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衛生報·新湖南客戶端訊(通訊員 吳超輝)近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家推遲了學生開學返校時間,為不耽誤學生的學習,各地都利用網絡開展網上教學。如何在上好網課的同時預防網絡成癮的發生?湖南省社會心理學會臨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常寧市中醫院院長鄧芳文近日向家長朋友「支招」。
網絡成癮判斷標準
鄧芳文介紹,網絡成癮症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衝動失控,表現為由於過度使用網際網路而導致個體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據相關數據顯示,網癮的高發人群多為12-18歲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為2:1。這個時期的孩子,本身大腦皮層發育不完善,意識也比較弱化,理解判斷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較差。他們大多都處於青春期,反叛心理嚴重,對新鮮事物又充滿了好奇,尋求刺激、驚險和浪漫,以滿足這個階段的人生需求,而網絡出現之後,網路遊戲、色情和聊天,恰好對應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因而青少年更易網絡成癮。
我國對「網癮」評判標準是:上網給青少年的學習、工作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帶來不良影響。在此前提下,只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即判定有「網癮」。1.總是想著去上網;2.每當不能上網時會感到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或無所適從;3.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
網癮的危害性
2018年6月,世衛組織將網絡成癮列為精神疾病,據臨床統計,全世界範圍內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發病率是6%,我國的發病率稍高,已接近10%。
鄧芳文從臨床經驗中發現,網癮危害性表現在上網時精神興奮,心潮澎湃,欲罷不能,時間失控。沉溺於網上聊天或網上互動遊戲,並由此而忽視與社會的交往、與家人的溝通,有時拒絕接受現實社會,甚至對上網形成越來越強烈的心理依賴,以致不能分離。專家發現,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危害面非常廣。「網癮」患者由於上網時間過長,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會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網癮」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症、緊張性頭痛等病症,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猝死。
網癮的預防
「網癮」一旦發生,便很難戒除,所以,鄧芳文指出,青少年「網癮」問題「防重於治」。預防「網癮」應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找對策。
第一,青少年應該努力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培養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要多學習知識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努力培養各方面興趣,如音體美方向,轉移對網絡的關注;正確認識網絡、計算機的作用。
第二,家長應與孩子多交流溝通,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在家學習網課時,家長需了解學習內容,監督孩子學習,了解其學習狀態和效果。嚴禁利用網課學習機會上網玩遊戲、聊天等行為,不要讓網絡成為青少年的「精神避風港」。
第三,學校老師在網上要監督與引導雙管齊下。詳細制定網課內容,並發給家長監督學生學習,分享學生網課學習效果。老師和家長有針對性制定《上網學習規則》來約束、督促學生上網。同時,老師也要開辦相關網絡講座,提高網絡安全防範意識與規範網絡文明。老師應幫學生辯證地分析網上的一些現象,把網絡中與教學相關的知識帶進課堂,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第四,平時要豐富業餘生活,比如外出旅遊、和朋友聊天、散步、參加一些體育鍛鍊等。
第五,在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胡蘿蔔、薺菜、苦瓜、動物肝臟、豆芽、瘦肉等含豐富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責編:吳婕]
[來源:大眾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