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春風,讓商幫文化沉寂100多年之後再度崛起,今日的浙商、蘇商、粵商、閩商等走向新的輝煌,讓中華商幫文化進入一個覺醒期,成了以地域為標誌的眾多民營企業家找到自己商業文明的根和土壤。
一些新的經濟發達地區如廣東,形成了很有地方特色的商業形象,比如深商、順商(順德商人)、莞商(東莞商人),還有潮商(潮州、汕頭、揭陽)等。
臺灣有個臺南幫
在臺灣,有兩個很突出的商幫文化,即「北臺塑」和「南臺南」。在六七十年代時期的臺灣,這兩大有錢的商幫,錢多到「錢淹腳目」。這話什麼意思?這是一句臺語,意思是嘆為觀止的富庶程度,錢鋪滿一地,都高過了腳脖子。
臺灣的商幫,除了地緣關係外,還有以家族網絡為紐帶的情緣關係。以「臺南幫」為例,它稱霸南臺灣一個甲子,構成主要由侯雨利、吳修齊、吳三連、吳尊賢等人所創下的太子建設、統一企業、臺南紡織、萬通銀行、環泥建設、坤慶紡織、統一超商與統一國際事業等企業。對內,他們結幫抱團;對外,大多以一個家族為主軸向外擴張。當時,「臺南幫」是納稅大戶,光是吳修齊一家的南紡繳納的稅金,就佔到臺南市整體稅收的一半。
(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舉辦的吳修齊獎表彰現場)
臺南貧寒農家出生的吳修齊先生,先是在臺南府城北門同鄉侯雨利家的「新復興布行」當學徒。小學畢業就出外謀生的吳修齊,在布行幹活非常勤勉,刻苦耐勞、誠實幹練,頗得東家侯雨利重用。後來與其弟吳尊賢等人,一起開了一家「新和興布行」,適值抗戰前期與臺灣光復後迄1949年間,布匹是緊俏貨,他們經營也就十分成功。
1955年,吳修齊與老東家侯雨利,連同叔叔吳三連、弟弟吳尊賢等人,共同合資組建臺南紡織,從商業轉入工業,任總經理,後任董事長。由於推行當時比較時新的「三班輪作制」,產量大增,這家企業後來就奠定了「臺南幫」企業集團的堅實基礎。
(左為侯雨利、又為吳尊賢)
在吳三連、侯雨利謝世後,吳修齊一人擔任臺南紡織、統一企業、太子建設等公司董事長,成為臺南幫大佬。而侯雨利這邊,此前與吳修齊叔叔吳三連創辦了臺南紡織、環球水泥等,一舉奠定臺南幫在臺南企業的崇高地位。
有必要介紹一下,1987年,自立晚報突破當時兩岸隔絕現狀,派遣記者李永得、徐璐來中國大陸採訪,創下臺灣媒體首度突破禁令赴陸採訪的紀錄,而那個「自立報系」就是由吳三連創辦的。投身政界後,吳三連當過省議員(當時臺灣設置臺灣省、福建省(金門、馬祖)行政機構),後來,他還成為首屆臺北市民選市長。
當年,蔡崇信說服帶著有孕在身的妻子訪問杭州,他與馬雲泛舟西湖,共同討論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規劃;此後,蔡崇信放棄了在Investor AB年薪70萬美元的高薪崗位,提出無償為阿里巴巴工作,成了阿里巴巴18位聯合創始人。而那位帶著身孕支持丈夫的蔡崇信妻子,就是臺南幫大老吳三連孫女吳明華。
(蔡崇信與妻子吳明華)
馬雲此前說過,最感謝的有4個人,其中就有蔡崇信,我想,他更該感謝蔡崇信背後那位默默支持丈夫事業的吳明華!
而吳修齊胞弟吳尊賢一支,除了早期與父親、哥哥合創布行,後來又有與侯家、哥哥一起做南紡、環球水泥外,又陸續參與籌設坤慶紡織、德興企業、臺灣針織、南帝化工、新和興海洋、環泥建設、南臺技術學院、萬通銀行等一系列企業,故而被外界稱為「臺南幫企業集團」。
目前,「臺南幫」 的經營者,已經由第一代遞嬗至第四、五代,其整體實力仍在增長,經營版圖也一直在擴大,並從臺灣走向大陸及港澳並邁向國際。
作為臺灣最具特色的本土性商幫,你卻發現,這個「臺南幫企業集團」裡,什麼組織什麼總管理處,或者像大陸如今興起的什麼順德商會、溫州商會來協調,但卻帶有很強的企業集團特質,相互關聯、互為投資、相互提攜。
那很多人問,一碰到問題或者衝突怎麼辦?一旦大股東有不同看法,那好辦!幾個企業大老私下聚在一塊吃個飯,喝個酒,就在桌面上把問題「喬」好;如果要做什麼項目的話,那就集眾人之力與資金,在外人看來很麻煩的事,他們卻能很快就「搞掂」,有錢大家賺,不計較誰賺多賺少。
「臺南幫」核心有兩大家族,侯家和吳家兄弟,可家族企業色彩卻很淡,要不是吳修齊,也就沒有後來臺灣食品教父高清愿的傳奇人生!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高清愿的「統一」王朝,可是從吳修齊手中傳下來的。2016年統一集團榮譽董事長高清愿辭世,意味著「臺南幫」的經濟大老時代至此走入歷史。
沒有家族企業色彩,可企業家族的內聚力卻處處可見;此外,崇尚正派經營、穩慎投資,注重兼顧企業的理性計算與社會的人情包容等,都是臺南幫數十年來不變的風格文化。
「臺南幫」重義氣
作為「臺南幫」大老,提起高清愿的大名,臺灣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大陸這邊,如果你不知道,提起他的產品——「統一」方便麵、「統一」冰紅茶、「統一」鮮橙多,恍然大悟了吧!
「從一個布行囝仔工到企業霸主,讓統一王國在臺灣居民的生活歷史和臺灣食品業的發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是臺灣臺灣《聯合報》對高清愿先生的評價;其實,高清愿整日笑嘻嘻,是個不愛講大道理的人,人稱「笑彌勒」。
(統一集團榮譽董事長高清愿)
很多人稱高清愿為「臺灣的松下幸之助」,其實從他嘴裡談論經營心得,都帶有臺南的鄉土氣息。比如,「做人面面俱到,等於面面不到」; 「改造靠嘴巴,一切等於零」等等。
為什麼說「臺南幫」重義氣,不妨從高清愿入手。
很多人知道高清愿是「統一」創辦人,卻很少人注意到,高清愿是在另一位「臺南幫」大老吳修齊91歲卸任後,才「升任」統一董事長,而那年高清愿已經是74歲的老人了,此中背後的故事,寫著一個大大的「義」字。
吳修齊先生,小名修身,高清愿與他的「修身哥仔」相識相處,將近一個甲子。93歲的吳修齊去世後,一提及吳修齊,高清愿總是忍不住拿出了手帕直抹眼淚,感念「修身哥仔」對他無微不至的愛護。
與吳修齊當年在另外一家「臺南幫」大佬侯雨利當學徒一樣,父親早逝、家中貧寒的高清愿,也是從吳修齊創辦的新和興布行當學徒開始的。
1947年,吳修齊把布行生意拓展到上海,臺灣的業務就交給勤奮和努力的高清愿來打理,那年高清愿才18歲。平常,吳修齊不僅教他做人做事,還教他怎麼領導企業。高清愿後來說他的「修身哥仔」:「如果在學校,他是老師;在企業,他就是師父。」
臺南紡織創辦後,高清愿被總經理吳修齊提攜為公司第一任業務經理,在南紡一幹整12年。後來,37歲的高清愿不想幫人打工,想開始自己的創業。
當年,高清愿有意接下一個經營不善的紡織廠,當時賞賜他的中興紡織集團創辦人鮑朝橒,還有香港麗新董事長林百欣都表態參與投資。當時,高清愿請求他的「修身哥仔」出任董事長,但吳修齊以南紡總經理身份告訴他:「除非不做紡織,做其他行業,我都同意做你的董事長,讓臺南紡織增加一個競爭對手,我是不同意的。」正是這句話,高清愿放棄了一個大好的創業機會。
1967年這一年,臺灣解除了大宗物資進口的禁令,麵粉廠開始允許民營,38歲的高清愿在臺南創辦了「統一」企業,做飼料、麵粉、油脂,正式從紡織轉戰食品業。飲水思源,高清愿請求吳修齊出任董事長一職,這一個踐約的「義挺」之位,就一路幹到91歲才卸掉。
(高清愿)
吳修齊在世時,即使90歲高齡,擔任統一董事長的他,只要需要他出席的場合,必定準時到場,就算因突發狀況晚到,也一定會事先通知對方,細心致歉,不是說你請我來當個董座,就順便打馬虎眼。
「臺南幫」念情重舊
還是以統一創辦人高清愿為例,看看如何「臺南幫」念情重舊。
彰化銀行創設迄今已歷超過一百年,一直是統一企業的主要往來銀行。很多人奇怪,雙方業務為何能保持那麼長久?
已退休多年的彰銀前經理楊寶凱,在統一成立兩年後就進入彰化銀行的西臺南分行上班。這位承辦統一銀行授信業務的楊經理說:「高董事長是相當感恩的人呀!因為統一創業時,就在這裡開戶,銀行曾給他們支持,所以他交代統一所有幹部,以後統一企業不管新成立如何公司,一定要到彰化銀行西臺南分行這裡來開戶。」
至目前為止,統一企業仍是彰銀西臺南分行的主力客戶。記掛過去的情義,企業間的商業行為是這麼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處理也是這樣。
當年組建臺南紡織,侯雨利之所以邀約吳修齊,也是念情重舊。在臺南幫事業體系初創時,其實形成了異姓家族合作不成文的分工模式,侯雨利「出錢」、吳三連以政商實力「出名」、吳修齊兄弟「出人」,後來傳賢,吳修齊又造就了高清愿。
縱橫臺灣政商逾半個多世紀,臺南幫如今已傳承至第4、5代,我們並不見侯、吳、高他們像別的家族企業那樣綁手綁腳,這正是拜前人樹立良好的企業精神根基所賜。
在臺灣現代的五大家族財團中,比如新光集團的吳火獅家族,也是南臺灣養成的,並一路發展成為開創型的企業家,可與吳火獅等家族主要靠單打獨鬥不同,「臺南幫」集團的企業文化,在事業開創早期就已經形塑,而這個源頭正是以第一代侯雨利、吳修齊兄弟、吳三連的集體合作,加上第二代高清愿等人的發揚所締造的。因此,我們說,互相合作是「臺南幫」基本的企業精神與文化,而這也正是商幫文化的基石。
「沒有吳修齊,就沒有我!」一直掛在統一創辦人高清愿嘴上的話語,有著濃濃念情重舊味道。正如高清愿所說,臺南幫最珍貴資產是企業文化傳承,人情義理是經營考量因素,勤儉誠信則是立業箴言。
今天,儘管侯雨利、吳修齊等大老紛紛凋零,高清愿也已離去,臺南幫眾元老譜出完美的句號;可從蔡崇信與馬雲和阿里巴巴的合作當中,乃至統一等臺南幫企業經營作風,都有臺南幫企業文化之風吹過的痕跡;臺灣商海中的「臺南幫」現象,值得我們大陸企業家去細加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