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遷移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考點,所以今天特意寫了一份遷移的章節分享給大家,看看這些東西你都會嗎?
01學習遷移的概念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外一種學習的影響(影響可以有好可以有壞),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典型的遷移形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知十、由此及彼
02學習遷移的類型
一、『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分』:[正遷移和負遷移] 正遷移是一種積極的促進作用;負遷移是一種消極的阻礙作用。
二、『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分』:[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順向遷移是前面的學習對後面的學習產生的影響;逆向遷移是後面的學習對前面的學習產生的影響。(如果題目中出現順向遷移一定是積極的,或者逆向遷移一定是消極的【這樣的說法是×的】)。
三、『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分』:[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水平遷移-同一抽象概念水平是一種並列關係;垂直遷移-不同抽象概念水平是一種包含關係。垂直遷移有兩方面的表現:①自下而上遷移;②自上而下遷移;
四、『根據遷移內容不同』:[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一般遷移是原理、原則和態度的具體應用;具體遷移是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和結構沒有改變,將經驗要素重新組合並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中(學習「日」和「月」對學習「明」的影響)
五、『根據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同化遷移、順應遷移、重組性遷移] 同化遷移-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說的就是同化遷移);順應遷移-改變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重組性遷移:重組經驗成分不變,各成分間的結合關係發生變化(比如eat—>tea就是重組性遷移的一個例子)
03早期的學習遷移理論
一、形式訓練說:代表人物沃爾夫,該學說以官能心理學為基礎,重視訓練認為訓練越難越好。對應的遷移類型-一般遷移。形式訓練說是最早的遷移理論。
二、相同要素說:代表人物桑代克和武德沃斯,認為有共同成分才能發生遷移,對應的遷移類型-具體遷移。
三、概括化理論:對已有經驗進行概括,就可以完成遷移。賈德在1908年做的「水下擊靶」實驗是概括化理論的經典實驗。
四、關係理論:對情境中各種關係的理解和頓悟。苛勒的「小雞覓食」是關係轉化說的經典實驗。
04當代的遷移理論
一、認知結構遷移理論,代表人物奧蘇貝爾,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
奧蘇貝爾提出的影響學習遷移的三個認知結構變量有:『可利用性、可辨別性、穩定性』。
二、產生式遷移理論:代表人物是安德森,證實了重疊的產生導致遷移。
內容不太多,識記以後在找些練習配合練練就夠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