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12師奶》:香港有個天水圍

2020-12-20 搜狐網
《天水圍12師奶》陳惜姿著 藍藍的天出版社 2006年12月版

  《天水圍12師奶》:香港有個天水圍

  曹疏影 撰文

  回歸十年,香港在內地媒體的形象有了變化,也許是看膩了玻璃大廈煙花璀璨——何況這些東西內地並不缺,人們開始挖掘香港的另一面:茶餐廳、老街道、南丫島……在樓價飛漲的年代,也開始仔細探討香港的房屋福利,相當於政府廉租房的「公屋」和經濟適用房的「居屋」政策。

  天水圍就是這樣一個公/居屋居民達八成之多的典型香港新市鎮。2006年,三名有精神病史兼遭遇嚴重家庭問題的天水圍女子集體燒炭自殺,令這個地區再度成為香港媒體關鍵詞之一。

聯繫起三年前天水圍一家四口滅門慘案(男人殺掉妻子和兩個女兒後自殺)以及近年來此地自殺、虐兒個案的高比率,社會輿論一時譁然。政府及非政府組織也紛紛指出這裡聚居著大量低學歷、低素質、低技術人士,兼之遠離市區、交通費昂貴、區內工作機會少,遂成為全港收入最低的地區之一。這裡不僅單親家庭多、新移民多、老夫少妻多、領取「綜援」(即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是香港社會福利署為經濟無法自給人士提供的應付基本生活需要的補助金)者多,也嚴重欠缺教育、康樂及醫療設施。

  官員、媒體、法官和社工們都說出了很多結構性問題和大道理,於是乎,隨著某政府官員在媒體上對天水圍甩出「悲情城市」這一標籤,天水圍人及其生活也在其他香港人眼裡定了性。

  而導致如此定性和標籤的一切聲音中,仿佛理所當然地,沒有天水圍人自己的聲音。

  幸好,香港還有陳希姿和譚碧茵這樣的年輕人,肯花時間和精力去採訪、寫作、出版一本《天水圍12師奶》,讓天水圍住戶說出他們自己的需要。若說香港的好處,我想這樣的書、這樣的作者和出版社便是我喜歡的一種。

  師奶,廣東話裡的「家庭婦女」,沒文化、沒見識、貪便宜、講是非……,「天水圍師奶」更被理解為窮、不出遠門、新移民(常常被理解為沒公德、拿綜援貪福利)等等。如今,這群師奶說話了,別誤會,它不是硬給苦日子貼金,也沒有血淚控訴,更不是伸冤乞憐,它是一群住在這裡的女人和你聊聊她們的家裡事,和你聊聊她自己:

  比如雲姐,丈夫突然離家,再也沒回來,她每天騎車兩小時做八份家務助理,照顧三兒一女;比如雪珍,每天倒十小時垃圾,扭傷腰骨,卻無法索賠工傷賠償,丈夫失業後不願去做「低賤」工作,終日無所事事,暴力傾向陡增;比如曉蔓,被出走的丈夫盜空帳戶,如今是區內保安主管,要獨自通宵巡樓、獨自看守跳樓者屍體等待殯儀車、獨自面對男下屬和男街坊性騷擾,空閒時則做義工,幫助長者及新來港婦女……

  這些三十、四十、五十歲的師奶們,或許學歷不高、見識不廣,但都擁有一份被生活硬逼出來的堅強和智慧。而這正是那個日常香港——而非旅遊香港或金融香港——發生著的一些事。而她們對政府的不滿和期望,也藉此書令更多人知曉和思考。令人深思的是,她們都很抗拒綜援,只要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可能,都不願因領綜援被人歧視。但也正是這種心理,讓許多真正需要綜援的人無端抬不起頭。

  朋友說放眼神州,比她們處境更艱難的人有的是。可我看重這份難得聽到的流水般平靜的訴說!這不是在談話節目中面對觀眾、主持人和攝錄機說出的話,也不是供電視臺進行苦難PK或者評比同情指數說出的話。這些話無法構成「新聞」,更沒有令人震撼的影像陪襯。但也正是這種講述方式,不向你提供新聞的距離感、事件感和節目的製作感、煽情與被煽感。它越是平易,就越讓你無法簡單對待,無論漠然,還是急躁。

  南都周刊稿件,轉載請註明,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王偉)

相關焦點

  • 香港有個天水圍
    香港有個天水圍  它將鏡頭對準了香港貧民社區天水圍,卻絲毫不見暴力與殘酷,  它記錄的是普通港人質樸的生活,勾勒的是平和溫暖的日常香港  ■本刊記者/羅嶼  4月19日晚,他們和香港其他地段的百姓沒什麼不同,同樣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享受著點滴的生活樂趣,保持著鄰裡之間的溫情。  在許鞍華看來,那本名為《天水圍12師奶》的書所講述的天水圍故事,或許更接近真實。沒有血淚控訴,伸冤乞憐,只是講述普通人的家常事。
  • 開卷八分鐘:天水圍師奶 「麥兜媽」生活版
    因為這個地方總是出很多負面新聞,比如說青少年同黨,黑社會肆行,很多中學生十二三歲就開始吸毒,然後有很多家庭主婦自殺,有很多家庭裡面的血案,甚至慘案發生,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叫做《天水圍十二師奶》,作者是過去一周刊的資深記者,叫陳惜姿,現在在中文大學教新聞寫作。
  • 天水圍的日與夜: 香港天水圍社區協作平臺
    這個名叫「天水圍」的地方,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馮家圍、輞井村、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環市區大約25公裡。 9年前,許鞍華導演通過當地社工接觸和了解該地區的居民之後,將天水圍的一對母子的生活故事改編成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搬上了銀幕。2016年1月,筆者有幸參與「MaD創不同」組織的考察活動,來到了天水圍社區,了解給天水圍社區帶來的改變。
  • 中國新聞周刊:許鞍華,回到天水圍
    社會學家們也成群結隊地往那裡去,以彌補此前天水圍嚴重社工不足的情況。  許鞍華也從那時開始關注天水圍——這裡竟然有著全香港最殘酷的現實生活。  她打算拍這個有關謀殺的故事。但是因為故事太陰暗了,始終找不到投資。  沒辦法,她先到內地拍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又有了後來的關於怎麼平靜活著的《天水圍的日與夜》。
  • 變形香港夢的寄居地:「悲情市鎮」天水圍
    天水圍未必是香港新移民最多的地方,但這裡的小社會,卻帶著很多新移民的總體特徵——調查顯示,教育程度低、消費力弱、夫妻不和等負面特徵,在香港新移民家庭中比例更高,這與天水圍的社會狀況多有重合之處。貧賤夫妻百事哀,大部分新移民家庭的收入低,家庭問題往往也較多。
  • 《天水圍的日與夜》:一部聚焦於香港的天水圍裡的平凡生活的電影
    《天水圍的日與夜》恰是一部聚焦於香港的天水圍裡的平凡生活。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部沒有什麼故事情節的電影,沒有開始,沒有高潮,也沒有結尾。只有那對少年和阿媽,走過無數個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西北部,是香港眾多中下階層人士的聚集地。
  • 香港天水圍:百姓生活20年
    原標題: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丨天水圍:百姓生活20年   這是位於天水圍的香港溼地公園和身後的天水圍公共屋邨(5月22日攝)。   「1997年香港回歸那天,下了一場大雨。回歸之後的天水圍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壯大。」
  • 香江漫話:香港天水圍如何走出「悲情」?
    香港天水圍發生三死命案 母疑攜子女墮樓自殺  中新社香港十月三十日電 題:香港天水圍如何走出「悲情」?在這個位處偏遠的社區,親子慘劇不斷發生,前不久,又有一名領綜援婦人把兩名子女拋落樓後再跳樓自殺,轟動全港,也引起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為此,香港特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再次到訪天水圍,與區內居民會面,聆聽他們的心聲和意見。
  • 想當年|《天水圍的日與夜》:平淡生活中的人性之美
    曾經,天水圍是個讓我充滿好奇的地方,在我的想像中,它被蒙上一層浪漫的面紗,它和九龍城寨、籠屋、重慶大廈一樣,是香港特有的產物,在這片井然有序的彈丸之地,它們於邊緣地帶雜草叢生,藏汙納垢且藏龍臥虎。後來和在香港從事了多年城市規劃工作的好友深聊過才知道,想像畢竟只是想像。
  • 金像贏家揭秘 新聞系學生寫《天水圍的日與夜》
    許鞍華現在回想起來,大笑說:「那我就沒話說了,心裡反而服了他,是一個有胸襟的人。」  事隔十幾年,兩人終於有了第一次合作。2008年的香港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由許鞍華導演,王晶監製。投資不過100萬港元出頭,低成本、零宣傳,沒有大腕主演,獲得的口碑卻是近年從未有過的好。藝術的許鞍華和商業的王晶,如何聯手完成這個小成本電影奇蹟?
  • 香港天水圍「公屋」考生榮登香港「狀元」榜
    人民網香港7月15日電 今日,香港第二屆中學文憑考試放榜,誕生了9名考獲7科最高等級「5**」的狀元。 今年除了香港皇仁書院、九龍塘喇沙書院和九龍窩打老道真光女書院等傳統名校考出狀元之外,天水圍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的謝楚灝也考獲了7科全「5**」的優異成績,他的母親今日特意陪他到學校領取成績。
  • 疑「悲情市鎮」風水不好 香港天水圍或將被改名
    疑「悲情市鎮」風水不好 香港天水圍或將被改名 2008年01月18日 13: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1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近年來,「悲情市鎮」已成為香港天水圍的代名詞,聯繫到屢屢發生的悲劇,不能不令人痛心,有人更認為這是天水圍「風水」不好的緣故。17日,香港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提出建議,要為天水圍「正名」。
  • 香港天水圍或將被改名 疑「悲情市鎮」風水不好
    圖:香港鄉議局主席劉皇發。  中新網1月1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近年來,「悲情市鎮」已成為香港天水圍的代名詞,聯繫到屢屢發生的悲劇,不能不令人痛心,有人更認為這是天水圍「風水」不好的緣故。17日,香港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提出建議,要為天水圍「正名」。  劉皇發說,俗語有云「不怕生錯命,就怕改錯名」,天水圍的名字好像寓意著城市被「水」而「圍」,怎能不坐困愁城。因此建議改一改名字,實際上香港過往也有多個改名先例,例如現在迪斯尼樂園一帶的「陰澳」改為「欣澳」,鹹田改為藍田等。  劉皇發是新界人,關注新界地區發展理所當然,他的建議也是從好方向出發。
  • 「天水圍」和許鞍華的生活與生存(圖)
    《天水圍的日與夜》,「貴姐」鮑起靜和「婆婆」陳麗雲。陳麗雲憑藉該片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天水圍的生活之道  《天水圍的日與夜》在2008年香港電影中,有點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天水圍是深圳河對岸新界北部相對孤立的衛星城區,因為居民大部分來自低收入家庭或新移民,近年頻繁發生悲劇慘案和家庭糾紛而被渲染為「香港的悲情城市」。2006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中,就有一首擅長炒樓的「地產小王子」林夕填詞的《天水·圍城》:「圍住了的血汗,圍住了的跌宕,圍住了當初的厚望……圍住了便了解何謂罪惡自成一國,但見他,找尋快樂……」據說林夕的「唱衰」導致當地周邊樓價下跌,還引發網友聲討。
  • 《天水圍的日與夜》——做人有多難呀!
    無論是《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中的姨媽,還是《天水圍的日與夜》中的貴姐,許鞍華始終用自己獨到的女性視角去詮釋普羅大眾的生活。同是以悲情社區的天水圍為背景,相比《夜與霧》的壓抑,《日與夜》則充滿著人性人情,其中的天水圍更富含人情味。
  • 香港各區物價差距大 牛肉黃大仙130元天水圍300元
    中新網2月17日電 據香港《成報》報導,香港有政黨日前對全港各區食品價格進行調查,發現天水圍食品價格較全港平均食品價格高出50%,部分蔬菜的價格更超出逾倍,當地居民紛表不滿但又十分無奈
  • 天水圍多處示威者聚集 香港警方舉藍旗警告
    據香港衛視官網消息,數百名香港示威者9月14日下午在天水圍遊行,警方多次舉起藍旗,指遊行集會違法,要求馬上散去。另外,大批不同政見的人士,當天下午在九龍灣淘大商場多次發生肢體衝突,情況混亂,警方拘捕多人。
  • 從深水埗到天水圍的新「移民」
    因為許鞍華,元朗的天水圍被很多人知道。從天水圍到油尖旺有條西鐵線,可以在美孚換乘荃灣線。這條線是天水圍聯繫香港市區的唯一渠道,能到彌敦道附近的柯士甸站,尖東和紅磡。正因如此,屯門和元朗才感覺沒被香港遺忘。九龍半島的樓都出奇的密,窄,特別是深水埗和油尖旺這兩個區。
  • 《天水圍》編劇張經緯:在香港拍不工業的電影
    2001年,楊紫瓊在美國舉辦了電影劇本創作比賽,張經緯根據美國真實案件改編的劇本《上帝的蘋果》獲得特別獎,此後張經緯回到香港,第二篇劇本《天水圍》獲得2005年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的最佳故事獎,這個劇本被許鞍華拍成《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
  • 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天水圍的日與夜》拿下四獎
    本報記者陳輝攝本報訊(記者 陳弋弋 陸欣)昨日晚間,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之前呼聲頗高的張家輝與鮑起靜,大熱稱帝封后。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成為最大贏家,共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四項極具含金量的大獎。最佳影片則由《葉問》獲得。