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路名稱
其實線路名稱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本意是為了緩解蘭新鐵路的客貨運壓力。
蘭新鐵路蘭州到烏魯木齊段1962年建成,此後又西延到阿拉山口,在此後的五十年間從新疆到內地只有一條蘭新鐵路承擔了所有的鐵路客運和貨運,傳聞很多新疆當地企業不得不通過公路運輸原料和商品。新疆從烏魯木齊到蘭州就要1917公裡了,公路從路程和運力上都不大合適,航空因為運力和運費只適合小宗商品。所以蘭新二線就理所當然了,而規劃開始只是為了緩解蘭新鐵路的壓力,並不僅僅是客運專用。
二、修建過程中的變更
前面說到,蘭新二線是作為二線,並沒有否定貨運,但是實際建設是按照350的標準進行,
但是後來發生了動車事故,全國鐵路運營降速,新建線路很多也隨之停工,降低標準,蘭新二線未能倖免遇難,也停工了一段時間,而後標準降級到250,降級的地方包括信號系統、超高、風洞等。
與降標準有關的傳言就是這條線路觸動了航空公司的利益,所以被迫降低標準。個人覺得可信度不高,線路長度1700多公裡,即使一站不停全程跑350,也要5個多小時,更何況蘭州以東的城市距離更遠,遠超高鐵的黃金距離,與民航的利益沒有太多交叉。
三、數次變動造就了這條尷尬的線路
線路成為俗稱線下350,線上250的線路,無法運行350公裡的高速動車組;
按照客運專線設計的線路由於坡度大和軸重限制,貨車也很難運行。
最終蘭新二線成了一個一個四不像的線路。
2014年正式運營後,又一個事件加劇了蘭新二線的尷尬處境。
2016年開始,位於蘭州和西寧之間的張家莊隧道發生地質災害,搶修過後重新通車,但是事情沒有結束,後來斷斷續續停開過幾次列車。更嚴重的是2019年,山體再次變形,穩妥起見,經由此處的動車組只能改線到蘭青線上。這樣一來,蘭州到西寧間動車組運行時間從一個半小時到兩小時十分鐘左右,而普速車也就需要兩個半小時,價格還便宜。一直到今天,張家莊隧道都沒有修好,有人說是門源地震引起的,也有人說是當初地質勘探出現了失誤,對於坐車的人來說,原因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現在蘭州和西寧之間的蘭新二線無法使用了,坐動車和坐普速車差不多時間了。
四、武威對蘭新二線走向的吐槽
看新老路線的對比,二線沒有完全按照蘭新鐵路的走向,繞過了甘肅的武威、金昌等城市,取道青海,通過西寧,武威一直對此耿耿於懷,網上還一直流傳武威等地在拆遷問題上給鐵路出難題,已經無法考證是否屬實。其實把西寧和武威比一下,最終線路通過西寧真是沒話說,畢竟是省會城市,還有青藏鐵路的加持,烏魯木齊、蘭州、西寧、拉薩幾個省會完成鐵路連通,同時還能填補青海門源和甘肅民樂的鐵路空白。不過現在也無所謂了,蘭州到張掖的高鐵也在建設,基本與蘭新鐵路的走向一致,武威的遺憾也彌補上了。
結尾:
其實運營D字頭動車組未必不是一個壞事,畢竟價格放在那兒,D、G動車組每公裡票價大概為0.46、0.31,在西北這樣的人口密度和收入水平下,也是一種好事。但是現在的情況是D字頭的動車組也很難達速。
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這條線路還有可能提速嗎?
以目前了解到的信息,很難進行改造升級。還有坑爹的張家莊隧道還沒修復。
除了繞蘭青線,寄希望於隧道修好,近幾年只能盼著新建的蘭州到張掖城際鐵路,修好後就可以接上蘭新二線的新疆段,繞過張家莊隧道和青海,作為蘭州到張掖的另外一條複線,這樣就能實現最高250的運營時速。到350,恐怕就沒有那麼樂觀了,懂高鐵技術的朋友可以談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