,先從讓孩子自己拿紙巾,再到自己拿紙巾到便盆蹲下,就是一步步放開自己的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其次,父母要在心理和情感上與孩子劃清界限。

當父母忙碌的時候,孩子過來打擾,可以要求孩子自己去玩兒,無論孩子遇到什麼問題,先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當孩子無法解決的時候,父母再幫忙完成。

有些孩子還會無理取鬧地要求父母做各種事情,要是父母不答應就鬼哭狼嚎,這個時候父母依然要堅決維護自己的權威。因為如果答應了這一次,那麼下一次孩子還是會以同樣的方式讓你幫他完成事情。

最後,夫妻關係在家庭關係中處於核心地位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母親容易將全部心思放在孩子的身上,從而忽略了丈夫。如果父親能夠熱心地幫助母親,母親也能有意識地從孩子的僕人轉變成權威人士,那麼婚姻關係也會更加融洽。

從關注親子關係到回歸婚姻關係的夫妻,會花更多時間在彼此的身上,而非孩子的身上,他們變成了兼職的父母,全職的夫妻,這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研究表明,婚姻關係親密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各方面也會發展得更好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挖掘孩子更好的一面?

首先,鼓勵和提倡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

去玩沙子,去草地散步,蕩鞦韆。

其次,固定時間讀書給孩子聽。

半歲以後就要開始讀。

最後,父母要跟孩子有良性互動。比如多跟孩子玩遊戲。

孩子的好性格,需要父母從小開始培養,而孩子處於第一個叛逆期,就是最好的時機。

然後環境也很重要,在孩子兩歲的時候,要打造適合他們的環境。

首先,要把家裡改造成兒童安全房。

其次,關掉家裡的電視。

作者約翰·羅斯蒙德說,「最好的環境就是沒有電視的環境,這樣孩子的才智和想像力才不會被破壞。」

最後,要管理好孩子的玩具。

要買可以組裝的,而不是不可以變化的那種。

當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怎麼辦?

有些父母會傾向於懲罰孩子。可單單採用懲罰的方法會讓孩子有一種錯覺,那就是,既然懲罰了,那麼「罪」也就抵消了。

比如說,孩子和父母頂嘴之後被父母打屁股,扔到房間裡關起來。這也許能夠阻止孩子做出更多對父母不尊重的事情,但並沒有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全部責任。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讓孩子向自己冒犯的人道歉。父母提前預知孩子會發生的不良行為,主動積極地提前做好預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立馬解決。

如果孩子容易出現打人、咬人等過激行為,父母應該怎麼做?

兩歲孩子有攻擊性是很正常的,孩子天生就會打人。隨著孩子的心理發展,這種攻擊傾向逐漸轉向社會性的目標,如徵服外部環境;也會變成心理中的積極成分,如堅忍性、毅力、意志品質等。

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必須讓他徹底明白,傷害其他小朋友所造成的後果是他無法承擔的,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並不會姑息他的攻擊性行為,這兩方面缺一不可。

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是因為兩歲的孩子有了領地意識,他們認為自己面前的空間以及空間裡的所有東西都是屬於自己的。要是自己的領地被人闖入,他會感受到威脅,會感到痛苦,越是痛苦,越容易爆發出攻擊性。

為了避免孩子產生攻擊性行為,父母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有耐心、有方法地教導孩子。教孩子學會分享,父母可以從兩個階段來進行教育。

第1個階段是嬰幼兒時期。

第2個階段是學步期。

教孩子學會分享,可以減少孩子對他人實施攻擊性行為。

如果孩子已經實施了攻擊性行為,做父母的應該怎麼做呢?

一,孩子跟玩伴發生衝突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有時候我們帶孩子去公園、去小區玩的時候,一幫孩子玩著玩著,突然就吵起來了,有時候甚至還會出手打人。這時候,父母要麼不管孩子間的打打鬧鬧,要麼就是打罵自己的孩子,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具體做法:

父母應該在第一時間不帶任何個人感情地將實施攻擊行為的孩子帶離現場。接著,心平氣和地對孩子的行為叫暫停,讓孩子一動不動地安靜地坐著。然後用5個字以內的話告訴孩子,無論什麼行為,只要傷害到了別人就是不被允許的。父母可以對孩子說「不許打人」這樣簡短的話。

如果孩子哭了,在停止哭泣之前,不要讓孩子回到之前的人群中。讓孩子回到事發現場之前,要俯下身子,跟孩子好好說話,同時再次提醒孩子不準打人。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會變得更有社會意識,不再那麼以自我為中心,會慢慢跟玩伴建立起自己的友誼。

二,孩子對家裡的兄弟姐妹進行攻擊性行為怎麼辦?

如果父母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要有零容忍的態度,堅決限制孩子的行為

三,當孩子對父母進行攻擊性行為,該怎麼辦?

要是孩子打了父母,父母一定不要去打孩子的屁股或拍他的手。

因為你的懲罰很可能會讓本就抓狂的孩子情緒更加激動,引發滾雪球效應。

此時父母應該設置一個冷靜區,讓孩子坐在冷靜區裡,直到你想讓他站起來為止。下一次當孩子再攻擊父母的時候,你要用堅定的語氣跟他說「不可以」。然後將孩子帶到冷靜區坐下,跟他說坐到你讓他站起來為止。

這裡有個小技巧,你可以很快就回來跟他說「你可以起來了」,然後轉身離開。在孩子自己想站起來之前就先告訴他可以起來了,這樣既可以證明你的立場,也能讓孩子知道父母可以控制他的行為,但是他是無法指揮父母的。

果斷地對孩子打人的行為做出回應,父母就表現出了對眼前的情況以及對孩子的掌控力。

如果孩子每次出手打父母,父母都這麼應對,慢慢地孩子就會停止打人行為了。

儘管「可怕的兩歲」這一時期是孩子最鬧騰的時候,卻也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時期。因為孩子2-3歲的時候,正是培養孩子性格的最佳時期。所以我們要從兩歲的孩子抓起,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抓起。

父母要做的就是掌握好管教孩子的正確方法,並加以實踐,這樣才能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相關焦點

  • 學會這些,陪寶寶度過「可怕」的2歲!
    寶寶2歲半,在做媽媽的路上也算老司機一枚了,孩子兩歲後感覺生活越來越遊刃有餘、如沐春風了。可是最近孩子性情大變,變身情緒小惡魔,用一句話總結就是:不是他在崩潰,就是我在崩潰。拿出手機寶典,查閱各類育兒軟體,發現原來寶寶正在經歷「可怕」的兩歲!
  • 寶寶2歲後突然「很煩人」,學會應對三個場景,輕鬆度過叛逆期
    美國著名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著有《可怕的兩歲》一書,對孩子的2歲階段進行詳細分析。他認為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開始有了自主意識,兩歲最為典型,被稱為「可怕的兩歲」,處於人生的第一叛逆期。寶寶在兩歲左右開始形成自己的思維,進行簡單思考,由一個被撫養的嬰兒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格,種種行為都在表達自我意識。
  • 2歲寶寶有多「恐怖」?媽媽了解這3點,輕鬆應對「可怕的2歲」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2歲的寶寶到底有多「恐怖」?沒經歷過的家長肯定不信,一個2歲的小寶寶竟然能把家裡鬧得雞飛狗跳,活脫脫一個「小惡魔」!我家寶寶2歲的時候,就經常作妖,有次趁我不注意拿著奶瓶到馬桶裡裝水,然後偷偷把奶粉罐打開,給她的小娃娃餵奶……還好她自己沒喝……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2歲左右寶寶真的會經歷一個天不怕地不怕、脾氣還超級大的階段,簡直稱得上恐怖!這種現象被兒童心理學家稱為「可怕的2歲」,而2-3歲這一年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家長需要耐心對待。
  • 二歲娃到底有多「可怕」?家長掌握了4條育兒法則,才能輕鬆應對
    兒童在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比如孩子到了2歲多,基本上就屬於貓狗都嫌的階段,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同感,孩子不聽話,很愛作妖,而且總是不把嘴掛在嘴上,很多家長為此也非常頭疼,2歲娃到底有多「可怕」呢?家長掌握這4條育兒法則,可以幫你輕鬆應付孩子的叛逆期。親屬兩歲的娃,簡直是逆天了。一個初出茅廬的母親,生完孩子後,全家的親戚都來看小寶貝和文文。
  • 養娃越來越輕鬆的秘訣,全在這裡
    原因我自己排查了下,可能是有個太給力的爸爸。二寶出生後,爸爸分擔了很多。家務上,他會幫忙洗二寶弄髒的衣服,做營養的哺乳餐。養育上,他會幫忙哄娃,不管是大娃還是小娃,還會監管大娃的睡前閱讀,每月的繪本借閱等等。
  • 聰明的孩子往往很難帶,如果你家孩子有這些表現,就偷著樂吧
    文丨逗逗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最近閨蜜跟我抱怨,說帶娃真的太累了,身心俱疲不說,還要跟熊娃鬥智鬥勇,腦細胞都死了不少。有時候還被熊娃擊敗,真是無語了。以我這智商,以後輔導他做作業是不太可能了。
  • 寶寶2歲還沒開口講話,不是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
    影響孩子說話有很多因素,像男孩普遍比女孩說話更晚,雙語家庭的寶寶也會更晚開口,但有的時候,寶寶說話晚,完全是父母的「鍋」。不是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珊珊的女兒今年已經2歲了,但卻還沒有開口說話,這讓珊珊非常苦惱,為此她還特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下。
  • 不用愁上早教花費大,家有1.5—2歲寶寶,學會這些早教方法就夠了
    馬卡連柯曾說,「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五歲前奠定的,它佔整個教育過程的百分之九十。」而專家研究也曾表明:孩子兩歲之前,心智的發育是非常快的。家長需要重視起孩子2歲前的培養黃金期。不用愁上早教花費大,家有1.5—2歲寶寶,學會這些早教方法就夠了。
  • 6歲熊娃被洗衣機「扭斷」胳膊
    原標題:6歲熊娃被洗衣機「扭斷」胳膊 好奇「洗衣機怎樣洗衣服」,6歲男孩揭蓋研究,結果被高速旋轉的衣服纏住,胳膊被「扭斷」。 男孩名叫牛牛(化名),來自漢川。前幾天放學後,奶奶在廚房做飯,他獨自到洗手間觀察洗衣機。
  • 【深夜聽】熊娃要造反,爹媽不給贊
    熊娃當道的的小編點播有驚喜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可怕?學會這三招,幫助孩子輕鬆度過成長期
    JoJo長成2歲的小姑娘了,卻也長到了大家口中的可怕的2歲。可怕的2歲到底有多可怕呢,相信很多父母都見識過了,今天JoJo媽也跟大家分享一下JoJo的可怕2歲。,甚至還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用錯了。
  • 「可怕的兩歲」叛逆期,吼一千句不如這4招,輕鬆搞定家中小惡魔
    《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提到:孩子的叛逆期並非青春期,第一個叛逆期出現的時間在一歲半至3歲之間,2歲最為典型。孩子一般在2歲之後就會形成自我意識,所以這時孩子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乖乖聽話,反而聽到家長命令還會反抗,所以就會出現家長眼中的不聽話,但這也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家長不用太過擔心,只需要掌握正確的處理方式即可。
  • 「可怕的2歲」,孩子做出這些折騰父母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父母3個小時給孩子餵次奶,2個小時給孩子換次尿布,勞心勞力。當父母覺得孩子長大一點就好了,可是,孩子長到2歲,經歷「可怕」的2歲,才更令人抓狂。朋友家的孩子,目前2歲現在已經是家裡的「小霸王」了,要什麼東西都是用哭的,動不動就在地上撒潑打滾。如果惹到他,他就動手打人。他不光打別人,還打自己。上個星期,他的零食吃完了,家裡人沒來得及給他買新的,他就自己抓自己頭髮,自己咬自己,還哭得跟個淚人一樣,讓朋友崩潰。朋友最近常說,這孩子估計就是來向她討債的......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話說為毛會有生物睡覺和醒著的時候差別那麼大?況且這個生物還是自己生的。我欲哭無淚,只能求助老手。這才知道,原來2歲的叛逆期,是全世界娃的通病!具體有如下幾種表現:1、喜歡說「不」在2歲孩子的眼裡,沒有對錯之分,他們的評判標準就是自己的好惡。所以有時為了證明自己的權威,他們會毫無理由的進行否定。
  • 2歲有多可怕?看這幾個特徵就知道了,5個方法幫爸媽輕鬆面對
    「可怕的2歲」>2歲左右的孩子,從嬰兒期開始步入學齡期。……對於孩子這些在我們看起來有點莫名其妙,甚至是亂七八糟的規矩,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很煩。可怕的2歲vs可愛的2歲其實2歲大的孩子之所以「難搞」是因為他們正忙著學習規則,本質上並不是想當個壞孩子。所以,如果爸爸媽媽們能夠對這一階段的孩子生長發育過程多一點理解和引導,那麼「可怕的2歲」也能變成「可愛的2歲」啦!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這才知道,原來2歲的叛逆期,是全世界娃的通病!美國兒科學會(AAP)曾這樣總結2歲的孩子喜歡說「不」在2歲孩子的眼裡家長不妨學會放手,在一些無關原則的事情上讓孩子獨立做決定,這樣不僅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行為獨立,更能灌輸其精神獨立的意識。
  • 「可怕的2歲」有多可怕?若你家孩子沒有這3個表現,算撿到寶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家裡面有孩子的都會知道,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性格可謂是「天翻地覆」的改變。孩子剛出生時,我們因為迎接了一個新的生命,對於他是既好奇又興奮,覺得孩子是異常的乖巧可愛。但是「事不隨人願」,不少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就開始不受控制了,變得非常叛逆,就像是一個小惡魔,凡事都會跟我們對著幹。最常見的就是說"不要」。仿佛就是天生來其我們的。
  • 2歲開始,媽媽要轉變為「兼職母親」,這3張圖教你應對可怕的2歲
    我想喝奶就會有奶,我一哭就會立馬有人回應,我可以操縱全世界。當孩子到了2歲,他能說話了,也更有想法了,於是「主宰者」就會對這個世界做出各種決定,但往往這些決定是與父母的決定相矛盾的,於是,可怕的兩歲開始了。
  • 2歲寶寶「天使變惡魔」?3招讓「可怕的2歲」變「可愛的2歲」
    可怕的2歲,恐怖的「叛逆期」2歲,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分水嶺。這是兒童身心發展的轉折,是符合心理發展規律的正常現象。2歲之前,孩子沒有獨立意識,對父母「唯命是從」。寶寶從1歲多開始就會變得有「脾氣」,在2歲時會有越演越烈的趨勢,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3歲左右。心理學上稱這一時期為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3招讓「可怕的2歲」變「可愛的2歲」雖然2歲在西方被稱之為「可怕」的2歲,但是,它也是孩子塑造的一個黃金期。
  • 「可怕的2歲」後竟然藏著這些秘密?!不知道可能耽誤孩子10年
    雖然我對孩子可怕的2歲有一定的預期,但是真的這一刻到來時,丸子的難搞程度還是遠遠高於我的想像。老母親們,我太難了,我最近壓力好大……01簡單理解可怕的2歲即寶寶2歲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每當我把可怕的2歲的概念和外婆普及時,她就不以為然地說,以前也沒見你多不聽話,現在的人養孩子怎麼這麼多事兒?還淨自己造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