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見習記者羅晨曦 實習生陳焱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因其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特別是無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引發了人們關於「臍帶血是否有必要保存」的高度關注。近期,微信朋友圈關於新生兒臍帶血的說法層出不窮,有人說可以「治百病」,也有人認為這就是一種被誇大的商業宣傳。
那麼,到底該不該為孩子留存臍帶血?臍帶血到底應該捐給公共庫還是自費存在自體庫?
8月23日,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訪了江西省幹細胞庫,試圖揭開這重重「謎團」。
檢測中的臍帶血
南昌儲血量佔據全省半壁江山
位於高新區的江西省幹細胞庫臍帶血存儲室內,20臺液氮深低溫罐擺放有序,不過目前真正使用的只有4臺。
省幹細胞庫技術部主管王浩鵬告訴記者,南昌市民對臍帶血認知較為淺顯,自2011年省幹細胞庫正式成立以來,全省臍帶血儲血量為5000餘份,其中南昌市為2500餘份,佔據了全省的半壁江山。不過,與北京的20萬餘份儲存量相比,差距非常大。與其他發達城市相比,南昌的儲存量也處於落後水平。
為何臍帶血在南昌的存儲率如此之低?
王浩鵬認為,宣傳力度不夠,醫療水平落後,科研人才缺失以及資金缺乏,都是制約臍帶血儲存的「攔路虎」。
為此,有業內人士提出,借鑑國外經驗,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減輕捐獻者和存儲方的經濟壓力。另外,記者了解到,省幹細胞庫已與省內高校合作,打造了一個「研究生教育基地」,共同培養高素質人才。
儲存費用在2萬元左右
據了解,臍帶血的採集時間只有產後短短的3~5分鐘,不然血液就會凝固,失去利用價值。採集結束後就要立刻運輸入庫,再經血液檢測、幹細胞接收、分離出造血幹細胞,最終存入零下196℃的液氮深低溫罐中,保存期限可達22年。存儲類型分為自體存儲和公共存儲兩種。
23日,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正陪妻子產檢的王先生表示,此前他在網上了解過有關臍帶血的事情。不過,到底是花錢將臍帶血存在自體庫,還是捐給公共庫,他猶豫不決。
在採訪中,許多夫妻有類似的糾結。那麼,自體庫和公共庫到底誰更靠譜?
王浩鵬表示,公共庫的查詢對象是全國患者群體,自體庫則針對自費儲存群體。目前,江西尚未成立臍帶血公共庫,如果市民想捐贈,可通過他們向天津市的一家臍帶血公共庫免費捐贈。據其介紹,目前我省捐贈量已達500份。
江西省幹細胞庫是全省唯一一家自體庫,儲存費用在2萬元左右,除了一次性付清外,還可以分期付款。所以,如果家庭經濟寬裕,可考慮將臍帶血存儲到自體庫。
自體臍血不能糾正自身基因缺陷
記者了解到,以往孕婦分娩中被視為廢物的臍帶血,因其所含造血幹細胞的比例高於成人骨髓及外周血,通過移植可以治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80多種疾病。
「臍帶血的治療過程與一般骨髓移植較為相似。」王浩鵬說,如果患者有先天性疾病,不適合自體移植。先天性疾病帶有遺傳性質,血液內也可能留有該疾病的基因,自體臍血不能糾正自身基因缺陷。臨床上一般會採用異體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案。
江西一5歲女孩拿妹妹臍帶血救命
據介紹,隨著臍帶血造血幹細胞4移植術被國家衛計委批准為三類醫療技術在臨床廣泛使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使用數量也逐年上升。根據世界臍血庫聯盟數據顯示:臍帶血的綜合使用比率超過1/10,遠超骨髓1/1000的使用率。
日前,在社交網絡上,有人宣稱臍帶血中造血幹細胞細胞數偏低,只能救治兒童。
對此,王浩鵬表示,在治療前,需要進行臍帶血幹細胞配對,一些臨床數據顯示,雙方無血緣關係的匹配率為1/150000~1/200000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的匹配率則為25%,父母與孩子的匹配率高達50%。自存臍帶血僅供自體使用,不存在配型的問題。只要幹細胞配對成功的情況下,就可以適用,當然選擇血型一致與性別相同的則更好,所以臍帶血可以救助成年人。
今年7月,江西一名5歲的女孩患有白血病,正在上海就醫,正是妹妹的臍帶血救活了她的命,這也是我省首例同胞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
臍帶血不是萬能的 市民需量力而行
關於在網絡、微信朋友圈中,一些網民將臍帶血冠以「救助良藥」、「生命銀行」的稱號。臍帶血真有這麼「神奇」嗎?不少醫學專家認為,臍帶血的保存環境十分苛刻,保存期間被汙染、採集量不足……都可能導致臍帶血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無法發揮到極致效果。
業內人士認為,過分誇大或完全否定臍帶血的作用都是不科學的,應該客觀、冷靜地對待。另外,不少醫學專家還稱,臍帶血可以治療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疾病,但並不是萬能的。是否真正具備有外界宣傳那樣的效果,目前尚無定論。所以,廣大市民可根據家庭經濟條件,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